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真题专练
展开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
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3.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答案 1.B 2.A 3.A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说明当时气候趋向寒冷;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可以开凿窑洞居住,但黄土还具有湿陷性,遇水容易塌陷,所以气候湿润的时期需要木柱支撑,仰韶文化晚期的窑洞几乎不用木材,意味着这个时期的气候变干,选B。第2题,仰韶文化早、中期建筑木材耗费量大,加上烧制陶器需要大量木材,导致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大量淤积、河床抬升,同时还会导致洪涝灾害频发,该地区聚落被迫向高处迁移,A对。第3题,由图可知,该时期窑洞位于斜坡位置,门口的土层薄,越往里窑顶的土层越厚。因窑洞宽度须小于上覆黄土厚度,故窑洞宽度从门口向里可以逐渐加宽,A对。B图进门口后一段距离才加宽,最深处又变窄,都会加大挖掘量,相同的工作量达不到室内面积最大化,对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来说,浪费极大,不合适。C、D两图门口附近的空间急剧变宽,土层厚度不足,容易坍塌。
(2021·6月浙江选考)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完成4~5题。
4.甲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5.四大地区中( )
A.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
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
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甲地区人口增长率最低且为负值,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是四个地区中最大的,说明该地区农业在全国的地位比较重要,且2012~2019年间人口数是减少的,我国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不是负值,因此其人口减少应该是人口迁出导致的,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由于传统产业衰落,大量劳动力迁出导致人口减少,因此甲是东北地区,故选D。第5题,结合表中数据,丙地人口增长率较低,说明人口增长较慢,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丙地经济应该不发达,对人口吸引力不大,丙应该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对人口吸引力大于中部地区,乙是东部地区,丁是中部地区。主导东部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A错误。东部地区是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B正确。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地区—乙、中部地区—丁、东北地区—甲、西部地区—丙,C错误。东部地区—乙、西部地区—丙,第二产业比重较高,轻重工业较均衡,东北地区—甲,以重型工业为主,D错误。故选B。
(2020·7月浙江选考)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6~7题。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6.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我国四大地区中( )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答案 6.B 7.C
解析 第6题,我国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一般人均GDP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丙地人均GDP最高,经济最发达,应是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最大,丁是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面积小、人口少,占全国比重低,甲是东北地区,乙是中部地区,选B。第7题,先进制造业以发达的技术为基础,东北地区技术不发达,应致力于老工业基地改造以及产业结构多元化,A错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不可能均衡发展,B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是中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早、工业化进程快,故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地区,C正确;西部地区有中国的商品棉、粮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第一产业比重高于东部地区,D错误。
(北京文综)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区域内( )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9.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8.A 9.C
解析 第8题,图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当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所以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故A选项正确;区域内湖泊为淡水湖,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及河流径流,故B选项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年降水量较大,以水田为主,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严重,故C选项错误;当地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D选项错误。第9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区域各地区生产要素优势,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专业分工、协调生产,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繁荣。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区域互补,不会使乡镇数量明显增多,但会使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区域一体化发展会导致第三产业结构趋异;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全国文综Ⅲ)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11.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答案 10.C 11.A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可知,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因此相对现代钢骨布面伞来说,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C对。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不能折叠,不易携带;现代钢骨布面伞大多可折叠,更易携带,A错。由材料可知,油纸伞若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说明油纸伞不适合在干燥环境下使用,也不如现代钢骨布面伞经久耐用,B、D错。第11题,欧洲西部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油纸伞不易变脆、开裂而损坏,A对。中亚和中东地区常年降水少,空气干燥,油纸伞易变脆、开裂而损坏,B、C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分布有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小部分的地中海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少雨,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都有长时间的干季,油纸伞易变脆、开裂而损坏,D错。
(全国文综Ⅱ)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12~13题。
12.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
A.冰雪路面 B.湿滑路面
C.松软路面 D.干燥路面
13.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答案 12.A 13.B
解析 第12题,结合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本区域地面较长时间被冰雪覆盖,汽车轮胎测试重点考虑诸如坚硬冰雪路面、防滑、大风等。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伊瓦洛的纬度大约为68.5°N,最佳测试期内有极夜现象,在此期间只能在夜间进行测试;当该地出现极夜时,无日出日落现象;冬季时经常受到来自北冰洋强冷空气的影响;极夜时该地昼长为0,4月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在最佳测试期内,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小时。
14.(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8分)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10分)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8分)
答案 (1)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灌溉,抗旱,蓄洪,排涝。
(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4)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大别山地处北纬31°左右,属亚热带。“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只能出现在春季。形成原因是南北坡的热量差异,因此大别山山南、山北的差异主要从阴、阳坡、山峰海拔的角度分析。第(2)题,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三方面分析;由材料信息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可知该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具有灌溉、抗旱、蓄洪、排涝的功能。第(3)题,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应从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方面分析;交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加强联系、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两方面分析。第(4)题,从土地、水源、原料、能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方面结合图中信息作答即可。
地区
全国
甲
乙
丙
丁
人口增长率(%)
3.4
-1.7
4.5
2.6
4.2
三次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7.2
13.2
4.6
8.2
11.0
第二产业
39.1
34.4
38.9
41.8
37.9
第三产业
53.7
52.4
56.5
50.0
51.1
指标
四大地区
甲
乙
丙
丁
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
8.2
10.7
9.5
71.6
人口占全国比例(%)
7.7
26.5
38.6
27.2
人均GDP(万元)
4.7
5.9
9.4
5.4
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共10页。
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共11页。
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真题专练: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真题专练,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