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3 直线运动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5.3 直线运动随堂练习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关于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2.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0km/h,下列运动速度与其最接近的是( )
A.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
B.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D.飞机在高空飞行
3.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A.B.C.D.
4.由速度公式,可得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
B.物体的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大,速度越大
5.甲、乙两同学在平直公路上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路程之比为5:4,所用时间之比为4:3,则甲、乙两同学的速度之比是( )
A.5∶3B.3∶5C.16∶15D.15∶16
6.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第1s内运动了1m,第2s内运动了2m,第3s内运动了3m,第4s内运动了4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这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第1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第4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D.在这4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8.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9.小莹在操场跑道上散步,发现小宇每隔相同时间t1从她身后跑过,小莹自己走完操场一圈用时为t2,小宇测出自己跑步的速度为v,假设小莹和小宇速度大小不变,则操场一圈的长度为( )
A.B.C.D.
10.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s,甲运动6s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
A.可能是图线aB.一定是图线b
C.可能是图线bD.一定是图线c
11.体育训练课上,小明和小刚两人在学校操场跑道内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min内,小刚跑的路程长
B.都跑完2km的路程,小明所用时间比小刚长
C.全程中,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
D.全程中,小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做变速直线运动
12.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 )
A.乙车先到达B.甲车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3.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般有两种方法:
(1)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____________的长短;
(2)比较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____________多少.
14.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_h。
1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物体,若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若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3:1,运动速度之比为2:3,则它们的路程之比为____.
16.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运动图像,其中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____保持静止的物体有_______,作变速运动的物体有____________.(均填写字母)
17.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___________ ,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___ .
18.某班同学用皮尺和停表记录了小红同学跑步通过、、、处时所用的时间,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下列问题.
(1)从起跑点至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2)从处到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3)从处到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19.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
20.如图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位于东西方向公路上的某处。声源能够不断发出脉冲声信号,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Δt=1.0s。已知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恒为340m/s。若声源S不动,观察者A以一定的速度朝声源运动,则观察者A相继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______1.0s(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若观察者A以vA=4m/s的速度向东运动,同时声源以vS=10m/s的速度朝观察者运动,则观察者相继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Δt′=______s(结果保留2位小数)。
三、计算题
21.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开向前方的高山,司机鸣笛后4s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
22.小刚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去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
(1)如图甲所示,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
(2)若汽车以图乙所示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3.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声=340m/s)
(1)反坦克炮距坦克多远?
(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3)若某射击目标距反坦克炮23.8km,那么炮弹以此速度从发射到命中目标需要多少时间?
24.汽年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如图所示,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如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多少秒;
(2)测试中,若原行驶速度是72km/h,从看到情况到汽车停止共耗时2.6s,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保留1位小数)
25.如图甲所示,马路为双向两车道,小车A和小车B在马路上相向而行,小车A向右运动,小车B向左运动。如图乙是小车A和小车B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图像,第15s末两车正好相遇。(小车均可看成长方体)
(1)小车A的速度是多少m/s?
(2)如图乙所示,小车A和小车B在第5s末时相距多少m?
(3)如图丙所示,每一条道均为6m宽,一行人正开始以2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横穿马路,长度为5m、宽度为2m的小车C此时也在向正前方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距离人的行走路线25m,小车C始终行驶在该车道的中间,为了使行人安全通过,小车C的行驶速度的范围是多少?
四、实验题
26.在“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实验中,首先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在测量过程中,发现纸锥______(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______或换用锥角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
27.如图是小明“研究充橄榄油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橄榄油代替水的目的是_____;
(2)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实验时,小明应_____(选填“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或“从玻璃管底端”)开始计时;
(4)小明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的。
28.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活动”中
(1)用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①将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按照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图所示的位置释放,记录实验中两个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就可以比较了,这实际上是运用相同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的方法。
②根据你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下落比较快的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纸锥。
(2)测量纸锥的下落速度
①同学们在用刻度尺、秒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实际测量中发现,纸锥开始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比较短,用秒表测量时间较为困难,为了能解决这一困难(仍使用秒表测量时间),以下提出的解决方案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提高开始下落的高度
B.采用多次测量时间取其平均值的方法
C.换用较薄的纸,重新做一个锥角更大的纸锥
②小华采用频闪照相机的办法来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使用相机每隔0.2秒拍摄一次,照片如图所示。该照片显示下落的纸锥做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若纸锥从A到E的高度为100cm,则纸锥从A到E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29.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活动中,如图甲所示,小宇等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A.在内径为1 cm、长为70 cm的玻璃管AB中注满水,管内留一个小气泡。
B.在玻璃管的最下端(B)往上一段距离处用橡皮筋做上标志作为0位置,然后从0位置向上,每隔10 cm用橡皮筋做上一个标志。
C.先将玻璃管翻转,使气泡停在B端,然后迅速将玻璃管翻转并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气泡在0位置时,揿下秒表,依次读出气泡通过10 cm、20 cm、30 cm、40 cm、50cm位置的时刻。
根据实验方案,思考回答问题。
(1)实验不从B端标记0位置,是为了让气泡运动趋于稳定,且方便测量___________
(2)小宇同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请你用描点法在图乙中画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
②请你归纳出水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为:气泡上升一段时间后,运动的路程跟时间成___________比的关系。因此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是___________运动。
30.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1)将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各栽去一个扇形,做成如图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应选择图乙___________中所示的位置(A/B),将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2)在实际实验时,发现该实验有两处操作比较困难
①某些纸锥下落时摇摇晃晃,运动的轨迹类似于“S型”,运动的路程与测量结果不符,请你帮忙改进,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②在实际测量时,发现纸锥___________(下落的距离/下落的时间)较难测量,对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改进:a采用锥角较___________的纸锥进行实验(选填“大”或“小”);b增加纸锥下落的___________.
(3)经过以上改进以后,某小组利用频闪照片拍摄处其中一个纸锥下落的过程,如图丙所示,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时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不变/先变大后不变/一直变大).
(4)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8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
(5)下图中能反映纸锥下落时速度变化情况的是______
路程
10
20
30
40
时间
2.5
4.6
6.5
8.5
原行驶速度v/km/h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54
9
11
72
12
20
108
18
45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3
6
9
12
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时间t/s
0
1.0
2.0
3.0
4.0
5.0
5.2-5.3 速度 直线运动
一、单选题
1.关于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答案】C
【解析】A.由于时间未知,则运动路程越长,速度大小不能判断,故A错误;
B.由于运动的路程未知,则运动时间越短,速度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
C.比较速度大小,可通过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故C正确;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2.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0km/h,下列运动速度与其最接近的是( )
A.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
B.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D.飞机在高空飞行
【答案】C
【解析】A.因,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的速度约为10m/s,故A不符合题意;
B.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不超过120km/h,可以达到100km/h,故C符合题意;
D.飞机在高空飞行的速度可达1000km/h,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A.B.C.D.
【答案】A
【解析】A.图中v﹣t图像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符合题意;
B.图中v﹣t图像表示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在增大,是加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D.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倾斜的直线,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由速度公式,可得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
B.物体的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大,速度越大
【答案】B
【解析】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速度,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B正确;
ACD.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比值越大,速度越大,与路程和时间任何一个单独物理量没有关系;当时间一定时,路程越大,速度越大;当路程一定时,时间越小,速度越大,故ACD错误。
故选B。
5.甲、乙两同学在平直公路上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路程之比为5:4,所用时间之比为4:3,则甲、乙两同学的速度之比是( )
A.5∶3B.3∶5C.16∶15D.15∶16
【答案】D
【解析】二者速度之比是
故ABC错误, 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6.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则①正确;②终点裁判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得出结论的,则②正确;③④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根据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大小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用观众的方法判断运动快慢,则③错误,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第1s内运动了1m,第2s内运动了2m,第3s内运动了3m,第4s内运动了4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这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第1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第4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D.在这4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由题知,物体在相同的时间里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大,在这4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D正确;物体在A第1s内运动了1m,不能确定物体是做匀速运动海市变速运动,故B错误;同理,C错误.
8.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A.甲行驶300mi需要15s,乙行驶300m,也需要15s,故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相同,故A错误;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
故B正确;
C.乙车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不同,故乙车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B。
9.小莹在操场跑道上散步,发现小宇每隔相同时间t1从她身后跑过,小莹自己走完操场一圈用时为t2,小宇测出自己跑步的速度为v,假设小莹和小宇速度大小不变,则操场一圈的长度为( )
A.B.C.D.
【答案】A
【解析】设操场一圈的长度为s,则小莹的速度为
操场一圈的长度
由上式得出操场一圈的长度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s,甲运动6s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
A.可能是图线aB.一定是图线b
C.可能是图线bD.一定是图线c
【答案】A
【解析】已知甲运动6s,甲比乙先运动2s,则乙运动的时间为
甲运动的路程为6m,甲、乙间距离为2m,则乙通过的距离可能是
则乙的速度可能为
或
由图可知,图线a的速度为
图线b的速度为
图线c的速度为
由上述可知乙的s﹣t图线可能是a,也可能是c,故A正确。
故选A。
11.体育训练课上,小明和小刚两人在学校操场跑道内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min内,小刚跑的路程长
B.都跑完2km的路程,小明所用时间比小刚长
C.全程中,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
D.全程中,小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做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A.由图像可知,在前10min内,小刚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A正确,不合题意;
B.由图像知,小明和小刚都跑完2km的路程小明的时间长,B正确,不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40min,根据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C正确,不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运动;而小刚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刚做的是变速运动,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 )
A.乙车先到达B.甲车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
【答案】B
【分析】将两地设为A、B;A、B两地间的距离看成1,再设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1,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2,分别列出t1和t2的表达式,最后作差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得。
【解析】将A、B两地间的距离看成1,设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1,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2,因为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则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
因为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
则
即,所以甲车先到达。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3.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般有两种方法:
(1)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____________的长短;
(2)比较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____________多少.
【答案】 路程 时间
【解析】(1)[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可以比较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2)[2] 可以比较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用时少的运动得快.
14.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_h。
【答案】 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1.5
【解析】[1]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北京60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北京还有60km;从此标志牌处到达北京最快需要的时间
=1.5h
1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物体,若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若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3:1,运动速度之比为2:3,则它们的路程之比为____.
【答案】 12:1 2:1
【解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物体,若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2]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3:1,运动速度之比为2:3,则它们的路程之比为:
==.
16.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运动图像,其中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____保持静止的物体有_______,作变速运动的物体有____________.(均填写字母)
【答案】 乙丙 甲 丁
【解析】[1]图乙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是匀速直线运动,丙图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是匀速直线运动,故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乙丙;
[2][3]甲图中物体通过的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的物体有甲;
[3]丁图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变速运动.
17.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___________ ,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___ .
【答案】 80km/h 80km/h
【解析】[1]图甲中速度计上的速度值为80km/h;
[2]图甲中速度计上的里程数为13561km,图乙中速度计上的里程数为13601km,半小时内行驶的路程:
s=13601km﹣13561km=40km,
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v===80km/h.
18.某班同学用皮尺和停表记录了小红同学跑步通过、、、处时所用的时间,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下列问题.
(1)从起跑点至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2)从处到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3)从处到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答案】 4 5 5
【解析】(1)[1] 从起跑点至10m 处的平均速度是:
v1== 4m/s;
(2)[2] 从10m 处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
v2=== 5m/s;
(3)[3] 从30m 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
v3===5m/s.
19.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____。
【答案】2∶5
【解析】由图象可知,甲、乙运动60m时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甲=25s
t乙=25s−15s=10s
由可得,两物体速度的大小之比
20.如图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位于东西方向公路上的某处。声源能够不断发出脉冲声信号,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Δt=1.0s。已知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率恒为340m/s。若声源S不动,观察者A以一定的速度朝声源运动,则观察者A相继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______1.0s(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若观察者A以vA=4m/s的速度向东运动,同时声源以vS=10m/s的速度朝观察者运动,则观察者相继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Δt′=______s(结果保留2位小数)。
【答案】 小于 0.98
【解析】[1][2]设t1,t2为声源S发出两个信号的时刻,t1′、t2′为观察者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刻,则第一个信号经过(t1′-t1)时间被观察者A接收到,第二个信号经过(t2′-t2)时间被观察者A接收到,且
t2-t1=Δt=1s
t2′-t1′=Δt′
设声源发出的一个信号时,S、A两点间的距离为L,速度向东为正,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中,它们的运动关系如图所示:
即可得
vP(t1′-t1)=L+vA(t1′-t1)
vP(t2′-t2)=L+vA(t2′-t2)-vSΔt
由以上各式可得,,所以若声源S不动,观察者A以一定的速度朝声源运动,即向西运动,则观察者A相继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若观察者A以vA=4m/s的速度向东运动,同时声源以vS=10m/s的速度朝观察者运动,则观察者相继接收到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三、计算题
21.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开向前方的高山,司机鸣笛后4s听到回声,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
【答案】640m
【解析】解:汽车的速度
v车=72km/h=20m/s
听到回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声=v声t=340m/s×4s=1360m
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车=v车t=20m/s×4s=80m
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
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40m。
22.小刚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贵阳去玩,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
(1)如图甲所示,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
(2)若汽车以图乙所示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答案】(1)1.2h;(2)450km
【解析】(1)由交通标志牌可知,该路段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0km/h,根据可得
(2)图乙所示的速度为90km/h,则汽车行驶的路程
答:(1)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1.2h;
(2)汽车行驶的路程为450km。
23.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声=340m/s)
(1)反坦克炮距坦克多远?
(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3)若某射击目标距反坦克炮23.8km,那么炮弹以此速度从发射到命中目标需要多少时间?
【答案】(1)714m;(2)1190m/s;(3)20s
【解析】解:(1)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
(2)炮弹的速度
(3)炮弹命中某目标所用的时间
答:(1)反坦克炮距坦克714m;
(2)炮弹的飞行速度为1190m;
(3)若某射击目标距反坦克炮23.8km,那么炮弹以此速度从发射到命中目标需要20s。
24.汽年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如图所示,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如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多少秒;
(2)测试中,若原行驶速度是72km/h,从看到情况到汽车停止共耗时2.6s,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保留1位小数)
【答案】(1)0.6 s;(2)12.3m/s
【解析】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车速
时的反应距离
车速
时的反应距离
车速
时的反应距离12
由公式得,第一次反应时间
第二次反应时间
第三次反应时间
该司机的反应时间
(2)测试中,若原行驶速度是72km/h,从看到情况到汽车停止共耗时2.6s,则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答:(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0.6秒;
(2)测试中,若原行驶速度是72km/h,从看到情况到汽车停止共耗时2.6s,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12.3m/s。
25.如图甲所示,马路为双向两车道,小车A和小车B在马路上相向而行,小车A向右运动,小车B向左运动。如图乙是小车A和小车B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图像,第15s末两车正好相遇。(小车均可看成长方体)
(1)小车A的速度是多少m/s?
(2)如图乙所示,小车A和小车B在第5s末时相距多少m?
(3)如图丙所示,每一条道均为6m宽,一行人正开始以2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横穿马路,长度为5m、宽度为2m的小车C此时也在向正前方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距离人的行走路线25m,小车C始终行驶在该车道的中间,为了使行人安全通过,小车C的行驶速度的范围是多少?
【答案】(1)5m/s;(2)50m;(3)小于5m/s或大于7.5m/s
【解析】解:(1)由图乙可得,小车A的速度为
(2)由图乙可知,B车15s共运动的路程为50m,根据可得,A车15s共运动的路程为
sA′=vAt1=5m/s×15s=75m
所以小车A和小车B在开始计时的时候相距的路程为
s=sB+sA′=50m+75m=125m
由图乙可知,B车5s共运动的路程为50m,根据可得,A车5s共运动的路程为
sA′′=vAt2=5m/s×5s=25m
所以小车A和小车B在第5s末时的距离为
s′=s-sB′-sA′′=125m-50m-25m=50m
(3)由图丙可知,行人到达小车的距离为
当人未通过车行走到人行走位时所用的时间为
此时,车的速度为
当人通过车行走到人行走位时所用的时间为
此时,车的速度为
所以为了使行人安全通过,小车C的行驶速度的范围是小于5m/s或大于7.5m/s。
答:(1)小车A的速度是5m/s。
(2)小车A和小车B在第5s末时相距50m。
(3)为了使行人安全通过,小车C的行驶速度的范围是小于5m/s或大于7.5m/s。
四、实验题
26.在“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实验中,首先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_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____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在测量过程中,发现纸锥______(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______或换用锥角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
【答案】 A 时间 下落的时间 高度 大
【解析】(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
[2]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时间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3][4][5]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为减小误差,还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7.如图是小明“研究充橄榄油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橄榄油代替水的目的是_____;
(2)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实验时,小明应_____(选填“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或“从玻璃管底端”)开始计时;
(4)小明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的。
【答案】 便于时间的测量 运动 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 正比 不变
【解析】(1)[1]玻璃管中的气泡是运动的,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气泡运动的越慢越好,而气泡在橄榄油中比在水中运动的更慢,更便于时间的测量。
(2)[2]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与气泡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3)[3]气泡开始时做变速运动,运动一段路程后气泡的运动趋于稳定,所以从运动一段路程后开始计时。
(4)[4][5]通过数据分析知道,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相同时间内气泡运动的路程相等,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因此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28.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活动”中
(1)用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①将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按照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图所示的位置释放,记录实验中两个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就可以比较了,这实际上是运用相同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的方法。
②根据你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下落比较快的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纸锥。
(2)测量纸锥的下落速度
①同学们在用刻度尺、秒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实际测量中发现,纸锥开始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比较短,用秒表测量时间较为困难,为了能解决这一困难(仍使用秒表测量时间),以下提出的解决方案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提高开始下落的高度
B.采用多次测量时间取其平均值的方法
C.换用较薄的纸,重新做一个锥角更大的纸锥
②小华采用频闪照相机的办法来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使用相机每隔0.2秒拍摄一次,照片如图所示。该照片显示下落的纸锥做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若纸锥从A到E的高度为100cm,则纸锥从A到E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答案】 左 路程 时间 B v= B 变速 1.25
【解析】(1)①[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左图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右图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左图的位置释放。
[2][3]这用了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4]图中B底面积较小,阻力较小,下落速度较快。
(2)①[5]此实验的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即。
[6]实际测量中发现,纸锥开始下落到落到地面的时间比较短,用秒表测量时间较为困难,可以提高开始下落的高度,使纸锥下落的时间延长,或换用较薄的纸,重新做一个锥角更大的纸锥来增大阻力,使纸锥下落的时间延长,而采用多次测量时间取其平均值的方法虽然能够减小误差,但是由于每次纸锥开始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比较短,不容易测量,求平均值也就没有意义,故AC可行,B不可行;故选B。
②[7]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下落的纸锥做变速直线运动。
[8]纸锥从A到E的时间为
0.2s×4=0.8s
纸锥从A到E的平均速度
29.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活动中,如图甲所示,小宇等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A.在内径为1 cm、长为70 cm的玻璃管AB中注满水,管内留一个小气泡。
B.在玻璃管的最下端(B)往上一段距离处用橡皮筋做上标志作为0位置,然后从0位置向上,每隔10 cm用橡皮筋做上一个标志。
C.先将玻璃管翻转,使气泡停在B端,然后迅速将玻璃管翻转并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气泡在0位置时,揿下秒表,依次读出气泡通过10 cm、20 cm、30 cm、40 cm、50cm位置的时刻。
根据实验方案,思考回答问题。
(1)实验不从B端标记0位置,是为了让气泡运动趋于稳定,且方便测量___________
(2)小宇同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请你用描点法在图乙中画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
②请你归纳出水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为:气泡上升一段时间后,运动的路程跟时间成___________比的关系。因此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是___________运动。
【答案】 时间 正 匀速直线
【解析】(1)[1]实验不从B端标记O位置,是因为刚开始时气泡的运动不稳定,等气泡运动趋于稳定后更方便计时。
(2)[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3][4]由图象知,s-t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30.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1)将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各栽去一个扇形,做成如图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应选择图乙___________中所示的位置(A/B),将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2)在实际实验时,发现该实验有两处操作比较困难
①某些纸锥下落时摇摇晃晃,运动的轨迹类似于“S型”,运动的路程与测量结果不符,请你帮忙改进,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②在实际测量时,发现纸锥___________(下落的距离/下落的时间)较难测量,对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改进:a采用锥角较___________的纸锥进行实验(选填“大”或“小”);b增加纸锥下落的___________.
(3)经过以上改进以后,某小组利用频闪照片拍摄处其中一个纸锥下落的过程,如图丙所示,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时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不变/先变大后不变/一直变大).
(4)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8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
(5)下图中能反映纸锥下落时速度变化情况的是______
【答案】 A 在纸锥的锥角开一个小孔,将纸锥沿着竖直拉直的直线下落/减小纸锥的锥角/释放时保持锥口水平(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下落的时间 大 高度 先变大后不变 0.2 A
【分析】(1)若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应使纸锥的尖端位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处.
(2)实验中纸锥下落较快,则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下落的高度,来增大下落的时间.
【解析】(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而图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A的位置释放.
(2)①纸锥下落时摇摇晃晃,运动的轨迹类似于“S型”,运动的路程与测量结果不符,为了让纸锥沿直线下落,则在锥角开一个小孔,将纸锥沿着竖直拉直的直线下落.
②在实际测量时,发现纸锥下落的时间较难测量,对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改进:a采用锥角较大的纸锥进行实验;b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
(3)由图丙所示,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时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4)由速度公式v====0.2m/s.
(5)由丙图可知,纸锥下落时速度的变化情况的是先变大后不变,故A图符合题意.
路程
10
20
30
40
时间
2.5
4.6
6.5
8.5
原行驶速度v/km/h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54
9
11
72
12
20
108
18
45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3
6
9
12
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时间t/s
0
1.0
2.0
3.0
4.0
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3 光的直线传播习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1 光的色彩 颜色当堂达标检测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3 熔化和凝固习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