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陕西省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陕西省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陕西省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陕西省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陕西省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请用直径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24分)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时代的洪流中,青年们怀揣梦想,激情满怀,迈出勇敢、坚定的步伐,不畏挑战,不惧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书写青春的华章。学校正在开展“时代新青年,共赴新征程”主题活动,请你和同学们一同参加。
    【表达心声】小语同学将作为学生代表,在本次活动的开幕式上发言。下面是他发言稿中的部分文字,请你帮他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
    在梦想的舞台上,青年们奋斗的口号始终营绕在每个人的耳畔。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以虔诚的态度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他们矗立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像巍峨的山峰,坚定而自信。面对未知的挑战,他们涌跃向前,每一步都充满了决心和勇气。他们知道,只有不懈地奋斗,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请结合语境,给句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1)他们怀揣( )着对未来的憧憬,以虔诚的态度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2)他们矗( )立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像巍峨的山峰。
    2.语段中的画线句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1) 应写作 (2) 应写作
    【关注现实】经典诗文作品不仅绘美景、冶情操、泽心灵,更关注社会现实,体察人间百态,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
    3.我们漫步书林,徜徉诗海,最是书香能致远,经典诗文能让心灵灿若日月,让思想经山历水。品味诗文,诗文含情味。春意融融,你能看到花圃“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胜景;夏日炎炎,你能感受潭中游鱼“佁然不动,(1)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的情趣;“山光悦鸟性,(2)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成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的静谧祥和的世界。
    榆林市八年级语文试题-1-(共6页)品味诗文,诗文吐心声。苏轼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用“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直写自己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的伤感心情与处境;陆游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但依旧保持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于是写下了“(3) , ”(《卜算子·咏梅》)。
    品味诗文,诗文展志向。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4) , ”巧妙地引用了“临渊羡鱼”的典故,隐喻自己想出仕却没有途径的苦衷;白居易体察民情,“(5) , ”(《卖炭翁》)二句便深刻地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残酷和“宫市”的腐败本质,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1分)
    【爱国之行】爱国之行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爱国之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同学们在活动中搜集到了下面这段材料,请你解决其中的文字问题。
    ①“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②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③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④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祖国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建设。
    4.请提取第①句中画线部分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5.第③句存在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在书写“华”字时,第三笔为竖弯钩。
    B.语段中,加点词语“普通”“宝贵”“民族”词性各不相同。
    C.第②句中画线的短语分别是并列结构和动宾结构。
    D.第④句中有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将句中第三个逗号改为分号。
    7.【解读初心】阅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在阅读成果交流活动——文学形象研讨环节中,有同学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有同学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请你结合【小贴士】内容及保尔这一文学形象的性格和经历,说说他是否守住了自己的初心。(3分)
    【小贴士】《华严经》里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意思是说只有坚守自己的本心和最初的信念,才能成就心愿,功德圆满。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9分)
    【材料一】宋代笔记《梦梁录》中,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居家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今日家家户户都必备的调味品——糖,却不在其列。原因是,那时还没有白糖,砂糖也极其珍稀。即便王公贵族,也并非想有就有。
    榆林市八年级语文试题-2-(共6页)糖之难得,在于制糖技术的限制。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制糖术,自此,中国的制糖技术一直在与国外的交流互动中前进。从原始的暴晒蔗汁到高温蒸煮脱水,再到在糖浆中加石灰凝固法,最后到明朝的黄泥水淋脱色法的发明,历时近千年,甘蔗经过千锤百炼,终于变成白砂糖。
    明末清初,白糖在中国已大众化,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却正成为奢侈品。1637年,英国派出了一个船队,其中一部分船到了广州,购买了糖1000 担。这是东印度公司档案中首次提及购买中国糖。
    (选编自《奢侈的白糖》)
    【材料二】无论古今,甘蔗都是制糖最主要的原料,制糖的第一步,是把甘蔗轧榨出浆水来,即把甘蔗夹在两根巨轴中间,以牛力挽运,轧蔗出汁。通常反复轧三次,直到榨干为止。剩下的甘蔗残渣,还可以当作柴火。这种方法,至今在海南、云南的一些地区仍有所沿用。
    明朝嘉靖年间,某个制糖作坊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屋顶瓦片上的泥土,落进了储存糖液的漏斗之中。制糖的原材料受到污染,估计得报废了吧?谁知,这些在常人看来脏兮兮的泥巴,反而起到了吸附杂质的作用,让糖液凝结为优质白糖。
    苦苦思索制糖技术的匠人,由“坠瓦事故”受到启发,发明了“黄泥水淋脱色法”。“色白如霜”的白糖面世了,这是中国古代的制糖匠人耗费了一千多年才完全突破的技术关卡。
    (选编自《白糖,如何造就“中国白”》)
    【材料三】据《义乌县志·风俗》记载,义乌人“急于进取,善于图利”,勤耕织,善经营。勤劳刻进了义乌人的基因,追根溯源,却是自然环境带来的压力。义乌可供开发的土地很少,一直维持在63 万亩上下。但是,义乌人口却在明清时期暴增。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义乌人口仅为7万多,人均耕地近9亩。到了乾隆五十年(1785年),义乌人口暴涨至51万多,人均耕地不到1.5亩。
    于是,每逢冬春农闲季节,为生计所迫的义乌人就把红糖熬制成糖饼,肩挑卖糖的担子,手摇拨浪鼓,去外地走村串巷,用糖换取鸡毛、旧衣破鞋、废铜烂铁,博取微薄的利润。换糖人通常带着一块大糖饼,把糖饼放在木质方盘内。另备一把糖刀,一只锤子,需要时就敲下糖块。换糖既辛苦,利润又微薄,一直是体面人不愿从事的“贱业”。然而,这群不起眼的敲糖人,却孕育出一个商业传奇。20世纪70年代末,义乌敲糖人发现内地供销社的小商品货源比较紧张,因此贩运百货比零售更赚钱。这些人开始专门向内地批发小商品,并摸索加工一些小商品。再然后,就是形成小商品制造、批发、交易市场。1982年,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落成。义乌市从一个贫瘠的浙中小县转型成为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城。
    (选编自《敲糖帮:义乌的发家之道》)
    8.【材料三】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9.小华同学是科技社团的成员,对某些技术攻关感到迷茫。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中关于科技创新与突破困境的有效经验,对小华进行鼓励。(4分)

    榆林市八年级语文试题-3-(共6页)10.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1
    [
    A.【材料一】中用“居家七件事”中没有白糖的例子,说明了白糖在宋代之前还没有出现。
    B.由【材料一】的第三段可以猜测出当时中国的制糖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C.【材料一】中暴晒蔗汁的制糖方法和【材料二】中的“黄泥水淋脱色法”都是为了说明甘蔗是制糖的主要原料。
    D.【材料三】介绍义乌人敲糖换旧衣破鞋的事例,说明义乌人有勤劳、善经营的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1分)
    苏武在何处牧羊
    毕淑敏
    ①坐船拜谒贝加尔湖,导游是个俄罗斯小伙子,30岁,名叫万尼亚。
    ②契诃夫曾写道:“贝加尔湖异常美丽,难怪西伯利亚人不称它为湖,而称之为海。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岸上群山连绵,森林覆盖。”
    ③万尼亚从船舷摘下一个水桶,把桶抛向湖面,荡起绳子,小桶一个筋斗扣进湖中,盛满水后被揪得蹦跳起来。万尼亚举着滴滴答答落着水珠的小桶对大家说:“请,喝吧。”
    ④我们说:“就这样喝?”
    ⑤万尼亚说,贝加尔湖中心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非常洁净。在盛夏,水温也只有3摄氏度,冰镇的矿泉水。
    ⑥我们一仰脖,咕咚咕咚喝下去,果真甘美如泉。
    ⑦船舷边,万尼亚说:“很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中国人似乎对贝加尔湖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这是为什么?”
    ⑧我说:“你知道我们汉代的苏武吗?”
    ⑨他说:“知道。”万尼亚手搭凉棚看着天边,蓝色的眸子里映出天空的流云。他说:“你们的苏武,当年在这里的哪个地方牧过羊呢?”
    ⑩大地苍凉,湖水澄澈。看着湖底的水草,会产生一种错觉,想起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海面像最蓝最蓝的矢车菊花瓣,在这晶莹剔透的水底,一定隐藏着另外一个世界。盛夏时分,正是这里最好的季节。一过了9月,严寒就奔驰咆哮而来,湖畔气温降到0摄氏度,山峰和盆地约为零下30摄氏度。巨大的气压差形成强大的风暴——贝加尔季风,搅得周天寒彻。冬天,更是锥心刺骨的寒冷。当地人说,温度可达零下50摄氏度,走到外面猛吸一口气,你就变成一个医学家,对呼吸系统如何分布有了最切身的了解。你知道所有的气管走向,每一个肺泡都变成冰珠。贝加尔湖面更是整块巨冰,把万物间的每一丝暖气都吸入脏腑,镇守着无边无际的银白。
    ⑪苏武是汉朝使节,出使匈奴。匈奴游说苏武背叛,软硬兼施都没有用,就把他流放到北海。单于对苏武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苏武牧羊的“北海”并非大海,就是我们脚下的这个贝加尔湖。在苦难恶劣的气候下,苏武待了19年。
    ⑫苏武每天拿着使节棒放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棒上的毛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19年之后,苏武才回到汉朝,受到热烈欢迎。据说苏武回国后,一直保持着吃羊肉棒骨、喝羊肉汤的习惯,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吃法的好处,受尽磨难的苏武竟活到了80多岁。
    ⑬万尼亚指着一方草木丰美的谷地说:“苏武可能就曾在那里牧羊。”我说:“苏武一定在湖边
    榆林市八年级语文试题-4-(共6页)
    最高的山上牧羊,怀里抱着公羊,不是为了生仔,而是为了取暖。”摩挲着手中的使节棒,饮雪吞毡,眺望家乡。
    ⑭航行至贝加尔湖深处,万尼亚兴奋地拿出几枚硬币,发给一人一枚。我们问:“干什么用呢?”
    ⑮万尼亚说:“看我的。”说着,一扬胳膊,把硬币投向幽远的湖水。他说:“把硬币交给贝加尔湖,然后许一个愿,不要讲出声,就放在心里。贝加尔湖会听到的,它会帮助你实现愿望,很灵的。”
    ⑯我们感谢他的好意,依次把手中的硬币投向贝加尔湖。硬币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边缘如切割圆木的轮锯,切开贝加尔水晶般的湖面,缓缓降入。贝加尔湖的水非常清澈,据说可以透视到水下40米深的地方。那枚褐红色硬币在碧绿的水草中悄然飘荡,衬着垩白色的湖底岩石,宛如就要谢幕的小舞蹈家。
    ⑰我有一个愿望,贝加尔湖知道。
    11.文章第⑬段中,万尼亚认为苏武可能在草木丰美的谷地牧羊,而“我”认为苏武一定在湖边最高的山上牧羊。他们的依据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4分)

    1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摩挲着手中的使节棒,饮雪吞毡,眺望家乡。(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2分)

    (2)那枚褐红色硬币在碧绿的水草中悄然飘荡,衬着垩白色的湖底岩石,宛如就要谢幕的小舞蹈家。(请自选角度赏析)(2分)

    13.在阅读时,小文发现第⑩段用大量笔墨写了贝加尔湖的景物,过于累赘,觉得可以删去。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3分)

    14.文章最后一段说“我有一个愿望,贝加尔湖知道”。请结合你的理解,以“我”的角度,具体说说这个愿望是什么。(4分)

    15.有同学提议,把本文的题目改为“贝加尔湖之旅”。但你认为以“苏武在何处牧羊”为题更好。请简述理由。(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魏文侯之时,子质①仕②而获罪焉。去③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以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
    榆林市八年级语文试题-5-(共6页)“噫!彳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④,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
    (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有改动)
    【注释】①子质:人名。②仕:做官。③去:罢官。④蒺藜:有刺的植物。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 (2)策之不以其道 ( )
    (3)吾不复树德于人矣 ( ) (4)子之言过矣 (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虽有千里之能 是鱼之乐也
    B.其真无马邪 不知其旨也
    C.去而北游 而伯乐不常有
    D.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 去以六月息者也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分)

    (2)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2分)

    19.【甲】【乙】两文都谈到人才问题,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一句。(2分)

    21.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理解。(2分)

    三、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有许多的不期而遇:一处清晰明净的山水,一番耐人寻味的话语,一次难以忘怀的远足……
    请以“不期而遇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榆林市八年级语文试题-6-(共6页)

    相关试卷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5,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5,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共11页。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