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2汽化和液化(练习)(原卷版+解析)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71375/0-17207859899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2汽化和液化(练习)(原卷版+解析)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71375/0-172078599001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2.2汽化和液化(练习)(原卷版+解析)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971375/0-1720785990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物理八年级上册2.2 汽化和液化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2.2 汽化和液化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2.每年6月都是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炎炎夏日,教室如火,为了让学生更凉爽,教师经常在地面上洒一些水。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笤帚将水泥地上的水扫开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4.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C.两种“白气”都是水发生汽化形成的
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5.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6.如图所示,用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过一会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较低,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B.加热过程中纸锅不断地向水放热
C.虽然不断加热,但纸锅的温度最高也只会接近100℃
D.为了确保纸锅不会燃烧,加热时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
7.生活中常把一碗汤放在大锅内的水中加热,碗与锅底和锅边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温度
C.稍后沸腾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8.如图甲,某同学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水均匀加热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水开始汽化较慢,带走的热量少
D.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快
9.如图所示是同学小嘉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升高
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C.烧杯上方纸板少一小孔,易使沸点升高
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10.下表是小阳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的实验数据。关于该实验及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对水的加热时间越长说明水吸热越多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水的温度
C.小阳测得水的沸点是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
1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①仅增加水的质量;②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③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 )
A.c、b、dB.b、c、dC.d、b、cD.a、b、c
1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甲所示
二、填空题
13.蒸发和沸腾。
(1)蒸发是只在液体_______发生的_______的汽化现象,可以在_______温度下发生;
(2)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__、液体的_______和液体表面的_______有关;
(3)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液体沸腾时要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这个温度叫作_______;
(5)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液体的温度达到_______;②还能继续_______。
14.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冷冻的冰红茶,过一会儿发现瓶子全身“冒汗”,这是由于瓶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______现象,这个过程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若不小心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这是因为地面上的冰红茶发生了______现象。
15.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 ___________ 有关。该实验采用了 ___________ 的物理研究方法。
16.冰箱冷藏室内,致冷剂在冰箱冷冻室的管子里面_______吸热,从而使冷冻室温度降低。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表面会变湿,用毛巾擦干后过一会又会变湿,这是_______现象,该现象需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同时烧开相同的两壶水,壶嘴喷出的“白气”是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仔细观察比较还能发现:甲房间内水壶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由此可以判断出___房间的气温较高(选填“甲”或“乙”)。
18.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______(吸/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9.小天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图乙是他绘制的温度和时间关系图像。他观察发现,水沸腾后,气泡的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变___________;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___。
20.如图,是探究水蒸气液化放热的装置,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____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____,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t2,比较t1、t2,若t1___ t2(选填“>”、“<”或“=”),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三、作图题
21.如表所示,是水沸腾实验数据记录,请在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2.在室温20℃的房间内,将一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面包着少量的酒精棉,请在图中画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的大致图像。
四、实验题
23.如图所示,这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将 _____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时刻的温度是 ___________℃。
(3)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气体散发到空气中,里面的气体是 ___________。
(4)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 ___________。
24.如图甲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___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熔点为﹣39℃,沸点为357℃;酒精的熔点为﹣117℃,沸点为78℃)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A/B)图;
(4)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_____。
25.小刚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1)水从90℃加热到沸腾所需时间为______min;
(2)水的沸点是______℃;
(3)液面上方气压_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______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
26.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小第 3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表中空缺的数据应为______℃;
(3)小杜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 A、B 所示,则图______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从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min 时的数据;
(5)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7.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新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可能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于是他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这种常见的实验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法;
(2)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新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________,水蒸发越快;从实验过程看,他没有控制________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
(4)小新发现下雨天衣服干得比较慢,于是提出一个新的猜想:水蒸发的快慢可能跟________有关。
28.在“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晓彤和小雪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除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外,实验中还必须有的器材是______。
(2)①晓彤观察到水沸腾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选填“A”“B”或“AB”);
A.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B.水中生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②晓彤在观察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撤出,发现水停止沸腾,再将酒精灯放回,水又继续沸腾,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③在沸腾过程中,试管中水的内能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实验时,晓彤向试管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______,为了达到该目的我们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小雪利用相同装置对质量相同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实验。晓彤和小雪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两种液体不同的是:
①水的沸点比另一种液体高;
②______。
29.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_______(需要/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视线应按_______(A/B/C)读数,此时水温为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图甲情况下温度计的示数应为________(填字母);
A.96℃ B.98℃ C.100℃ D.无法读数
(3)小明查阅资料得到水在不同气压下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已知1个大气压为1.0×105Pa,由表格数据可知:
①小明做实验时的气压约为_______个大气压;
②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糖汁的沸点约为104℃,为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变质,温度要低于100℃,以下方法中合适的是______。
A.用小火加热糖汁 B.增大气压 C.减小气压 D.将盛糖汁的容器放入水中加热
五、综合题
30.《舌尖上的中国》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美食。炖、煮、炸、蒸等都是常用的烹调方法。
(1)“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
(2)将面条放在水中煮,只要水不干,就不会煮焦,这是由于___________,而把油条放在油中炸,则会发黄,这是由于___________,高压锅比普通锅煮食物容易熟,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升高导致液体的沸点升高了。
(3)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_____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时间
温度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8
98
96
98
98
气压p/MPa
0.04
0.06
0.08
0.10
0.12
0.14
0.16
沸点/℃
75.89
85.95
93.51
99.63
104.81
109.32
113.32
2.2 汽化和液化
一、单选题
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
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
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
【答案】C
【解析】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A错误;
B.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B错误;
CD.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的露珠和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的“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C正确,D错误。
故选C。
2.每年6月都是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炎炎夏日,教室如火,为了让学生更凉爽,教师经常在地面上洒一些水。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答案】A
【解析】
夏天在教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地上的水会发生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室内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凉爽,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笤帚将水泥地上的水扫开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答案】C
【解析】
A.地膜覆盖农田减慢了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使蒸发变慢,故A不符合题意;
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减小了蒸发面积,可使蒸发变慢,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笤帚将水泥地上的水扫开增大了蒸发面积,可使蒸发变快,故C符合题意;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后减小了蒸发面积,同时控制了空气流动速度,可使蒸发变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C.两种“白气”都是水发生汽化形成的
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形成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温度低,屋外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外面;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温度高,是屋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琉璃液化而形成,所以在玻璃内表面,故C正确。
故选C。
6.如图所示,用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过一会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较低,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B.加热过程中纸锅不断地向水放热
C.虽然不断加热,但纸锅的温度最高也只会接近100℃
D.为了确保纸锅不会燃烧,加热时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
【答案】A
【解析】
A.由于水的沸点远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当纸杯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杯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传递给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纸锅烧水,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保持在沸点不变,而纸锅的温度会接近100℃,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从而纸锅没有燃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纸锅里装一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时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生活中常把一碗汤放在大锅内的水中加热,碗与锅底和锅边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温度
C.稍后沸腾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答案】D
【解析】
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汤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汤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汤不会沸腾。
故选D。
8.如图甲,某同学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水均匀加热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水开始汽化较慢,带走的热量少
D.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快
【答案】D
【解析】
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原因是开始加热石棉网和烧杯,所以水温上升较慢,然后水温上升加快;水温较高时,由于水温和环境温差较大,散热较快,同时水蒸发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快,蒸发产生的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带走更多热量,所以水温上升变慢,沸腾时温度不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如图所示是同学小嘉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升高
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C.烧杯上方纸板少一小孔,易使沸点升高
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答案】C
【解析】
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错误;
C.水的沸点高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可能由于加盖后,水上方的气压变大,使水的沸点升高,故C正确;
D.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不能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故D错误。
故选C。
10.下表是小阳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的实验数据。关于该实验及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对水的加热时间越长说明水吸热越多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水的温度
C.小阳测得水的沸点是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
【答案】A
【解析】
A.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的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热多少,运用了转换法,故A正确;
B.在实验中,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直接引起变动的量。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水的温度不是该实验的因变量,故B错误;
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水的沸点是99℃,故C错误;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①仅增加水的质量;②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③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 )
A.c、b、dB.b、c、dC.d、b、cD.a、b、c
【答案】A
【解析】
仅水的质量增加,水温度升高的速度减慢,但沸点不变,所以应为c;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水的质量不变,则水温度升高速度相同,但沸点升高,所以应为b;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水温度升高速度减慢,但沸点降低,所以应为d,故A符合题意;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甲所示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由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知道,当时的气压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
B.由图象知道,水的初温是89℃,从第5分钟温度达到沸点,所以从89℃到开始沸腾所用时间为5min,故B错误;
C.水的沸腾是吸热过程,即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甲图中气泡上升时不断减小,是水沸腾之前的现象;乙图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是水的沸腾时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蒸发和沸腾。
(1)蒸发是只在液体_______发生的_______的汽化现象,可以在_______温度下发生;
(2)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__、液体的_______和液体表面的_______有关;
(3)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液体沸腾时要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这个温度叫作_______;
(5)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液体的温度达到_______;②还能继续_______。
【答案】 表面 缓慢 任何 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速 表面 内部 吸 保持不变 沸点 沸点 吸热
【解析】
(1)[1][2][3]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2)[4][5][6]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空气流速,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它们有关系。
(3)[7][8]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4)[9][10][11]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5)[12][13]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且继续吸热。
14.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冷冻的冰红茶,过一会儿发现瓶子全身“冒汗”,这是由于瓶子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______现象,这个过程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若不小心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这是因为地面上的冰红茶发生了______现象。
【答案】 液化 放热 汽化
【解析】
[1][2]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红茶温度较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所以看起来瓶子全身“冒汗。
[3]将冰红茶洒了一些在地面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15.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 ___________ 有关。该实验采用了 ___________ 的物理研究方法。
【答案】 温度 控制变量
【解析】
[1]图中水的表面积是相同的,水上方空气流速也是相同的,一个用酒精灯加热,一个不加热,因此,该同学研究的是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在本题中研究温度对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时,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16.冰箱冷藏室内,致冷剂在冰箱冷冻室的管子里面_______吸热,从而使冷冻室温度降低。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表面会变湿,用毛巾擦干后过一会又会变湿,这是_______现象,该现象需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汽化 液化 放热
【解析】
[1]致冷剂在冰箱冷冻室的管子里面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
[2][3]由于从冰箱取出的饮料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液化,附着在饮料瓶外壁上,表面会变湿,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饮料瓶外壁发生液化,一会又会变湿;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1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同时烧开相同的两壶水,壶嘴喷出的“白气”是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仔细观察比较还能发现:甲房间内水壶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由此可以判断出___房间的气温较高(选填“甲”或“乙”)。
【答案】 液化 乙
【解析】
[1][2]由图可知:甲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而乙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少。“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白气”多,表明房间温度低;“白气”少,表明房间温度高,由此可以判断出乙房间的气温较高。
18.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______(吸/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案】 汽化 吸 压缩体积
【解析】
【分析】
[1][2]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即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收热量。
[3]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19.小天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图乙是他绘制的温度和时间关系图像。他观察发现,水沸腾后,气泡的体积在上升过程中变___________;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___。
【答案】 大 保持不变
【解析】
[1]水沸腾时,整个容器内水温相同,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变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越来越大。
[2]由图乙中图像可知,第180s到360s,水的温度保持100℃不变,此时水已经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0.如图,是探究水蒸气液化放热的装置,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____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____,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t2,比较t1、t2,若t1___ t2(选填“>”、“<”或“=”),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答案】 温度 相平 >
【解析】
[1][2][3]探究水蒸气液化放热的装置,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在甲试管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甲试管中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为了便于比较,需要控制最终水的质量相同,故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t2,若
t1> t2
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三、作图题
21.如表所示,是水沸腾实验数据记录,请在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答案】
【解析】
根据数据描点,并将点连接起来,如下图:
22.在室温20℃的房间内,将一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面包着少量的酒精棉,请在图中画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的大致图像。
【答案】
【解析】
因室内温度为20℃,所以温度计开始示数是20℃,当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但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如图:
四、实验题
23.如图所示,这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将 _____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时刻的温度是 ___________℃。
(3)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气体散发到空气中,里面的气体是 ___________。
(4)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 ___________。
【答案】 A处向上 76 水蒸气 吸热
【解析】
(1)[1]实验中,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在做这个实验时,组装器材时是从下向上安装的,此时酒精灯的位置已经合适了,因此该小组应适当将上方的A处向上调,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
(2)[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76℃。
(3)[3]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水沸腾时液体快速汽化,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4)[4]将酒精灯撤去,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的过程需要持续吸热。
24.如图甲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___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熔点为﹣39℃,沸点为357℃;酒精的熔点为﹣117℃,沸点为78℃)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A/B)图;
(4)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_____。
【答案】 水银 自下而上 A 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
(1)[1]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高于酒精的沸点,但低于水银的沸点,为了保证温度计内的测温液体不沸腾,所以应选择水银温度计来测量。
(2)[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所以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3)[3]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所以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有大量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A图。
(4)[4]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25.小刚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1)水从90℃加热到沸腾所需时间为______min;
(2)水的沸点是______℃;
(3)液面上方气压_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______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
【答案】 2 98 小于 不变
水银
【解析】
(1)[1]从图像可以看出,开始加热时时间为0min,水温为90℃,从第2分钟温度达到沸点开始沸腾,所以从90℃到开始沸腾所用时间为2min。
(2)[2]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
(3)[3]根据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当时的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4]根据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再继续对水加热,水温度不变。
(5)[5]由题意知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沸点低于要测量的温度,故此时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而应该选择水银温度计。
26.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小第 3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表中空缺的数据应为______℃;
(3)小杜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 A、B 所示,则图______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从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min 时的数据;
(5)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答案】 自下而上 96 B A 6 98 不变
【解析】
(1)[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必须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6℃。
(3)[3][4]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由于下部分的水温较高,上部分的水温较低,气泡上升时遇冷收缩,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而液化,气泡会变小,故B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
(4)[5]由图像可知,水在第4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第6min时的数据有明显的错误。
(5)[6][7]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8℃,即沸点为98℃。
27.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新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可能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于是他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这种常见的实验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法;
(2)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新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________,水蒸发越快;从实验过程看,他没有控制________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
(4)小新发现下雨天衣服干得比较慢,于是提出一个新的猜想:水蒸发的快慢可能跟________有关。
【答案】 表面积 控制变量 A、C 小 水的表面积 不正确 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先蒸发完的才蒸发得快 空气湿度
【解析】
(1)[1][2]通过A、B两图的对比,水的表面积不同,故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这种常见的实验研究方法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改变水的温度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称为控制变量法。
(2)[3]研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应该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改变水的温度,故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4][5][6][7]小新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水蒸发越快;从实验过程看,他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为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质量实验,应该改变水的质量,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理由是只有在水的质量相同时,才能够得出先蒸发完的才蒸发得快的结论。
(4)[8]小新发现下雨天衣服干得比较慢,下雨天空气湿度比较大,故于是提出一个新的猜想:水蒸发的快慢可能跟空气湿度有关。
28.在“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晓彤和小雪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除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外,实验中还必须有的器材是______。
(2)①晓彤观察到水沸腾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_(选填“A”“B”或“AB”);
A.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B.水中生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②晓彤在观察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撤出,发现水停止沸腾,再将酒精灯放回,水又继续沸腾,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③在沸腾过程中,试管中水的内能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实验时,晓彤向试管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______,为了达到该目的我们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小雪利用相同装置对质量相同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实验。晓彤和小雪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两种液体不同的是:
①水的沸点比另一种液体高;
②______。
【答案】 秒表 AB 水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 减小 为了缩短加热时间 减小水的质量 水的比热容比另一种液体要大
【解析】
(1)[1]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需要通过探究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还要用到秒表。
(2)①[2]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有大量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迅速上升到达液面破裂,故选AB。
②[3]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撤出,发现水停止沸腾,再将酒精灯放回,水又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
③[4]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持续吸热,由于水的沸腾,使水的质量减少,温度不变,所以水的内能减小。
(3)[5][6]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实验时,通常用温水而不用冷水;为了达到该目的我们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减少水的质量。
(4)[7]用相同装置对质量相同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实验,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二者在沸腾前水的温度变化小,另一种液体的温度变化大,根据可知,水的比热容比另一种液体要大。
29.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_______(需要/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视线应按_______(A/B/C)读数,此时水温为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图甲情况下温度计的示数应为________(填字母);
A.96℃ B.98℃ C.100℃ D.无法读数
(3)小明查阅资料得到水在不同气压下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已知1个大气压为1.0×105Pa,由表格数据可知:
①小明做实验时的气压约为_______个大气压;
②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糖汁的沸点约为104℃,为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变质,温度要低于100℃,以下方法中合适的是______。
A.用小火加热糖汁 B.增大气压 C.减小气压 D.将盛糖汁的容器放入水中加热
【答案】 需要 B 94 98 B 0.96 C
【解析】
(1)[1]按规范要求,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需要点燃酒精灯。
(2)[2]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所以视线应按B读数。
[3]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4℃。
[4]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由图象丙可知,水在第3min开始温度保持98℃不变,则第3min开始沸腾,所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5]图甲烧杯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不断变大,到水面破裂,此时水沸腾,达到沸点,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98℃。
故选B。
(3)①[6]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大气压为0.08 MPa时,水的沸点是93.51℃,当大气压为0.10 MPa时,水的沸点是99.63℃,所以当大气压为0.09MPa时,水的沸点约为97℃;实验时水的沸点为98℃,所以此时的大气压大于0.09MPa,但小于0.10MPa。当大气压均匀增大时,水的沸点增大越来越小,所以猜测小明做实验时的气压约为0.096MPa,即约为0.96个大气压。
②[7] A.用小火加热糖汁只能减小糖汁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热量的多少,不能改变糖汁的沸点,故A错误;
BC.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要使糖汁沸腾时温度低于100℃,可以通过减小气压实现,故B错误,C正确;
D.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将盛糖汁的容器放入水中加热,水的沸点是100℃,由于容器中的糖汁会吸收热量,最终也会达到100℃,故D错误。
故选C。
五、综合题
30.《舌尖上的中国》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美食。炖、煮、炸、蒸等都是常用的烹调方法。
(1)“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
(2)将面条放在水中煮,只要水不干,就不会煮焦,这是由于___________,而把油条放在油中炸,则会发黄,这是由于___________,高压锅比普通锅煮食物容易熟,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升高导致液体的沸点升高了。
(3)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_____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答案】 不会 汤不能继续吸热 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沸点较低 油的沸点远高于水 气压 液化 放出 上
【解析】
(1)[1][2]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炖盅内的汤水也能达到沸点,汤水若要沸腾需要继续吸热,但由于炖盅和大煲中的水温度相同,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盅内的汤不会沸腾。
(2)[3][4][5]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水沸腾后温度不变,面条放在水中煮,只要水不干,就不会煮焦;油的沸点远高于水的沸点,把油条放在油中炸,则会发黄;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高压锅比普通锅煮食物容易熟,就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升高。
(3)[6][7][8]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从而造成上面的馒头先熟。
时间
温度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8
98
96
98
98
气压p/MPa
0.04
0.06
0.08
0.10
0.12
0.14
0.16
沸点/℃
75.89
85.95
93.51
99.63
104.81
109.32
113.3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2 汽化和液化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22汽化和液化考点解读原卷版docx、22汽化和液化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2 汽化和液化课时练习,文件包含22汽化和液化专题训练八大题型原卷版docx、22汽化和液化专题训练八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汽化和液化随堂练习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