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七节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时作业【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七节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时作业【含解析】第1页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七节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时作业【含解析】第2页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七节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时作业【含解析】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七节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时作业【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七节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时作业【含解析】,共8页。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底面ABCD为正方形,且PD=DA=1,E,F分别是AB,BC的中点.
    (1)求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
    (2)求AC到平面PEF的距离.
    2.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在棱AB上移动.
    (1)证明:D1E⊥A1D;
    (2)当E为AB的中点时,求点E到平面ACD1的距离.
    3.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各棱长均为4,N是CC1的中点.
    (1)求点N到直线AB的距离;
    (2)求点C1到平面ABN的距离;
    (3)求直线AA1到直线BN的距离.
    4.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12CD=1,E为PC的中点.
    (1)证明:BE∥平面PAD;
    (2)若AB⊥平面PBC,△P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求点E到平面PAD的距离.
    [B组 能力提升练]
    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2,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O为AD的中点,问:线段AD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32?若存在,求出AQQD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6.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22,PA=PB=PC=AC=4,O为AC的中点.
    (1)证明:PO⊥平面ABC;
    (2)若点M在棱BC上,且MC=2MB,求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七节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问题-课时作业(解析版)
    [A组 基础保分练]
    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底面ABCD为正方形,且PD=DA=1,E,F分别是AB,BC的中点.
    (1)求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
    (2)求AC到平面PEF的距离.
    解:(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P(0,0,1),A(1,0,0),C(0,1,0),E1,12,0,F12,1,0,
    则PE=1,12,−1,PF=12,1,−1.
    设平面PEF的法向量为n=(x,y,z),
    则n·PE=0,n·PF=0,所以x+12y-z=0,12x+y-z=0,
    即z=32y,x=y,令y=2,则n=(2,2,3),
    又DP=(0,0,1),
    所以点D到平面PEF的距离
    d=|DP·n||n|=317=31717.
    (2)由于E,F分别是AB,BC的中点,
    所以EF∥AC.因为EF⊂平面PEF,AC⊄平面AEF,
    所以AC∥平面PEF,所以点A到平面PEF的距离即为直线AC到平面PEF的距离.
    由于AE=0,12,0,又由(1)知平面PEF的法向量为n=(2,2,3),
    所以点A到平面PEF的距离为|AE·n||n|=117=1717,即直线AC到平面PEF的距离为1717.
    2.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D=AA1=1,AB=2,点E在棱AB上移动.
    (1)证明:D1E⊥A1D;
    (2)当E为AB的中点时,求点E到平面ACD1的距离.
    (1)证明:以D为坐标原点,直线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设AE=x,则D(0,0,0),A1(1,0,1),D1(0,0,1),E(1,x,0),A(1,0,0),C(0,2,0),
    D1E=(1,x,-1),A1D=(-1,0,-1).
    因为D1E·A1D=0,所以D1E⊥A1D.
    (2)解:因为E为AB的中点,则E(1,1,0),从而D1E=(1,1,-1),AC=(-1,2,0),AD1=(-1,0,1),
    设平面ACD1的法向量为n=(a,b,c),则n·AC=0,n·AD1=0,即-a+2b=0,-a+c=0,得a=2b,a=c,从而可取n=(2,1,2),所以点E到平面ACD1的距离d=|D1E·n||n|=|2+1-2|3=13.
    3.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各棱长均为4,N是CC1的中点.
    (1)求点N到直线AB的距离;
    (2)求点C1到平面ABN的距离;
    (3)求直线AA1到直线BN的距离.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23,2,0),C(0,4,0),C1(0,4,4),A1(0,0,4),∵N是CC1的中点,
    ∴N(0,4,2).
    (1)AN=(0,4,2),AB=(23,2,0),则|AN|=25,|AB|=4,AN·AB=8.
    设点N到直线AB的距离为d1,
    则d1=|AN|2-AN·AB|AB|2=20-4=4.
    (2)设平面ABN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由n⊥AB,n⊥AN,得
    n·AB=23x+2y=0,n·AN=4y+2z=0,
    令z=2,则y=-1,x=33,即n=33,−1,2.
    易知C1N=(0,0,-2),设点C1到平面ABN的距离为d2,则d2=|C1N·n||n|=|−4|43=3.
    (3)∵直线AA1与BN为异面直线,AA1=(0,0,4),BN=(-23,2,2),
    设直线AA1与BN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为u=(x1,y1,z1),∴u·AA1=4z1=0,u·BN=-23x1+2y1+2z1=0,
    解得3x1=y1,z1=0.
    令x1=1,则y1=3,即u=(1,3,0).
    又AB=(23,2,0).
    设直线AA1到直线BN的距离为d3,
    则d3=|u·AB||u|=432=23.
    4.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12CD=1,E为PC的中点.
    (1)证明:BE∥平面PAD;
    (2)若AB⊥平面PBC,△P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求点E到平面PAD的距离.
    (1)证明:如图,取PD的中点F,连接AF,EF,
    因为E为PC的中点,F为PD的中点,
    所以EF∥CD,且EF=12CD.
    又AB∥CD,且AB=12CD,
    所以EF∥AB,且EF=AB,故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AF.
    又BE⊄平面PAD,AF⊂平面PAD,
    所以BE∥平面PAD.
    (2)解:如图所示,取BC的中点O,AD的中点M,连接OP,OM,则OM∥AB∥CD.在等边△PBC中,PO=3,OP⊥BC.
    又AB⊥平面PBC,所以OM⊥平面PBC.
    以O为坐标原点,分别以OC,OM,OP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0,0,3),A(-1,1,0),D(1,2,0),C(1,0,0),故E12,0,32,所以AD=(2,1,0),PA=(-1,1,-3),PE=12,0,−32.
    设平面PAD的法向量为n=(x,y,z),则n·AD=0,n·PA=0,
    即2x+y=0,-x+y-3z=0,
    令x=1,则y=-2,z=-3,故n=(1,-2,-3).
    所以点E到平面PAD的距离d=|n·PE||n|=12×1+0×(−2)+-32×(−3)12+(−2)2+(−3)2=22.
    [B组 能力提升练]
    5.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2,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O为AD的中点,问:线段AD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32?若存在,求出AQQD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在△PAD中,PA=PD,O为AD的中点,∴PO⊥AD.
    又侧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O⊥平面ABCD.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易得A(0,-1,0),B(1,-1,0),C(1,0,0),D(0,1,0),P(0,0,1),
    CP=(-1,0,1),CD=(-1,1,0).
    假设存在点Q,使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32,
    设Q(0,y,0)(-1≤y≤1),则CQ=(-1,y,0).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x0,y0,z0),
    则n·CP=0,n·CD=0,∴-x0+z0=0,-x0+y0=0,
    取x0=1,则n=(1,1,1).
    ∴点Q到平面PCD的距离为d=|CQ·n||n|=|−1+y|3=32,∴y=-12或y=52(舍去).
    此时|AQ|=12,|QD|=32,
    ∴存在点Q满足题意,此时AQQD=13.
    6.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22,PA=PB=PC=AC=4,O为AC的中点.
    (1)证明:PO⊥平面ABC;
    (2)若点M在棱BC上,且MC=2MB,求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
    (1)证明:因为AP=CP=AC=4,O为AC的中点,
    所以OP⊥AC,且OP=23.
    连接OB,因为AB=BC=22AC,
    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AC,OB=12AC=2.
    由OP2+OB2=PB2知,OP⊥OB.
    由OP⊥OB,OP⊥AC知,PO⊥平面ABC.
    (2)解:作CH⊥OM,垂足为H.又由(1)可得OP⊥CH,所以CH⊥平面POM.
    故CH的长为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
    由题设可知OC=12AC=2,CM=23BC=423,∠ACB=45°.
    所以OM=253,CH=OC·MC·sin∠ACBOM=455.所以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为455.

    相关试卷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八节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角度问题-课时作业【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八节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角度问题-课时作业【含解析】,共12页。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八节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角度问题-课时作业【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八节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角度问题-课时作业【含解析】,共12页。

    2025高考数学一轮知识必备练习第七章立体几何7.5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第2课时用空间向量研究夹角距离问题:

    这是一份2025高考数学一轮知识必备练习第七章立体几何7.5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第2课时用空间向量研究夹角距离问题,共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