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1 第2课时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35471/0-172005931464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1 第2课时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35471/0-172005931469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7 眼睛与光学仪器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教具准备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显微镜、望远镜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今天我们通过观察、研究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照相机
大家想了解关于照相机的什么知识呢?照相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神秘的小盒子,里边到底有什么?照相机为什么能拍照?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排出全景和不是全景的照片?为什么照片中景物比实物小?有时拍出的照片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大家收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收集到的资料。教师适时的引导、评价。
1.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光线强拍出的照片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
2.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像是怎么落在胶片上?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照片。
想想做做:
方案1: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方案2: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 15 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
现在我们按照方案制作好后,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窗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能观察到什么?是不是可以看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下图就是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示意图,物体通过透镜在底片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
板书: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到胶卷上,物体离镜头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探究点二 显微镜
1.介绍显微镜的发明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2.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参考器材:滴管、烧杯、水、观察纸、透明的磁带盒、放大镜
(1)将观察白纸(上面有一个小箭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将磁带盒盖中的一块,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透过水观察。
现象:看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
(3)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凸透镜)在上面观察水滴中的箭头。
现象:看到一个被放大得更大的箭头。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学习情境,使学生经历体验,领悟显微镜成像的原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重点。
教师播放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物镜和目镜由凸透镜组成
显微镜eq \b\lc\{\rc\ (\a\vs4\al\c1(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1)显微镜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什么是目镜?
(3)什么是物镜?
(4)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
(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
(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为什么?
总结:
1.结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2.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用凹面镜作为反光镜,起聚光作用。
3.作用:看清楚微小的物体。
拓展:人眼只能看清大小0.1~0.2毫米左右的细节,显微镜大大地提高了人的观察能力,好的显微镜可以放大2 000倍,能够看清0.2微米的结构。但要观察更小的结构,光学显微镜就无能为力了,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80万倍。而隧道扫描显微镜更进一步能看到单个原子。
探究点三 望远镜
活动一:观察望远镜
利用望远镜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说明:通过望远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物体好像变大拉近了。
活动二:利用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
用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和一个焦距大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稍远处的物体,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你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变化?
现象:
发现:将焦距短的透镜靠近眼睛时,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交换透镜位置,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缩小了。
望远镜的构造:
1.望远镜的组成
eq \b\lc\{\rc\ (\a\vs4\al\c1(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
2.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很大,能够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
3.物镜的焦距比较长,目镜的焦距比较短,两个镜的焦点是重合的。
扩展:
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于1611年发明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望远镜的类型: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
我们见到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是双筒望远镜,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另一方面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断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视角:物体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放大了?
说明: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注意: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后看到倒立放大虚像。
望远镜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但视角被放大。
天文望远镜多用反射式望远镜,因为容易得到更大的口径。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照相机: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教学反思
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的工作原理,要想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必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那就是凸透镜成像的工作原理。学生只有在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够上好本节课。所以在上本节课之前,务必的要进行一下课前的复习准备工作。我经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工作原理的复习之后,发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照相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工作原理上就容易多了。另一方面,我又让学生对比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工作原理的不同,由此又通过对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过程网],当堂训练,本节小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上册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任务二:晶状体的调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和眼睛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