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讲与精练突破10.1 浮力(附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71278/0-172078443082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讲与精练突破10.1 浮力(附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71278/0-17207844308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讲与精练突破10.1 浮力(附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71278/0-172078443091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浮力10.1 浮力精练
展开考点一、什么是浮力
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注: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考点二、产生原因
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总是向上的,与 重力 的方向相反。
即F浮=F下- F上
考点三、称重法测浮力
浮力等于物体重减去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浮= G—F弹
注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考点四:计算浮力的基本方法
1.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即称量法: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下其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G(G是物体受到重力),再把物体浸入液体,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则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F1-F2
2.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即压力差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为F1,向下的压力为F2,则物体受到液体对其向上的浮力F浮=F1-F2
【题型归纳】
题型一:浮力的产生和方向
1.(2022春·山东枣庄·八年级统考期中)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在水中下沉的石头受到浮力的作用
B.浮力的方向不一定总是竖直向上
C.浮力的施力物体只能是液体
D.只有漂浮在水面的物体才受到浮力的作用
2.(2022春·山东青岛·八年级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末)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根本原因是( )
A.在水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B.浮力与液体的重力有关
C.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上下有压强差,有压力差
D.水对流时产生的向上的压力差
3.(2023春·八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如图所示,A、B是两个体积相同又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B.B物体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C.部分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D.部分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题型二:浮力大小的计算(压力差法)
4.(2022春·山东滨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一体积为103cm3的实心正方体静止在水中如图所示的位置,已知h1=10c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方体受到的浮力8N
B.正方体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8N
C.正方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为2×103Pa
D.正方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6N
5.(2022春·安徽合肥·八年级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校考期中)一个边长为l的实心正方体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G,浸没在水中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此时铁块上表面距离液面的深度为h,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铁块所受的浮力为
B.该铁块所受浮力3
C.该铁块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为
D.随着浸没深度h的增加,铁块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差增大
6.(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1为5N,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8N(g取10N/k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方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可能比上表面的压力小
B.两侧面受到的液体压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C.正方体上下表面受到压力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D.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为13N
题型三:称重法计算浮力大小
7.(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统考期末)将一杯水放在水平台秤上,台秤示数为900g;弹簧测力计下悬挂质量为500g的物体A浸在水中保持静止(如图),台秤示数为1100g(g取10N/kg),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2NB.3NC.6ND.14N
8.(2022春·山东临沂·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把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示数为2.5N,再将石块浸没在盐水中,示数变为1.5N,利用以上信息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石块重2.5NB.石块受到的浮力为1N
C.石块受到的拉力为1.5ND.石块受到的浮力为1.5N
9.(2022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水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已知测力计示数为2.0N,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5.0N,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3.0N。则( )
A.圆柱体所受重力为2.0NB.圆柱体所受重力为15.0N
C.圆柱体所受浮力为2.0ND.圆柱体所受浮力为8.0N
题型四:影响浮力大小的探究实验
10.(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校考期中)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小红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她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乙和丙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______有关;
(2)比较图丁和戊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3)比较图丙和______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11.(2022春·广东中山·八年级统考期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正方体物块、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等,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进行了探究,其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取)
(1)分析甲、乙、丙图的实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比较甲、丁、戊图的实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可比较甲、___________和丁三图的实验,并得出当物体完全浸没于液体中,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___________;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N;
(3)根据实验可知,物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
(4)若图丙中容器底面积为100cm2,物块浸没后水未溢出,则放入物块前、后比较,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___________Pa。
12.(2021春·河南郑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实验中,测量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过程如图1所示。
(1)由甲图和丁图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______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大;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小明若想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该换用一杯______(选填“质量”或“密度”)不同的液体,将金属圆柱体浸没在液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______图比较得出结论(选填“乙”、“丙”或“丁”);
(3)如图2所示,图线______(选填“a”或“b”)能用来表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随浸入液体深度的变化情况。
题型五:浮力的综合计算问题
13.(2022春·广东珠海·八年级珠海市第九中学校考期中)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由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始终未与容器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下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物块重力;
(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块刚好浸没时,水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强。
14.(2022春·湖南岳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匀速慢慢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所示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实验图象,已知ρ水=1.0×103 kg/cm3,g=10N/kg。不计水面的变化,求:
(1)圆柱体的重力;
(2)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是多少?
(3)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强。
15.(2022春·江西吉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将一块重为5.2N、体积为200cm3的小石块用细线系着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小石块未接触烧杯底部),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cm(g取10N/kg)。求:
(1)小石块所受的浮力;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3)小石块受几个力作用?细线对小石块的拉力。
【课堂达标】
单选题
16.(2022春·福建三明·八年级统考期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苹果的重力,示数如图所示,再将这个苹果部分浸入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则苹果所受的浮力为( )
A.1.0NB.1.2NC.0.4ND.2.4N
17.(2022秋·浙江杭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其中所用金属块a和塑料块b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为1.6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必为0.3N
B.利用甲、乙可以得出同一物体浸入水中深度越深,所受浮力越小的结论
C.利用乙、丙可以得出在同种液体中,物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的结论
D.利用丙、丁可以初步得出同一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所受浮力越大的结论
18.(2022春·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
B.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气体或液体
D.漂浮的物体比沉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19.(2022春·河北唐山·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体没有受到浮力作用的是( )
A.在水中嬉戏的小鸭B.长在海底的海带
C.在深海潜游的鲸鱼D.深入河底的桥墩
二:计算题
20.(2022春·吉林白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悬挂重为16N的物体,当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0N,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3m,,g=10N/kg。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21.(2021春·重庆奉节·八年级统考期末)在课外探究活动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图1),将一质量为1.6kg、底面积为80cm2的圆筒形容器内装入20cm深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底面积为60cm2的实心圆柱体用细线栓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圆柱体从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并绘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实验图像(如图2),求:
(1)物体刚好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2)物体刚好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物体刚浸没时,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
【高分突破】
一、单选题
22.(2022春·安徽六安·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两圆锥体浸入水中,则两圆锥体受到的水的压力差相比( )
A.底面朝下时受到的压力差较大B.底面朝上时受到的压力差较大
C.底面朝上和朝下时受到的压力差一样大D.底面朝上和朝下时受到的压力差大小无法比较
23.(2022春·湖北武汉·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我们研究浸没在液体(密度为ρ液)中的长方体,分析它受力的情况。长方体上、下表面的面积为S,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分别记为h1、h2(h2>h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相互平衡
B.液体对长方体上表面的压力F1=ρ液gh1S
C.长方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为F2﹣F1=ρ液mg(h2﹣h1)
D.浸在液体中的长方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等于G排=ρ液g(h2﹣h1)S
24.(2022春·江西赣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其中所用金属块a和塑料块b的密度不同,但重力均为1.6N,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0.6N
B.利用甲、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
C.利用乙、丙,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D.利用丙、丁,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25.(2023春·八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在物理实验操作考试中,小马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圆柱体物块,使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然后匀速放下物块,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始终在水面上方,水未溢出,g取10N/kg,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块受到的重力是10N
B.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0.64N
C.物块的密度为6g/cm3
D.物块刚好浸没时,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1.25×103Pa
26.(2022春·江苏无锡·八年级统考期末)建设桥梁的过程中,要向水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如图甲所示,假设一正方体构件从江面被匀速吊入江水中,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 h 逐渐增大,构件所受浮力 F1、钢绳拉力 F2随h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水=1 × 103kg/m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构件的边长为 4mB.构件的密度为 3×103kg/m3
C.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 1.6×105ND.构件所受的重力为 2×105N
二、填空题
27.(2022春·广东佛山·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所示,水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分别为F2=20N和F1=5N,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方向为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
28.(2022春·福建厦门·八年级校考期中)将重10N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下,慢慢浸没入水中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将______,物体受到的浮力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物体的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杆的示数是8N,则当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______N。
29.(2022春·广东佛山·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所示,使用的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重力,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N,物体的重力是______。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发生了变化,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30.(2022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待木块静止时,其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是6N,则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Pa,木块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__N。
31.(2022春·安徽芜湖·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把一个底面积为S的长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下表面分别距液面为h1和h2。则此长方体所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是______;其受到的浮力的大小是______(用题中给的字母写出表达式)。
32.(2022春·八年级校联考课时练习)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长方体物块从空中匀速下降浸没在盛水的圆柱形薄壁容器中。图乙所示的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物块下降高度变化的关系图像,则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三、实验题
33.(2020春·黑龙江绥化·八年级校考期末)“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先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B: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C: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利用一个物体、弹簧测力计、水、盐水和细线,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通过实验a和c,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____N。
(2)通过分析比较acd实验,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__(填“A”“B”或“C”)是错误的。
(3)通过分析比较ade实验,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___(填“A”“B”或“C”)是正确的。
(4)通过分析比较___________三次实验可以得出液体密度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的结论。
(5)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盐水的密度是____kg/m3。
34.(2022春·湖南郴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为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准备了大容器、金属块和柱形小桶,探究过程如下:(注意:此图中弹簧示数看不清楚,但不会影响做题)
(1)如图甲所示,将金属块放入小桶静止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金属块和小桶所受到的总重力为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使小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时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为,此时小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使小桶浸入某种液体中的深度同样为h时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通过比较弹簧在图乙、图丙中的示数发现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丙图中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35.(2022秋·北京丰台·八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为了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利用如图所示的两个底面积相同、高度不同的金属块A、B(每格体积相等)和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等器材进行实验。
(1)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帮他补充完整。
①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金属块A、B受到的重力G并记录。
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金属块A,使金属块A三格体积浸入到水中,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
③______,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
④用公式______计算金属块所受浮力、并记录。
(2)由金属块A、B体积不同时,______(选填“=”或“≠”),就可以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36.(2021春·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分析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②分析C、E两次实验,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③若先完成实验B,再完成实验A,则测得的浮力将_____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④根据图中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取)
⑤另一小组的鑫雨同学,她将另一圆柱体物块从水面缓慢浸入水中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弹簧测力计示数随物块浸入深度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当=时,物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该圆柱体物块的高度是___________。
四、作图题
37.(2022春·湖北随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一物块重,浸没入水中静止时拉力为,请画出物块受力示意图。
38.(2022春·广东中山·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水杯中漂浮着一个小球,请在图中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五、计算题
39.(2022春·广西百色·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水中,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1为5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2为15N,两侧受到水的压力相等。求:
(1)正方体受到的浮力;
(2)正方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40.(2021春·湖北荆州·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所示,重为10N的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木块的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4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0N(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此时木块受到绳子的拉力是多大?
41.(2022春·安徽合肥·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圆柱形轻质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计容器的质量),容器中装有质量适量的某种液体,将一边长为5.0cm的正方体木块,竖直平稳地放入液体中(木块不溶于液体中,且木块不吸收液体),当木块最终静止时,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1.0cm。 (ρ木=0.8×103kg/m3)求:
(1)木块的重力;
(2)木块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小;
(3)容器内所装液体的密度大小。
参考答案:
1.A
【详解】AD.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产生的向上托的力,即受浮力作用,漂浮的物体受浮力,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故A正确,D错误;
B.浮力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始终为竖直向上,故B错误;
C.物体浸在空气中也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故C错误。
故选A。
2.C
【详解】当物体有一部分或者全部在水中时,根据可以知道,水对物体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强是不同的,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从而水对物体有一个方向向上的压力差,这就是浮力。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由题图分析知,B物体和部分上、下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且F向上>F向下,所以B物体和部分一定受浮力的作用。物体
F向下=0,F浮=F向上
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是容器底部凸起的一部分,它的下表面没有与水接触,也就是没有受到向上的压力,所以它一定不受浮力。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该正方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
p上=ρgh1=1×103kg/m3×10N/kg×0.1m=1×103Pa
此正方体的边长
由可得,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F上=p上S=1×103Pa×(0.1m×0.1m)=10N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
p下=ρgh2=ρg(h1+a)=1×103kg/m3×10N/kg×(0.1m+0.1m)=2×103Pa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F下=p下S=2×103Pa×(0.1m×0.1m)=20N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F下-F上=20N-10N=10N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D
【详解】.由称重法测浮力,物体受到的浮力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该铁块所受浮力
因为正方体边长为l,则体积为l3,故该铁块所受浮力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浮力产生的原因为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结合选项A,该铁块所受浮力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设铁块下表面距水面的深度为h′,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差
由可知,铁块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差与浸没深度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6.A
【详解】A.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得,正方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比上表面的压力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相同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的特点可知,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的两个侧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相等,方向相反,两侧面受到的液体压力的合力一定为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正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因此正方体上下表面受到压力的合力一定不为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得,正方体受到的浮力
F浮=F2-F1=F2-5N=8N
则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13N,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由题意知,A浸在水中后,台秤示数增加量
m=m2-m1=1100g-900g=200g=0.2kg
即A对台秤的压力为
F=mg=0.2kg×10N/kg=2N
A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F=2N
A的重力
G=mAg=0.5kg×10N/kg=5N
A浸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浮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作用处于静止,所以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F示=G-F浮=5N-2N=3N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由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对石块的拉力等于石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因此石块重2.5N,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C.由乙图可知,石块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说明石块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1.5N,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BD.由图甲可知,石块重2.5N,由乙图可知,石块浸在水中时,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1.5N,根据称重法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为
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详解】CD.由题可知,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得,圆柱体所受浮力
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AB.由称重法可得,圆柱体所受重力
故A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体积 密度 丁
【详解】(1)[1]图乙和丙中,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比较图乙和丙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2]图丁和戊中,排开液体的体积都等于物体的体积,保持不变,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比较图丁和戊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3]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和体积不变,只改变深度的大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所以,比较图丙和图丁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11.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排开液体的密度 丙 无关 4 1.25×103 1.1×103 400
【详解】(1)[1]由图甲、乙、丙所示实验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由丁、戊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由称重法测浮力,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分析图甲、丁、戊实验,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2)[3]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所以,可比较甲、丙、丁三图的实验。
[4]观察丙、丁两图可知,物体完全浸没于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物体在水中的深度增加,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5]物体的重力为,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正方体受到的浮力是
(3)[6][7]正方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由可得,正方体的体积为
正方体的质量为
正方体的密度为
由甲、戊实验,正方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盐水的密度是
(4)[8]由得,水增加的深度为
放入正方体后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为
12. 2 排开液体的体积 密度 丁 b
【详解】(1)[1]由甲图可知,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物体的重力为4N;由甲图和丁图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F浮=G-F示=4N-2N=2N
[2]由乙、丙、丁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即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
(2)[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小明若想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要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改变液体的密度,则应该换用一杯密度不同的液体。
[4]将金属圆柱体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与金属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丁图比较得出结论。
(3)[5]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在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随排开液体体积的增大而增大,浸没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故图线b能用来表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随浸入液体深度的变化情况。
13.(1)8N;(2)4N;(3)400Pa
【详解】解(1)由图像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此时物块未浸入水中,物块重力等于最大示数,即
G=F最大=8N
(2)由图像可知,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由称重法可知,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由图像可知,实心物块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
h=4cm=0.04m
则实心物块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答:(1)物块重力为8N。
(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4N。
(3)物块刚好浸没时,水对物块下表面的压强为400Pa。
14.(1) 12N;(2) 8N;(3) 400Pa
【详解】解:(1)为了便于分析,给图像标上A、B、C、D四个点,如下图
。
由图像知道,当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道,圆柱体的重力为
(2)由图像段知道,圆柱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则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
(3)不考虑水面变化,由图像知道,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答:(1)圆柱体的重力为12N;
(2)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8N;
(3)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强为400Pa。
15.(1)2N;(2)2000Pa;(3)3个,3.2N
【详解】解:(1)小石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则小石块所受的浮力为
(2)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3)小石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绳子的拉力、竖直向下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即小石块受3个力作用,由小石块受到的合力为零,可得
则细线对小石块的拉力为
答:(1)小石块所受的浮力为2N;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2000Pa;
(3)小石块受3个力作用,细线对小石块的拉力为3.2N。
16.C
【详解】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则其示数为1.4N,因此苹果的重力为1.4N,将这个苹果部分浸入水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由称重法可知,苹果所受的浮力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D
【详解】A.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拉=1.6N﹣1N=0.6N
故A错误;
B.根据F浮=G﹣F拉可知:金属a在甲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拉=1.6N-1.3N=0.3N
所以利用甲、乙可以得出同一物体浸入水中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的结论,故B错误;
C.乙和丙中,a和b的体积不同,没有控制体积相同,所以利用乙、丙不可以得出在同种液体中,物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的结论,故C错误;
D.根据F浮=G﹣F拉可知:塑料块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所以利用丙、丁可以初步得出同一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所受浮力越大的结论,故D正确。
故选D。
18.C
【详解】A.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浮力,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故A错误;
B.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总是竖直向上,故B错误;
C.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气体,故C正确;
D.漂在水面的物体如果排开液体的体积比沉在水底的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根据可知,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故 D错误。
故选C。
19.D
【详解】ABC.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因为液体、气体有流动性,因此液体或气体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作用力和向下的压力作用,其中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即物体受到的浮力,故水中嬉戏的小鸭、海底的海带、深海潜游的鲸鱼均受浮力作用,故ABC不符合题意;
D.桥墩由于底面埋在地下,不能与水接触,因此桥墩没有受到水对其向上的压力,所以桥墩不受浮力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1);(2)6N
【详解】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2)物体的重力为16N,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10N,根据称重法可知,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
答:(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2)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6N。
21.(1)9.6N;(2)5200Pa;(3)1600Pa
【详解】解:(1)由图2可知,物体未浸入水中时,其重力为13.6N,当达到7cm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4N不变,说明此时已完全浸没,则所受的浮力为
(2)由图2可知,物体实际浸没深度为7cm以下时物体已经浸没,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N不变,说明物体并未对容器底产生直接压力,所以,容器对水平桌面产生的压力是容器的重力、水的重力与物体对水产生的压力之和,由于物体对水产生的压力与浮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
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3)物体刚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
则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物体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为
则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答:(1)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9.6N;
(2)物体刚好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200Pa;
(3)刚浸没时,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1600Pa。
22.C
【详解】底面朝下和底面朝上两种浸法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由可知,两种情况下锥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相同,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受到水的上下压力差的大小相同。故选C。
23.C
【详解】A.根据相同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的特点可知,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的侧面受到的各个方向液体的压力相互平衡,则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同时作用在长方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液体对长方体上表面的压强:p1=ρ液gh1,由
可知,液体对长方体上表面的压力
F1=p1S=ρ液gh1S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液体对长方体下表面的压强:p2=ρ液gh2,由
可知,液体对长方体下表面的压力
F2=p2S=ρ液gh2S
因此长方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F2﹣F1=ρ液gh2S﹣ρ液gh1S=ρ液g(h2﹣h1)S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F2﹣F1=ρ液g(h2﹣h1)S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在液体中的长方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F浮=ρ液g(h2﹣h1)S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A
【详解】A.由图乙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受到的浮力
F浮=G-F示=1.6N-1.0N=0.6N
故A正确;
B.图甲、乙中,金属块a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同,可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故B错误;
C.图乙、丙中,体积不同的金属块a与塑料块b,浸没在水中,可探究的是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故C错误;
D.图丙、丁中,塑料块b浸没在水及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塑料块所受的浮力不同,所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25.C
【详解】A.由图可知当物体没有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说明物体重力为12N,故A错误;
B.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则物体受到浮力
故B错误;
C.由B知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为2N,可得物体的体积
物体的密度
故C正确;
D.由乙图可知,物体刚好完全浸没时h=4cm,则物体下表面受到压强
故D错误。
故选C。
26.B
【详解】A.由图乙可知,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达到2m后,浮力、拉力不再发生变化,这表明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2m时,构件恰好完全浸没,所以构件的长度为2m,故A错误;
BCD.由题意可得,构件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构件受到的浮力变大,拉力变小,当构件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浮力最大,此时拉力最小,由图乙可得,拉力最小为1.6×105N,因为构件的体积为
V=2m×2m×2m=8m3
所以构件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为
F1=ρ水gV排=ρ水gV=1×103kg/m3×10N/kg×8m3=8×104N
又因为构件从江面被匀速吊入江水中,处于平衡状态,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可得,构件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且重力等于拉力与浮力的和,所以可得构件所受重力为
G=F1+F2=1.6×105N+8×104N=2.4×105N
所以构件的质量为
所以构件的密度为
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27. 15N 竖直向上 水
【详解】[1]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F浮=F2﹣F1=20N﹣5N=15N
[2][3]由于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竖直向下的压力,所以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其施力物体是水。
28. 变小 变大 6
【详解】[1][2]将物体缓慢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变大,由阿基米德原理知,所受浮力逐渐变大,由知,弹簧秤的示数逐渐变小。
[3]当物体一半浸入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
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根据称量法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9. 0~5 2.6N 1.1
【详解】[1][2]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为5N,即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分度值为0.2N,图中的示数为2.6N,则物体的重力为2.6N。
[3]物体受到的浮力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
F浮=G﹣F示=2.6N﹣1.5N=1.1N
30. 600 6
【详解】[1]正方体木块的底面积为
S=0.1m×0.1m=0.01m2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木块受到水的浮力
F浮=F=6N
31. 竖直向上
【详解】[1]由图知,该长方体周围四个面的平均深度相同,则受到液体的压强相同,由可知,该长方体周围四个面受到的压力相等,可以相互抵消;下表面比较深,所受的液体压强大于上表面所受的液体压强,且上下表面的面积相同,由公式可知,长方体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大于上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即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用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减去上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就等于浮力,故浮力的产生原因是: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由液体压强公式及压强公式可得,长方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长方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上、下两表面受到的压力差为浮力大小
32.8
【详解】由图乙可知,物块的重力为12N,当物块浸入到水中时,受到浮力的作用,浸入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当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浸入的体积不再变化,受到的浮力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为4N。则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12N-4N=8N
33. 2 A B abc 控制变量法 1.2×103
【详解】(1)[1]由图a可知,物体的重力为8N,由图a和c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得,物体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8N-6N=2N
(2)[2]根据acd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深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浮力相同,说明浮力的大小不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改变,即浮力与深度无关,故猜想A错误。
(3)[3]根据ade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浮力不同,说明物体在水中和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即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故B猜想正确。
(4)[4]要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时,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图abc符合题意。
(5)[5]当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则采用控制变量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故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6]根据
F浮=ρ水gV排
物体的体积
由图ac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所以盐水的密度为
34. F 竖直向上 液体密度
【详解】(1)[1]如图甲,将金属块放入小桶静止后,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就是金属块和小桶所受到的总重力,即
(2)[2]小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时受到的浮力
[3]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3)[4]通过图乙、图丙中的示数,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5]由(2)可知,小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时,受到的浮力
小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时,排开水的体积
小桶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h时,受到的浮力
小桶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h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小桶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时,排开水的体积,即
所以,液体的密度
35.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金属块B,使金属块B三格体积浸入到水中 =
【详解】(1)[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以知道本实验的思路是:将两个体积不同的物体浸在水中,使它们浸在水中的体积相等,测出它们所受浮力来验证问题。
[2]此处用称重法来测量浮力,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与测力计对它们拉力的差。
(2)[3]因为都是浸在水中,且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知道,两个物体受到的受浮力是相等的。
36. C、D 液体的密度 偏大
【详解】①[1]要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应该选择同种液体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深度的实验,根据图像可发现CD两组实验符合要求。
②[2]观察CE两次实验,试验中使用的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所以变量为液体种类及液体密度,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两次实验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等,所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③[3]若先完成实验B,再完成实验A,则物体上将沾有部分水,使得实验A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偏大,即物体重力偏大,根据
可知,此时的浮力偏大。
④[4]根据实验可知物体重力为4N,浸没在水中时的弹簧测力计拉力为3N,则根据
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物体的体积为
物体重力为4N,故其质量为
再根据密度公式可得物体的密度为
⑤[5][6]由图像可知物体重力为
当
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根据
可得
由图可知当物体恰好完全浸没在水里时此时物体下降的深度为6cm,故圆柱体物块的高度是6cm。
37.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的作用,物体重,浸没入水中静止时拉力为,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力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38.
【详解】小球处于漂浮状态,受浮力和重力,浮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从小球重心开始,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分别在线段末尾标上字母,注意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
39.(1)10N;(2)2×103pa
【详解】解:(1)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正方体受到的浮力
F浮=F2-F1=15N-5N=10N
(2)正方体下表面离水面深度
h=10cm+10cm=20cm=0.2m
正方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2m=2×103Pa
答:(1)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10N;
(2)正方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2×103Pa。
40.(1)16N;(2)6N
【详解】解:(1)木块受到水产生向上的浮力为
(2)绳子的拉力大小为
答:(1)木块受到的浮力是16N;
(2)此时木块受到绳子的拉力是6N。
41.(1)1N;(2)400Pa;(3)
【详解】解:(1)根据密度公式,木块的质量为
木块的重力为
G=mg=0.1kg×10N/kg=1N
(2)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故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G =1N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
F浮=F下-F上= F下
木块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3)当木块最终静止时,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1.0cm,木块底部的深度为
h=5.0cm-1.0cm=4.0cm
根据,容器内所装液体的密度为
答:(1)木块的重力为1N;
(2)木块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小为400Pa;
(3)容器内所装液体的密度大小为。
初中9.1 压强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wl/tb_c7765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9.1 压强课后练习题</a>,共30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3 摩擦力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4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8.3 摩擦力练习题</a>,共31页。
物理八年级下册8.2 二力平衡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a href="/wl/tb_c7764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8.2 二力平衡练习题</a>,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