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六)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馔玉(zhuàn) 不啻(dì) 阿谀(yú) 贻笑大方(yí)
B. 嘈杂(zā) 句读(dòu) 凝噎(yē) 将进酒(qiānɡ)
C. 暮霭(ǎi) 嗟乎(jiē) 迂讷(nè) 江浸月(qìn)
D. 纶巾(ɡuān) 贾人(ɡǔ) 萦纡(yū) 还酹江月(lèi)
【答案】D
【解析】A项,“啻”应读“chì”。B项,“嘈”应读“cá”。D项,“浸”应读“jì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要学会反省自己,不能______别人。
②这部影片应该如何拍摄,请您______一下。
③两国的文化交流已经______了一千多年。
A.抱怨 策动 继续 B.报怨 策划 继续
C.报怨 策动 持续 D.抱怨 策划 持续
【答案】D
【解析】“抱怨”侧重于口头方面,指心中不满,说别人的不是,有埋怨的意思;“报怨”侧重于行动,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的反应。结合①的语境选“抱怨”。“策划”指筹划,谋划,一般指事;“策动”指使行动,鼓动,它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结合②的语境选“策划”。“继续”指以前的已经结束,从新开始新的过程;“持续”指长期维持,中间有起伏跌宕。结合③的语境选“持续”。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赫尔岑说过:“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______。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②索洛警告美国人______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③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________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A.劝告 当心 振动 B.忠告 当心 震动
C.劝告 担心 震动 D.忠告 担心 振动
【答案】B
【解析】“劝告”侧重“劝”不存在褒贬的意思;“忠告”衷心劝告,有褒贬的意思。句①的语境应选“忠告”。“当心”指小心,可能有危险之类;也指对眼前,或者不太久远的事情担忧;“担心”是对某事某人放心不下,对未发生的事情担忧;句②语境应选“当心”。
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设问)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红色的花热烈,泼泼洒洒,正开得烂漫。(排比)
C.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比喻)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
【答案】A
【解析】A项应为反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所给的选项,认真领悟语句的意思,根据语句的含义确定修辞手法。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
B.现在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眼睛也变得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D.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案】B
【解析】A项把“树根”比作“巨蟒、草蛇、鹰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连续用了四个“它是……”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这所美丽的乡村小学规模不大,全校只有四、五百学生。
B.我们练书法要注意字体特点:楷书要横平竖直,结构方正。行书讲究点化萦带,笔意活泼。草书则笔画连绵,结构简省。
C.家乡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渐渐模糊不清了。
D.“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要求,答题要完整。”
【答案】D
【解析】A.使用不正确,“四、五百学生”表示约数,中间不能使用顿号;B.使用不正确,“我们练书法要注意字体特点”后面的冒号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应管到文末的句号,因此,“结构方正”和“笔意活泼”的句号,均应使用分号;C.使用不正确,省略号和“等”不能同时使用。
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 “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 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 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答案】B
【解析】B项,“清明、和谷雨”中的顿号与“和”都表示连接,不能同时使用,应去掉顿号。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可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张若虚、骆宾王。其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赞为“顶峰上的顶峰”。
B.唐诗在诗歌体例上有很大的成就,一方面继承和完善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即近体诗,如《登高》《鹿柴》等。
C.唐诗的题材丰富多样,诗人们的创作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人生情怀,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诗歌流派,如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王昌龄、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等。
D.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在各个时期都有杰出的诗人。如初唐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盛唐的李白、杜甫合称“李杜”,中唐的刘禹锡、柳宗元合称“刘柳”,晚唐的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
【答案】A
【解析】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9.下列作家、作品、国别、文体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老舍——中国——散文
B.《拿来主义》——鲁迅——中国——杂文
C.《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英国——诗歌
D.《致橡树》——舒婷——中国——诗歌
【答案C
【解析】(裴多菲,匈牙利诗人)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明代史学家,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C.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四世同堂》。
D.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有《威尼斯商人》。
【答案】C
【解析】A项,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B项,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C项表述正确。D项,《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
二、诗词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赠从弟(其一)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 )
A.边塞诗 B.咏物诗 C.山水诗 D.田园诗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松树尽管生长环境恶劣,但仍能与风抗衡,枝繁叶茂,傲然挺立。三、四句“盛”和“劲”字前分别加上“一何”修饰,有力村托松树无惧风雨的倔强性格。
B.后四句热情歌颂松柏不仅不惧风雨,而且能经住冰霜严寒的考验,始终保持挺拔俊秀的姿态并点出松柏的优良品质,即“有本性”,具有坚贞的性格和成武不屈之志。
C.诗歌立意高远,诗人以松柏作比,启示人们:只有具备坚强、正直的品格,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勉励堂弟和自己要像松柏那样做人,水远保持坚贞不屈的高尚情操。
D.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描绘,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松树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志趣。诗风婉转缠绵,悲而不壮,很好地体现了汉魏风骨。
【答案】D
【解析】D选项“悲而不壮”说法错误,而是“壮而不悲”。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7题。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豉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假舆马者 舆:车
C.而绝江河 绝:断绝
D.虽有槁暴 槁暴:枯干
【答案】C
【解释】绝:横渡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故木受绳则直 醉则更相枕以卧
C. 吾尝终日而思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
D. 蛟龙生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答案】B
【解释】A. 从;被。 B. 就。 C. 表修饰,表承接。D. 兼词,于之;语气词。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答案】C
【解析】A项,“生”通“性”。B项,“知”通“智”;D项,“有”通“又”,“暴”通“曝”。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筋骨之强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蚓无爪牙之利
【答案】A
【解析】A项,筋骨:古义和今义都指筋肉和骨头。B项,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指江一类的水系。C项,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D项,爪牙:古义,鸟兽的爪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君子生非异也
【答案】A
【解析】A项是倒装句(定语后置句)。BCD项都是判断句。
6.下列各句中,用来总论学习的意义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④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⑤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③是论述学习的方法态度,④⑥是论述学习的重要作用。排除③④。
7.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 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 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 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了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答案】A
【解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比喻论证。
作文(40分)
以《成长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
目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一),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个小时,他才来,阅读,应用文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十):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十),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三):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试卷(三),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诗词阅读,应用文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