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吉林省长春市2023-2024学年德惠三中八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xj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973484/0-17208405499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吉林省长春市2023-2024学年德惠三中八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xj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973484/0-172084054996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吉林省长春市2023-2024学年德惠三中八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xj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5973484/0-17208405499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吉林省长春市2023-2024学年德惠三中八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xj
展开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一、积累与运用(15分)(共5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甲辰春节,在万不翘首以待中,悄然来临。A无可质疑,龙的子孙庆龙年,这个春节注定是B备受关注的。我们哈尔滨凭借着冰雪旅游在这个春节出圈”了,②大量“小金豆"的涌入让街头巷尾充满了炽热的节日氛围。哈尔滨人C就地取才,打造了被誉为堪称完美的冰舌大世界,能工巧匠们妙手偶得的冰雪作品,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③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们立求完美的精神。④在这美丽的冰雪王国,使游客们弥补了自己生命中的缺憾,他们D毫不诫意天气的寒冷,用热情拥抱自然的馈赠。可以说,这个春节,冰雪旅游让哈尔滨在众多旅游城市中鹤立鸡群。淳朴好客的哈尔滨人,一定会拿出更好的东西来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
1. 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ià qiǎ zhì mí B . qiá qiǎ chì mí C . qià qiā chì ní D . qiá qiā zhì mí
2. 请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
A . 立求完美 B . 街头巷尾 C . 就地取才 D . 毫不诫意
3. 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打造了被誉为堪称完美的冰雪大世界。 B . 能工巧匠们妙手偶得的冰雪作品。 C . 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D . 冰雪旅游让哈尔滨在众多旅游城市中鹤立鸡群。
4. 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5.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秦风·蒹葭》)
(2) 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3) 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__ 。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诗人用想渡湖却没船来比喻自己渴望出仕却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分)(共16题;共4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簋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犬牙差互( ) ②悄怆幽邃( )
7.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B .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组织材料,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C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仅概括了小石潭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进而让自己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 . 本文作者情感随景而变的微妙变化,或暂时的喜,或喜后的忧,都是与作者那贬谪后排造不开的苦闷心情联系在一起的。
8. 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环永之治①百里,黄溪最善。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②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③不可状④。其略⑤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淳⑥,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⑦石下。
(节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
[注释]①治:州府所在地,简称"治府”。②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③殆:几乎。④状:形容。⑤略:大概轮廓。⑥黛蓄膏淳:形容乌光油亮。⑦会:聚集.
《小石潭记》和链接材料两文中都写到鱼,作者的用意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②以赈③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廪:粮仓。③赈:救济。
9.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追者反回赈 ②库无兵赈 ③遂败魏师赈
9. 用"//www.enxinlong.com/m/"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10. 从全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取了哪些得力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唱歌不着调其实是种病
①人们通常把缺乏音乐感知能力、唱歌找不着调的人称为音盲。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对此展开了研究。他们发现,有些人缺乏把握音调的能力是因为从小没有受过音乐训练,这些人只要经过训练即可逐渐恢复音乐能力;而有些人可能患有“失歌症”,正是这种病症夺去了他们的音乐本能。
②2002年,第一份研究失歌症的论文才正式发表。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伊莎贝拉·珀利兹。珀利兹说,多数人都能轻易分辨音高的细微差别,但对失歌症的患者来说,即使两个音相差一个八度,他们仍然察觉不出变化。此后,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又发现了许多类似的病例。这些人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完全无法感知音乐。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如果听不到歌词,即使很熟悉的歌曲他们也听不出来。
③失歌症可能存在很多种情况。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发现,大约一半失歌症患者在韵律认知方面有问题。但是,还是有一些失歌症患者喜欢听音乐,因为他们很想享受那种韵律感。另外,在有的失歌症患者听来,A音乐会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过,觉得音乐难以忍受的患者只是少数,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音乐只会令他们感到困惑。
④B据统计,大约有4%的人患有失歌症 , 而且失歌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性。究竟是什么导致失歌症?珀利兹推测,人脑中有一个专门处理音乐的“模块”,当这个部分发育不全时,人们就会出现失歌症症状。正因为如此,失歌症单单影响患者的音乐认知,而对听力、智力等没有影响。如果珀利兹推测正确的话,那么音乐同语言一样,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需要而被先天植入脑部的。
⑤有些研究人员不同意此观点。他们发现,失歌症不单纯是音乐上的不足,还与语言或空间处理等能力有联系。例如,有些失歌症患者存在沟通障碍,当别人通过改变语调来表达情绪时,他们辨别不出对方传达的生气、恐惧或讽刺等情绪,难以领会对方的“弦外之音*。因此,正常的音乐认知可能与脑部掌握语言声调的回路有关。另外,失歌症患者的空间处理能力比较差。例如,给他们看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建筑物的照片,他们不能分辨出照片上的是同一幢建筑。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他们的右脑的早期发育有关。
⑥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对失歌症患者的脑部进行了扫描,目前,他们已经发现,失歌症患者的一个大脑区域的脑白质与普通人有细微的不同,这个区域与辨别音高和记忆旋律有关。研究人员还在寻找导致失歌症具有遗传性的基因。
⑦现在,失歌症已成为科学家了解脑部如何处理音乐奥秘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研究逐渐深入,那些不能享受音乐的人有可能重新获得音乐带来的乐趣。
11. 珀利兹推测导致失歌症的原因是什么?
12. 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A.音乐会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
B.据统计,大约有4%的人患有失歌症。
13. 根据选文提供的信息,说说治疗失歌症有哪些好处。(答出三点即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灯笼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14. 本文围绕父亲与灯笼,描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5. 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以下两句任选其一)
①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②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16. 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17.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三段的作用。
18. 文章第9段写到“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结尾又说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这些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19. 下面《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 教材“名著阅读”中关于选择性阅读的建议是“不妨首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例如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____: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则可以从____读起。请从下面各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21. 《经典常谈》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还介绍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实践(10分)(共1题;共10分)
22. 【活动一:材料探究】
(1)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加以整合,用由于以致为此*的句式写一段话,透视我国中小学体育锻炼现状、影响以及在这方面的意义。
【材料一】体育课开始了,来上课的学生寥寥无几,大家都窝在教室里学习,理由是"快考试了,多看一会儿书”。
【材料二】青少年运动量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体质的下降。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20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52.7%,超重肥胖率近20%。
【材料三】《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明“"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是15项行动之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规定“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具体目标:《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确立“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质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战略高度。
(2) 【活动二:对联整理】
从下面六个句子中精选出四句,整理出两副符合活动主题的对联,正确的是( )
①开展学生强身活动②壮骨强身闻鸡起舞
③田径场上龙腾虎跃④高水平从苦练得来
⑤游泳池边燕舞鱼翔 ⑥提高青年健康水平题号
一
二
三
评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A . 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志度。
B . 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汉书》《史记》《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C . 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D . 《说文解字》篇是我们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探究汉字起源的重要参考书目。
A . 《诸子》第十 《周易》第二
B .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C . 诗第十二 《战国策》第八
D .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阅卷人
得分
[语文]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实践,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