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真题专练
展开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目前基带气温高
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冰期基带气温高
答案 1.D 2.B 3.D
解析 第1题,苔原带适宜生长在冷湿环境中,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缘会自南向北退缩,面积缩小,B、C错误,D正确。因苔原带北部是北冰洋,没有进一步退缩的陆地空间,A错。第2题,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东西延伸,说明亚欧大陆北部东西向自然环境差异较小。由于苔原带会随温度升高而北移,说明气温对苔原带的分布影响大,苔原植被对温度比较敏感,A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东西差异小,B正确,C错误。亚欧大陆北部受极地高压带影响,降水少,D错误。第3题,冰期时苔原带自北向南扩展,遇到山地时会经过基带向山上扩展,如果基带气温偏高,则地面的苔原带无法扩展到山上,所以即便是山上气温低、具备苔原植被生长的条件,山上也不会形成苔原带,D正确。假如冰期时基带气温低,苔原植被可以经过基带扩展到山上,一旦冰期消退,基带气温升高,但山上气温仍保持低温,则苔原带还可以继续保留在山上,故B错;冰期时基带气温都明显降低,山上针叶林带以上气温更低,C错;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有冰雪存在,温度低,A错误。
(2020·全国文综Ⅱ)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4~6题。
4.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
A.苔原带 B.森林带
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
6.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A.沼泽分布少 B.太阳辐射强
C.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
答案 4.D 5.A 6.B
解析 第4题,东欧平原降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多,而西西伯利亚平原由于距离水汽源地较远,且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使得其大部分地区降水比东欧平原少,故选D。②③只反映南北差异,排除。第5题,由于苔原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条件最差,物种数量最少,景观较为单一,且乌拉尔山脉两侧热量条件接近,所以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苔原带,A正确。与苔原带相比,其他自然带的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物种数量较多,景观较为复杂,由于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水分条件差异较大,所以景观、物种组成差异较大,B、C、D错。第6题,影响一个地区干湿状况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蒸发。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与北部年降水量差异较小,但南部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致使南部蒸发更强,故B正确。
(2020·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7~8题。
7.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8.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答案 7.B 8.B
解析 第7题,生物是成土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决定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影响土壤有机物的积累和分解,是成土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第8题,降雨时缓坡水流速度慢,流水侵蚀作用弱,表层土壤和有机质流失少,有机质积累多;陡坡相反。
9.(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4讲真题专练: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4讲真题专练,共3页。
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真题专练: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真题专练,共6页。
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真题专练: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教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真题专练,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