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重庆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课件)
展开1. (2020重庆A卷)为了比较铝与相同pH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1)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x=___,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2Al+3H2SO4=== Al2(SO4)3+3H2↑
(3)实验过程中,发现铝与稀盐酸反应更加剧烈,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试管Ⅰ中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猜想二:试管Ⅱ中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猜想三:以上两种猜想同时成立。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向试管Ⅰ中加入少量____(填序号),向试管Ⅱ中加入少量____(填序号),作对比实验。A. 硫酸铜 B. 氯化钠 C. 硫酸钠 D. 浓盐酸(4)通过(3)中的对比实验,观察到试管Ⅰ中反应快慢无明显变化,试管Ⅱ中反应明显加剧,则猜想____成立。
2. (2022重庆A卷)小李将实验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的废液缸,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1)小李根据组成的元素猜测,无色气体可能是H2、O2、HCl、Cl2中的一种或多种。【查阅资料】1.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在水中解离出Fe3+、Cl-根据资料,小李可排除的气体为____。【实验一】为进一步验证该气体成分,他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收集满该气体的小试管中,只观察到木条燃得更旺。则该气体一定含___________。(2)小李认为上述过程中FeCl3溶液作了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为进一步探究哪种离子起催化作用,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若要证明FeCl3溶液中的Fe3+对H2O2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a中产生大量气泡,b中无明显现象
(3)小王同学认为由此得出“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不严谨,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三】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得出结论】要证明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①从定性角度需观察到_____(填序号)的现象。A. 实验一 B. 实验二 C. 实验三②从定量角度需得到的关系式为m1=__________(用m2和m3表示)。
3. (2023攀枝花)某学习小组探究氯气(Cl2)的性质时发现:氯气能使用水润湿的品红试纸(染有品红颜料的滤纸)褪色。小组同学对“氯水中什么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开展探究。【查阅资料】(1)Cl2是黄绿色气体,能溶于水,Cl2溶于水所得溶液称为氯水,氯水呈黄绿色;(2)溶于水的部分氯气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次氯酸)。
【讨论】(1)小组同学认为氯水中含有的成分是H2O、Cl2、 HCl、HClO;(2)用水润湿品红试纸时,品红试纸不褪色,说明是氯水中的其它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提出猜想】猜想1:氯水中的___________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2: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3:氯水中的次氯酸(HClO)使品红试纸褪色。
把品红试纸放入干燥的氯气中
【实验结论】氯水中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拓展】(1)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____色后褪色。(2)将氯气通入NaOH 溶液中,生成的盐除NaCl外,还有________。
4. (2023苏州)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为研究石灰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如下探究。Ⅰ.石灰石分解的探究取三块形状大小相近的石灰石(长宽厚约为1 cm×1 cm×0.2 cm),一块不加热,另两块分别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的火焰上加热2 min(假设杂质加热时不发生变化)。探究过程如图所示,实验现象见表1。
(1)通过甲、乙、丙三组对比实验,得出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_____。(2)丙组实验加热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CO2=== CaCO3↓+H2O
否,酒精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表1 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
(3)丙组实验中,向试管B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酚酞溶液红色褪去;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晃动时氢氧化钙继续溶解,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
(4)为检验丙组实验中的石灰石部分分解,设计实验:取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实验方案)。
滴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
Ⅱ.石灰石煅烧温度的探究【查阅资料】生石灰质量的优劣常采用“活性度”来衡量。“活性度”的测定方法: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指定浓度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数(单位为mL)。消耗盐酸的体积数越大,“活性度”越高。某研究小组在电炉内煅烧石灰石样品,并测定煅烧产物(CaO)的活性度,数据见表2。
表2 不同条件下煅烧产物的活性度(mL)
(5)石灰石煅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100~1200 ℃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煅烧不同的时间,在1100~1200 ℃范围内生成的生石灰活性度均高
Ⅲ.石灰石用途的探究(6)石灰石是高炉炼铁的原料之一。石灰石能除去铁矿石中的SiO2,同时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生铁的产率。分析加入石灰石能提高生铁产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石高温分解产生的CO2与焦炭反应生成CO,可还原生成更多的铁
5. (2023重庆B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某实验小组利用焦炭和Fe2O3模拟早期炼铁并检验可能的产物,实验装置如下:【查阅资料】①铁粉为黑色;常温下,Fe、Fe3O4可被磁铁吸引;②PdCl2溶液可用于检验CO,原理是:PdCl2+CO+H2O === Pd↓+CO2+2HCl;③Fe3O4与硫酸反应:Fe3O4+4H2SO4 === FeSO4+Fe2(SO4)3+4H2O。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dCl2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玻璃管内粉末全部变成黑色,冷却后,用磁铁靠近黑色固体,黑色固体被部分吸引。(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2)为了检验气体产物,装置从左到右的接口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Ca(OH)2=== CaCO3↓+H2O
【实验结论】反应生成CO和CO2,磁铁上的黑色固体可能是Fe、Fe3O4。【提出猜想】磁铁上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猜想一:Fe 猜想二:Fe3O4 猜想三:Fe和Fe3O4【设计实验】
【归纳总结】根据实验结论和探究结果,C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 (2023河池)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KOH溶液的烧杯中通入足量的CO2时,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对KOH与CO2能否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请写出乙同学的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K2CO3+Ca(NO3)2=== CaCO3↓+2KNO3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位同学将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作出猜想】猜想一: KCl和KNO3 猜想二:KCl、KNO3 和Ca(NO3)2 猜想三:KCl、 KNO3和HCl 猜想四:____________________
KCl、 KNO3、K2CO3
【交流讨论】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直接排除猜想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为验证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猜想_____ 正确。【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___。
烧杯内下层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为碳酸钙,能溶于盐酸,有碳酸钙存在的情况下一定不含盐酸
7.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查阅资料】CaCl2、NaCl溶液均呈中性;【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1)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溶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2)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NaCl、Na2CO3
【实验探究二】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所得溶液混合后的成分。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猜想】A同学猜想:NaCl 、Na2CO3B同学猜想:NaCl 、CaCl2C同学猜想:NaCl 、CaCl2、HCl你的猜想:________ 【交流讨论】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A同学的猜想正确。
8. (2023黔东南州)乙醇俗称酒精,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和内燃机等的燃料,工业上常用高梁、玉米等淀粉含量较高的物质发酵生产,属于可再生资源,为解决能源危机开辟了新的道路。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乙醇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乙醇燃烧生成哪些物质?【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H2O;猜想二: ; 猜想三:CO2、CO、H2O。
【设计与实验】小组同学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下列药品和装置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1)先将乙醇放入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然后将燃烧产物通入上述装置,通入装置的顺序是 (装置可以重复选用,也可以不选)。其中选用E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并完全除去剩余气体中的CO2,防止对CO 的检验产生干扰
(2)当燃烧产物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
【现象与结论】实验中所选第一个装置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D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其中C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交流】(1)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结论进行了反思:甲同学发现含碳的化合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才能避免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产生;乙同学发现该实验的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
(2)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环境,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CO2+Ca(OH)2===CaCO3↓+H2O
9. (2023河北)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图1所示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说明书中碳酸钠的俗称有误,应改为 。
【提出问题Ⅰ】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生成氧气?【实验1】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实验2】取三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
【表达交流Ⅰ】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1)实验1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其中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Ⅱ】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实验3】取实验2丙试管内溶液,按图3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表达交流Ⅱ】(1)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不新增试剂,检验加入的试剂X已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溶液M呈 色,说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没有生成氢氧化钠。
Na2CO3+CaCl2=== CaCO3↓+2NaCl
向滤液中滴加试剂X,不产生沉淀
【反思总结】(1)茶垢清洁剂溶于水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2)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 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
10. (2023达州)达州市九年级学生在5月份进行了实验操作考试,某实验室的老师准备实验药品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未盖瓶塞。 对于该固体是否变质,老师让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来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没有变质,全部是NaOH;猜想Ⅱ: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猜想Ⅲ:全部变质,全部是Na2CO3。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NaOH+CO2=== Na2CO3+H2O
【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分成三份,三位同学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以下实验:
【分析讨论】①小王和小陈认为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因此小李的结论不正确。②经过讨论他们认为通过小王的实验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不含Na2CO3,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少量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 应,也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综合三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可以得出猜想____成立;实验结束后大家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内观察到废液呈红色,且有白色沉淀。为了不污染环境,他们向废液缸里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酚酞除外)种类最多时,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有 _ (填离子符号)。
Na+、Cl-、Ca2+、H+
【反思与拓展】(1)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室的NaOH必须密封保存。(2)已知:①Na2CO3+CO2+H2O=== 2NaHCO3②NaHCO3+NaOH === Na2CO3+H2O如果向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有 种情况(不考虑CO2和H2CO3作溶质)。
11. (2023通辽)果蔬洗盐既能去除水果和蔬菜表面的农药,又能杀菌、去小虫,近几年比较流行。某品牌果蔬洗盐常温下为白色固体,小敏取用时不小心将其洒落在天然气的火焰上,发现火焰呈黄色,这引起了小敏探究其成分的兴趣。【查阅资料】1. 钠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2. 农药大多数呈酸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碳酸钠 猜想二:碳酸氢钠 猜想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小敏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水。
【继续探究】小敏想到妈妈以前常用食盐水洗水果,猜想该品牌果蔬洗盐中还可能含有氯化钠。她向其水溶液中加入 至溶液呈酸性,再加入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钠。【拓展延伸】该品牌果蔬洗盐不可直接食用,使用后,要用清水冲洗。
12. (2023绵阳)泡腾片含有NaHCO3和柠檬酸等物质,放入水中时,NaHCO3完全反应产生CO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某品牌泡腾片中NaHCO3的含量,设计实验方案如下:①按图示连接装置并加入药品,取用的泡腾片质量为4 g。②打开止水夹a通入适量空气后,称量D装置,其质量为m1 g。关闭止水夹a,用注射器向B装置中注入适量水。③待装置B中无气泡产生后,打开止水夹a,再次通入适量空气,第二次称量D装置,其质量为m2 g。
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盛装泡腾片的仪器名称是 。(2)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碱石灰主要含CaO和NaOH,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CO2质量增加,写出所涉及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空气中的CO2气体,防止其对 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干燥CO2气体,防止水蒸气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4)步骤③中再次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测定泡腾片中所含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若省略E装置,则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将装置内残留的CO2全部吹入D装置, 减少装置中残留的CO2对实验测定造成影响
13. 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实验室有一包红色固体,可能是Fe2O3、Fe(OH)3中的一种或多种。为确定其成分,小东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黄色,他认为样品是Fe(OH)3。茜茜认为小东的说法不对,请你用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确定其成分,化学小组的同学展开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红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Fe2O3猜想二:Fe(OH)3猜想三:_______________
Fe2O3+6HCl=== 2FeCl3+3H2O
Fe2O3和Fe(OH)3
【查阅资料】2Fe(OH)3 Fe2O3+3H2O↑;Fe2O3加热不分解。【设计实验】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 g样品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冷却后将剩余固体取出,称得质量为2.46 g。(1)装置乙中放置的是浓硫酸,实验中利用了它的_____性。(2)装置乙在实验后,质量增加了 g,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并推理,猜想 成立。
氢氧化铁加热后生成氧化铁和水,浓硫酸吸收了生成的水,试管内质量减少集气瓶中质量增加
14. 家里的水壶用久了,会结一层白色水垢,倒在杯子中的水也隐约可见白色的悬浮颗粒。小明观察到这种现象对白色水垢的成分产生了好奇,将该白色固体带到学校实验室,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水垢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①水垢主要是水中所含钙、镁盐类受热后析出并粘结于金属材料表面而形成;②水垢的主要成分一般是CaCO3、Mg(OH)2(其他物质不参与接下来任何探究过程);③氯化钙与氢氧化钠的稀溶液不发生反应;④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氧化镁。
【作出猜想】猜想一:CaCO3猜想二:Mg(OH)2猜想三:CaCO3、Mg(OH)2【实验设计】
【反思交流】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探究】为进一步确定水垢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称取m g 水垢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方案②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先被方案①中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所以无明显现象,不能验证溶液中是否有氯化镁
【实验与数据记录】①称量装置C、D的质量,连接仪器;②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喷灯;③待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④实验结束后再次称量装置C、D的质量,发现装置C增重a g,装置D增重b g。
【结论与分析】(1)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可知水垢中含有氢氧化镁,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2)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a、b、m的式子表示)。
15. (2023陕西)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学习交流】(1)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 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 色。(2)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拓展探究】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和AgNO3,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反思评价】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2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拓展应用】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_(写离子符号)。
Al2(SO4)3 + 3Ba(NO3)2=== 3BaSO4↓+2Al(NO3)3
16. (2023株洲)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木炭与CuO反应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Ⅰ.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很快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请写出C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结束时,应 (填写下列操作代号)。①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②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出导管
Ⅱ.小组中华雪同学通过仔细阅读教材,认为当木炭较多、温度较高时,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和CO2,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3)仪器B中所盛试剂为 ,其作用为 ;
已知: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水。
(4)D中玻璃管盛装的试剂为 ,E中盛装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若A装置产物中确有CO,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前,需检查 _ ;点燃酒精灯前,先打开K,通入N2一段时间,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6)请指出上述实验中的一项缺陷_________________;(7)将1.44 g炭和16.0 g CuO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Cu,理论上可生成 _____g CO。
Ⅲ.小组中吴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Cu2O为红色固体,难溶于水,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和CuSO4。(8)请设计简单实验验证CuO和足量炭反应后所得的红色固体中是否有Cu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适量反应后所得的红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变为蓝 色,说明固体中含有Cu2O,不变蓝色,说明不含Cu2O
17. (2023江西改编)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2),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
Zn+H2SO4=== ZnSO4+H2↑
【提出问题】图2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猜想: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
【查阅资料】(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体。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3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4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释疑】图1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学生感悟】图3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____(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得出结论】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 (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 (填序号)。A. 锌 B. 铜 C. 银
18. (2023咸宁)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与盐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加到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意外发现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生成。同学们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猜想与假设】猜想①是Mg(OH)2猜想②是MgCO3猜想③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 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2. 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3. 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实验现象】装置A中 ,装置B中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猜想③正确。请写出Mg(OH)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探究】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_________________,也能检验MgCO3的存在。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了下列探究。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36.8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如图2所示装置C和D吸收。【实验数据】实验后装置C增重3.6 g,装置D增重13.2 g。【实验结论】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 Mg(OH)2·y MgCO3表示,则x∶y= 。
2024中考化学试题研究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课件): 这是一份2024中考化学试题研究 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表一宏观分析,表二细化分析,CO2,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有气泡产生,装置B反应前后的质量,气密性,往烧杯中加入热水,6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长沙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 流程图题 (课件): 这是一份2024长沙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四 流程图题 (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活性炭,有机化合物,蒸发结晶,CaCO3,放出大量的热,将废硫酸消耗完,Mg或镁,CO2,农业上用作氮肥,CO和H2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长沙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 (课件): 这是一份2024长沙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七 实验探究题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沉淀产生,有白色,Na2CO3,稀盐酸,白色沉淀产生,作对照实验,催化剂,氧气或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