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期末]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地理][期末]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日缙云塔的日影方位变化为, 图中四地天气状况,最可能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个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素有“缙岭云霞”之美誉的缙云山(约106°E,29°N),位于重庆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堪称观日出、览云海的绝佳去处。下图为一摄影爱好者于2022年07月14日某时拍摄到的太阳从缙云山上的缙云塔后方落下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日缙云塔的日影方位变化为( )
A. 西北—正北—东北B. 西南—正北—东南
C. 正西—正南—正东D. 东南—正南—西北
2. 该日缙云塔日影变化在地面形成的角度为( )
A. <90°B. 90°~120°
C. 120°~180°D. >180°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7月1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之外,都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该地纬度为29°N,故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根据日影方位与太阳方位方向相反,故可推断出该日缙云塔的日影方位变化为西南—正北—东南, 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日日影方位变化为西南—正北—东南, 由此可知日影变化在地面形成的角度一定大于180°, 但不会超过360°,故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灵壁石产于安徽省灵壁县,该地在震旦纪期间为一片浅海海滨,在海相沉积作用(海洋环境下,近海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下发育成各类岩石矿体。进入古生代发生了燕山运动,伴有火山喷发活动,原有岩石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现在的灵壁石。下图为灵壁石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灵璧石按成因所属岩石类型以及形成过程搭配错误的是( )
A. 甲—④B. 乙—⑤
C. 丙—⑥D. 丁—②
4. 形成灵璧石的地质作用过程由先到后依次是( )
A. ①②③B. ①③②
C. ⑤④⑥D. ⑤⑥④
【答案】3. D 4. D
【解析】
【3题详解】
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我们可以看到,乙是由沉积物形成的,故乙为沉积岩;丁是岩石圈各岩石均可形成的,可判断为岩浆;丙由丁形成,判断为岩浆岩;故综合判断甲应为变质岩。材料中的灵璧石是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的应为变质岩,故灵璧石对应的岩石类型应为变质岩甲,其形成环境是在海相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后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的,形成环境符合的为④,甲—④搭配正确;乙是由沉积物形成的,乙—⑤搭配正确;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丙—⑥搭配正确;丁为岩浆,②为外力作用,岩浆无法直接通过外力作用形成图示地貌景观,丁—②搭配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
【4题详解】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可判断,①③为重熔再生作用,②为沉积作用,④为变质作用,⑤为固结成岩作用,⑥为岩浆喷发冷却作用。从材料中我们可知灵璧石的前身是海相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即为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的过程,从图中来看,应为⑤;进入古生代发生了构造运动,并伴有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属岩浆喷发冷却作用,应是⑥;而后沉积岩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灵璧石应属变质作用,应是④。故其正确形成顺序应为⑤⑥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关于图中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半球冷锋B. 北半球冷锋
C. 南半球暖锋D. 北半球暖锋
6. 图中四地天气状况,最可能的是( )
A. 丁地气压高于丙地B. 乙地风力大于甲地
C. 丙、丁正值晴朗天气D. 乙、丁正值阴雨天气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中等温线在山脉处弯曲可知,弯曲的原因是山脉地势高形成低温区,根据等高线的弯曲规律“凸高为低”可知,等温线自北向南温度下降,故可知该地为南半球;锋面与低压槽重合,且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南半球低压中心顺时针辐合,此时锋面的移动方向由南向北,故可知其为冷空气主动移向暖空气,为冷锋。综上所述,该锋面为南半球冷锋,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天气系统是南半球锋面气旋,丁地位于气旋中心(低压中心),丁处气压较低于丙地,A错误;甲地位于峡谷地区,受狭管效应,风速大于乙地,B错误;丁地位于低压中心,气流上升,正值阴雨天气,乙位于冷锋锋后,故可能出现阴雨天气,C错误,D正确,故选D。
海地岛(伊斯帕尼奥拉岛)是加勒比海中第二大岛。该岛年平均气温22-30°C,岛屿降水区域差异大,最少的地区550mm左右,最多可达2000mm。图为海地岛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四地,最有可能分布热带雨林景观的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8. 影响该岛屿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 地形B. 大气环流
C. 纬度位置D. 洋流
【答案】7. C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年均温22-30°C,可知地处热带,由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地处东北信风带,图中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丙地位于岛屿的东北部,山脉的东北坡,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易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景观,甲、乙、丁位于山地背风地带,相较于丙地,水汽并不充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由图文信息可知,岛屿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降水的不同导致的,岛屿地处东北信风带,东北侧位于信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加之沿岸有暖流经过,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ABD错误;岛屿纬度差异并不大,岛屿景观差异与纬度关系不大,C正确。故选C。
底格里斯河是西亚水量最大的河流,整体沿扎格罗斯山脉西南侧山麓流动,沿途形成的广阔肥沃冲积平原,是伊拉克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在巴格达以下河段,底格里斯河失去水量80%以上,船舶航行变得困难。下图为底格里斯河水系分布图和巴格达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底格里斯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 )
①雨水②高山融雪③湖泊沼泽④地下水
A. ①②B. ②③
C. ②④D. ①③
10. 巴格达以下河段,船舶航行困难的原因不包括( )
A. 流经干旱区,下渗蒸发严重
B. 大量引水灌溉
C. 湖泊沼泽滞留作用
D. 水电开发,河流泥沙含量大,河道淤积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底格里斯河上游靠近地中海沿岸,,春季受到西风影响,降水较多,雨水补给河流,底格里斯河整体沿扎格罗斯山脉西南侧山麓流动,扎格罗斯山脉有较高山峰,有高山融雪补给,故河水主要靠高山融雪和上游春雨补给,①②符合,③④不符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在巴格达以下河段,底格里斯河失去水量80%以上,船舶航行变得困难。巴格达以下河段底格里斯河失去水量大,这与下游气候干旱,蒸发和下渗强烈有关,与该段大量湖泊沼泽滞留蒸发有关,与周边灌溉农业区大量引水灌溉有关,因此这些都是该河段船舶航行困难的原因,ABC错误;巴格达以下河段位于平原地区,水能资源贫乏,没有量水电开发,因此大量水电开发不是该河段船舶航行困难的原因,D正确,故选D。
下图是尼日尔河流域简图,下表是尼日尔河五个水文站测得的多年平均水文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 造成尼亚美水文站年径流量略小于迪雷水文站的主要因素是( )
A. 年降水量B. 下渗和蒸发
C. 工农业用水D. 湖泊调节
12. 洛科贾水文站及其下游河段年输沙量明显大于其他河段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被覆盖率低B. 上游来沙多
C. 地势起伏大D. 年径流量大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比迪雷,尼亚美的降水较多,A错误;尼亚美的纬度较低,蒸发强,地表易形成沙质物质,下渗多,造成下游的尼亚美年径流量小。所以造成尼亚美水文站年径流量略小于迪雷水文站的主要因素是下渗和蒸发,B正确;工农业用水、湖泊调节都不是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洛科贾及其下游年径流量大,侵蚀和搬运能力强,造成洛科贾水文站及其下游河段年输沙量明显大于其他河段,D正确。洛科贾水文站及其下游河段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A错误;洛科贾水文站以上河段来沙并不多,B错误;洛科贾水文站及其下游河段为平原地形,地势起伏小,C错误。故D正确。
秦岭南北坡气候和植被垂直带差异明显。秦岭高山区的太白红杉为适应水热条件变化正向高山灌丛、裸岩分布处迁移。下表示意秦岭物候开始和结束的日序(从1月1日起算,在一年中的序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秦岭北坡落叶阔叶林的生长季节通常始于( )
A. 3月B. 4月
C. 5月D. 6月
14. 秦岭海拔3000-3100米处,南北两侧呈现“南草北树”景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种内竞争B. 昼夜温差
C. 年降水量D. 土壤湿度
15. 太白红杉向高山灌丛、裸岩分布处迁移,推测近年秦岭高山带气候趋于( )
A. 冷干B. 冷湿
C. 暖干D. 暖湿
【答案】13. B 14. D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由题可知,一年中的序数从1月1日起算,秦岭北坡落叶阔叶林物候开始的日序是99.8天,故生长季节通常始于4月份,B正确。故选B。
【14题详解】
秦岭“南草北树”说明其优势种南北分布为草地和林地,与种类竞争无关,A错误;草地和林地的分布和昼夜温差无关,B错误;秦岭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C错误;秦岭南坡为阳坡,蒸发较旺盛,北坡为阴坡,蒸发弱,故南坡土壤湿度低于北坡,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太白红杉为针叶林,原本生长范围在海拔2200-3000米处,太白红杉向高山灌丛、裸岩分布处迁移,说明其向海拔较高处,水分条件原本较差处迁移,可推测秦岭高山带热量更充足,水分也更充足,故秦岭气候趋于暖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右图为该地的地质剖面图,左图中T1、T2、T3是C地河流凸岸形成的河流阶地(抬升了的河漫滩)图。
(1)说出A地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按照形成从早到晚给C地河流的三个阶地排序并简述C地多级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答案】(1)向斜山。
原因: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T1、T2、T3。
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后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形成河流阶地,随着地壳多次间歇性抬升,形成多级河流阶地。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A地沉积岩层向下弯曲,因此可判断A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为向斜;该地高于四周,为山岭地貌。向斜形成初期,地形以谷地为主,但在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下,向斜槽部由于岩层受到挤压较为紧实,岩石不易受到外力侵蚀,而周围地区受到外力侵蚀程度较重使得向斜槽部得以保留较多而形成山岭。
【小问2详解】
当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当地壳上升时,河床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于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的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以形成多级阶地。距河道越远的阶地形成时间越早,距河道越近的阶地形成时间越晚,所以图中形成从早到晚的阶地顺序为T1、T2、T3。河流阶地的形成应从河流的侵蚀和沉积等外力作用角度考虑,多级阶地的形成应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考虑。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河流中的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当地壳抬升时,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增强,被废弃的河漫滩就形成了河流阶地;随着地壳多次间歇性抬升,就形成了多级河流阶地。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受洋流和信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中央山峰东南坡高地多在凉季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出现成层云雾,不易扩散。观测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事件频发,极大地影响了圣克鲁斯岛的气候特征,对高地和低地植被造成了不同的威胁,下图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
(1)分别指出影响圣克鲁斯岛热季和凉季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2)分别说明厄尔尼诺事件对圣克鲁斯岛热季气候和凉季云雾的影响。
【答案】(1)热季:赤道低气压带;凉季:东南信风带。
(2)对热季的影响: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圣克鲁斯岛附近海域水温升高,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偏高,热季延长;热季(赤道低压控制时),对流更加旺盛,降水增多;对凉季云雾的影响:由于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水温升高;高地云雾减少。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圣克鲁斯岛位于赤道以南,热季(1~5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凉季(6~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该地受东南信风带控制。
【小问2详解】
厄尔尼诺对气候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展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由于东南信风异常减弱引起的。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导致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偏高,热季相较以往更长;由于该海域气温偏高,在热季上升气流更加显著,对流旺盛,导致降水增多,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变率也更大。在凉季,由于东南信风减弱,水汽不易到达该岛屿,且秘鲁寒流水温升高,海水温度高,不易形成逆温层,山地东南坡云雾减少。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里木湖(图)海拔约2073米,全年盛行偏西风,流域年降水量约257.4毫米,湖面年蒸发量约550.0毫米,结冰期长达6个月:湖岸岩性较为单一,多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层。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呈暖湿化趋势,湖水盐度随之变化;湖岸多处坍塌,东岸尤为严重。研究表明,该流域降水量变化对湖泊的影响超过气温变化.
(1)中国西北地区水面年蒸发量大多在1200毫米以上,分析赛里木湖湖面年蒸发量较低,的原因。
(2)推测近60年来流域气候变化对赛里木湖盐度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3)分析近60年来赛里木湖东岸坍塌严重的原因。
【答案】(1)湖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地形封闭,流域内湖面所占比重高,空气湿度较大;受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水温较低;湖面结冰期长,蒸发历时较短。
(2)盐度降低,赛里木湖无径流排盐,为咸水湖;气候暖湿化,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多,汇入的淡水量增加,对湖水起到稀释作用盐度降低。
(3)湖岸岩性抗侵蚀能力弱;湖岸相对陡峭;为迎风岸,易受风浪、湖冰的冲击;气候暖湿化,湖泊水位上涨。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西北地区水面年蒸发量大多在1200毫米以上,赛里木湖湖面年蒸发量较低”,由题干可知赛里木湖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其蒸发量与西北地区正常水量的蒸发量有差异。由材料“赛里木湖海拔约2073米”和图示可知,当地该地位于山间盆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因此蒸发较弱,该地四周环山,地形封闭,流域内湖面所占比重高,空气湿度较大,蒸发较弱。结合图示可知,赛里木湖的湖水主要源自冰川融水,受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水温较低,蒸发较弱。结合该地纬度位置,以及材料“结冰期长达6个月”可知,湖面结冰期长,蒸发历时较短。
【小问2详解】
赛里木湖为内流湖,湖中盐分无法排出,为咸水湖。由材料可知,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呈暖湿化趋势,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降水增多,补给赛里木湖的淡水量增加,入湖的淡水对湖水起到稀释作用,盐度降低。
【小问3详解】
由材料“湖岸岩性较为单一,多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层”可知,赛里木湖东岸的岩性抗侵蚀能力弱,容易坍塌。由材料“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呈暖湿化趋势,湖水盐度随之变化”可知,当地气候暖湿化,湖泊水位上涨导致东岸坍塌。结合图示可知东岸距离山地更近,地形较为陡峭,岩石土体更容易受到侵蚀而坍塌。由材料“全年盛行偏西风”可知,赛里木湖东岸为偏西风的迎风岸,易受风、风浪、湖冰的冲击而坍塌。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早更新世时期,佳(木斯)依(兰)分水岭两侧分布两条河流,①河向东流,②河向西流。后经构造运动,佳依分水岭进一步抬升,在流水作用下,河流水系发生演化,两河贯通,形成松花江现代水系格局。研究人员在位于松花江河谷阶地的荒山(采样点)进行沉积物采样,发现其沉积物厚度大且较连续,能直接揭示松花江水系演化过程。图1示意松花江局部水系演化,图2示意荒山(采样点)沉积物组成。
图1
图2
(1)简述I、Ⅱ时期荒山(采样点)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地和沉积物的粒径大小总体变化特征。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I、Ⅱ时期荒山(采样点)沉积物粒径变化的原因。
(3)分析①、②河贯通的条件。
【答案】(1)佳依分水岭;粒径自下而上先变大后变小。
(2)佳依分水岭构造抬升,相对高差变大,河流流速变快,搬运能力增强,将较大砾石携带至荒山,沉积物的粒径逐渐由细变粗;随着荒山沉积物堆积,河床升高,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的粒径逐渐由粗变细。
(3)佳依分水岭构造抬升,两河向源头侵蚀加剧;佳依分水岭岩性疏松,易被侵蚀;两河距离较近;两河存在高差。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I、Ⅱ时期处于河流贯通前,②河向西流,位于②河河谷阶地的荒山(采样点)的沉积物其物质来源于②河上游即佳依分水岭;由图可知,自下而上I时期沉积物以粉砂为主,Ⅱ时期沉积物由含砾粗砂演变为中砂、粗砂再演变为黏土,因此沉积物的粒径大小总体变化为自下而上先变大后变小。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流水沉积物粒径变化与流速变化有关。其他条件一定时,某地流速变快,其沉积物粒径增大,反之则反之。由上题分析可知,I、Ⅱ时期处于河流贯通前且荒山(采样点)沉积粒径自下而上总体先变大(粗)后变小(细),即②河流在荒山(采样点)河段的流速先变快后变小。结合材料可知,佳依分水岭经构造抬升,相对高差变大,使②河流流速变快,搬运能力增强,将较大砾石携带至荒山沉积,沉积物粒径逐渐由细变粗;随着荒山沉积物不断堆积,河床升高、落差减小,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的粒径逐渐由粗变细。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①②河流发生河流袭夺,使两河贯通。结合材料可知其形成条件是佳依分水岭经构造抬升,落差增大、两河流速加快,溯源侵蚀加剧,且佳依分水岭岩性疏松,易被侵蚀;两河距离较近,不断向源头侵蚀,最终切穿佳依分水岭。此外,①河流袭夺②河流,使②河流流向反转即流向①河流,说明两河存在高差,①河流总体海拔低于②河流。
水文站
年径流量(立方千米)
年输沙量(万吨)
马西纳
41
177
迪雷
30
100
尼亚美
27
350
洛科贾
73
1290
奥尼查
182
5800
植被带
北坡
植被带
南坡
海拔范围(米)
物候开始的日序(天)
物候结束的日序(天)
海拔范围(米)
物候开始的日序(天)
物候结束的日序(天)
落叶阔叶林
600-1500
99.8
292.3
常绿阔叶混交林
600-1300
104
297
针阔混交林
1500-2400
120.9
286.6
针阔混交林
1300-2200
114.9
290.6
针叶林
2400-3100
133.5
277
针叶林
2200-3000
131.9
278.2
高山灌丛草甸
>3100
135.7
288.6
高山灌丛草甸
>3000
139.2
285.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