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化 学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 14 O 16 Ga 70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 每小题3分, 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科学、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化学品是每一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要求和责任。下列关于化学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过量施用化肥流入河流会产生水华等污染现象
B. 乙烯、硫酸、纯碱和化肥等属于大宗化学品
C. 有机合成农药的研制使农药向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方向发展
D. 处方药的包装上印有“OTC”标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量施用化肥流入河流会使和水中氮、磷元素超标,易产生水华等污染现象,故A正确;
B.乙烯、硫酸、纯碱和化肥等都属于大宗化学品,故B正确;
C.新型农药应具备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特点,有机合成农药的研制有利于使农药向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方向发展,故C正确;
D.非处方药的包装上标有“OTC”标识,是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处方药的代码即标识“RX”,故D错误;
故选D。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 的系统命名:3-甲基戊烷
C. Fe2+的结构示意图:D. 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质量数为37,原子符号为,故A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烷烃分子中最长碳链含有5个碳原子,侧链为甲基,名称为3-甲基戊烷,故B正确;
C.亚铁离子的核电荷数为26,互为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4,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形,空间填充模型为,故D错误;
故选B。
3.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基态 Cr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B. 基态 Se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C. 基态 Ni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Ⅷ族
D. 基态 F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5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A.基态 Cr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价层电子排布图为,A正确;
B.Se是34号元素,基态 Se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B正确;
C.Ni是28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Ⅷ族,C正确;
D.基态 F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同,基态 F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9种,D错误;
故选D。
4. 青蒿素分子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青蒿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 中国科学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最终测定了青蒿素分子结构
C. 青蒿素分子结构中除过氧基外,还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D. 组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C>H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青蒿素结构中无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A错;
B.红外光谱能分析青蒿素中的官能团种类, X射线衍射计算分析获得青蒿素分子结构,故B错;
C.青蒿素分子结构除了过氧基外,还有两种含氧官能团——酯基和醚键,故C正确;
D.组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故D错;
故选C。
5. A、B、C、D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A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1;B元素位于第二周期且原子中p能级与s能级电子总数相等;C 元素原子的M能层的p能级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D 元素的原子有5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A 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1,则A 为钾元素
B. B 元素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C. 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ⅦB族
D. B、C、D三种元素中B的非金属性最强, 电负性最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A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1,则A为第IA族元素或Cr 、Cu;B元素位于第二周期且原子中p能级与s能级电子总数相等,则B为氧元素;C元素原子的M能层的p能级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则C为磷元素;D元素的原子有5个未成对电子,则D为25号元素—锰,以此分析;
【详解】A.根据分析,若A 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1,则A价层电子排布式可能为4s1为元素K,或3d54s1为元素Cr、3d104s1为元素Cu,A错误;
B.根据分析,B为氧元素,轨道表示式为,B正确;
C.根据分析,D为25号元素—锰,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54d2,则Mn位于第四周期第ⅦB族,C正确;
D.B为O元素、C为P元素、D为Mn元素,电负性:O>P>Mn,D正确;
故答案为:A。
6. 链状葡萄糖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链状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B. 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C. 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sp3
D. 1ml链状葡萄糖中含手性碳原子数目为5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链状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的羟基和醛基,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故A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链状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的醛基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故B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链状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的单键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双键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故C正确;
D.由结构简式可知,链状葡萄糖分子中含有4个连有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手性碳原子,则1ml链状葡萄糖中含手性碳原子数目为4NA,故D错误;
故选C。
7. 已知氢元素和氧元素可以形成H2O、H2O2和 H3O+等分子或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2O2与O3均为极性分子
B. H2O、H3O+结构中均无配位键
C. H3O+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H2O为V形
D. H3O+、H2O和H2O2中O原子均为sp3杂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H2O2分子中含有极性键、非极性键,由于分子结构不对称,因此H2O2属于极性分子;O3分子中只含有非极性键,由于分子结构不对称,因此O3是存在非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A正确;
B.在H3O+结构中,2个H原子与O原子形成一般的极性键H-O键,O原子还与H+形成配位键,其中O原子提供孤电子对,H+提供空轨道,因此H3O+结构中存在配位键,B错误;
C.H3O+中的中心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3+=4,O原子上有1对孤电子对,因此H3O+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而H2O的中心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2+=4,O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因此H2O的空间结构为V形,C正确;
D.H3O+、H2O和H2O2中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都是4,因此O原子的杂化类型均为sp3杂化,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一定越高
B. 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固体是否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C. 共价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D. 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就一定含有阴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与共价键键能大小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
B.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物质不一定是晶体,B错误;
C.共价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C正确;
D.在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不含阴离子,所以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不一定含有阴离子,D错误;
故选C。
9. 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制得大面积单晶石墨炔,是碳材料科学的一大进步。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石墨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中碳原子均为sp3杂化,C 原子数目与C—C数目之比为1:2
B. 石墨同层内碳原子为sp3杂化,C原子数目与C—C数目之比为2:3
C. 石墨炔中碳原子均为sp杂化
D. 三种物质的晶体类型均为共价晶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刚石中每个C参与了4条C一C键的形成,其杂化方式为sp3,一个碳原子在一条键中的贡献只有一半,故C原子与C-C键数之比为1:=1:2,故A对;
B.石墨晶体中最小圆环为六元环,六元环中每个碳原子被三个六元环共用,故其碳原子个数为2,每个C—C被两个六元环共用,故C—C数目为3,C原子数目与C—C数目之比为2:3,石墨同层内,每个碳原子与周围的三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采用杂化,故B错;
C.石墨炔中苯环上的碳原子采用杂化,碳碳三键上的碳原子采用杂化,故C错;
D.石墨是混合型晶体,故D错。
故选A。
10. 关于下列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②⑤⑥互为同系物B. ③④互为同分异构体
C. ④⑥核磁共振氢谱图均有四组峰D. ①②③④具有的含氧官能团数目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②⑥属于酚,⑤属于醇,醇与酚不能互为同系物,故A错;
B.③④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
C.④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有4组峰,面积之比为6:3:2:1,⑥核磁共振氢谱图有四组峰,面积之比为1:2:2:1,故C正确;
D.①中有一个醇羟基为含氧官能团,②有一个酚羟基为含氧官能团,③有一个醛基为含氧官能团,④有一个酮羰基为含氧官能团,①②③④具有的含氧官能团数目相同,故D错;
故选C。
11. 维生素C是重要的营养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维生素C可发生消去反应
B. 维生素C难溶于水
C. 维生素C可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向碘和淀粉混合液中加入维生素C可观察到溶液蓝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醇羟基,由于羟基连接的C原子的邻位C原子上含有H原子,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A正确;
B.根据维生素C分子结构可知:在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羟基是亲水基,亲水基数目越多,水溶性就越强,可知维生素C易溶于水,B错误;
C.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
D.碘和淀粉混合液显蓝色,向其中加入具有还原性的维生素C,I2能够与维生素C发生加成反应而消耗,因此会看到观察到溶液蓝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2. 下列物质中,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苯酚钠溶液、乙醇都能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与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苯酚钠溶液、乙醇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含有碳碳双键、羧基,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反应,羧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苯酚钠溶液、乙醇反应,B符合题意;
C.含有碳碳双键、醚键、羟基、酯基,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苯酚钠溶液反应,C不符合题意;
D. 不与溴水、碳酸氢钠溶液、苯酚钠溶液、乙醇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关于下列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能发生水解反应B. 均有三种官能团
C. 均能发生消去反应D. 均能使溴的CCl₄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含有酯基,含有酰氨基,均能发生水解反应,A正确;
B.含有碳碳双键、醚键、羟基、酯基共4种官能团,含有氯原子、羰基、酰氨基共3种官能团,B错误;
C.中羟基连在苯环上,中氯原子连在苯环上,两种物质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溶液褪色,不能使溴的溶液褪色,D错误;
故选A。
14. 下列实验的操作和所用的试剂均正确的是
A. 鉴别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甲苯:先加足量溴水,然后再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检验醛基: 向3mL 5%的CuSO4溶液中滴加3~4滴2%的氢氧化钠溶液, 再向其中加入0.5mL 乙醛, 加热
C. 检验1-溴丁烷中的溴原子:取1-溴丁烷于试管中,加入 NaOH溶液并加热,再加入 AgNO3溶液
D. 若想观察到试管内壁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可向 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沉淀后,再加入少量乙醛,水浴加热一段时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A.鉴别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甲苯:先加足量溴水与己烯发生加成反应,然后再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含有甲苯,故A正确;
B.检验醛基时需要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实验过程中加氢氧化钠应该过量,故B错误;
C.检验1-溴丁烷中的溴原子,向1-溴丁烷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并加热,冷却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故C错误;
D.配制银氨溶液时,应该向 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恰好完全消失,故D错误;
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共58分。
15. 已知:A 是石油裂解气的产物之一,其分子式为C3H6。下图是有机物A~H之间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A 结构简式为_______;G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D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
(2)B→C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3)有机物X是C的同分异构体,且具有相同官能团,则X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
(4)H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液体,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已知H在 NaOH溶液中能生成F的盐和有机物C,则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5)有机物H的同分异构体中, 含—COOH 的共有_______种。
(6)有机物M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其核磁共振氢谱有四个峰,峰面积之比为1:1:2:2;又知M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③. 醛基
(2)
(3)2-丙醇 (4)
(5)8 (6)
【解析】
【分析】由A的分子式为,且能与加成反应可知,A为丙烯,分析流程可得,故B为,C为,D为,E为丙酸盐,F为,H为丙酸丙酯,G为聚丙烯。
【小问1详解】
A为丙烯,故结构简式为;G为聚丙烯;D为,故官能团名称为醛基。
【小问2详解】
为水解,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有机物X是的同分异构体,且具有相同官能团,则X为2-丙醇()。
【小问4详解】
H为丙酸丙酯,在溶液中完全水解生成丙醇与丙酸钠,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丙酸丙酯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羧基,即为,有8种同分异构体。
【小问6详解】
有机物M与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其核磁共振氢谱有四个峰,峰面积之比为1:1:2:2; M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有碳碳双键,根据其等效氢情况可知为。
16. 苯甲醛(C6H5CHO)在碱性加热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可以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C6H5COOH),反应原理为:(C6H5为苯基)。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实验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需连续搅拌加热1小时(装置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冷凝水的进水口为_______(填“a”或“b”)。
(2)步骤②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为_______。
(3)步骤③经2~3次水洗分液后,再干燥过滤,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步骤④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
(4)步骤⑤中滴加浓盐酸后发生反应有NaOH+HCl=NaCl+HO、_______。
(5)步骤⑥抽滤后所得固体需洗涤,所用洗涤液最好为_______(填标号)。
A. 乙醇B. 冷水C. 热水D. 苯
(6)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0.2440g苯甲酸样品于锥形瓶中,加100mL蒸馏水溶解(必要时可加热),再用(0.1000m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共消耗NaOH溶液19.32mL,则苯甲酸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保留4位有效数字)。[M(苯甲酸)=122g·ml-1]
【答案】(1) ①. 球形冷凝管 ②. b
(2)分液漏斗、烧杯 (3) ①. 除去有机液中的无机杂质 ②. 蒸馏
(4) (5)B
(6)96.60
【解析】
【分析】苯甲醛(C6H5CHO)在碱性加热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苯甲酸和苯甲醇,混合液中加入乙醚,上层有机液中主要有苯甲醇、苯甲醛、乙醚,可以利用沸点不同提纯苯甲醇,下层液中有和苯甲酸钠,都能与盐酸反应,反应后可分离出苯甲酸。
【小问1详解】
A为球形冷凝管,冷凝水流向由低到高;
【小问2详解】
实验②为萃取分液,故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烧杯;
【小问3详解】
分液后有机液中仍有少量的水溶液,若直接干燥,有机物中会混入无机杂质:有机液中主要有苯甲醇、苯甲醛、乙醚,可以利用沸点不同提纯苯甲醇,故操作名称为蒸馏;
【小问4详解】
下层液中有和苯甲酸钠,都能与盐酸反应;
【小问5详解】
苯甲酸在冷水中溶解度最小,可减少洗涤时苯甲酸的损耗;
【小问6详解】
滴定反应中,
。
17. 已知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无中子;B 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其能级数的2倍,且含未成对电子;D 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E元素与B元素同主族;F 元素基态原子为前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F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
(2)化合物(ABC)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电镀业、采矿业,但此物有剧毒,对其使用应严格管控。请写出该化合物(ABC)的电子式:________。
(3)化合物(B2A4D2)是一种常见食物调味剂,该分子中所含的化学键的类型为 (填标号)。
A. 离子键B. 极性共价键C. 非极性共价键D. 氢键
(4)为验证B、C、E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关系,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实验中可能用到的试剂有:稀硝酸、稀盐酸、碳酸钙、 溶液、饱和 NaHCO3溶液。已知 H2SiO3不溶于水。
① 分液漏斗中装入的试剂为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
③ 烧杯 C 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④ 实验结论:B、C、E三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
【答案】(1) ①. 碳 ②.
(2) (3)BC
(4) ①. 稀硝酸 ②. 除去气体中的硝酸,避免干扰后续实验 ③. ④.
【解析】
【分析】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无中子,则A为H元素;B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其能级数的2倍,且含未成对电子,则B为C元素;D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C为N元素、D为O元素;E元素与B元素同主族,则E为Si元素;F元素基态原子为前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则F为Cr元素。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B为C元素,F为Cr元素,故答案为:碳;Cr;
【小问2详解】
氢氰酸的结构式为H—C≡N,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3详解】
氢键是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乙酸分子是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键,故选BC;
【小问4详解】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稀硝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备二氧化碳,证明硝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吸收挥发出的硝酸,装置C中盛有的硅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沉淀,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N>C>Si;
①由分析可知,装置A中稀硝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则分液漏斗中装入的试剂为稀硝酸,故答案为:稀硝酸;
②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吸收挥发出的硝酸,防止硝酸干扰后续实验,故答案为:除去气体中的硝酸,避免干扰后续实验;
③由分析可知,装置C中盛有的硅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④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实验结论是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N>C>Si,故答案为:N>C>Si。
18. 氮化镓(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大功率充电器和5G通讯技术领域,某工厂利用炼锌矿渣[主要成分ZnFe2O4、Ga2(Fe2O4)3、 CuO.和 制备并提取GaN,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i.镓和铝位于同一主族,性质相似;
ii.常温下,酸浸后浸出液中可能存在的各离子浓度和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见下表: (离子浓度 时即认为沉淀完全; lg2≈0.3)
回答下列问题:
(1)提高酸浸效率的方法有________(填写一种即可);酸浸时通入足量氧气的目的是_______。
(2)滤液①中浓度大于 的金属离子有_______。
(3)用NaOH“碱浸”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若通过电解物质B的溶液可以得到单质 Ga,则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5)GaN硬度大,熔点高,有三种晶体结构,其中一种结构如下,晶胞边长为apm。
①GaN为_______晶体(填“分子” “离子”或“共价”) ;
②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Ga原子与 Ga原子最近的核间距为_______ pm;
③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g⋅cm-3。 (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用 NA表示)
【答案】(1) ①. 搅拌 ②. 将转化成
(2)
(3)(或)
(4)(或)
(5) ①. 共价 ②. ③. ④.
【解析】
【分析】炼锌矿渣[主要成分ZnFe2O4、Ga2(Fe2O4)3、 CuO.和 加入硫酸溶解的同时通入氧气,可将溶液中的转化成,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值, 完全沉淀,部分沉淀,未开始沉淀,将沉淀滤出后加入NaOH进行溶解,滤液经系列操作得目标产物。
【小问1详解】
可以通过搅拌方法提高酸浸效率,酸浸时通入足量氧气的目的是将转化成;
【小问2详解】
滤液,先被氧气完全氧化,而已完全沉淀,部分沉淀,未开始沉淀,所以滤液中有;
【小问3详解】
性质与相似,也具有两性,能溶于溶液,故有(或);
【小问4详解】
物质B中有或,而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有(或);
小问5详解】
①因硬度大熔点高,原子呈空间网状结构,故为共价晶体;
②从晶胞可知每个N与四个成键,其中一个是配位键故为;相邻距离为晶胞面对角线的一半,故为。
③根据均摊法计算,Ga位于顶点和面心,个数为,N位于晶胞内,个数为4,根据晶胞密度计算:。物质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苯甲醇
-15.3
205
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芳香烃
苯甲醛
-26
179
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苯等混溶
苯甲酸
122
249
水中溶解度:0.21g(17.5℃)、0.35g(25℃)、2.2g(75℃)、2.7g(80℃)、5.9g(100℃)
金属离子
Fe2+
Fe3+
Zn2+
Ga3+
Cu2+
浓度
1.0×10-3
4.0×10-2
0.10
4.0×10-2
0.20
开始沉淀 pH
8.60
2.00
6.00
3.80
4.50
完全沉淀 pH
9.60
3.20
8.00
5.00
6.65
化学-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共9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室温下,向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 kJ·ml−1;,3 kJ·ml−1,7×10−1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