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某些膜蛋白与膜下细胞骨架结构相结合,限制了膜蛋白的运动。用阻断微丝形成的药物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后,膜蛋白的流动性大大增加。膜蛋白与膜脂分子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膜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骨架含有微丝,其组成成分与结构和植物纤维素类似
B. 使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后,细胞的运动能力会受到影响
C. 提高温度能够增加膜的流动性,跨膜运输能力也会明显提高
D. 细胞骨架影响膜蛋白的运动,但不影响其周围膜脂的流动
【答案】B
【分析】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直接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温度可以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含有微丝,可以判断,微丝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而植物纤维素的成分是多糖,A错误;
B、依据题干信息,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后,膜蛋白的流动性大大增加,而细胞的流动性是由膜蛋白和磷脂分子的运动能力决定的,故使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后,细胞的运动能力会受到影响,B正确;
C、适当地提高温度能够增加膜的流动性,但并不代表跨膜运输能力提高,C错误;
D、细胞骨架影响膜蛋白的运动,也会影响其周围膜脂的流动,D错误。
故选B。
2. 小麦的穗发芽会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中A和B分别是0.5mL淀粉酶和1mL淀粉溶液
B. 研究表明白粒小麦中的淀粉酶活性比红粒小麦低
C. 根据实验推测,一定范围内淀粉酶活性越低,小麦穗的发芽率越低
D. 若减小淀粉溶液浓度,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延长
【答案】C
【分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红、白粒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观测指标是:淀粉剩余量(用碘液鉴定),实验结果显示:红粒小麦的淀粉酶活性较低,由“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可以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据此答题。
【详解】A、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实验自变量为红、白粒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作为对照组,表中A和B分别是0.5mL蒸馏水和1mL淀粉溶液,A错误;
B、红粒管显色结果比白粒管深,这说明白粒小麦中的淀粉酶活性比红粒小麦高,B错误;
C、红粒小麦的淀粉酶活性较低,由“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可以推测一定范围内淀粉酶活性越低,小麦穗的发芽率越低,C正确;
D、若减小淀粉溶液浓度,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剩余淀粉量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使分解量减少,D错误。
故选C。
3. 真核细胞中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割开来,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各区室之间物质的输送通常是以膜泡的方式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移向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
B. 在动物、真菌细胞中,高尔基体可以断裂产生由膜包被的小泡形成溶酶体
C. 植物有丝分裂时,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会聚集到赤道板位置形成新的细胞壁
D. 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是由分散的小液泡逐渐融合发展形成的
【答案】C
【分析】(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2)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赤道板附近聚集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
(4)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是由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长大,逐渐合并发展而来。
【详解】A、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故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移向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A正确;
B、高尔基体能加工蛋白质,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B正确;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赤道板附近聚集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C错误 ;
D、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是由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由小长大,逐渐合并发展而来的,D正确;
故选C。
4. 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的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糖酵解只发生于真核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中,可以提供少量能量
B. 在真核细胞中,丙酮酸只能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分解产生CO2
C. 三羧酸循环存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该过程不需要水的参与
D. 电子传递链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消耗O2并产生大量ATP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糖酵解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可以生成少量ATP,既可以发生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有氧呼吸过程中,A错误;
B、在很多植物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即丙酮酸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当中被分解成酒精和CO2,B错误;
C、三羧酸循环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需要水的参与,C错误;
D、电子传递链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需要消耗O2并产生大量ATP,D正确。
故选D。
5. 《自然》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接受单次表观遗传编辑疗法的实验小鼠,其体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PCSK9基因被长效抑制,达到与传统基因编辑相当的基因沉默效果,但不会造成DNA断裂。进一步研究发现切除小鼠部分肝脏后,再生肝脏细胞内PCSK9基因仍然沉默,且其甲基化程度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疗法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与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
B. 与传统基因编辑不同,该疗法中不会造成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C. 基因被抑制的原因是甲基化导致RNA聚合酶不能与起始密码子结合
D. 小鼠肝脏中的表观遗传编辑具有遗传性,可传至下一代细胞
【答案】C
【分析】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详解】A、表观遗传不会改变DNA的碱基序列,该疗法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与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A正确;
B、与传统基因编辑不同,该疗法不会造成DNA断裂,不会造成磷酸二酯键的断裂,B正确;
C、基因被抑制的原因是甲基化导致RNA聚合酶不能与启动子结合,从而抑制转录过程,C错误;
D、表观遗传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因此小鼠肝脏中的表观遗传编辑具有遗传性,可传至下一代细胞,D正确。
故选C。
6. 家蚕(ZW型)体表有无斑纹受等位基因A、a控制,斑纹的颜色深浅受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无斑纹雌性家蚕和深斑纹雄性家蚕杂交,F1全为无斑纹,F1雌雄自由交配所得F2结果见下表(不考虑ZW同源区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亲本家蚕的基因型分别为bbZaW、BBZAZA
B. F1雄蚕的次级精母细胞含1个或2个a基因
C. F2中无斑纹蚕包含6种基因型
D. F2无斑纹蚕自由交配,后代深斑纹雌蚕概率为1/24
【答案】D
【分析】鸟类、鳞翅目昆虫、部分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此类性别决定的特点是雌性个体细胞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ZW,雄性个体细胞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ZZ。现有无斑纹雌性家蚕和深斑纹雄性家蚕杂交,F1全为无斑纹,可推出无斑纹为显性,由A基因控制。
【详解】A、无斑纹雌性家蚕和深斑纹雄性家蚕杂交,F1全为无斑纹,可推出无斑纹为显性,由A基因控制,再根据F2中无论雌雄无斑纹:有斑纹≈3:1,没有性别差异,说明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2中浅斑纹只出现在雌性中,雄性全部都是深斑纹,说明深斑纹对浅斑纹为显性,且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W、aaZBZB,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A错误;
B、F1雄蚕的基因型为AaZBZb,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次级精母细胞含0或2个a基因,B错误;
C、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F2中无斑纹蚕的基因型有A_(ZBZ_、ZBW、ZbW),共2×4=8种基因型,C错误;
D、F2无斑纹雄蚕基因型及比例为AAZBZB:AAZBZb:AaZBZB:AaZBZb=1:1:2:2,F2无斑纹雌蚕基因型及比例为AAZBW:AaZBW:AAZbW:AaZbW=1:2:1:2,后代深斑纹雌蚕概率为(2/3×2/3×1/4aa)×3/4(ZB)×2/4(W)=1/24,D正确。
故选D。
7. 2024年3月,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曲靖发现了古土壤和植物化石,为研究植物登上陆地并改造地球表层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古植物化石的发现可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B. 古植物进化的原因是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古植物产生有利变异
C. 不同种生物DNA碱基序列或基因组越接近,说明亲缘关系越近
D.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但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答案】B
【分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详解】A、化石使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A正确;
B、古植物进化的原因使特殊的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B错误;
C、不同生物的DNA碱基序列或基因组越接近,差异越小,说明亲缘关系越近,C正确;
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使产生了生殖隔离,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但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D正确。
故选B。
8. 脑卒中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患者常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代谢性酸中毒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脑卒中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容易出现组织水肿
B. K+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正常人血浆中K+含量保持动态平衡
C. 代谢性酸中毒是因缺氧导致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CO2所致
D. 某患者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说话非常困难,可能是言语区S区发生损伤
【答案】D
【分析】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大脑的语言中枢包括W区、V区、S区、V区。H区发生 障碍,不能写字;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详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水分容易渗回血浆,不会导致组织液水分增多,因此不会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
B、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而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B错误;
C、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但能听懂别人说话,D正确。
故选D。
9. 尘螨粪便颗粒中含有的Der p1是引起过敏性鼻炎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抗原,该物质是一种蛋白酶,能切割呼吸道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的蛋白组分,改变其通透性,从而侵入机体内环境,引起过敏反应。如图表示Der pl接触皮下抗原呈递细胞(APC)后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显示的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
B. 首次接触Der p1所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过敏原结合,因此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C. 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等物质能引起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引起过敏症状
D. 肥大细胞上吸附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答案】B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图中显示有抗体产生,故图中显示的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细胞①可接受抗原呈递细胞传递的信息,细胞①为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A正确;
B、当首次接触Der p1时,Der p1所产生的抗体与过敏原(相当于抗原)在血浆中可以结合,B错误;
C、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等物质能引起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从而引起过敏症状,C正确;
D、抗原能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故肥大细胞上吸附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的受体能识别过同一敏原(相当于抗原),D正确;
故选B。
10. 种子成熟和萌发与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的平衡有关。在种子成熟过程中,与ABA调节相关的多种转录因子诱导ABA合成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GA合成基因的表达。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环境信号(冷和光等)通过将平衡转向促进GA合成、抑制ABA合成来打破种子休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GA和ABA在种子萌发这一生理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B. 流水浸种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原因是提高了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
C. 接受光信号刺激的光敏色素只分布于植物的地上部分
D. 人为控制环境条件能够调控基因表达过程,改变激素的相对含量
【答案】D
【分析】1、脱落酸(ABA)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2、赤霉素(GA)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详解】A、由题意可知,在种子成熟过程中,ABA促进种子休眠,GA抑制种子休眠,二者起抗衡作用,A错误;
B、流水浸种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原因是降低了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B错误;
C、光敏色素分布于植物的各个部位,C错误;
D、人为控制环境条件能够调控基因表达过程,改变激素的相对含量,D正确。
故选D。
11. 围栏封育是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最广泛的途径之一。在以牦牛、马为主要牧畜的某轻度退化草场部分区域进行围栏封育处理,封育区内禁止放牧,研究人员获得了之后4年草地植物群落的数据变化如下表(同列的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封育区内垂直结构更复杂,能够减弱种间竞争
B. 随着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可食牧草和毒害草的竞争加剧
C. 如果继续围栏封育,该植物群落会演替为森林植物群落
D. 封育区内禁止放牧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A
【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2、群落演替的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分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
【详解】A、由图表可知,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植物平均高度增加,封育区内垂直结构更复杂,种间竞争减弱,A正确;
B、随着围栏封育时间的延长,可食牧草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毒害草的生物量逐渐减少,二者种间竞争减弱,B错误;
C、一个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果继续围栏封育,该植物群落不一定会演替为森林植物群落,C错误;
D、封育区内禁止放牧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升高,D错误。
故选A。
12. 海草床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大部分存储于沉积物中。海草固碳有两大途径:光合作用固碳和截获海水中的有机悬浮颗粒物。近年来,海草床急剧衰退,其沉积物有机碳储存潜力下降,下图是海草床退化导致碳损失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
B. 当海草床退化后,大气中的CO2的浓度有可能会升高
C. 海草床通过截获海水中的有机悬浮颗粒物,有机碳中的能量流入海草体内
D. 藻类爆发后水中的光照强度减弱,使海草固碳能力下降
【答案】C
【分析】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其特点是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
【详解】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A正确;
B、当海草床退化后,固定的CO2减少,故大气中CO2的浓度可能会升高,B正确;
C、有机碳中的能量不能流入海草体内,C错误;
D、水体富营养化会使藻类爆发,使水体中的光照强度减弱,从而导致海草床光合作用减弱,使海草固碳能力下降, 影响海草床的碳存储功能,D正确。
故选C。
13. 稀释涂布平板法和稀释倒平板法是分离微生物的两种方法。稀释倒平板法是指将稀释的菌液和琼脂混合,然后将其倒入无菌培养皿中进行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培养过程中所用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均可采用湿热灭菌法
B. 两种方法均可通过统计菌落数实现对活菌的准确计数
C. 稀释倒平板法对好氧菌、热敏感菌的分离效果优于稀释涂布平板法
D. 为了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微生物,应将琼脂冷却至室温后再倒平板
【答案】A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培养过程中所用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均可采用湿热灭菌法,A正确;
B、稀释涂布平板法和稀释倒平板法都不能通过统计菌落数实现对活菌的准确计数,B错误;
C、稀释倒平板法是指将稀释的菌液和琼脂混合,然后将其倒入无菌培养皿中进行培养,琼脂可以隔绝空气、但不能及时散热,因此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好氧菌、热敏感菌的分离效果优于稀释倒平板法,C错误;
D、倒平板操作中需要将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进行,D错误。
故选A。
14. 利用杨木生产燃料乙醇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原料粉碎、提高纤维素浓度的预处理、释放单糖的酶解糖化、产生乙醇的微生物发酵、乙醇脱水的蒸馏工艺等步骤(预处理过程所需的果胶酶常来自于黑曲霉等微生物)。下图为发酵阶段菌种接种量对发酵结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培养黑曲霉时一般需将培养基调至酸性,果胶酶是黑曲霉分泌的一种单细胞蛋白
B. 在伊红—亚甲蓝培养基上可筛选出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用于酶解糖化过程
C. 接种的菌种为酵母菌,当接种量为12%左右时,发酵后的酒精含量与残糖含量相等
D. 接种量超过15%时酒精产量反而有所降低的原因可能是菌种生长消耗大量的糖分
【答案】D
【分析】1、培养基的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详解】A.培养黑曲霉时一般需将培养基调至酸性,但单细胞蛋白指微生物菌体,果胶酶不属于单细胞蛋白,A错误;
B.伊红—亚甲蓝培养基是鉴定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本实验应该用刚果红培养基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错误;
C.酒精发酵的菌种为酵母菌,当接种量为12%左右时,发酵后的酒精含量与残糖含量曲线有交点,但两者的纵坐标数值及单位均不同,故发酵后二者含量不同,C错误;
D.由图可知,菌种接种量为15%时对应的酒精含量达到最大值,接种量超过15%,菌种数量大,自身的生长会大量消耗反应物,导致酒精产量降低,D正确。
故选D。
15. 线粒体置换技术是一种预防人类线粒体遗传病的技术手段。极体中主要内容物为排出的核基因组,所含线粒体数量较少,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良好的核供体用于线粒体置换,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获取的极体1为第一极体,极体2为第二极体
B. 图中“?”处指受精作用,精子需进行获能处理,为受精提供能量
C. 该过程也可直接用患者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
D. 图中极体2的遗传物质来自于供卵卵母细胞
【答案】A
【分析】图示是体外受精技术培育试管动物的大致流程,体外受精包括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受精作用。
【详解】A、依据图示,极体1是由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因此是第一极体;由于供卵卵母细胞不具备纺锤体,不能进行分裂,故极体2是第一极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因此为第二极体,A正确;
B、图中“?”处指受精作用,精子需进行获能处理,这里的“获能”是指具备受精的能力,而并不直接为受精作用提供能量,B错误;
C、据图,该过程中是利用极体作为核供体,因为极体中的线粒体数量少,适合进行线粒体置换,若直接使用患者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可能会引入有问题的线粒体,C错误;
D、极体是由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原细胞,由于供卵卵母细胞不具备纺锤体,不能进行分裂,故图中极体2的遗传物质来自于患者卵母细胞,D错误。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在正常分裂细胞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的活化导致Rb蛋白磷酸化,被释放的E2F活化下游基因的转录,使细胞周期正常运行。随着细胞增殖,端粒的缩短会导致细胞内p53蛋白的活化,诱导产生p21使CDK失活,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引起衰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B. 破坏癌细胞中的端粒结构,可能引起癌细胞衰老
C. 控制p53蛋白合成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D. 若DNA发生损伤也可能导致E2F不能和Rb分离
【答案】ABD
【分析】分析题干:正常年轻细胞中,CDK的活化→Rb蛋白磷酸化→游离E2F蛋白的含量增加→使细胞周期正常运行;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缩短→p53蛋白活化→p53诱导p21蛋白的合成→CDK失去活性,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引发细胞衰老。
【详解】A、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正确;
B、破坏癌细胞中的端粒结构,可能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引起癌细胞衰老,B正确;
C、控制p53蛋白合成的基因会抑制细胞周期的进行,属于抑癌基因,C错误;
D、若DNA发生损伤,细胞周期可能不能完成,则可能导致E2F不能和Rb分离,使细胞周期停滞,D正确。
故选ABD。
17. 研究人员在研究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了一种非常规的细胞分裂过程(“逆反”减数分裂),如图所示( )
A. “逆反”减数分裂的发生可能与纺锤体的结构有关
B. “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MⅡ
C. “逆反”减数分裂经MⅠ后染色体数目减半
D. “逆反”减数分裂更易获得含重组染色体的卵细胞
【答案】AD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逆反”减数分裂过程:M Ⅰ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未分离;M Ⅱ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M Ⅰ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未分离;M Ⅱ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纺锤体与染色体的排列、移动和移向两极有关,“逆反”减数分裂的发生可能与纺锤体的结构有关,A正确;
B、“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M Ⅰ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而M Ⅱ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若在“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M I或M Ⅱ,B错误;
C、“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M Ⅰ时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经M I后染色体数目未减半,C错误;
D、由图可知,“逆反”减数分裂更高概率获得含重组染色体的卵细胞,D正确。
故选AD。
18. 科学家将某病毒抗原蛋白的部分编码序列(RBD)拼接成融合基因2RBD和3RBD,探究RBD的二聚体蛋白和三聚体蛋白能否模拟RBD的天然构象并获得高效免疫原性。为鉴定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用Nc I和Sac I双酶切处理后电泳,结果如图,其中泳道1为双酶切pNZ8149-2RBD,两个条带大小分别为2507bp和2020bp。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分别导入工程菌中进行表达产物的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CR扩增融合基因时,在引物的3′端添加相应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B. 据图可知,融合基因3RBD的长度为2686bp
C. 泳道2呈现一个条带的原因是酶切pNZ8149﹣3RBD后产生的两个片段大小相近
D. 从工程菌细胞表面提取蛋白质进行检测,从而进一步比较两者的免疫原性
【答案】BCD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引物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PCR扩增融合基因时,在引物的5'端添加相应限制酶的识别序列,A错误;
B、由图可知pNZ8149-2RBD和pNZ8149-3RBD的碱基对分别为4527bp和5193bp,所以RBD长度为5193-4527=666bp,泳道1为双酶切pNZ8149-2RBD,两个条带大小分别为2507bp和2020bp,所以融合基因3RBD的长度为666+2020=2686bp,B正确;
C、由图可知,泳道2呈现一个条带,其原因是双酶切pNZ8149-3RBD后产生的两个片段大小相近,C正确;
D、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RBD的二聚体蛋白和三聚体蛋白能否模拟RBD的天然构象并获得高效免疫原性”,可以从工程菌细胞表面提取蛋白质进行检测,从而进一步比较两者的免疫原性,D正确。
故选BCD。
19. 人饮酒后,血液中的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会升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其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RP水平升高也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B. 在血糖调节过程中,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效果相似
C. 某人血浆中CRH高于正常值,糖皮质激素低于正常值,说明其肾上腺皮质发生病变
D. 图中的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和受体接触
【答案】B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糖皮质激素的相关知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级调节。
【详解】A、肾上腺素的分泌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不经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CRP水平升高不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A错误;
B、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具有升血糖的作用,B正确;
C、某人血浆中CRH高于正常值,糖皮质激素低于正常值,可能是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发生病变,C错误;
D、图中的神经递质、激素(CRH、ACTH、糖皮质激素)和细胞因子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来发挥作用的,D正确。
故选BD。
20. 捕食者可以分为泛化种(可吃多种类型的猎物)和特化种(仅摄取一种类型的猎物),两种捕食者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有所不同。下图为潮间带常见的滨螺密度与藻类种类的关系。已知滨螺吃多种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如浒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滨螺属于泛化捕食者,喜食的浒苔是竞争上占劣势的种类
B. 泛化种捕食通常可以降低物种多样性
C. 当滨螺密度大于300时,生态系统会通过负反馈维持其平衡
D. 特化种捕食者更容易控制被食物种,是生物防治可选择的理想对象
【答案】CD
【分析】分析图示曲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加,藻类种数(多样性)逐渐增加,超过一定范围,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加,藻类种数(多样性)降低。
【详解】A、依据题干“滨螺吃多种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如浒苔”判断,滨螺属于泛化捕食者;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大,藻类种数增大,在中等密度时达到最大,这种变化可以说明浒苔在该群落中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竞争上占优势的种类,A错误;
B、根据曲线分析,在一定范围内,滨螺可增加藻类物种多样性,B错误;
C、当滨螺密度大于300时,其食物藻类种类也大幅下降,这样滨螺没有食物来源,其种群数量就会下降,而滨螺种群数量的下降,藻类由于被捕食减少,其种类会重新上升,这属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
D、据题意,特化种仅摄取一种类型的猎物,所以更容易控制被食物种,是生物防治可选择的理想对象,D正确。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 目前全球土壤盐渍化问题严重,盐渍环境下,植物生长会受到抑制。为了解盐胁迫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1)水稻叶肉细胞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的光为 ___________。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时,可用 _________提取光合色素;分离色素时,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与 ________有关。
(2)导致光合速率降低的因素包括气孔限制因素(CO2供应不足)和非气孔限制因素(CO2得不到充分利用)。盐胁迫处理,导致水稻光合速率降低的因素属于 ________(填“气孔”或“非气孔”)限制因素。盐碱胁迫条件下,叶片等部位合成的 ________含量上升,该激素可能诱导气孔关闭。
(3)研究表明,盐胁迫会使植物体内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含量升高,从而减少盐胁迫对水分吸收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研究表明,叶片喷施含Ca2+的溶液可以缓解高盐对水稻的胁迫,为验证这一结论,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还应增加两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红光和蓝紫光 ②. 无水乙醇 ③. 溶解度
(2)①. 非气孔 ②. 脱落酸
(3)使其细胞液浓度增大以进一步适应高盐环境,会增加对水分的吸收
(4)①. 完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含Ca2+的溶液 ②. 高浓度NaCl的完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含Ca2+的溶液
【分析】在光合色素分离和提取时,根据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分离色素时,色素的溶解度与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有关,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分析表格,在高盐胁迫下,细胞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降低。
【小问1详解】水稻叶肉细胞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光合色素分离和提取时,根据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分离色素时,色素的溶解度与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有关,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
【小问2详解】重度盐胁迫下,气孔导度虽然减小,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反而增大,说明净光合速率下降不是由于气孔因素导致的。盐碱胁迫条件下,叶片等部位合成的脱落酸含量上升,该激素可能诱导气孔关闭。
【小问3详解】植物能适应高盐环境,大分子物质水解为可溶性小分子物质,进而使其细胞液浓度增大以进一步适应高盐环境,会增加对水分的吸收。
【小问4详解】依据题意要求“叶片喷施含Ca2+的溶液可以缓解高盐对花生的胁迫,为验证这一结论”可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应增加 “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含Ca2+的溶液”组作为对照,另外增加实验组“含高浓度NaCl的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含Ca2+的溶液”。
22. 尼古丁对于机体生命活动的部分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下丘脑中的前阿黑皮素原(POMC)神经元是参与调节的关键传感器(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元兴奋传递效能的影响,图2表示与成瘾相关的多巴胺神经元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构成的突触。
(1)据图1分析,参与POMC神经元和“饱腹感”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物质是 _________。尼古丁刺激下的小鼠POM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比无尼古丁时有所提高,说明尼古丁的作用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尼古丁还能够刺激下丘脑神经元,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相关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体重下降;除此之外_________减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图2中a神经元末梢呈膨大的结构是 _________。电刺激b,a释放的多巴胺会减少,由此判断GABA可引起突触后膜 ________(填“Na+”或“Cl﹣”)内流。
(4)研究表明,对尼古丁成瘾小鼠经过2周的实验,有氧运动戒断组比安静戒断组小鼠寻求用药的行为明显较少,可推断有氧运动能使尼古丁戒断小鼠VTA多巴胺神经元接受的GABA_______(填“增强”或“减少”)。从突触的结构看,尼古丁成瘾机制还可能与c神经元上 __________的减少有关。
【答案】(1)①. 神经递质 ②. 尼古丁与POMC神经元上的尼古丁受体结合,打开Na+通道,引起Na+内流,故尼古丁刺激下的小鼠POM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比无尼古丁时有所提高
(2)肠胃蠕动
(3)①. 突触小体 ②. Cl-
(4)①. 增强 ②. 多巴胺受体
【分析】图1:尼古丁通过与POMC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促进钠离子内流,提高PIMC神经元的兴奋性,并引起饱腹感神经元兴奋,引起食欲下降;图2:a神经元兴奋后,释放的多巴胺会引起c神经元的兴奋;而b神经元释放GABA,会抑制a神经元的兴奋。据图推测,尼古丁可能通过促进多巴胺的释放,使机体产生强烈的愉悦感而成瘾。
【小问1详解】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尼古丁与POMC神经元上的尼古丁受体结合,打开Na+通道,引起Na+内流,故尼古丁刺激下的小鼠POM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比无尼古丁时有所提高。
【小问2详解】交感神经可以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还可以使肠胃的蠕动减慢,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小问3详解】a神经元末端膨大的结构是突触小体。a神经元兴奋后会释放多巴胺,而电刺激b,a释放的多巴胺会减少,由此判断GABA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引起突触后膜Cl-内流,抑制a释放多巴胺。
【小问4详解】对尼古丁成瘾小鼠经过2周的实验,有氧运动戒断组比安静戒断组小鼠寻求用药的行为明显较少,可能是小鼠VTA多巴胺神经元接受的GABA增多,对多巴胺神经元的抑制增强,VTA多巴胺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减少,从而戒断对尼古丁的依赖性。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尼古丁成瘾还可能是由于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需要维持突触间隙较高的多巴胺浓度引起的。
23. 孟加拉虎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野生型虎毛色为黄底黑纹(黄虎),此外还有白底黑纹(白虎)、浅黄底棕纹(金虎)、白底无纹(雪虎)等多种毛色。关于孟加拉虎的毛色的遗传和进化机制,科研人员经过基因测序发现白虎、金虎分别是控制黄底的S1基因、控制黑纹的Cn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突变导致各自功能丧失产生的突变体,请根据以下杂交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由杂交实验可知,有关孟加拉虎毛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S1基因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从实验三中的F2代筛选出金虎和白虎,并让雌雄随机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3)孟加拉虎还有一种黑虎,其形成的原因是黑纹纹路加粗和部分融合导致体表黑色面积增加。科研人员分别将黑虎与黄虎、白虎、金虎杂交后,得到的F1均为黄虎,说明______。现有多只黄虎、黑虎的纯合个体,请设计实验验证黑虎的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思路:______。预期结果:______。
【答案】(1)黄底黑纹
(2)①. 不位于 ②. 实验三中F2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S1不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③. 黄虎:白虎:金虎:雪虎=2:3:3:1
(3)①. 黑虎是隐性突变体,且不是S1或Cn基因突变产生的 ②. 黄色雄虎与黑色雌虎杂交得F1,F1均为野生型,选择F1中雄虎与多只黑色雌虎杂交得F2,观察F2的表型 ③. F2无论雌雄均有黄虎和黑虎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由三组实验可知,无论亲本是何表型,子一代均为黄虎,且黄虎杂交后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黄虎毛色,即黄底黑纹为显性性状。
【小问2详解】由实验三可知,黄虎杂交,子二代出现黄虎:金虎:白虎:雪虎=9:3:3:1,说明相关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Cn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则S1基因不位于Ⅱ号染色体上。据实验一、二可知,白虎为s1s1Cn_,金虎为S1_cncn实验三中的F2代筛选出金虎(1/3S1S1cncn、2/3S1s1cncn,可产生配子2/3S1cn、1/3s1cn)和白虎(1/3s1s1CnCn、2/3s1s1Cncn,可产生配子2/3s1Cn、1/3s1cn),F2中金虎:白虎=1:1,即F2中金虎和白虎共产生配子为1/3S1cn、1/3s1Cn、1/3s1cn,并让雌雄随机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虎(2/9S1s1Cncn):金虎(1/9S1S1cncn+2/9S1s1cncn):白虎(1/9s1s1CnCn+2/9s1s1cnCn):雪虎(1/9s1s1cncn)=2:3:3:1。
【小问3详解】将黑虎与黄虎、白虎、金虎杂交后,得到的F1均为黄虎,说明黑虎为纯合隐性突变体,且不是S1或Cn基因突变产生的。
欲判断突变基因的位置,可选择黄色雄虎与黑色雌虎杂交得F1,F1均为野生型,选择F1中雄虎与多只黑色雌虎杂交得F2,观察F2的表现型。
据(2)可知,相关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杂交后代中相关表现性与性别无关,即F2无论雌雄均有黄虎和黑虎。
24.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下图为科学家在河北省祥云湾海洋牧场示范区调查得到部分食物网和部分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示(注:碎屑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1)在群落水平进行的研究除了有物种组成,还能研究哪些问题?______(答出2点)。
(2)图1中只充当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蟹类能充当第______营养级。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经调查,以祥云湾为代表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为上宽下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在这种情况下,能量金字塔__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上宽下窄。
(4)祥云湾海洋牧场区在实验期间没有输出水产资源,如果后期需要捕捞,为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系统稳定性,请你给出合理建议______(答出1点)。
【答案】(1)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种间关系等
(2)①. 浮游动物 ②. 二、三、四、五 ③. 7.27
(3)①. 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 ②. 不能
(4)合理捕捞,剩余数量维持在K/2
【分析】图1中:生产者有大型藻类、浮游植物,含有多条食物链,蟹类处于最高营养级;
图2中:第一营养级有生产者和碎屑,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858+142.9=4000.9,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90.9,能量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
【小问1详解】在群落水平,可以研究物种组成、丰富度、生态位、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等内容。
【小问2详解】图1中:浮游动物只捕食浮游植物,只充当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的的同化量为3858+142.9=4000.9,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90.9,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90.9/4000.9×100%=7.27%
【小问3详解】由于浮游植物个体较小、寿命较短,故以祥云湾为代表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为上宽下窄。但由于能量传递使逐级递减的,故能量金字塔不可能呈现上宽下窄。
【小问4详解】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在后期捕捞时,应该进行合理捕捞,捕捞后剩余数量维持在K/2,方便其快速恢复数量。
25. 乳酸菌是乳酸的传统生产菌,但耐酸能力较差,影响产量。酿酒酵母耐酸能力较强(LDH)插入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AUR123(图1)中,经过转化、筛选、鉴定和培养
(1)研究者将LDH基因编码序列中的同义密码子(一种氨基酸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遗传密码子)替换为酿酒酵母偏好的密码子,替换的目的是 ___________。再通过 _________法将核苷酸按照顺序一个一个连接起来,由此获得少量的LDH。
(2)图2所示LDH的部分序列和相应限制酶识别序列,AUG为真核生物偏好的起始密码子,利用E.cliDNA连接酶将LDH正确插入pAUR123载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目的基因和载体进行酶切处理。
(3)将得到的重组pAUR123表达载体,转入经 _________处理的大肠杆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重组表达载体和不能合成尿嘧啶的酿酒酵母细胞悬液混合,转化后的细胞稀释涂布于不含尿嘧啶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据此推测_____________。
(4)通过 ____________技术检测酿酒酵母菌株中是否转录出LDH的mRNA。欲对转LDH基因酿酒酵母发酵产乳酸能力进行检测,其实验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提高翻译效率 ②. 化学合成
(2)①. TthHBⅠ和BamHⅠ ②. TthHBⅠ和BclⅠ
(3)①. Ca2+或钙离子 ②. 扩增重组pAUR123表达载体 ③. 尿嘧啶合成酶基因
(4)①. DNA分子杂交 ②. 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酿酒酵母分别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定时采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密度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研究者需要将牛的乳酸脱氢酶A基因(LDHA)插入酿酒酵母中进行培养,所以将其编码序列中的同义密码子替换为酿酒酵母偏好的密码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翻译的效率,利于基因的表达,然后再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少量的LDHA。
【小问2详解】 E.c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故质粒应该用限制酶BclⅠ和TthHBⅠ进行切割,目的基因中没有BclⅠ的识别序列,但含有BamHⅠ和TthHBⅠ的识别序列,BamHⅠ和BclⅠ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故应该用BamHⅠ和TthHBⅠ对目的基因进行切割。
【小问3详解】得到基因表达载体后,受体细胞若是大肠杆菌,通常采用Ca2+处理,使其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即感受态时,再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其中。然后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于37℃下振荡培养,其目的是实现pAUR123表达载体的扩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和不能合成尿嘧啶的酿酒酵母细胞悬液混合,转化后的细胞稀释涂布于不含尿嘧啶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据此推测,pAUR123上的标记基因为尿嘧啶合成酶基因。
【小问4详解】要检测酿酒酵母菌株中是否转录出LDH的mRNA,可以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欲对转LDH基因酿酒酵母发酵产乳酸能力进行检测,其实验思路是: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酿酒酵母分别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连续培养,定时采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密度,并检测培养液中乳酸浓度。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提取液
A
加缓冲液(mL)
1
1
1
加淀粉溶液(mL)
1
1
B
37℃保温适当时间后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观察显色结果
+++
+
+++++
性状
性别
无斑纹
深斑纹
浅斑纹
雌性
242
41
42
雄性
239
82
0
处理
可食牧草生物量(g/m2)
毒害草生物量(g/m2)
平均高度(mm)
CK(对照)
347.3a
323.5a
69.0a
第1年
359.7a
296.8b
74.4a
第2年
565.5b
287.6b
89.2b
第3年
966.3c
245.4c
111.8c
第4年
960.3c
249.1c
112.3c
分组处理
叶绿素含量(mg/g)
净光合速率[μml/(m2•s)]
气孔导度
[μml/(m2•s)]
胞间CO2浓度(μL/L)
叶绿素a
叶绿素b
对照
2.52
0.24
36.11
1495.16
303.55
盐胁迫
轻度
2.38
0.21
26.49
1242.28
307.40
中度
1.80
0.15
24.00
1069.34
310.98
重度
1.48
0.12
18.94
1025.03
317.62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P:白虎×黄虎
↓
F1: 黄虎
↓
F2:黄虎:白虎=
3:1
P:金虎×黄虎
↓
F1: 黄虎
↓
F2:黄虎:金虎=3:1
P:金虎×白虎
↓
F1: 黄虎
↓
F2:黄虎:金虎:白虎:雪虎=9:3:3: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检测(三模)生物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检测生物pdf、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检测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生物答案,共2页。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检测 生物,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