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二县一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瓷器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下列制瓷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揉泥B.拉坯C.施釉D.烧窑
2.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呼吸的人造空气成分与我们周围的空气成分相似,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水蒸气
3.筷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筷子主要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竹筷B.不锈钢筷C.塑料筷D.象牙筷
4.保护环境,从垃圾分类开始。废电池、废水银温度计属于( )
A.AB.BC.CD.D
5.洛阳牡丹甲天下,春季施用磷肥能使花开更艳丽。下列属于磷肥的是( )
A.B.C.D.
6.中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侯德榜B.屠呦呦C.徐光宪D.张青莲
7.高氯酸钾是一种火箭推进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则其化学式可能是下列的( )
A.B.C.D.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药品气味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
9.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化学实验中的常用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水中的色素,异味可通过过滤除去
C.水可用于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D.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
10.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能混用,因为洁厕灵中的盐酸能与84消毒液中的反应,产生有毒物质,下列物质不可能是该反应产物的是( )
A.B.C.D.
11.多巴胺()被称为“快乐因子”,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下列有关多巴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B.含有1个氧分子
C.碳、氨元素质量比为8:1D.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1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焊接金属时用氧气作保护气
B.长期保存的文件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
C.铁制品表面涂漆防锈
D.用小苏打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13.下图为和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50℃时,配制等质量的和饱和溶液,所需的质量更多
C.20℃时,将68g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32g
D.分别将20℃时和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14.某铜样品中含有杂质锌和铁,取30g样品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0.2g氢气。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可能为下列的( )
A.78%B.80%C.82%D.85%
二、填空题
15.平衡膳食,健康生活。“芹菜炒肉”所用的食材中,瘦肉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芹菜富含预防贫血的_______元素。
16.2024年3月,浙江大学成功攻破了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难题,使得电池在-70℃仍能稳定放电。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锂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17.农业生产中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某同学欲在实验室配制50g这种溶液,下图是他所选用的仪器。
(1)需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
(2)若完成配制,还需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3)经测定,最终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在其他操作无误的情况下,他推测可能是量取水时_______(填“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所致。
18.某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中和反应(图甲),并利用pH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
(1)图甲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若向图乙a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19.A、B、C、D为初中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1)若C是一种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A能与水反应生成B且放出大量的热。D可能是_______,写出B的一项用途_______;
(2)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B是_______;写出一个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常用于工业炼铁,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取20g赤铁矿样品,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9:25,则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g。
21.下图为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请补画图中方框内的分子模型。
(2)请设计一种方法鉴别该反应的两种气体产物。
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采用装置A制取气体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需满足什么要求?
(2)利用装置B和C可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3.某同学为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的实验。
(1)实验①中,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刚开始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写出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有同学认为只需上图中的部分实验即可完成探究,请选出所需实验。(用序号表示)
24.为除去某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和,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的提纯流程。
(1)写出除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X为,则溶液B中有哪些杂质?
(3)操作a是什么?
25.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引火方式与燃料的演变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Ⅰ.引火方式的演变
(1)东汉郑玄《礼记注》:“金燧,可取火于日……木燧,钻火也。”
①“金燧"是指用铜制凹面镜聚焦太阳光取火,铜捶打成薄片后制成凹面镜,主要是利用铜的_______(填字母)
a.硬度大b.延展性c.导热性d.熔点高
②“木燧”是指通过摩擦引燃木屑,再小心吹气引燃干燥茅草。吹气的目的是_______。
(2)19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安全火柴(如下图)。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盛并引燃火柴梗,请写出此过程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现在最常用的一次性打火机,使用的燃料主要是丁烷,点火时按压按钮,液态丁烷会变成气态而被电火花引燃。
①请从微粒的观点解释丁烷由液态变成气态的原因_______。
②松开按钮,打火机就会熄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_______
Ⅱ.燃料的演变
(4)18世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开始广泛应用,请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随着科技进步,全球能源结构也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①氢气被称为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其优点有什么?_______(一条即可)
②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火炬采用的燃料是“零碳甲醇”,该甲醇()是由和工业废气中捕获的制得:,甲醇燃烧能产生,试分析“零碳甲醇”中“零碳”的含义。_______
③若制备甲醇中的碳元素都来自,理论上生产1.6t甲醇可以消耗多少质量的。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揉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拉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施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烧窑彩绘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A、氮气占78%,含量最高,故A正确;B、氧气占21%,含量不是最高,故B错误;C、稀有气体占0.94%,含量不是最高,故C错误;D、水蒸气含量不是最高,故D错误。故选A。
3.答案:C
解析:A、竹筷是由竹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不合题意;
B、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D、象牙属于天然材料,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解析:废旧电池中的铅、镉等元素,被定为致癌物质;汞中毒,会患中枢神经疾病。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废水银温度计中含有金属汞,废电池、废水银温度计属于有害垃圾。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6.答案:A
解析:
7.答案:D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判断,中氯元素为-1价,中氯元素为+1价,中氯元素为+3价,中氯元素为+7价,因此答案选D。
8.答案:A
解析:闻药品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A正确;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悬放在试管上方滴加,不应接触试管内壁,故B错误;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应用外焰加热,故C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D错误。因此答案选A。
9.答案:C
解析: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故A错误;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色素、异味等可溶性杂质可用活性炭吸附,故B错误;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于水后,分别会使水温升高和降低,因此可以用水鉴别,故C正确;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故D错误。因此答案选C。
10.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来判断,盐酸()和()含有H、C1、Na、O四种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因此答案选C。
11.答案:D
解析:中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一个多巴胺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而非“1个氧分子”,故B错误;多巴胺中碳、氮元素质量比为,而非“8:1”,故C错误;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D正确。因此答案选D。
12.答案:A
解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因此不能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A错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易起变化,所以用碳素墨水书写的文件、档案可长期保存,故B正确;铁制品表面涂油,能隔绝铁与氧气,水的接触,达到防锈目的故C正确;小苏打能除去面粉发酵产生的酸,且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故D正确。因此答案选A。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B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可知,锌、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不能。再依据极值法的原理,假设0.2g氢气由锌或铁单独反应生成,需要锌6.5g,铁5.6g,由此说明30g铜样品中铜最少为23.5g,最多为24.4g,由此可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约为78.3%~81.3%,因此答案选B。
15.答案:蛋白质;铁
解析:
16.答案:6.941;
解析:
17.答案:(1)8
(2)玻璃棒
(3)仰视
解析:(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需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
(2)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3)若仰视量筒读取水的体积,会导致读数偏小,水取得偏多,从而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8.答案:(1)稀盐酸;
(2)溶液变红
解析:(1)利用图乙中pH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原溶液 pH大于7,为碱性,随着反应进行,pH逐渐减小,直至小于7,为酸性,因此可知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a点对应的溶液,pH大于7,因此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会变红。
19.答案:(1)[或];改良酸性土壤
(2)氧化铜;
解析:
20.答案:
解析:
21.答案:(1)
(2)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不变的为氮气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图中方框内还需要补充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的,图示为,故答案为: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无此性质,因此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方法是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不变的为氮气;故答案为: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不变的为氮气。
22.答案:(1)固体、发热
(2)(或)
解析:(1)装置A为固体加热型反应,适合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
(2)B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也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答案:(1)铝丝表面有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
(2)
(3)①②④
解析:(1)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放入酸中,氧化铝先与酸反应,此过程不产生气体;
(3)实验①能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在氧元素之前,实验②③能分别证明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元素之后,实验④能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实验⑤能证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强,因此利用实验①②④或实验④⑤即可比较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24.答案:(1)
(2)、
(3)蒸发溶剂
解析:
25.答案:(1)①b
②提供氧气
(2)
(3)①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②隔离可燃物
(4)
(5)①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
②制取甲醇所吸收的与甲醇燃烧产生的相等,实现了循环内的零碳排放
③解:设可消耗的质量为x
答:可消耗的质量为2.2t。
解析:
A
B
C
D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