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4节眼镜和眼镜(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71366/0-17207856011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4节眼镜和眼镜(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71366/0-17207856012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关讲义第4节眼镜和眼镜(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71366/0-172078560129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1.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
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
2.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25 cm时,看的清楚,不容易疲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如图所示,小明的父亲在刮胡子时,眼睛距离镜子的最佳距离为( )
A.25 cmB.50 cm
C.12.5 cmD.因为像的大小不变,所以平面镜到眼的距离远近都一样
3.眼睛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_____(胶卷))。
4.人眼看物体时,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改变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变得最________(厚或薄)时,眼睛能看清最远点,当晶状体变得最________(厚或薄)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
知识点2 近视眼及其矫正
5.一直以来,小强总是用这样的姿势看电视,近几天他发现自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
②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
③可佩戴由凹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④可佩戴由凸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②④正确
6.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7.小明为了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某类型的眼镜片如图所示,观察到原来清晰的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了,再使光屏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 )
A.眼镜片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B.眼镜片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能矫正近视眼
D.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能矫正远视眼
8.下列各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的是( )
A.②①B.②④C.③①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下列关于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B.甲和丁C.丙和乙D.丙和丁
10.如图是患有近视眼的小明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小明通过观察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来完成检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实际视力表小
C.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弱
D.近视眼应该用度数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
知识点3 远视眼及其矫正
11.凸透镜可用于___________(选填“远视”或“近视”)眼的矫正,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某手机镜头焦距为5cm,用它扫描健康码时,为保证扫描清晰,手机到健康码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
12.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他患的是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需要佩戴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矫正。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B.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C.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无法呈现出清晰的像
D.仅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光屏上模糊成像,与远视眼成因相同
14.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____ 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______ 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______ 凸透镜。
[能力提升练]
15.人眼球看物体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_镜,视网膜相当于 ___________,物体在上面成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 ___________(选填“厚”或“薄”),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 ___________面(选填“前”或“后”),应佩戴 ___________透镜来矫正,利用它的 ___________作用。
16.小明把甲、乙两个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透镜下方的光屏上出现了如图所示光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凸透镜,可用以矫正近视眼B.乙为凸透镜,可用以矫正远视眼
C.甲为凹透镜,可用以矫正远视眼D.乙为凹透镜,可用以矫正近视眼
17.小阳同学为了进一步了解“视力娇正”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在光屏上得到了蜡烛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B.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远离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C.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远离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可以矫正近视眼
D.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远离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可以矫正远视眼
18.图甲是一种能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眼镜片,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图乙是小明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片Ⅰ可用于制作照相机的镜头
B.镜片Ⅱ可以使物体成倒立的虚像
C.继续往镜片Ⅱ中注入液体,其焦距将变大
D.小明需配戴合适的镜片Ⅰ进行矫正
19.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移走眼镜片,稍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0.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则此时是______(填“上午”“下午”)。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刚看到一只鸟在湖面3m的上空飞行。鸟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鸟______m,他们看到鸟的“倒影”紧贴湖底,则湖底的实际深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3m。
(3)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眼睛能看清远处的风景,主要是因为眼球中的晶状体会变______(填“薄”或“厚”),使像落在______上。但是小明看远处的树木时,所成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是______眼,应戴______(凸/凹)透镜进行矫正。
21.仔细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眼睛和眼镜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当眼睛出现某些缺陷时,人们需要佩戴眼镜来矫正,常见眼镜的实质就是凸透镜或凹透镜。透镜的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表示,即。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例如,-200度的镜片表示这是凹透镜,透镜焦度是,它的焦距是0.5m。
(1)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性质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10cm B.10cm~25cm C.10cm~无限远 D.25cm~无限远
(3)如题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是______,需要用______镜来矫正。另一同学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400度,则该透镜焦度为______,焦距为______m。
(4)小明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和厚度,把四种镜片的截面图画成了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则可以知道:近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______;远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______。
[高频考题实战练]
22.(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亦需要矫正。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_____图;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 _____图。对近视眼矫正,是利用了 _____(选填“A”“B”)。
A.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3.(2022·广西玉林·中考真题)小明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了高度近视,请在图中画出远处物体发出的两入射光线经他的晶状体折射后对应的光线。
第4节 眼镜和眼镜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1 眼睛
1.如图所示是我们看远处物体的示意图,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眼睛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 )
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解析】眼睛的成像类似照相机,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C。
2.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25 cm时,看的清楚,不容易疲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如图所示,小明的父亲在刮胡子时,眼睛距离镜子的最佳距离为( )
A.25 cmB.50 cm
C.12.5 cmD.因为像的大小不变,所以平面镜到眼的距离远近都一样
【答案】C
【解析】人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25cm时,看的清楚,照镜子时,像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人与像之间的距离大约为25cm时,看的最清楚,则平面镜到眼的距离大约为
25cm=12.5cm
故选C。
3.眼睛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_____(胶卷))。
【答案】光屏
【解析】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眼球好像是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4.人眼看物体时,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改变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变得最________(厚或薄)时,眼睛能看清最远点,当晶状体变得最________(厚或薄)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
【答案】 薄 厚
【解析】[1][2]当人眼观察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曲度变小,焦距变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当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曲度变大,焦距变小,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知识点2 近视眼及其矫正
5.一直以来,小强总是用这样的姿势看电视,近几天他发现自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
②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
③可佩戴由凹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④可佩戴由凸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矫正
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D.只有②④正确
【答案】A
【解析】由图和题意可知,小强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但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说明远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则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综上所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答案】C
【解析】AB.甲图是远视眼的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的矫正方法,需配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故A错误,B错误;
CD.乙图是近视眼的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近视的矫正方法,需配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7.小明为了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某类型的眼镜片如图所示,观察到原来清晰的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了,再使光屏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 )
A.眼镜片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B.眼镜片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能矫正近视眼
D.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能矫正远视眼
【答案】C
【解析】AD.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镜片时,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即放置镜片之后,像成在光屏后面,说明该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故AD不符合题意;
BC.近视眼成像时,像成在视网膜前面,所以需要凹透镜矫正,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列各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的是( )
A.②①B.②④C.③①D.③④
【答案】C
【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图③是近视眼的成因图;
要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图①是矫正近视眼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下列关于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B.甲和丁C.丙和乙D.丙和丁
【答案】A
【解析】近视眼是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乙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示意图,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如图是患有近视眼的小明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小明通过观察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来完成检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实际视力表小
C.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弱
D.近视眼应该用度数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
【答案】A
【解析】A.平面镜成像中,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故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A正确;
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实际大小相等,故B错误;
CD.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之前,矫正时要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需要将进入眼睛的光线适当发散,故应佩戴度数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故CD错误。
故选A。
知识点3 远视眼及其矫正
11.凸透镜可用于___________(选填“远视”或“近视”)眼的矫正,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某手机镜头焦距为5cm,用它扫描健康码时,为保证扫描清晰,手机到健康码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
【答案】 远视 10
【解析】[1]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所以凸透镜可用于远视眼的矫正。
[2]用手机扫健康码时,相当于给健康码照了一张相片,健康码与手机之间距离相当于物距,而像距是小于物距的,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应该大于两倍焦距,即手机到健康码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手机镜头焦距为5cm,则这个距离应大于10cm。
12.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他患的是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需要佩戴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矫正。
【答案】 远视眼 凸透镜
【解析】[1]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说明王老师不戴眼镜时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故王老师是远视眼。
[2]远视眼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需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
B.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C.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无法呈现出清晰的像
D.仅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光屏上模糊成像,与远视眼成因相同
【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变小,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B正确;
C.由光路的可逆性,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现在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现在的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所以光屏上能呈现出清晰的像,故C错误;
D.仅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物距增大,此时像距会减小,像变小,像会成在光屏的前方,与近视眼的成因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4.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____ 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______ 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______ 凸透镜。
【答案】 放大 会聚 靠近
【解析】[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则二倍焦距
2f=2×10cm=20cm
蜡烛在凸透镜前处,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所以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比原来提前会聚成像,所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能力提升练]
15.人眼球看物体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_镜,视网膜相当于 ___________,物体在上面成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 ___________(选填“厚”或“薄”),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 ___________面(选填“前”或“后”),应佩戴 ___________透镜来矫正,利用它的 ___________作用。
【答案】 凸透 光屏 缩小 厚 前 凹 发散
【解析】[1][2][3]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
[5][6][7]为使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应延迟光的会聚,根据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应佩戴凹透镜来矫正。
16.小明把甲、乙两个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透镜下方的光屏上出现了如图所示光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凸透镜,可用以矫正近视眼B.乙为凸透镜,可用以矫正远视眼
C.甲为凹透镜,可用以矫正远视眼D.乙为凹透镜,可用以矫正近视眼
【答案】B
【解析】AC.图甲光斑的中间比较暗,说明甲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可用以矫正近视眼,故AC错误;
BD.图乙中间出现亮斑,说明乙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可用以矫正远视眼,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17.小阳同学为了进一步了解“视力娇正”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在光屏上得到了蜡烛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B.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远离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C.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远离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可以矫正近视眼
D.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远离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可以矫正远视眼
【答案】C
【解析】A.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放了镜片之后,清晰的像靠近透镜,则镜片增强了折光能力,说明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使光屏远离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清晰的像远离透镜,则镜片减弱了折光能力,说明镜片具有发散作用,故B错误;
CD.光屏远离透镜,镜片具有发散作用,即为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8.图甲是一种能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眼镜片,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图乙是小明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片Ⅰ可用于制作照相机的镜头
B.镜片Ⅱ可以使物体成倒立的虚像
C.继续往镜片Ⅱ中注入液体,其焦距将变大
D.小明需配戴合适的镜片Ⅰ进行矫正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镜片Ⅰ中央薄、两边厚,故为凹透镜,因此不可用于制作照相机的镜头。故A错误;
B.由图可知,镜片Ⅱ中央厚、两边薄,故为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无法使物体成倒立的虚像。故B错误;
C.继续往镜片Ⅱ中注入液体,其中央将变得更厚,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将变小。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小明是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镜片Ⅰ是凹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19.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移走眼镜片,稍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像,那么这情况下所成的清晰像在光屏前方或者后方;假设这个眼镜片是近视眼镜片,它是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那么把它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这个折射光线经过发散,成像在光屏上,那么原来模糊的像是在光屏前方,不会是后方,否则发散后,所成的像更往后;移走眼镜片,稍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会发散,原来模糊的像是在光屏前方,发散后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综上所述,假设成立,这个眼镜片是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假设这个眼镜片是远视眼镜片,它是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那么把它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这个折射光线经过会聚,成像在光屏上,那么原来模糊的像是在光屏后方,不会是前方,否则会聚后,所成的像更往前;移走眼镜片,稍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会发散,原来模糊的像是在光屏后方,发散后,清晰的像更往后,在光屏上是得不到像的,这与题意不符合,所以这个假设不成立,这个镜片不是远视眼镜片;综上所述,该眼镜片是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故选A。
20.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则此时是______(填“上午”“下午”)。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刚看到一只鸟在湖面3m的上空飞行。鸟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鸟______m,他们看到鸟的“倒影”紧贴湖底,则湖底的实际深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3m。
(3)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眼睛能看清远处的风景,主要是因为眼球中的晶状体会变______(填“薄”或“厚”),使像落在______上。但是小明看远处的树木时,所成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是______眼,应戴______(凸/凹)透镜进行矫正。
【答案】 上午 反射 反射 虚 6 大于 薄 视网膜 近视 凹透
【解析】(1)[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则太阳在东侧,此时是上午。
[2]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光的缘故。
(2)[3]鸟在湖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4]根据平面镜成的像的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
[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到镜子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子的距离,由于鸟到湖面的距离是3m,所以像到物的距离是6m。
[6]小鸟的像到水面距离等于小鸟到水面的距离,则小鸟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大于3m。
(3)[7][8]眼睛正常时即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使物体的像会聚在视网膜上。
[9][10]小明看远处的树木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小明是近视眼,用发散的凹透镜矫正。
21.仔细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眼睛和眼镜
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当眼睛出现某些缺陷时,人们需要佩戴眼镜来矫正,常见眼镜的实质就是凸透镜或凹透镜。透镜的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表示,即。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例如,-200度的镜片表示这是凹透镜,透镜焦度是,它的焦距是0.5m。
(1)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性质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10cm B.10cm~25cm C.10cm~无限远 D.25cm~无限远
(3)如题图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病是______,需要用______镜来矫正。另一同学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400度,则该透镜焦度为______,焦距为______m。
(4)小明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和厚度,把四种镜片的截面图画成了图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则可以知道:近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______;远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______。
【答案】 D C 近视眼 凹透 4 0.25 丙 乙
【解析】(1)[1]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2]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则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无限远,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3][4]如题图所示,在视网膜前成像,说明晶状体折射能力太强了,看不清远处,故是近视眼;折光能力太强了,故需要佩戴发散透镜,故选凹透镜。
[5][6]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另一同学小芳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是-400度,则该透镜焦度为;焦距为
(4)[7][8]近视眼配带凹透镜,起发散作用,故选择丙或者丁,度数较大,即透镜焦度较大,则焦距较小,折光能力较强的,即凹透镜凹得程度更大,故选丙;同理远视眼配带度数较大的是折光能力较强的,故选凸得程度更大的透镜,故选乙。
[高频考题实战练]
22.(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亦需要矫正。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_____图;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 _____图。对近视眼矫正,是利用了 _____(选填“A”“B”)。
A.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答案】 甲 丁 B
【解析】[1]甲图,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乙图,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2] [3]丙图,是用凸透镜来矫正的,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眼;丁图,是用凹透镜来矫正的,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3.(2022·广西玉林·中考真题)小明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了高度近视,请在图中画出远处物体发出的两入射光线经他的晶状体折射后对应的光线。
【答案】
【解析】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会会聚在视网膜前面,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眼睛和眼镜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52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眼睛和眼镜精练</a>,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眼睛,近视眼及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51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透镜达标测试</a>,共18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升华和凝华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198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升华和凝华综合训练题</a>,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