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题,共8页。
1.掌握课内的文言知识点。
2.欣赏体味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3.理解孟子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学习过程】
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坚持以“人”为本。
(二)《孟子》
《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它跟《论语》一样,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多用比喻,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大的说服力,其文气势充沛,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三)背景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据《史记•魏世家》记载,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于是贤者数人其中就有孟子不远千里来到魏都大梁。二人一见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国”的良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对,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
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为对,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的不同结果: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四)整体感知
1、解释字词
好hà战:
数罟cùgǔ:
弃甲曳yè兵:
洿wū池:
鸡豚tún狗彘zhì:
畜xù:
孝悌tì:
庠xiáng序:
颁bān白:
饿莩piǎ: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不可胜(shēng)食也:
2、理清文章思路
(五)文本研读
1、课文第一段,梁惠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想一想,梁惠王为什么会如此在意本国人口的多少问题?
3、梁惠王觉得自己治理国家怎么样?
4、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那么孟子有没有正面回答呢?
5、孟子提出的这些建议,表现出怎样的思想与主张?请就你理解较为深刻的一句,谈一谈你的看法。
6.同样是要“天下之民至焉”,梁惠王要的是靠战争来争夺霸权,孟子提出以仁政来让老百姓归顺,梁惠王和孟子的主张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如果一开始就说出他的想法,他能接受吗?那么他是怎样向梁惠王一步步地宣传他的思想的呢?
【作业布置】
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梦想,那么,现在的你有没有这种梦想呢?(有)时至今日,你觉得这个梦想离我们是慢慢近了,还是愈发遥远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四)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好hà战:喜好征战。
数罟cùgǔ:密网。
弃甲曳yè兵:丢弃铠甲,倒拖兵器逃跑。
洿wū池:池塘.
鸡豚tún狗彘zhì:豚,小猪;彘,猪。
畜xù:畜养.
孝悌tì:尊敬父母礼敬兄长。
庠xiáng序:学校,殷时叫序,周时叫庠.
颁bān白:(头发)斑白.
饿莩piǎ:饿死的人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ì,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àng,为王,称霸)
不可胜(shēng)食也:(胜,旧读shēng,意为尽。做“胜利”讲的时候,读“shèng”)
2、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2、3、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5、6、7)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五)文本细研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2、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增添人丁,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3、
4、孟子没有正面回答梁惠王的问题,而是回答“请以战喻”。用设喻的方式,这样既不容易激怒对方,又便于启发对方。
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去服役,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君主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做事要有限度,联想“则思三驱以为度”,对于自然资源,要取之有度,才能用之不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重视民生,以民为本,百姓丰衣足食,才会安居乐业。)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重视教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不做表面功夫,切实深入民众,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6、(1)没有直接提出自己的主张,而是用了一个比喻,评价梁惠王的做法是“以五十步笑百步”。(抓心理,投其所好)
(补充: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与邻国相比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区别。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2)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采用排比的手法,给他描绘出“仁政”之后百姓安乐殷富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展蓝图,引君入瓮))
(3)采用对比手法,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这样无可辩驳的事实批驳了梁惠王所谓的“尽心”,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比喻进行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样荒唐。(击现实,一针见血)即使历史之河流淌了两千多年,我们读他的文章仍然感受到他身上的浩然正气。
【作业布置】
(1) 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2) 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
(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一 伐檀优秀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31《伐檀》习题原卷版docx、31《伐檀》习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寡人之于国也精练,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孟子》,走近作者,王好战,弃甲曳兵,第一段,第二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写作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荷塘月色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 简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