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人教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1讲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1讲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共7页。
1.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具有____________的层状岩石。
(2)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________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3)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__________环境。
(4)地质年代表
特别提醒 层理构造的形成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沿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
2.地球的演化历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侵入的岩层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3)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质的岩层,晚于相邻的岩层。
2.地层和化石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3.古生物成为化石的形成条件
(1)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
(2)生物死亡后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这样才能避免腐烂或被其他动物所吞食。
(3)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必须经石化(如矿物质的充填或交代作用、植物的炭化作用等)才能形成化石。
4.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形成岩层的时代地壳下沉。
(2)若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上升。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地壳曾经下沉,形成了该年代的岩层,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考向1 通过“地层和化石”考查“地理实践力”
2022年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学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一具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有甲类恐龙化石骨架。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特征,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有甲类恐龙属种,取名“科氏玉溪龙”。据此完成1~2题。
1.“科氏玉溪龙”生活的地质年代( )
A.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
B.蕨类植物繁盛
C.裸子植物使陆地披上绿装
D.出现灵长类及人类
2.下列岩石中,最不可能发现“科氏玉溪龙”化石的是( )
A.页岩 B.砂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考向2 通过“地球演化过程”考查“综合思维”
(2023·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期末)青藏高原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其尼玛盆地化石点沉积岩层的颜色与当时气候有着直接关系,黄绿色岩层代表了干燥冷凉还原的气候环境,紫红色岩层代表了干旱炎热的强氧化气候环境,深灰色岩层代表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据此完成3~4题。
3.深灰色、黄绿色、紫红色三种颜色的岩层从上往下堆积,反映了当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的变化是( )
A.温暖湿润—干旱炎热—干燥冷凉
B.干旱炎热—温暖湿润—干燥冷凉
C.干燥冷凉—干旱炎热—温暖湿润
D.干旱炎热—干燥冷凉—温暖湿润
4.考古学家在对青藏高原古生物化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存在于三叠纪时期(距今2.5亿年~2亿年)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和珠峰中华旋齿鲨化石,下列对该地质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地质时期属晚古生代,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
B.该时期脊椎动物迅速发展,海洋面积进一步缩小
C.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D.爬行动物时代,后期进化出鸟类、小型哺乳动物,被子植物繁盛
考点2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
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____________的变化,图中A为______,B为纵波。
(2)两个界面:在上图中恰当的位置用虚线绘出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并标注名称。
(3)各圈层特征
(4)岩石圈:上地幔顶部与__________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3.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A:大气圈
①组成: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②意义:使得地球上的____________变化和缓;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的______________;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2)B:水圈
①组成: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______,还包括陆地上的______、湖泊、沼泽、冰川、________等。
②意义: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______迁移和______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C:生物圈
①概念: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②范围: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
③意义: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
(海南地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1~2题。
1.该钻井( )
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
2.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关键信息点拨]
答案 1.______ 2.______
考向1 通过“地球的内部圈层”考查“综合思维”
(2023·山东济宁期末)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形成示意图”。研究表明,内力作用是影响珠穆朗玛峰的主导作用,而且这一态势还将持续很长时间。据此完成1~3题。
1.青藏高原深层的甲处是地球内部结构中的( )
A.地壳 B.地幔
C.莫霍界面 D.古登堡界面
2.地质探测发现图中乙处岩石非常致密坚硬,是因为乙处( )
A.温度高 B.压强大
C.地层稳定 D.地层活跃
3.外力作用造成珠穆朗玛峰海拔( )
A.下降加快 B.下降减慢
C.上升加快 D.上升减慢
考向2 通过“地球的外部圈层”考查“综合思维”
下图为“地球表层各圈层关联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对图中数字②所代表的地球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没有生物
B.是个无机圈层
C.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D.厚度很薄
5.③圈层的主要特点为( )
A.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B.单独占有空间
C.连续但不规则
D.由坚硬岩石组成宙
代
纪
主要生物进化
矿产形成
动物
植物
其他
宙
新生代
纪
人类出现
植物高度繁盛
人类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新近纪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古近纪
中生代
白垩纪
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极度兴盛
末期,物种大灭绝
主要的成煤期
纪
三叠纪
古生代
二叠纪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两栖类形成;晚期爬行动物出现
晚古生代,
植物繁盛;晚期,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末期,物种大灭绝
重要的成煤期
纪
纪
志留纪
早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
奥陶纪
纪
元古宙
前寒武纪
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重要的成矿期,形成铁、金、镍、铬等金属矿产
太古宙
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
冥古宙
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指示作用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举例
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
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
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
类型
传播特点
用途
方向
速度
介质
纵波(P波)
传播方向与震动方向一致
较____
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运用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推测其两侧物质的差异
横波(S波)
传播方向与震动方向垂直
较____
只能通过______传播
油气等化石燃料多储存在________中。
地壳厚薄不一,其中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
壳会更厚。“钻井深8 588米”,说明该钻井未穿透________,也未达莫霍面,更未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
相关学案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5 地球的历史和圈层(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5 地球的历史和圈层(含解析),共12页。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7讲 课题46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17讲 课题46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含解析),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村落的产生,集镇的出现,城市的产生,世界各地的民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板块5 第11单元 第29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板块5 第11单元 第29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含解析),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其他航路的开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