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贵州省中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1.本卷为物理、化学合卷,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其中物理90分,化学6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不能使用计算器。
物理部分
可能用到的公式: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6题为单项选择题。第7、8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传统习俗。刚出锅的粽子很烫,“烫”是形容粽子的( )
A. 质量大B. 温度高C. 体积大D. 密度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烫”是因为手接触粽子时,热量由粽子传向手而产生的,因此形容粽子的温度较高。质量是物质所含物质的多少,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是中国核电技术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它发电时利用了核裂变释放的下列哪种能量( )
A. 核能B. 动能C. 光能D. 势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华龙一号”核电站反应堆内的核反应是利用核裂变将核能释放为热能,通过汽轮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因此“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发电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
故选A。
3. 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人耳能辨别鸟声与琴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 传播速度B. 音调C. 响度D. 音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们把声音特有的特色叫做音色,因此我们能分辨出来鸟声与琴声这两种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
故选D。
4. 内能的利用推动了工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列机器设备利用内能工作的是( )
A. 电动机B. 计算机C. 汽油机D. 照相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动机是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来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计算机是利用电能工作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汽油机属于热机,是利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来工作的,故C符合题意;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贵州村超”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中,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飞向球门。此过程中对足球分析正确的是( )
A. 相对球门静止B. 运动状态改变C. 惯性逐渐消失D. 受平衡力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足球飞向球门,以球门为参照物,足球的位置不断改变,则足球相对球门是运动的,故A错误;
BD.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说明足球的运动路径是曲线,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D错误;
C.惯性是物体的属性,足球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惯性不会消失,故C错误。
故选B。
6. 《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如图所示描绘了该记载中的场景。人能通过盆中水面及平面镜观察墙外情况均利用了( )
A. 光的折射B. 光的色散C. 光的反射D. 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C
【解析】
【详解】“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情况,且其装置类似与现代的潜望镜装置;因此是利用了两次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9V,灯泡L额定电压为6V,通过L的电流I随其两端电压U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无论如何移动滑片,L的电阻始终为B. 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L的实际功率减小
C. 为保证电路安全,R接入的最小阻值为D. L实际功率为0.75W时,R的阻值为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由图乙可知,通过L的电流I随其两端电压U变化关系图像不成正比,说明其电阻是变化的,故A错误;
B.分析电路可知,变阻器和灯泡串联。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变阻器阻值变大,则总电阻变大,根据可知电流变小,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变阻器电压变大,则灯泡电压变小,根据,L的实际功率减小,故B正确;
C.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电流最大,R接入的阻值最小,此时灯泡电压为6V,电流为0.3A,则R接入的最小阻值为
故C正确;
D.由图乙可知,灯泡电压为3V时,电流为0.25A,则灯泡功率恰好为
此时R的阻值为
故D正确。
故选BCD。
8. 如图甲所示的条凳,人若坐在凳的一端,极易使其另一端上翘而摔倒。现将其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示意图,B、C点分别与凳脚的E、F点在同一竖直线上。当人对水平凳面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压力作用于A点,可将条凳视为绕E点转动的杠杆
B. 只要压力作用于凳面的中间,则条凳一定不会上翘
C. 只要在A、D点同时施加压力,则条凳一定不会上翘
D. 在B或C点施加一个压力,则条凳一定不会上翘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分析图乙可知,当压力作用于A点时,如果条凳可以转动,将围绕E点转动,因此条凳视为绕E点转动的杠杆,故A正确;
B.当压力作用于凳面的中间,此时E、F两点受到的压力均是向下的,因此条凳不会上翘,故B正确;
C.在A、D点同时施加压力,如果其中一点力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如果大于另一点的力和条凳重力作用效果时,条凳将上翘,故C错误;
D.如果在B或C点施加一个压力,则此时动力臂为零,因此条凳一定不会上翘,故D正确。
故选ABD。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9. 如图所示,安装在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船头底部的破冰艏(shǒu)是我国南极科考时的破冰利器,它犹如一把利刃,能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对冰层的压强实现破冰。
【答案】增大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破冰艏(shǒu)是我国南极科考时破冰利器,它犹如一把利刃,因此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对冰层的压强实现破冰。
10. 如图所示是银行卡信息读卡器,将银行卡的磁条在读卡器的刷卡槽内快速刷过时,相当于磁体穿过闭合金属线圈,产生了______,经读卡器处理,就能识别卡片信息。
【答案】电流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将银行卡的磁条在读卡器的刷卡槽内快速刷过时,相当于磁体穿过闭合金属线圈,也就相当于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此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因此经读卡器处理,就能识别卡片信息。
11. 泡茶时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水中浮沉“起舞”。如图所示,冲泡茶叶时,部分茶叶表面附着气泡使其排开水的体积增大,由于浮力大于重力而______;茶叶充分吸水后由于其密度______水的密度而下沉。
【答案】 ①. 上浮 ②. 大于
【解析】
【详解】[1]根据浮与沉的条件,茶叶表面附着气泡使其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浮力增大,由于浮力大于重力,所以茶叶上浮。
[2]过一段时间,由于茶叶吸收了水分,茶叶的平均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将会下沉到杯底。
12.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阻值为,灯泡L标有“6V 3W”字样。当闭合开关S、,L正常发光,滑片P在a端时,干路电流为I;当闭合开关S、断开,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时,电路中电流为。则______。
【答案】4∶1
【解析】
【详解】当闭合开关S、,滑片P在a端时,定值电阻R与灯泡L并联,L正常发光,则电源电压为6V,通过灯泡电流
通过定值电阻R电流
干路电流为
当闭合开关S、断开,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为时,电路中电流
则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3. 如图所示是未完成连接的实物电路,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要求完成电路连接。要求:两灯串联,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电压,导线不能交叉。
【答案】
【解析】
【详解】用导线将两灯串联,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电压,则电压表应与小灯泡并联,用导线将电压表负接线柱和小灯泡左接线柱相连。
14. 一把带电塑料梳子靠近桌上的一些小纸片,如图所示是纸片A离开桌面上升时的情景。请在答题卡上画出纸片A所受重力G和吸引力F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纸片A离开桌面上升时,纸片A此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塑料梳子对其向上的吸引力,且吸引力大于重力,作用点在纸片A的重心上,如图所示:
15. 如图甲所示,将两实心正方体金属块A和B(mA=mB,VA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实心正方体金属块A和B的体积VA
四、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6. 中国铸币发展史源远流长,如图所示,“钱范”是古代铸造钱币所用的模具,由正、背两块组成,内部均刻有图文。铸币时,合上正、背两块,将液态金属灌入其内,待液态金属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属钱币。下表提供两种材料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请回答:
(1)已知铜的熔点为1083℃,若想复刻铸造纯铜钱币,应选择表中哪种材料制作“钱范”?
(2)根据所选“钱范”的材料,写出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多少摄氏度?为什么?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详解】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熔点为660℃,铁的熔点为1525℃,而铜的熔点为1083℃,因此若用铝制作“钱范”,当铜水倒入时,“钱范”将会熔化,不能达到铸造的目的,因此应选用铁制作“钱范”。
(2)因选用铁制作“钱范”,铁的熔点为1525℃,因此所灌注铜液的温度不能超过1525℃,因为如果超过1525℃,则高于铁的熔点,会导致“钱范”将会熔化,不能达到铸造的目的。
17. 电流热效应引发的用电事故屡屡发生,其中很多是由于电路老化或电线选择不规范所致。如家庭电线使用时间过长,出现绝缘皮老化脱落;空调等大功率用电器选用电线过细。请回答:
(1)破损电线的金属部分裸露在外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若你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2)用焦耳定律说明大功率用电器连接细电线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详解】(1)为了避免触电事故扩大,当有人触电时,应首先断开电源,然后进行救援,或使用绝缘的木棍等挑开电线进行救援。
(2)在家庭电路中,大功率用电器连接细电线时,电线的横截面积较小,电阻较大,且根据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使用大功率用电器,电路电流过大,由Q=I2Rt可知,细电线中电流产生的热量较多,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引起火灾。
五、实验与科学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18题8分,第19、20题各10分,共28分)
18. 小明和小红为了测量灯泡电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并进行实验。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其阻值最______处。
(2)闭合开关,观察不到灯泡发光,但电流表指针正常偏转,小明认为灯丝断了。小红说:“灯泡和电流表是______联的,若灯丝断了,电流表指针不会偏转。”
(3)移动滑片至灯泡发光,当电压表示数为1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灯泡电阻为______。
(4)他们发现:多次正确实验得出的灯泡电阻差距较大。为找到灯泡电阻变化的原因,你认为实验中还需关注灯泡______的变化。
【答案】 ①. 大 ②. 串 ③. 5 ④. 温度
【解析】
【详解】(1)[1]闭合开关前,为了保护电路的安全,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阻值最大处。
(2)[2]灯泡和电流表是串联关系,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若灯丝断了,则电流表也没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指针不会偏转。
(3)[3]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择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此时灯泡电阻
此时灯泡电阻5Ω。
(4)[4]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为找到灯泡电阻变化的原因,实验中还需关注灯泡灯丝温度的变化。
19. 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高度为6cm的F形光源、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的变化规律,通过测量像的高度反映像的大小。
(1)若要测量光源在光屏上所成像的高度,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将光源逐渐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三次成倒立实像的相关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______,像变______。
(3)继续移动光源至物距为6cm时,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应从______(选填“光源”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光源的像,此时能否用(1)问中的测量工具直接测出观察到的像高?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4)若保持光源到光屏的距离为45cm不变,仅移动凸透镜改变物距,则上表中第______次实验的成像情况不能探究,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刻度尺 ②. 大 ③. 大 ④. 光屏 ⑤. 不能 ⑥. 2 ⑦. 第2次实验时,物距和像距之和为40cm,小于45cm
【解析】
【详解】(1)[1]要测量光源在光屏上所成像的高度,需要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2)[2][3]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物距变小,像距逐渐变大,像的高度变大,则像变大。
(3)[4]移动光源至物距为6cm时,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要观察到虚像,人眼应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5]因为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得到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则不能用刻度尺测量像的大小。
(4)[6][7]若保持光源到光屏的距离为45cm不变,若能成清晰的像,物距像距之和应为45cm,而第2次实验时,物距和像距之和为40cm,小于45cm,则第2次实验的成像情况不能探究。
20. 小明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组合式滑梯,各个滑梯的高度都有所不同,小朋友从不同的滑梯滑至底端时的快慢也有所不同,速度快的甚至会冲出滑梯摔在地上。这一现象引起了小明的思考:人沿滑梯滑至底端时速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他猜想:与人开始下滑的起点高度有关。
小明用木块、硬纸板、垫块进行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纸板一端置于垫块上,另一端置于水平桌面上模拟滑梯,用纸板上从静止开始下滑的木块模拟人,通过观察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木块滑至底端O点时速度的大小,距离越长表明速度越大。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若释放后木块保持静止,是因为木块受到沿纸板向______的摩擦力,若要让木块下滑,写出一种操作方法:______;
(2)解决上述问题后继续探究。如图丙①所示,从纸板顶端释放木块,木块运动至桌面上的M点;如图丙②所示,从纸板中部释放木块,木块运动至桌面上的N点。比较木块两次在桌面上的运动距离,可以得出结论:木块沿纸板下滑的起点越高,______;
(3)根据上述探究,小明认为,要保证人不因速度过大冲出滑梯,设计时可以考虑在滑梯底端再连接一段______方向放置的滑梯,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和所学物理知识说明这样设计的必要性;( )
(4)结合你坐滑梯的经历,谈谈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人沿滑梯下滑的快慢?(写出两个因素即可)( )
【答案】 ①. 上 ②. 增大斜面的坡度 ③. 滑至底端时速度越大 ④. 斜向上 ⑤. 见解析 ⑥. 滑梯较为光滑、滑梯较陡
【解析】
【详解】(1)[1][2]若释放后木块保持静止,说明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因此其受到的重力,斜面对其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平衡,因此木块保持静止的原因是其受到沿纸板向上的摩擦力。为此我们可以增大斜面的坡度,从而减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2)[3]由实验可知,从纸板顶端释放木块,木块运动至桌面上M点;从纸板中部释放木块,木块运动至桌面上的N点,由图丙可知,木块由顶端滑下后在桌面上移动的距离更远,说明其速度较大,因此可得出结论:木块沿纸板下滑的起点越高,滑至底端时速度越大。
(3)[4][5]由于人的速度较大容易冲出滑梯,即人此时的动能较大,因此可以将人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以防止人冲出滑梯,所以可以在滑梯底端再连接一段斜向上方向放置的滑梯。
(4)[6]根据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可知,当滑梯较为光滑时,人从滑梯滑下时,克服摩擦做功产生的内能较小,则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更大,则速度更大;滑梯较陡时,人从滑梯滑下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小,克服摩擦做功产生的内能较小,则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更大,则速度更大。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及过程或文字说明,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
21.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2V。求:
(1)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多少伏。
(2)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多少安。
(3)通电10s,整个电路电流所做的功W为多少焦。
【答案】(1)1V;(2)0.4A;(3)12J
【解析】
【详解】解:(1)由图可知,R1和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分压特点可得:定值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为
(2)由欧姆定律可得,通过R1的电流I1为
(3)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整个电路的电流为
I=I1=0.4A
则整个电路电流做的功为
答:(1)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V;
(2)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0.4A;
(3)通电10s,整个电路电流所做的功W为12J。
22. 神舟系列飞船完成载人飞行任务后,航天员如何安全返回地球?且看科技含量十足的返回舱如何带航天员安全“回家”,如图1所示。
返回舱从进入大气层开始,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速度从7.9千米每秒逐渐降至几百米每秒,实现“超级减速”。
第二阶段:当返回舱距离10km左右时,降落伞打开,使返回舱速度从200m/s降至约7m/s。
第三阶段:返回舱降至距地面1m时,底部的反推发动机接收指令点火,产生向上的推力,使返回舱速度降至1~2m/s实现“温柔”着地。
请根据上述介绍,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实现航天员安全“回家”,返回舱降低高度的三个阶段共同的核心任务是______;
(2)返回舱在某阶段需通过舱内测距装置向地面发射信号,当返回舱接收到地面反射信号,即可测出此时其所在高度。若信号采用电磁波,接收到反射信号时的位置如图2所示;若信号采用超声波,请在答题卡的虚线框内画出返回舱接收到反射信号时的大致位置________。由此判断,返回舱实时测距装置发射的是______波;
(3)返回舱表面涂有防热材料,通过烧蚀带走因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的大量热量,但仍有部分热量传至舱内使其温度升高。你认为在返回舱的设计上如何保持舱内温度适宜?(写出两条设计办法即可)( )
(4)第一阶段的“超级减速”过程中,请比较内能增加量E1和返回舱重力势能减少量E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忽略返回舱质量的变化)( )
【答案】 ①. 减速 ②. ③. 电磁 ④. 见解析 ⑤.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由题意知,第一阶段:返回舱速度从7.9千米每秒降至几百米每秒;第二阶段:返回舱速度从200m/s降至约7m/s;第三阶段:返回舱速度降至1~2m/s实现“温柔”着地。因此要实现航天员安全“回家”,返回舱降低高度的三个阶段共同的核心任务是降低速度。
(2)[2][3]由题意知,返回舱在某阶段需通过舱内测距装置向地面发射信号,当返回舱接收到地面反射信号,即可测出此时其所在高度。若信号采用电磁波,接收到反射信号时的位置如图2所示;若信号采用超声波,由于声波的速度远小于电磁波的速度,当超声波信号传到地面再返回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返回舱受到信号时,距离地面已非常接近,因此为了返回舱能安全着陆,返回舱实时测距装置发射的是电磁波,如图所示:
(3)[4]为了保持舱内温度适宜,可以在返回舱表面涂一层导热性能好,熔点高,比热容大吸热材料,通过熔化吸热,降低舱内的温度或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舱体表面的热量导到散热区,通过吸热型物态变化处理热量,以降低舱内温度。
(4)[5]由题意可知,第一阶段: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速度从7.9千米每秒逐渐降至几百米每秒,实现“超级减速”。因此返回舱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通过摩擦转化为内能,因此内能增加量E1大于返回舱重力势能减少量E2。材料
熔点t/℃
铝
660
铁
1525
物高6cm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cm
30
20
15
像距/cm
15
20
30
像高/cm
3
6
12
2023年贵州省中考理综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贵州省中考理综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实验与科学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贵州省中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贵州省中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3年贵州省中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2023年贵州省中考理综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贵州省中考理综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贵州省中考理综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能使用科学计算器,5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