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填空题(7)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978708/0-17210045120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填空题(7)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978708/0-17210045120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填空题(7)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978708/0-172100451210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填空题(7)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填空题(7)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根据图回答问题,下列描述,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2)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酸”、“碱”或“盐”)。
(3)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根据图回答问题:
(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__。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
3.下列描述:①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②铜绿是一种绿色粉末;③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水;④氧化铜为黑色粉末;⑤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⑥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⑦二氧化碳不可燃;⑧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
4.在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碳酸钙,振荡:
(1)宏观现象:可观察到__________,固体逐渐减少。
(2)符号表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微观表征:加入碳酸钙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判断,增加的离子是__________,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且与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相似的__________。
A.Ca(NO3)2溶液 B.Al片 C.Fe2O3粉末 D.BaCO3固体
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小芳整理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如图所示。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所以要密封保存。
(2)为了验证反应①,小芳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反应③是否发生,小芳选择的物质X可以是__________。
A.Na2CO3 B.HCl C.FeCl3 D.Ba(NO3)2
(4)依据反应④的原理,请写出工业上用熟石灰吸收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6.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学习思路,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1)【练习】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反应:
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②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③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④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质疑】从微观角度思考,上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讨论】反应①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反应②的实质是__________。
(3)【小结】阴、阳离子结合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或水,是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应用】请在Ca2+、SO42−、NH4+这三种离子中选择合适的离子填入下面的横线上,使其形成一个复分解反应网络(图中直线相连的阴、阳离子之间能够两两结合发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溶液可能由稀盐酸、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中的几种混合而成。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小于7;
②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③加入中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⑤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无现象,随后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1)写出实验④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⑤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该同学最终确定上述溶液由盐酸和氯化铜溶液混合而成。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8.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食醋 ②熟石灰 ③稀盐酸 ④氢氧化铝
(1)工业上通常用来除铁锈的是__________;(2)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3)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4)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调味品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③;④;②;①
9.如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分别为:Mg、BaCl2、Na2CO3、HCl中的一种。
(1)写出乙和丙的化学式: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和乙:__________。丙和丁:__________。
10.科学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有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呈黄色。为测定该废水中所含的物质,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1)用pH试纸测试,测得pH为2。
(2)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无现象。
(3)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
(4)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
由此可知:该废水溶液呈__________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B为__________;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__________。
1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钾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
12.右图是铁、盐酸、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氯化镁五种物质的反应与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
(1)A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C与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3)从物质反应规律分析,在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中,能与B反应生成D的物质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2类 ②3类 ③4类 ④5类
1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Mg(OH)2、CaCO3、FeCl3、BaCl2、Na2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__________,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
(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3)将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实验(1)中得到的滤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此现象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___。
14.某同学想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6gNaOH固体,恰好完全反应。再用温度计测出温度为22℃。由此,该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所得的结论的依据是否科学?__________(选填“科学”或“不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
(2)根据本实验的目的,请你改进他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
15.已知可溶性钡盐有毒,钡餐透视检查胃部疾病时,应让病人口服硫酸钡,但误服碳酸钡就会中毒,其中毒原因是__________。误服碳酸钡可立即服用泻盐(硫酸镁)解毒,其原因是__________。(以上两空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A、B、C、D四种可溶性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某一种。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若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B盐溶液有沉淀产生,D盐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17.现有①苏打晶体②稀盐酸③大理石④浓硫酸⑤消石灰等化学药品,请你选择适当的药品填空(填化学式)。
(1)在空气中易风化的是__________;(2)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的是__________;
(3)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4)可用于干燥部分气体的是__________。
18.美剧《越狱》中有Michael利用化学来进行越狱的场景。
(1)在第一套方案中,Michael想利用稀硫酸来腐蚀医务室的铁制下水管道进行越狱,若该下水道中倒入稀硫酸,会有什么样的现象?__________
(2)监狱中没有稀硫酸,Michael利用硫酸铜和磷酸(H3PO4)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备所需的稀硫酸,说明生成的磷酸铜__________(选填“易”或“难”)溶于水,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19.图示是用含SiO2杂质的BaCO3制备纳米碳酸钡的工艺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操作1为洗涤、检验和和烘干,检验是否洗涤干净,可在滤液中滴加的试剂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20.如图表示水消毒时所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
(1)由图所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化合物共有__________种。
(2)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
(4)写出生成物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OH- (2)酸 (3)2NaOH+CO2=Na2CO3+H2O
2.(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H+、OH- (3)ABC
3.⑤;③⑧;②④⑥;①⑦
4.(1)有气泡生成 (2)CaCO3+2HCl==CaCl2+H2O+CO2↑ (3)Ca2+;H+ (4)CD
5.(1)2NaOH+CO2==Na2CO3+H2O (2)蓝色 (3)C (4)Ca(OH)2+SO2==CaSO3+H2O
6.(1)Na2CO3+BaCl2=====BaCO3↓+2NaCl (2)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沉淀 (3)气体;沉淀 NH4+ Ca2+ SO42-
7.(1)AgCl 2NaOH+CuCl2=Cu(OH)2↓+2NaCl (2)③⑤
8.③;④;②;①
9.(1)Na2CO3;HCl (2)BaCl2+Na2CO3=BaCO3↓+2NaCl;Mg+2HCl=MgCl2+H2↑
10.酸;Fe(OH)3;FeCl3
11.2KOH+CO2=K2CO3+H2O;无现象;KCl
12.(1)Fe(2)复分解反应(3)③
13.1)Mg(OH)2、CaCO3、BaSO4;FeCl3(2)CaCO3(3)BaCl2、KOH
14.(1)不科学;NaOH固体溶于水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无法判断是溶解放热还是中和反应放热 (2)取同室温下氢氧化钠溶液与同温的稀硫酸发生反应,观测反应时温度变化情况
15.BaCO3+2HCl=BaCl2+CO2↑+H2O;BaCl2+MgSO4=BaSO4↓+MgCl2
,B.AgNO3,C.CuSO4,D.Na2CO3
17.(1)Na2CO3⋅10H2O(2)HCl(3)Ca(OH)2(4)浓H2SO4
18.(1)有气泡冒出,下水管道被腐蚀 (2)难,2H3PO4+3CuSO4=Cu3(PO4)2↓+3H2SO4
19.(1)HCl (2)AgNO3或AgNO3和稀HNO3
20.(1)3(2)H2O+Cl2=HCl+HClO(3)1:1(4)+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填空题(9)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下列物质中,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填空题(4)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下列几种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填空题(2)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硫酸、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描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