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非选择题限时练1课件
展开1.(10分)(2023浙江名校协作体二模)2022年夏季,某地发生森林火灾,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救援下,山火最终被扑灭。回答下列问题。(1)森林中个体数量多、生活力较强的乔木作为森林群落的 ,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森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森林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时,依据该物种的 把每个物种都归属于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
(2)山火有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这是由森林群落的 结构决定的。火灾初期,强度较弱的地表火对森林是有利的,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原因是能烧掉枯枝落叶,促进 。 (3)被烧毁植物群落的恢复过程属于 演替。当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 和土壤处于平衡状态时,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与 的呼吸消耗量相等,群落的总生物量将保持相对稳定。评估火灾后森林的恢复情况,对森林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调查时,可用 进行取样,对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 法进行分离。
解析 (1)森林中个体数量多、生活力较强的乔木是森林群落的优势种。森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在研究能量流动时,依据该物种的主要食性把每个物种都归属于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2)山火有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这是由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决定的。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强度较弱的地表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可促进物质循环。(3)因存在一定的生物基础和土壤条件,被火烧毁植物群落的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当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处于平衡状态时,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与次级生产者的呼吸消耗量相等,群落的总生物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对森林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调查时,可用取样器进行取样,对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吸虫器法进行分离。
2.(10分)(2024浙江1月选考改编)科学研究揭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共享某些信息分子和受体,共同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稳态,即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以家兔为实验动物,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注:迷走神经的中枢位于延髓,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阿托品为乙酰胆碱阻断剂)回答以下问题。(1)加入抗凝剂的家兔血液在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是淡黄色的 ,T细胞集中于中层。与红细胞观察和计数不同,T细胞需要先 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培养T细胞时提供恒定浓度的CO2,使培养液pH维持在中性偏 。
(2)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可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强弱。刺激迷走神经,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都显著上升;剪断迷走神经,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都显著下降。基于上述结果,迷走神经具有 的作用。静脉注射阿托品后,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说明T细胞膜存在 受体。 (3)剪断一侧迷走神经后,立即分别刺激外周端(远离延髓一端)和中枢端(靠近延髓一端),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都显著上升,说明迷走神经含有 纤维。
(4)用结核菌素接种家兔,免疫细胞分泌的 作用于迷走神经末梢的受体,将 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迷走神经传入冲动显著增加 传递免疫反应的信息,调节免疫反应。 (5)雌激素能调节体液免疫。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受垂体分泌的 调节,通过检测血液B细胞百分率和 (答出两点)等指标来反映外源雌激素对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
B细胞的增殖能力、抗体
解析 (1)因加入了抗凝剂,家兔血液在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上层是淡黄色的血浆;红细胞有颜色,T细胞没有颜色,与红细胞观察和计数不同,T细胞需要先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计数,培养动物细胞适宜的pH为7.2~7.4,所以培养T细胞时培养液pH维持在中性偏碱性。(2)由题意可知:刺激迷走神经,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都显著上升;剪断迷走神经,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都显著下降,而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可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强弱,所以迷走神经具有增强和维持细胞免疫的作用。阿托品为乙酰胆碱阻断剂,静脉注射阿托品后,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说明T细胞膜存在乙酰胆碱受体。
(3)剪断一侧迷走神经后,刺激外周端(远离延髓一端)引起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上升,说明迷走神经含有传出纤维,刺激中枢端(靠近延髓一端)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上升,说明迷走神经含有传入纤维。(4)用结核菌素接种家兔,免疫细胞分泌免疫活性物质等作用于迷走神经末梢的受体,将化学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迷走神经传入冲动显著增加,而神经中枢(延髓)传递免疫反应的信息,调节免疫反应。(5)雌激素能调节体液免疫。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受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调节,前面提到血液T细胞百分率和T细胞增殖能力可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强弱,所以通过检测血液B细胞百分率、抗体和B细胞的增殖能力等指标可以反映外源雌激素对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
3.(10分)(2023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为了探究锌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及其产物分配的影响。在苹果果实膨大期时,设置5组浓度为0、0.1%、0.2%、0.3%和0.4%的ZnSO4溶液分别涂抹叶片,记为A、B、C、D和E组,并在适宜条件下用定量的13CO2进行示踪标记,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锌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及其产物分配的实验结果
(1)为了测定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取等量烘干的叶片经剪碎和 处理,以得到足量的色素提取液;再将色素提取液经 光照射测得光的吸收率,可估测叶绿素含量。 (2)本实验要用透明塑料袋将实验叶片密封,并充入定量的13CO2处理一定时间,经位于叶肉细胞 中的Rubisc酶催化,完成CO2的固定;然后经含活跃化学能的ATP和NADPH参与的 (填“吸能”或“放能”)反应还原成三碳糖,最后主要以蔗糖形式运输到果实等部位。
(3)为了测定叶片和果实中的13C含量,先称鲜重,经清水和洗涤剂清洗杂质,再先后用1%盐酸和105 ℃处理的目的是 ;然后在70 ℃的烘箱中烘干至 为止,磨碎后装袋待测。 (4)结合表中数据分析,锌影响苹果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途径有 。 一方面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反应速率;另一方面提高Rubisc酶活性,提高碳反应速率(5)根据实验结果要得出“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越多,向果实运输的也越多”的结论,判断的依据是 。与其他组比较,D组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高,但叶片中的13C光合产物相对较少,而果实中的13C光合产物相对较多
解析 (1)为了测定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取等量烘干的叶片经剪碎和研磨处理,以得到足量的色素提取液;再将色素提取液经红光照射测得光的吸收率,这里利用了叶绿素吸收红光的原理,根据光的吸收率可估测叶绿素含量。(2)本实验要用透明塑料袋将实验叶片密封,并充入定量的13CO2处理一定时间,经位于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中的Rubisc酶催化,完成CO2的固定;然后经含活跃化学能的ATP和NADPH参与的三碳酸还原过程形成三碳糖,三碳酸还原过程为吸能反应,该过程中NADPH还可作为还原剂。(3)为了测定叶片和果实中的13C含量,先称鲜重,经清水和洗涤剂清洗杂质,再先后用1%盐酸和105 ℃处理的目的是使酶失去活性,避免进行相关的物质代谢过程;然后在70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磨碎后装袋待测。
(4)结合表中数据分析,随着锌含量的增加,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但当锌含量过高时对净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反而下降,结合其他数据可发现,影响苹果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途径有提高叶绿素含量,进而提高光反应速率。还可提高Rubisc酶活性,提高碳反应速率,还能促进光合产物的转运过程,即通过上述途径锌含量的增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5)结合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与其他组比较,D组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高,但叶片中的13C光合产物相对较少,而果实中的13C光合产物相对较多,据此可推测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越多,向果实运输的也越多。
4.(16分)(2023浙江百校起点调研)人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的需求量大,由于其来源有限和有生物污染的风险,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成为其重要的替代品。回答下列问题。(一)途径一:基因工程结合发酵工程构建人血清白蛋白工程菌科研人员将HSA基因转入酵母菌细胞,获得了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图为酵母菌基因改造以及工业化发酵生产rHSA的过程示意图,
其中Ⅰ、Ⅱ、Ⅲ、Ⅳ是四种不同的限制酶,其各自识别的酶切位点如表所示。
(1)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为获取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可通过检索 获取其编码序列,用化学合成法制备得到。将HSA基因插入质粒中时,最好选择限制酶 进行共同切割。将受体酵母菌置于含有 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培养,以获得能表达HSA的细胞。 (2)采用PCR等技术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酵母菌染色体中,得到的PCR产物一般通过 来鉴定,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 (答出2点即可)有关。
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
(3)工业化发酵生产rHSA的过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 、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将rHSA工程菌接种至发酵罐内进行扩增,培养过程中可定期取样并使用细菌计数板对 (填“菌体”或“菌落”)进行直接计数,以评估增殖情况。发酵结束后,采用 (答出2点即可)等方法获得所需的发酵产品。
过滤、沉淀、离心、静置
(二)途径二:基因工程结合细胞工程构建人血清白蛋白乳腺反应器Ⅰ.采集良种供体牛的卵母细胞和精液,通过体外受精,形成奶牛受精卵;Ⅱ.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将其导入奶牛受精卵,形成转基因细胞;Ⅲ.电脉冲刺激转基因细胞促使其形成早期胚胎;Ⅳ.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牛的子宫中,最终发育成转基因小牛。
(4)实验步骤Ⅰ中,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对奶牛的精子进行 处理。 (5)实验步骤Ⅱ中,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最为有效的方法是 。 (6)实验步骤Ⅲ中进行动物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 等天然成分,培养条件要求无毒、无菌的环境,具体措施有 (答出1点即可)。对培养液和所用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当胚胎发育至囊胚阶段,取其 做DNA分析来进行性别鉴定,筛选出发育状态良好的雄性胚胎进行移植。
(7)实验步骤Ⅳ进行胚胎移植,其实质是 。为实现这一工序,需用相应激素对受体进行 处理。 (8)有人提议将乳腺反应器改成膀胱反应器,请分析利用膀胱反应器比乳腺反应器产量高的原因 (答出1点即可)。 雌性牛只有在哺乳期才能分泌乳汁,而尿液不会受到性别和发育期的影响,尿液的分泌总量要比乳汁的分泌量大
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解析 (1)化学合成法可合成已知序列的基因,可以检索基因组文库获取目的基因的编码序列,用化学合成法制备。图中四环素抗性基因中含有限制酶Ⅰ的酶切位点,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中含有限制酶Ⅰ、Ⅱ、Ⅳ的酶切位点,若切割时使用限制酶Ⅰ,则两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均被破坏,为了能同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同时使基因表达载体存在完整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需要使用限制酶Ⅱ、Ⅳ进行共同切割,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未被破坏,故筛选时可将受体酵母菌置于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培养,以获得能表达HSA的细胞。(2)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关。
(3)利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也是一种常用的、快速直观的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然后再计算一定体积的样品中微生物菌体的数量,统计的结果一般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过滤、沉淀、离心、静置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4)精子经过获能后才具有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能力。(5)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6)由于所需的成分可能有未知部分,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培养条件要求无毒无菌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用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都有助于提供无毒、无菌的环境;滋养层细胞可发育成胎膜和胎盘,对个体发育的关键部分没有影响,故取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来进行性别鉴定。(7)在胚胎移植操作中,应对供体和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使供体和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使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由此可见,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8)乳腺生物反应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雌性牛只有在哺乳期才能分泌乳汁,而尿液不会受到性别和发育期的影响,尿液的分泌总量要比乳汁的分泌量大。
5.(14分)(2024浙江诸暨适应性考试)叶色突变体的研究可提高人们对叶绿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和光合作用机制的了解,为利用叶色突变体和相关基因奠定基础。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研究者以诱变剂处理野生型玉米品系M后,经筛选得到黄化突变品系N。回答下列问题。(1)将M与N杂交,其结果如下:
据杂交结果推测:玉米叶色的绿色和黄化是涉及一对基因(A/a)控制的 ,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比较正反交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
(2)研究表明,M品系与N品系杂交所得F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将M品系与N品系隔行种植,采收 植株上的种子。播种所采种子,在苗期应人工拔除 ,剩余幼苗具有杂种优势。 (3)科研人员已确定A/a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初步判断该染色体上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基因Z412基因可能为A基因。为了进一步确认Z412基因突变是引起突变体N黄化的原因,研究者将潮霉素抗性基因与Z412基因构建成融合基因,导入野生型M玉米基因组,插入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获得转入单个融合基因的转基因玉米品系Z。
实验步骤:①将Z与N杂交,得到的F1均为 植株,其中潮霉素抗性与不抗的比例为 。 ②将F1中的 植株自交,得到F2群体。 预期结果:若F2植株的表型及其分离比为 ,说明Z412基因突变不是引起突变体N黄化的原因; 若F2植株的表型及其分离比为 ,说明Z412基因突变是引起突变体N黄化的原因。
绿色∶黄化=3∶1或绿抗∶黄抗∶绿不抗∶黄不抗=9∶3∶3∶1
绿色∶黄化=15∶1或绿抗∶绿不抗∶黄不抗=12∶3∶1
解析 (1)由题干可知,野生型玉米叶色为绿色,突变品系为黄色,当F1全为绿色时,F1自交后代F2叶色有绿色有黄色,说明不是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因为若是细胞质基因控制,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都由母本提供,则子代的叶色应当都与母本相同(即为绿色),不会出现黄色,因此可排除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方式。同时由题表可知,野生型绿色品系M和黄化突变品系N进行正反交,结果F1均为绿色,且F1自交后代F2绿色∶黄色≈1∶1,说明绿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二者是由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由题干可知,玉米是雌雄同体,因此其没有性染色体,只有常染色体,由以上分析可知,绿色为显性性状由A控制,黄色为隐性性状由a控制,根据题表可知,M品系与N品系杂交后代F1全为绿色,说明亲本野生型绿色品系M基因型为AA,黄化突变品系N基因型为aa,若为了获得M品系与N品系的杂交种,应当选取黄化突变品系N(基因型为aa)做母本时结出的种子,因为在该植株做母本时卵细胞(基因型为a)若接受自身花粉,则形成基因型为aa的种子(将来叶色表现为黄色),若接受野生型绿色品系M的花粉(基因型为A),则形成基因型为Aa的种子(将来叶色表现为绿色),这两种个体进行播种,只需要在幼苗期人工去除基因型为aa即叶色为黄色的幼苗,剩余幼苗为即基因型为Aa的个体,具有杂种优势。野生型绿色品系M(基因型为AA)做母本时,其上结出的种子全为AA或Aa,播种后长出的幼苗全为绿色叶片,无法区分杂合子Aa和纯合子AA。
(3)由题干可知,将一个潮霉素抗性基因与Z412基因构建成融合基因导入野生型M玉米基因组,获得转基因玉米品系Z,假设含有该融合基因定义为基因B,不含有该融合基因定义为基因b,则Z的基因型为AABb,将Z与N(基因型为aabb)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为AaBB∶AaBb=1∶1,F1只要含A基因就表现为绿色,因此F1全为绿色植株,具有B基因的个体才具有潮霉素抗性,因此F1中潮霉素抗性与不抗的比例为1∶1。若要进一步确认Z412基因突变是引起突变体N黄化的原因,需选择同时含有这两大类基因的AaBb个体(即F1中的绿色抗潮霉素个体),利用其进行自交。由题干可知,基因B导入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即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aBb个体产生AB、aB、Ab和ab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
若Z412基因突变不是引起突变体N黄化的原因(即Z412基因不是A基因),即仅考虑叶色这一对相对性状,首先计算得出含A的配子=1/4+1/4=1/2,含a的配子=1/4+1/4=1/2,配子随机组合得到的F2为绿色(A_)∶黄色(aa)=3∶1;若考虑潮霉素抗性这一性状时,含B的配子和不含B的配子均为1/2,后代有B基因则具有抗性,不含有B基因的个体不具有抗性,则可推知,F2不抗个体bb占1/2×1/2=1/4,则抗性个体B_占3/4,因此抗性∶不抗个体=3∶1,综合考虑这两对基因,F2表型为(绿色∶黄色)×(抗性∶不抗)=(3∶1)×(3∶1)=绿抗∶黄抗∶绿不抗∶黄不抗=9∶3∶3∶1。
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题限时练2课件: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题限时练2课件,共42页。
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题限时练1课件: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选择题限时练1课件,共38页。
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练1与酶相关的实验课件: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练1与酶相关的实验课件,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