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据图,上海市,未来上海应,推动当地煤炭行业转型的原因是,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当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 2024.7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图1为“祁连山植物多样性监测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 图中
A.祁连山区内气候特点一致
B.各自然带呈现不连续分布
C.各省级行政区域边界明确
D.青海湖湖岸线稳定且明确
2.对祁连山植物多样性进行监测,可以
A.规划生产和生活用地 B.评估山地生态系统的质量
C.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D.计算该地林木可采伐数量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地理 第1页 (共 10页)读图2“2002-2020年上海三次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变化”和图3“2002-2020年上海制造业技术复杂度变化趋势”, 回答第3~5 题。
3.据图,上海市
A.第一产业占比下降趋势明显 B.第二产业以初级产品为主
C.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70% D.应重点关注稳定农业生产
4.上海制造业技术复杂度提高的原因是
A.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B.工业用地有保障
C.能源矿产供应充足 D.科技创新能力强
5.未来上海应
A.稳定制造业占比,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
B.多渠道调配水资源,满足快速发展需求
C.将技术含量较低的配套产业转移到西部
D.提高零配件的进口比例,专注组装环节
刚察县的热水煤矿是青海省第二大煤矿,2020 年前,这里的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是当地财政主要的收入来源。刚察县位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南麓,境内有青海湖周边近.50%的湿地,为青海湖提供82%的入湖径流量。随着管护体系逐步健全,煤炭行业开始落寞,人口逐渐外迁。在谋求转变的过程中,当地积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据此,回答第6~8题。
6.推动当地煤炭行业转型的原因是
A.煤炭资源枯竭 B. 能源外送困难
C.生态保护需要 D.劳动力较短缺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地理 第2页 (共10页)7.当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主要是利用
①太阳能 ②水能 ③风能 ④核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当地
A.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 B.农牧业规模化发展
C.产业向高新技术转型 D.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图4为“贵州某地貌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过程示意”。读图,回答第9、10题。
9.与一般水土流失过程相比,对当地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A.土壤质地 B.地面坡度
C.岩石类型 D.降水强度
10.当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有
①垒石建坝,淤地保土
②坡面建汇水、排水沟
③坡脚种植耐旱作物
④选择多年生作物,减少对土壤扰动
⑤采用节水灌溉措施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地理 第3页 (共10页)图5为“中原城市群规划”。读图,回答第11、12题。
11.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原因是
A.人口密度大
B.经济实力强
C.重要粮食产区
D.行政管辖全区
12.郑州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应
A.强化区域内交通联动、对接
B.不断吸纳周边城市的劳动力
C.与区域内城市发展相同产业
D.构建完整产业链,示范引领
算力,就像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2023年3月底,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在海南陵水正式投运。图6示意海底数据中心结构。据此,回答第13~15题。
13.海南陵水数据中心充分利用的空间资源是
A. 海岸 B. 海面 C. 水体 D. 海底
14.与布局在我国西部的数据中心相比,该地
A.海水成为自然冷源,降低能耗 B.远离用户,提供延时数据服务
C.对设备的巡检主要依靠潜水员 D.可依靠潮汐发电提供稳定能源
15.随着数据中心的建设,陵水将
A.重点发展旅游、观光产业 B.推动数字产业建设
C.打造传统工程机械制造业 D.放弃海洋牧场项目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地理 第4页 (共10页)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抢抓机遇,计划布局人工智能(AI)产业。经过前期调研发现,AI 技术除数据模型构建外,真正的应用是与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AI运行极其耗电耗水,如图7所示。据资料,回答第16、17题。
16.该市布局AI产业时,应重点考虑
A.现有产业基础
B.交通设施条件
C.矿产资源禀赋
D.城市空间结构
17.为解决AI产业发展面临的能源问题,当地应
A.建设本地水能发电站
B.关停原有高耗能企业
C.调配西部的清洁能源
D.进口煤炭,发展火电
从2000年开始,每年5月初都会有多趟列车运送黑龙江省内各地农民前往三江平原从事插秧工作。25年来,该列车运送近190万人次,被亲切地称为“插秧专列”。“插秧客”打工20天,收入近万元,也是他们一年仅有的月收入过万的工作机会。 “插秧专列”于国家是责任与重担,于小家是生计与未来。近年来,专列乘客越来越少,预计五年后,将不再需要“插秧客”。据此,回答第18~20题。
18. 三江平原
A.全年热量水分条件充足
B.长期耕作形成肥沃红壤
C.主要种植冬小麦、甜菜
D.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
19.近年来“插秧客”逐渐减少是因为
A.对劳动力技术水平要求高 B.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C.人口外迁导致老龄化严重 D.全面推行退耕还林、还湿
20.保障“插秧客”继续获得稳定收入的措施是
A.城市提供技术岗位 B.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
C.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D.完善乡村基础服务设施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地理 第5页 (共10页)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60分。
21.(16分)
窟野河是黄河中游的支流,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窟野河流域曾经水土流失严重,创下世界河流中最大实测含沙量记录。
(1)分析窟野河含沙量大的自然原因。(4分)
随着流域内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政策的实施, 以及煤炭开采、燃煤发电和煤化工等产业快速发展,窟野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1 为窟野河流域原煤产量和林草植被盖度数据。
表1
(2)在答题卡图中补充绘制表中数据,并简述2000年后窟野河流域水沙变化的原因。(7分)
(3)概述窟野河流域的开发对黄河干流影响的变化,并提出治理建议。(5分)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地理 第6页 (共10页)年份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原煤产量(亿吨)
0.1
0.2
0.4
1.3
2.5
4
林草植被盖度(%)
31
31
25
38
40
48
22.(14分)
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已经成为浙江省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举措。图10为杭州湾交通线分布,图11为2023年浙江省各市GDP 数据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杭州市是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航空、铁路等交通优势突出,宁波市拥有全球顶级的深水良港——舟山港。杭州市领跑数字经济,宁波市以制造业见长。一盏宁波造LED灯,装上杭州产芯片,就能实现远程操控、智能感应等多种功能,身价翻倍。
(1)分析浙江省推进杭州、宁波“双城”协同发展的原因。(5分)
到 2024年底,重金修建的杭甬(杭州-宁波)高速复线将具备通车条件,它不再穿越宁波市区,而是串联多个产业区,并与杭州湾跨海大桥相连,未来将直接连通舟山港。
(2)说明修建杭甬高速复线对“双城”协同发展的作用。(5分)
(3)结合杭州和宁波“双城”协同发展的实例,说出评价区域间协同发展条件的思考角度。(4分)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地理 第7页 (共10页)23.(12分)
在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奋斗历程中,大庆油田的“铁人精神”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建国之初,我国石油产量低,基本依赖进口。毛泽东主席在“一五”计划执行期间感叹“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油都转不动啊。”朱德总司令也曾忧心忡忡地说:“没有石油,坦克、飞机还不如打狗棍。”同时, 与生活相关的服装制造等轻工业原料也依赖石油。20世纪50年代,响应国家的号召,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克服困难,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世界级大油田。阅读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石油被列入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原因。(3分)
早在1965年大庆油田就开始二氧化碳驱油的探索,这项技术是把二氧化碳捕集后注入油层,提高油田的采油率,同时实现二氧化碳封存,技术流程如图12所示。近年来,大庆发挥“铁人”精神,突破技术难关,持续推动油田绿色低碳转型,计划到2025年实现二氧化碳年注入能力173万吨、年产油能力60万吨、年封存能力143万吨。
(2)指出大庆实施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作用。(4分)
“大庆新铁人”李新民,历尽千难万险,实现了王进喜“把井打到国外去”的遗愿。在海外,大庆油田不仅帮助当地建立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还投资修建村舍道路、钻凿饮用水井等。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大庆人不断提高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其中一些也应用于国内勘探开发。
(3)说明石油资源开发利用中加强国际合作的意义。(5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地理 第8页 (共10页)24.(11分)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海岸线整治修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图13为“我国自然岸线长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四大三角洲自然湿地面积变化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自然岸线的整体变化特点。(3分)
(2)指出我国四大三角洲自然湿地面积减少最明显类型及利用方式,并说明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威胁。(5分)
我国近年已经成为全球少有的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3)说明持续进行红树林保护的有效措施。(3分)
邯郸末试卷高二地理 第9页(共10页)25.(7分)
土地沙漠化演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读图和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对青藏高原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地形综合分析,有学者划分出沙漠化不同敏感程度的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防治建议。
结合图文资料,论证青藏高原沙漠化防治建议的合理性。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地理 第10页 (共10页)沙漠化敏感程度
分布区
沙漠化防治建议
高敏感区
青藏高原西北部
采用生物措施重点治理居民点和交通干线周围的裸露沙砾地。无人区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过程,以保护为主。
中敏感区
青藏高原中部, 呈东北-西南走向
采用生物和物理相结合措施重点治理流动、半流动沙地;对于固定、半固定沙地主要采取就地保护措施; 种植人工草地, 必要时需要禁牧休养。
低敏感区
青藏高原东南部
保护现有林地,必要时退耕还林;草地一般不采取禁牧措施, 更多依赖自身的生态系统修复功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11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及答案,共14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流星, 极光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层的, 微网虫所处的地质年代是, 微网虫化石的发现,可以, 与微网虫同时期出现的古生物是, 图中所示岩石圈的范围是, ④圈层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