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涂在答题框内。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均得0分)
1.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2.随着济南轨道交通在建里程的增加,市民的出行也更加方便快捷,车厢内的吊环拉手可有效地保障乘车人员的安全。如图所示是小明乘车时看到地铁从某一站点向右直线行驶,经历启动、匀速行驶、减速进站到静止在另一站点的过程中,列车拉手所处的不同状态。在这一过程中他看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① ② ③
A.③②①②B.③②③②C.①②①②D.①②③②
3.象棋起源于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如图所示为一种可以在竖直墙上随意移动的磁性象棋,则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和棋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棋子对墙的压力和墙对棋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墙对棋子的摩擦力和棋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和棋子对棋盘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4.小明和小华在沙滩上玩耍时发现:两人在沙滩上行走的脚印大小不同,小明的脚印较大,但两人脚印的深浅相同,则他们对沙滩的压强及压力相比( )
A.,B.,
C.,D.,
5.连通器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事例中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1)(2)(3)B.(2)(3)C.(1)(3)(4)D.(1)(2)(4)
6.妈妈做菜时需要把蛋黄、蛋清分离,小明想到如图所示的方法:
①将鸡蛋打入盘中;
②拿一瓶口比蛋黄略小的矿泉水瓶,挤压后把瓶口靠在蛋黄上;
③松开手,蛋黄缓缓进入瓶口,将瓶子拿开;
④蛋黄和蛋清实现分离;
蛋黄缓缓进入瓶口的原理与下列现象或实验相同的是( )
A.铁轨铺在枕木上B.上下方橡皮膜凸起明显
C.覆杯实验D.两船并行会向中间靠拢
7.如图所示,小红发现将一个不带皮的砂糖橘放入水中后,砂糖橘在水中下沉,最终静止在杯底。则不带皮的砂糖橘( )
A.放入水中会下沉,说明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B.在水中逐渐下沉的过程中,浮力在逐渐减小
C.沉到杯底处于静止状态,此时不再受到浮力
D.无论下沉还是静止在杯底,浮力总小于重力
8.我国古代记录传统手工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一种捣谷用的舂,如图甲所示,“横木穿插碓头,硬嘴为铁,足踏其末面舂之”。图乙为脚用力向下踩舂在某一位置时的示意图。依据你对机械和功的理解,春在工作过程中会( )
甲 乙
A.省力B.省距离C.省功D.提高机械效率
9.2024年4月30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是“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时的情景,则关于返回舱在减速下落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返回舱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B.返回舱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返回舱的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变D.返回舱的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10.如果将以下物理实验放在中国空间站里(重力的效果忽略不计),能完成的是( )
A.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探究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B.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C.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空间站内有气压
D.用水银气压计测空间站内气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选出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部分(两个及两个以上)选对而无错选的得3分,部分(一个)选对而无错选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均不得分)
11.下列有关数据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优秀的自行车运动员,长时间骑行的功率约为7W
B.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可达
C.一枚沉到水底的鸡蛋对容器底的压力约为0.5N
D.中学生爬一层楼做功约为1500J
12.乒乓球被成为我国的国球,深受国民喜爱。如图所示是乒乓球比赛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将乒乓球竖直上抛,乒乓球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B.击球时乒乓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球拍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C.乒乓球离开球拍后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乒乓球受到惯性
D.运动员用球拍将乒乓球击打回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四幅图片中压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高铁上的破窗锤把手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压强
B.如图乙所示,智能床设计的比较柔软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C.如图丙所示,液压千斤顶应用帕斯卡定律能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强
D.如图丁所示,用吸盘搬运玻璃,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14.下列关于浮力的应用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盐水选种时,下沉的种子密度大于漂浮的种子,所以应该被选用
B.图乙中,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
C.图丙中,静止在空中的热气球调大火焰开始加速上升,它所受到浮力等于重力
D.图丁中,同一支密度计静止在不同液体中,液体A的密度小于液体B的密度
15.“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一直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下列诗句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轻舟”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风卷屋茅”是因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中的“花气袭人”是花香分子无规则运动现象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飞流直下”是水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60分)
16.(4分)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家们做出的贡献。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总结了笛卡尔、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总结出反映运动和力关系的物理定律;为纪念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后人以他的名字作为功和能的国际单位;
17.(4分)图1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得当地大气压等于__________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关于图2现象的成因,十七世纪有两种观点,观点一:管内液面上方是真空,大气压撑起液柱。观点二:否认大气压的存在,玻璃管内本应充满液体,液面下降是因为管内的液体变成气体,管内气体越多,液面下降越多。帕斯卡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将两根长12m且规格相同的玻璃管分别装满水和酒,倒置在相应液体槽中,酒的密度比水小,且比水易变成气体,若观点一正确,应出现图2中图__________的现象。
图1 图2
18.(4分)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浮沉,如图所示是潜水艇悬浮、上浮、漂浮时的情境,其中悬浮和漂浮时的浮力分别为和,悬浮和上浮时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和,则_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4分)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款家用手摇升降晾衣架。忽略绳重和摩擦,、两个滑轮可以省力的是__________,晾晒夏季校服比冬季校服时的机械效率更__________些(选填“大、小”或“一样”。)
20.(3分)如图所示,石块重,请在图中画出小石块受到的浮力示意图。
21.(3分)“武汉号”导弹驱逐舰在亚洲处于领先水平,参加了我国海军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任务。“武汉号”满载时的排水量为7000t,是一种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均衡的远洋驱逐舰。(海水的密度为,取)
满载时,“武汉号”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22.(7分)植保无人机因其操控简单、喷洒均匀、省时高效等优点,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为某型号双起落架植保无人机,其项目参数如下表:
(1)求加满药箱的农药质量;()
(2)求空载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无人机产生的压强(取)。
23.(9分)杭州亚运会用机器狗为运动员运输铁饼。如图所示,质量为18kg的机器狗背着一个铁饼,静止站立在水平地面上,脚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此时机器狗对地面的压强为。机器狗某次运送铁饼过程中,以的速度直线匀速运动,将铁饼运送到105m远的指定场地,此过程机器狗的驱动力所做的功为。求:
(1)铁饼的质量;
(2)机器狗在运送铁饼过程中驱动力的功率;
(3)机器狗在运送铁饼过程中的驱动力。
24.(6)如图1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图1 图2 图3
(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选填“卡片”或“钩码”),通过调整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如图2所示。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小华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另一同学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A.小卡片容易扭转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5.(8分)“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出自庄子的《逍遥游》。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从物理学的角度讨论了“厚”的含义,提出一个问题: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究竟与物体浸入水的深度有关还是与物体排开水的质量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一问题,小明和小刚用烧杯、水、长方体铁块、刻度尺等器材,进行了如图甲的探究。
(1)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深度的关系,小明进行了以下两步操作,如图所示:
A.测出物体的重力;B.将物体部分浸入水中,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位置;
接下来小明的实验如C图,而同组小刚的实验如D图,你认为__________(选填“小明”或“小刚”)的做法是正确的,依据是:两人实验过程中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均与B图不同,而他在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是正确的。
(2)若小刚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指针在零刻线以上直接进行测量,这样计算出的浮力值__________(“偏大”“偏小”或“不变”)。
(3)经过正确选择进行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水中的深度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同组的其他同学提出,该探究过程并不完整,只得出了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没前深度的关系。于是小明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再改变物体在水中的__________,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4)为了继续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排开水的质量有关,小刚做了一个橡皮泥小船,模拟“大舟”的漂浮状态。第一次让小船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乙),第二次在小船内放入适量物体,使小船仍漂浮在水面上。由浮沉条件可知,小船所受浮力大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根据水面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小刚的这一探究中,为了使现象更加明显,结论更加可靠,下列建议可行的是( )
图乙
A.底面积更小的烧杯(能放入小碗)B.底面积更大的烧杯(能放入小碗)
C.换用更轻的物体(加上后小船不下沉)D.换用更重的物体(加上后小船不下沉)
26.(8分)天平和杆秤在古籍中常被称为“权衡器”,《墨经》最早对权衡器的杠杆原理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小伟和同学利用铁架台、刻度均匀的杠杆、重力均为的钩码等器材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将左侧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侧调节。
(2)同学们进行实验并收集了数据,其中、表示杠杆两端悬挂钩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小伟和同学们分析数据,分别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①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②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为了验证哪个结论正确,他们继续进行实验。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竖直向下和斜向下拉动杠杆,如图丙所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由此,他们得出结论__________是正确的。物理学中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
(3)经过多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他们将右侧钩码取下,换成弹簧测力计,斜向左、竖直向下两个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保持杠杆平衡,发现,从斜向左到竖直向下,弹簧测力计示数会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另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更巧妙的方法。他们制作了一个密度均匀的圆盘(相当于杠杆),圆盘可以绕着圆心转动(转轴阻力忽略不计)。如图丁所示,在点悬挂4个钩码,同时在点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后,发现圆盘平衡。为了改变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他将挂在点的钩码先后挂在__________两个点,又进行了两次实验,发现圆盘仍在图示位置平衡。这一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杠杆平衡条件的认识。
丁项目
参数
飞机质量
20kg
药箱容量
25L
起落架底面积(单个)
最佳作业速度
序号
1
0.5
10
1.0
5
2
1.0
15
1.5
10
3
2.0
10
1.0
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物理题(图片版无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变化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