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
1.学校组织开展“探寻燕赵之炎”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自然风光之美】
细雨过后,雾气升腾,金山岭长城在群山之巅曲折蜿延、若隐若现,像一条巨龙,气势磅礴,令人震撼;承德木兰围场,马儿在蓝天下纵情驰骋,苍鹰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令人沉醉;衡水湖生态湿地公园,流水潺潺,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1)请将文中加波浪线的词语用正楷书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①
(2)文段中两处加横线的词语都有错别字,请改正。(2分)
①“蜿延”应改为: ②“驼聘”应改为:
(3)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潺潺 ②鸟语花香
【人文环境之美】
在沧州大运河畔,南川老街集娱乐、美食、吃喝、购物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文化街区开放,再现了大运河古渡码头的繁华盛景;始建于宋代淳化年间的保定市西大街,一系列民俗展演吸引着一批批游客 (趋之若鹜/纷至沓来)。游客漫步在老街上,流连于青砖黛瓦之间,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4)文段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修改意见:
(5)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处。(1分)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北冥有鱼》的作者是老子,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闻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
D.写演讲稿时,要注意用提示性的词语、关联词语和过渡性语句来提示自己的思路,将其更直接、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不要过多地让听众去捣犀、分析。
3.下面是“以和为贵”的主题活动流程的框架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活动的流程。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3分)
答:
第 二 部 分(4~20题 55分)
(一)古诗文默写(5分)一、古诗文阅读
4.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5分)
“和”在不同的古诗文中有着不同的意蕴。桃花源中人询问渔人的情况后,“便要还家,① ”(陶渊明《桃花源记》),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大道之行也》中“② ,③ ,故外户而不闭”,体现了和平安定社会的和谐之美。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不和谐的现象,让我们为之痛心。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④ ”,让我们看到群童欺负老人当面行抢夺之事的不和谐一幕;白居易《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⑤ ”,则让我们看到了宫使霸道凶残、仗势欺负卖炭翁的不和谐场景。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5.班级计划编辑一本“离情别绪”的主题诗集,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7分)
【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乙】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丙】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丁】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上面是同学们为主题诗集搜集到的一些诗句,其中有一句不符合这本诗集的主题,请你找出来,并说明理由。(3分)
答:
(2)在选出不符合诗集主题的诗句后,小语发现剩余的三句虽然都表达了“离情别绪”,但它们所表达的“离情别绪”又有所不同,请你从中选取两句加以说明。(4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题。(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得 分
(1~3题 15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质有而趣灵者,莫如山水,而常苦其不相凑,得其一,即可以送目而娱老①。昔宗少文②怀尚平③之志欲结宇④衡山而其后竞止江陵立宅三湖上。岂非深山道远,饮食药饵俱艰,于老人不宜;而三湖皓渺之波,粘天荡日,亦可借其秀润,以畅性灵耶?
荆州百里,惟大江自蜀来,浪喷波腾,为天下奇观。中郎③卜⑥居沙市⑦,既建一楼曰“砚北”以瞰江,其前尚有隙地,遂复立两楹①,承宿③而出之,如头上髻,始尽得江势。举江自蜀趋吴,奔腾颓叠,澄鲜朗耀,震荡大地,淹润河山者,悉归几席之下。于是中郎登而乐之,而谓予曰:“宗少文弃衡山而止江陵也,有以也哉⑩。”时暑气方升,九市如炙,而登此楼,则大江如积雪晃耀,冷人心脾,予故字之曰“卷雪楼”。 (选自袁中道《卷雪楼记》)
①送目而娱老:尽情观赏而使老年充满乐趣。②宗少文:南朝宋人,著名画家。③尚平:东汉人,游历山水,不知所终。
④结宇:建造房屋。⑤中郎:袁宏道,作者兄长。⑥卜:选择。⑦沙市:位于湖北荆州。⑧楹:厅堂的前柱。⑨窗(liù):屋檐。⑩有以也哉:是有道理的啊。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澈:
(2)以其境过清 清:
(3)悉归几席之下 悉:
7.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昔宗少文怀尚平之志欲/结宇衡山/而其后竟止江陵立宅/三湖上
B.昔宗少文怀尚平之志/欲结宇衡山而其后/竞止江陵立宅/三湖上
C.昔宗少文怀尚平/之志欲结宇衡山而其后/竞止江陵立/宅三湖上
D.昔宗少文怀尚平之志/欲结宇衡山/而其后竞止江陵/立宅三湖上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
(2)其前尚有隙地,遂复立两楹。
译文:
9.阅读乙文后,请说说作者为什么将袁中郎的楼取名为“卷雪楼”?(3分)
答: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3题。(11分)二、现代文阅读
暗香浮动是梅来
①梅属于早春开花植物,枝干遒劲,凌寒开花,气韵清雅,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花木。它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而后在中国许多地区及邻近的东亚国家被广泛栽种。有关梅的最早文字记载当推《诗经》:“山有嘉卉,侯栗侯梅。”而关于梅花的种植,则当推汉代园林建筑上林苑。《西京杂记》中有云,汉代的皇家园林上林苑栽种了侯梅、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等梅花,可见当时梅花的品种已有不少。
得 分
评卷人
②梅花以其一身傲骨的气节、素雅的花色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诸多古诗词中都留下了梅花的身影。南朝诗人阴铿在《雪里梅花》中写道:“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诗歌展现了梅花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以及迎风做雪的坚韧气节。白居易在《和薛秀才寻梅花同饮见赠》中写道:“忽惊林下发寒梅,便试花前饮冷杯。白马走迎诗容去,红筵铺待舞人来。"诗歌写出了诗人在寒气未消、梅花开放之际,饮酒、吟诗、欣赏歌舞,与朋友欢聚一堂,为梅所陶醉的情景。古往今来,人们赏梅、赞梅、咏梅,寄情于梅,使梅花成为中国传统花卉文化的一部分。人们誉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誉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由此可见,梅花已不是单纯的植物,而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品格内涵的象征。
③受文人墨客赞叹的还有梅花的香味。“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梅花的香气让人难以捕捉却又在不经意间出现。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中,当微风阵阵袭来,空气带着若隐若现的梅香。
④梅花的香气别具韵味,清逸淡雅,缥缈幽远,契合了中国文人对香的追求。与其他浓烈的花香相比,它的香气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王安石写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⑤诗人笔下的梅花立在僻静的角落,不畏严寒,独自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幽香。卢钺在《雪梅》中则将梅与雪相互比较,发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感叹。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独有的古、曲、斜、疏描绘得淋漓尽致,写尽了梅花的气韵与风姿,成为咏梅的千古佳句。
⑥可是梅花为何要经历霜寒才能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呢?这得从梅花的生态习性说起了。梅花对温度极为敏感,花期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花芽多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条件下进行分化,经冬季一定阶段的低温(0~2℃)充分休眠后,气温稍转暖时(一般是翌年冬末春初)即可开花。要经历一段冬季低温的休眠期,难怪梅花香自“苦寒”来了。梅花的香气因简单纯粹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主要由一些具有芳香环的醇、?和酯类化合物组成。不同品种的梅花在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占比上不尽相同,因而香气有所不同,但绝对含量均不高,这也决定了梅花香气的淡雅。这种清爽宜人的香气,特别适合喜爱淡雅香气的人士。
(选自2024年02期《科学24小时》)
10.文人墨客喜爱梅花的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3分)
答:
11.本文多处引用古诗句,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其作用。(3分)
答:
12.为何梅花具有淡雅的香味?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
13.阅读全文,结合下面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概括“梅”具有哪些品质。(2分)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8题。(14分)
走在故乡春风里
①回到故乡闽中,正是春天。乡音与乡情,像两只看不见的手,一早就招引我出门,让我伴着归来的燕子,在乡间欢快地穿行。
②迎面吹来清晨的风,抚摸着我的脸颊,几丝温润,几丝凉爽。“回来了”“回来了”“早呀”“早啊”让我高兴的是,一些老人还认得我,他们那熟悉的口音,让我听起来感到分外亲切。行走中我发现,村里的鸡鸭似乎比以前更多了。村头不知谁家的两头花斑奶牛,一前一后,正欢欣地朝着翠草芊芊的山坡走去。花圃、果棚、菜地,常常可见摩拳擦掌的人们,那闪动着的一顶顶斗笠,鲜亮得像一朵朵彩云。细看,村里村外、墙隅石缝,绿意盎然的枝条正在春风中摇曳。
③于是,我放慢了脚步,走着,看着,感受着春来时乡间的生命律动。身旁,掠过的是忽闪的阳光,照亮了熟稔的灰墙黛瓦、阁楼扇门,以及矗立着的崭新楼房。许多人家的窗户都敞开着。踮踮脚尖,还可以看到花草葳蕤的院墙内,散布着一些农具:几把搁在墙洞的镰刀,一架躺在屋外的犁铧,一溜堆在廊沿的畚箕……朴实的乡亲们,历来对那些不起眼的农具抱有朴素的感情。即便如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作,他们仍然爱惜这些“老伙计”。
④出了小巷,眼前是村里的一条“新街”。其实,老人们都知道,它原是一段官道,由石块、石条铺成。一般来说,官道都是从村落外边擦过,而故乡的先辈们,却不管不顾地把这条约一公里长的官道“揽入怀中”。据说,当年他们考虑,只要把家族的根扎在这段官道两边,就算是共同拥有了一条抬脚可至的“主干道”。官道伸向村外的道口,则建起一座土木结构的凉亭。天气炎热时,每天轮流由一户农人在亭中施茶,供过路的客人、挑夫饮用。渐渐的,故乡成为官道上一个显眼的“节点”。于是,有人开起小客栈、小酒店;随后,杂货店、豆腐店、农具店也逐渐多了起来,展现了乡亲们亦农亦商的辛劳与智慧。如今,官道早已拓宽,两旁楼房高低错落。铳楼旁建起的农贸市场里,人声喧闹,商贩摩肩,蔬果充盈,鸡鸭满笼,织成一幅富有烟火气息的生活画卷。
⑤走出农贸市场,踏上杨柳依依的河岸,脚下就是麦苗吐穗、油菜结籽的田野了。这些年来,为了治理这条河流的污染,乡亲们曾挑灯夜战,数次疏浚河道,可惜效果并不明显。直到上下游全面整治,又实行了河长制,清凌凌的河水才重回人们身边。有趣的是,昨夜与一位童年时的伙伴喝茶闲聊,获悉村里推选他协助河长负责河沟的监测,有人称他为“沟长”。向来乐于助人的他笑着说:“别看我官小,但责任不小,因为沟长不但管水,也管岸,甚至管岸边的花草、桥边的古塔哩。”如今,漫步河堤,水清岸绿的美好画面一一在眼前掠过,想起这条河的过往,真让人有一种时空转换之感。
⑥当然,入眼舒朗的还有渠水淙淙的田野,它让我想起青少年时期在田间学农事的日子。是的,我至今还记得那些熟悉的乡亲们,记得他们有过愁苦也有过欢乐的脸庞。
⑦这些年,故乡的变化快了起来。有人创办企业,有人建蔬菜大棚,有人买汽车跑运输,有人在网上做电商……乡亲们都过上了富裕、美好的生活。田野间,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面对这明媚的春色,我真想把自己变成一枚书签,夹进故乡生机勃勃的书页里……
(选自2024年4月 13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4.请分析文章标题《走在故乡春风里》的作用。(3分)
答: 1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①段加横线的句子。(2分)
答:
16.请梳理作者第③至第⑦段在故乡的行踪。(3分)
答:
17.有同学认为文章第④段中对过去官道的介绍可删去,直接写现在的“新街”即可,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3分)
答:
18.文章结尾段说“乡亲们都过上了富裕、美好的生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故乡变化的原因。(3分)
答:
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 19~20题。 (6分)三、整本书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新筑的窄长的路基一天比一天长,不断地伸进了森林。雨还在不停地下着。保尔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的一只脚从泥里拔出来。他觉得脚底下冷得刺骨,这下才明白,是他的一只靴子的烂底子已经完全掉下来了。自从来到这里以后,他就为了这双烂皮靴吃了很多苦。靴子始终是湿的,一直往里灌泥,而现在,有一只靴底子完全掉了,他的一只赤脚就浸在冷得刺骨的泥浆里,这就使他没法干活了。他从泥里捡出那片靴底,失望地看着它,打破了他再骂人的誓言。他拿着靴底跑到厨房里去,坐在行军灶旁边,打开沾满泥浆的包脚布,把那只冻得麻木的脚伸到炉子旁边。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上面文段中,作者着重写保尔的一只破靴子的意图是什么?请根据文段内容进行简要分析。(3分)
答: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上面的文字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答: 得 分
评卷人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21题 50分)
第 三 部 分
换一种方式去远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换一种方式去面对,你会发现困难不是不可战胜;换一种方式去思考,你会发现失败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
请以“换一种方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⑥不少于600字。
得 分
评卷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14,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分值120分,考生务必须使用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分值120分,考生务必须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