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 光世界巡行1 第1课时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35454/0-172005930115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 光世界巡行1 第1课时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35454/0-17200593012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八年级上册1 光世界巡行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1课时 光世界巡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
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建立“光线”模型,并运用“光线”分析影子的成因等现象。
教具准备
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玻璃、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eq \b\lc\ \rc\ (\a\vs4\al\c1(情景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
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世界才被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此迷人。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
二、教学新课
探究点一 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源
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山城夜景,那么,这些把山城点缀得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结合课本中的图,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点评:光是光源发出来的。
提问:除了课本上列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
太阳、星星、月亮、点燃的火柴、点燃的蜡烛、点亮的日光灯、反光的镜子、点亮的电视机屏幕都能发光吗?
点评:月亮、反光的镜子是不能够发光的,星星当中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行星和卫星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板书: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玻璃这些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提问: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
方法1: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2:将激光发出的光照射拉直了的橡皮管口,另一端课看见光;但橡皮管弯曲,另一端就看不到激光笔发出的光就。
方法3:将几枚大头针插在一条直线上,眼睛沿这条直线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针。
方法4: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光在空气、水、玻璃等同种介质中才可能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提问: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教师演示: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同时做一个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再让同学们观察——光的路径仍是直线。
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指出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比如要表示电灯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我们就沿光的传播路径作一些直线。这种直线叫做光线。
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方法1:教师设计情景或演示实验由学生来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手影的游戏、激光器的准直等,最后老师简单介绍日食、月食。
方法2: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运用原理来分析。
小孔成像演示:保持电灯不动,用一个大纸板完全遮住圆筒形蛋糕盒底部的进光口,并在纸板上开一个小圆孔。
提问:如果打开电灯,一部分光将穿过小孔射到屏上,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屏上将看到什么?打开电灯,学生观察屏上的现象以及灯丝的形状,大家看到什么了?
点评:“V”字形的光斑,灯丝的形状也是“V”字形的。但是开口和光斑相反。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及成像特点。
板书: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
探究点二 光的传播有多快
提问:为什么在打雷的时候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扩展:光速是很大的。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
教师小结:这里涉及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光速,物理学上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和速度一样都是米/秒,符号表示为m/s。在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c=3×108 m/s,在空气中,光速也可以近似地看为3×108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光速在空气、水、玻璃中的大小关系v空气>v水>v玻璃。
板书:c=3×108 m/s
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注意]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或速度的单位。
三、板书设计
第三节 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
第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2)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4)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5)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2.光的传播有多快
光速:c=3×108 m/s;v空气>v水>v玻璃。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科学探究找到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估”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大量器材,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选择器材,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思考,交流,动手,探索,感悟。从中会发现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
初二的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比如从手电筒的光,汽车车灯的光,阳光照射过树林等。为了加深学生的这种认识,因此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利用易拉罐或薯片筒做一个小孔照相机。我主要的想法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制作过程,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进行手影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有更深刻的认识。
初中粤沪版1 光世界巡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粤沪版<a href="/wl/tb_c1566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 光世界巡行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利用光现象视频引入新课,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1 光世界巡行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1 光世界巡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1 光世界巡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1 光世界巡行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新课引入,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