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思源实验学校共同体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思源实验学校共同体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一、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共4题;共20分)
基础积累
一路学来,我们诵读了很多古诗文。也许曾在某个时刻,我们蓦然想起一篇名作,泪不自觉地就湿了眼kuàng①; 也许在当下的某天,我们心中浮现一句诗,电光火石间理解了作者心绪,懂得了人情世故;也许在未来,对前途大彻大悟、不知所措时,我们也因读到某一名篇佳作而倍感震撼 , 在诗文中找到心灵慰藉,内心不再chàng wǎng② …… 吟诵诗文,让我们的生活与诗文有机会联系在一起。即便时光流shì③ , 诗文却流传永久,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1. 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蓦然 B . 人情世故 C . 大彻大悟 D . 震撼
3.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 ____________________ ,寤寐求之。《诗经•关雎》
(2) 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3) 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桃花源记》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和平安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饮酒》(其五)。 C .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 阿西莫夫,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二、阅读能力(共15道题,50分)(共15题;共50分)
整本书阅读
5. 下面三部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的作者分别是谁?( )
ㅤㅤ《汉书》确比《史记》烦琐。《史记》是通史,虽然意在尊汉,不妨详近略远,但叙汉事到底不能太详;作者是知道“折中”的。《汉书》断代为书。尽可能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载事既多,文字自然繁了,这是一。《汉书》载别人文字也比《史记》多,这是二。《汉书》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这是三。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不足为《汉书》病。《后汉书》作者说《汉书》叙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这是不错的。
A . 司马迁范晔班固 B . 司马迁班固范晔 C . 司马迁班超刘向 D . 司马迁刘向班超
6. 读整本书,特别是读大部头或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不见得所有的内容都能引起你的兴趣,这时不妨首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例如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 、两篇。
现代文阅读
贺兰山凝眸乔洪涛
①一座山,横亘在偌大的西北戈壁,用宽厚坚实的臂膀,为一座银光闪闪的平原之城阻隔风沙,成为族群繁衍生息的地理依赖,成为远古文明传承的活化石,甚至是西北精神的某种象征——这就是贺兰山。
②我还没有见过这样峭拔嶙峋又沉默厚重的山,它带给我巨大的震撼,让我看到了与东部山脉、南部山脉不一样的山貌。
③这是一座坚硬之山。南北绵延二百多公里的长度,东西四十多公里的厚度,最高处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度,在这茫茫戈壁,怎么不成为一处坚硬的风景?从云端俯瞰 , 横亘的山脉 , 像雄狮、像卧龙 , 裸露的岩石 , 深沉的颜色 , 看不到植被 , 看不到生命的痕迹 , 有粗粝不毛之感。直到走近了,仰首瞻看,才发现山石之间,峭拔的巨石罅隙,有更为倔强的植物,在岩峰中成为更为坚硬的风景。荆棘、沙柳、低矮的蕨类……在干燥的沙砾中,它们是如何扎根的?它们是如何在烈日下生长的?它们是如何不被风沙吹折而顽强存活的?
批注:第③段写作者俯瞰贺兰山,看不到生命的痕迹。走近时,却被巨石罅隙间倔强的植物所震惊,发出了它们如何扎根、生长、存活的思考和感叹。
④车在一条山路上蜿蜒而上,除此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可以攀登的道路。忽然,几只褐色的山羊,从陡峭的山岩上腾掷而下,“之”字形的路线,闪电般的速度,像鹰隼,像精灵,蹄子踩踏过处,溅起迸泄的沙砾,啊,是岩羊!我还以为这是一座沉寂之山,死亡之山,但一队岩羊瞬间改变了我的看法,这矫健的山中尤物,如履平地的奔跑姿势,让自以为擅长奔跑的人类相形见绌。我们停下车,它们在车边停下,抬头看我们,眼神坚毅淡定,毫无惧色。与一只岩羊对视,它圆圆的眼球中,我可以看到孱弱的我,以及我背后巍峨的贺兰山脉。这是贺兰山这首诗歌中灵动的符号,是粗粝山石哺育的山之子。它们多么神秘,多么 神奇。
批注:第④段写____
⑤抵达山门,我们下车,顺着一条蜿蜒的山谷,深入腹地,去探寻贺兰山岩画。贺兰山脉是一个山群,每一座山之间,相连而又彼此独立。沿着一条有柳树绿迹的小路,向里面走去。一条小沟渠里清澈的山泉奔腾而下。两侧峭壁罗列,奇形怪状的山石,悬在头顶,摇摇欲坠;黑褐色的巨石,仿佛排兵布阵的怒目金刚。抬头所见的天空,越来越逼仄,越来越促狭,我这是自投罗网,成为山石困兽了。幸亏脚下有一脉水,捎带着两岸的绿树青草,向远处,更深处蜿蜒而去,让我心悸稍安。
⑥接着顺着山路深入,峭壁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岩画——粗粝的笔画,看似单调的线条,形成一只羊、一只鹰,一个劳动的场景,一个铭记的事件……试想,几万年前,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捕猎、生火、繁衍……不仅如此,他们用手中的坚硬的石头,在另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刻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刻下委屈、勇敢和琥珀般风化的眼泪。用手触摸着这些隐隐约约的线条,我仿佛感受到了刻石的力度和那一只手的温度。圆圆的太阳,四射的光芒,峭壁之上,那些历经岁月淘洗而不磨灭的线条,放射着灼热的光,照耀着循迹而来的后人的眼睛,我的眼里涌出了泪水。这是什么样的血脉相通?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
批注:第⑥段写____
⑦起风了,凝眸贺兰山,心旗猎猎。
⑧“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塞北绿洲因一座山而成;“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鼙鼓声声,古战场雄风犹在;“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山势险峻,又温柔可亲……贺兰山,贺兰山,这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这平川耸立的雕塑,既沉稳坚硬,又灵动高拔,凝结成一种高古的西北精神。
(节选自《经典美文》2023年第3期)
7. 在游览贺兰山的过程中,下面不属于作者看到的景象的一项是( )
A . 顽强的植物 B . 腾掷而下的山羊 C . 奇形怪状的山石 D . 觅食的雄鹰
8. 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对贺兰山的感受也不断深入。请仿照第③段的批注 , 给第④段或第⑥段做批注。
批注:第____________________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中画线句若改为“从云端俯瞰,横亘的山脉,裸露的岩石,深沉的颜色,看不到植被,看不到生命的痕迹,有粗粝不毛之感”,意思变化不大,但表达效果却不同。请品析原句的表达效果。
10. 作者由贺兰山的景物引发对“西北精神”的思考,请联系全文谈谈“西北精神”的内涵。
现代文阅读
在桃花峪看黄河
乔 叶
一
①自从有了桃花峪黄河大桥后,回豫北老家,我就只走这座桥了。
②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把桥建在这里自有讲究。我个人的选择原因,就实用层面来讲,自是离老家更近,却也有非实用层面,是它的外形更时尚更壮观,名字我也格外钟爱:桃花峪——黄河——大桥,既明艳又铿锵,既坚固又绵长,不是吗?
③第一次走这座桥时,正是雾霾天气,远远望去,日光下的黄河竟是一条白河,似乎是非常沉静地安卧在大地上,苍苍茫茫,无边无际。
④——当然,当然是有边际的。堤岸就是边际。土地就是边际。
二
⑤因在黄河边生长,便从不觉得看见黄河是多么特别的事。到全国各地开会,也看过很多次黄河:四川若尔盖的黄河,兰州市中心的黄河,济南城畔的黄河……
⑥曾在花园口南裹头的渔家乐船上,以最近的距离看了一次黄河。
⑦河边宽得超出了想象,对岸的树像一圈矮矮的蕾丝花边儿。黄河水在船下无声地流着,却让我止不住地心惊:非常快,且有无数旋涡。浩浩汤汤,向东而去。不时夹杂着树枝之类的杂物。虽是极快,但河水却也是非常从容地、悠然地向东而去,只向那水天连接处。
⑧忽然想起了俗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说的是黄河的浊。但黄河,是用来洗澡的吗?
⑨黄河,是母亲河。虽然早已经对动辄就把什么和母亲联系起来比喻的句式审美疲劳到了无动于衷的地步,但此时此刻,看着黄河的时候,还是觉得这个比喻真是传神。
⑩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呢?一言难尽。我只能说,她不是凤冠霞帔的诰命夫人,而是一个粗布跣足的自然之妇。她是如此家常,宛如天地里最一般的母亲——她当然不是一个最一般的母亲。
三
⑪曾在陕西吴堡看过黄河。平平的,缓缓的。远远看去,黄河不黄,还有些绿莹莹的意思,这使得它更像是一条普通的河。
⑫怎么可能普通呢?有人说:什么时候都不能小看黄河。
⑬我没有小看它。从不敢小看它。
⑭去二碛看看吧。吴堡的朋友提议。
⑮碛是什么意思?他们说是河滩。
⑯既然有二碛,那一碛呢?
⑰就是壶口嘛。
⑱二碛连个标志都没有,但是到了那里,我们就都知道了:这个二碛,就是黄河的二碛。这必须是黄河的二碛,也只能是黄河的二碛。
⑲你以为河很窄吗?那是你离得远。你以为河很静吗?那是你离得远。A.前仆后继的大浪 , 声嘶力竭的大浪 , 不屈不挠的大浪——它们不仅是浪 , 它们就是河流本身。滔滔巨浪如狮虎怒吼着 , 进入到河道深处。而在河道深处,更是暗流汹涌。
⑳B.这就是黄河。当你走近 , 再走近 , 你会晕眩 , 你会恐惧 , 你会知道 , 这才是黄河的根本性力量。
㉑ 在敬畏中,我突然涌起一种要把自己扔进去的冲动。如果我把自己扔进去,那我会顺流而下,经潼关,再过三门峡到桃花峪吗?
㉒ 能把我带回河南故乡的,唯有这条河。
四
㉓ 有一次,在巩义康店镇的黄河边开会,有人谈到杜甫。在杜甫的名字和诗句里,我望着窗外。宽幅的玻璃窗里,黄河如一幅巨大的画,貌似安详地静止在画框里。可我们谁都知道,画框外都是它的世界。这条大河,这条长河,这条深河,它将流淌到外面视线远不能及的远方,直至大海。
㉔ 这就是黄河啊。
㉕ 又想起了那句俗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忽然明白:跳不跳黄河,都是洗不清的。因为一生下来,我就像两岸的黄土一样,身在黄河边,也身在黄河里。我的血液和心脏,全都是黄河的基因。
㉖ 会议间隙,我走到酒店旁的山崖边,摸了摸黄土。如我想象的那样,它很硬,像杜甫的诗歌一样硬,怎么说呢,简直是有着石头的质地。当然,我也知道它也很柔软,柔软得像母亲的子宫。
五
㉗ 自认为对桃花峪黄河大桥已很熟悉了,可是在这个晴朗的秋日,站在桥南的邙岭上,远远地看着这座桥时,还是深深地被震撼了:东西向的,是母亲河巨大的逶迤曲线,南北向的这座桥,竟然也是巨大的逶迤曲线。一横一竖,宏伟交织,一黄一白——还是喻为一金一银吧——彼此辉映。
㉘ 河是天意,桥是人力。天意与人力就这样融合为一体,呈现出惊心动魄的美。这场景里,聚集了多少人多少日夜的智慧和血汗?在贫乏的想象里,潮涌起的,只是无尽的感喟和敬服。
㉙ 极目远眺,在那桥北更远处,正是我的老家。那里,也有着既柔软又坚硬的黄土,承接着黄河,承接着所有的城市和村庄,承接着我们所有人。
㉚ 黄土,黄河,这就是中国的灵魂吧。
㉛ 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灵魂。
(有删改)
11. 下列属于黄河的母亲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
A . 铿锵 B . 特别 C . 家常 D . 敬服
12. 从A、B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朗读设计,感受黄河的“根本性力量”。
13. 作者在巩义看黄河时,为何认为自己“像两岸的黄土一样”?联系上下文,阐述你的理解。
14. 文章以《在桃花峪看黄河》为题,却用大量文字写在其他地方看黄河的经历,有何用意?
古代诗文阅读
数峰亭记戴名世
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甲于他县。吾卜居①于南山,距县治二十余里,前后左右皆平岗,逶迤回合,层叠无穷,而独无大山;水则仅陂堰池塘而已,亦无大流。至于远山之环绕者,或在十里外,或在二三十里外,浮岚飞翠,叠立云表。吾尝以为看远山更佳,则此地虽无大山,而亦未尝不可乐也。
出大门,循墙而东,有平岗,尽处土隆然而高。盖屋面西南,而此地面西北,于是西北诸峰,尽效于襟袖之间。其上有古松数十株,皆如虬龙,他杂树亦颇多有。且有隙②地稍低,余欲凿池蓄鱼种莲,植垂柳数十株于池畔。池之东北,仍有隙地,可以种竹千个。松之下筑一亭,而远山如屏,列于其前,于是名亭曰“数峰”,盖此亭原为西北数峰而筑也。计凿池构亭种竹之费,不下数十金,而余力不能也,姑预名之,以待诸异日。
(节选自《南山集》)
[注]①卜居:择地而居。②隙:空,闲。
15. 下列不是作者实际所见到的景物的一项是( )
A . 平岗、陂堰 B . 浮岚、飞翠 C . 远山、古松 D . 池鱼、莲花
16. 作者认为观赏远山的意趣有哪些?请摘抄文中相关的句子。
17.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甲于他县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 . 盖屋面西南 居右者椎髻仰面(魏学洢《核舟记》) C . 于是名亭曰“数峰”名之者谁(欧阳修《醉翁亭记》) D . 以待诸异日 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文言文阅读
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宋]苏轼
惭愧①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②余力染夭红。归去山公应倒载③ , 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④。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宋]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⑤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注]①惭愧:这里指难得。②化工:指自然的创造者。③此处借用晋代山简“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而被儿童嘲笑的故事。倒载,倒卧车中。亦谓沉醉之态。④锦薰笼:花名。⑤甑(zèng):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18. 请根据所写内容判断,下列景物中两首词都写到的一项是( )
A . 菜地 B . 花朵 C . 小鸟 D . 高山
19. 两首词都表达了“丰收之意”,但展现“丰收”的写作内容及手法不同,请你参照第一首词的示例,分析第二首词中词人的情感。
示例:第一首“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描写大片麦浪在晴空下翻滚的景象,运用直接描写具体展现了丰收的景象。
三、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共3题;共15分)
近段时间,一批“网红”文旅局长突破传统模式,走到镜头前为地方旅游“吆喝”代言。贵阳市打算拍摄“走进贵阳”系列节目,大力宣传我们美丽的贵阳。
20. 九年级(1)班向“走进贵阳”节目组投稿,推荐了青岩古镇,下列介绍青岩古镇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漫步青岩,古色古香的古镇胜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
②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千米。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迄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
③青岩城墙依山势而建,蜿蜒曲折2 000余米,极富南方山寨城堡特色。城墙高4.5米,厚3.5米,城门洞上方镶嵌赵西林题的“定广门”三字匾额。
④青岩古镇上现存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贵州第一状元赵以炯的府第和清代著名学者周渔璜的故居及储存他著作的“桐书屋”,既说明了贵阳地区人才辈出,更增添了青岩古镇的文化氛围。
⑤青岩古镇仍用它古老的模样在人们的眼前展现,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保护它,让它继续为人们诉说古老的故事,不被时代遗忘。
⑥青岩古镇的魅力还在于小小的镇子里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并存,行走在青岩古镇,我们能领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A . ②③④①⑥⑤ B . ②③①④⑤⑥ C . ③②④①⑤⑥ D . ②③①④⑥⑤
21. 节目组向某演员发出邀请,请她参加“走进贵阳”节目组的拍摄活动,以下这份邀请函有两处不妥,请你找出并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女士:
①为了更好地塑造贵阳城市形象,助推强省会战略发展,②将于6月18日—7月18日举办“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旅游文化节活动。③现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我们节目的拍摄活动,④和我们一起来欣赏美景、观赏节目、体悟美食、感受风情。⑤我们将为您奉上一场精彩丰富的盛夏之旅。
⑥“爽爽的贵阳”等您来!
“走进贵阳”节目组
2024年5月30日
22. 整合表格内容,介绍一下“走进贵阳”系列节目,要求信息完整、连贯简明、文从字顺。
四、写作能力(60分)(共1题;共60分)
23. 蝉鸣一夏的绚烂,背后是几度春秋的蛰伏;昙花一现的绝美,背后是无数夜晚的等待;美妙幸福的人生,背后是不忘初心、甘于寂寞的奋斗。正如尼采所说:“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人生,哪有什么一夜逆袭,有的只是厚积薄发的过程,请相信在暗处生长,终有一日馥郁传香。
请你以《做好准备再出发》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1)选择恰当的角度,明确“准备”的具体内容。(2)充分表现“做好准备”的过程,详略得当。(3)理清思路,对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生动的描写。(4)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5)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6)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题号
一
二
三
四
评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节目类型
免费旅游宣传资源
制作单位
贵阳市旅游局、贵阳市广播电视局
开播时间
×年×月×日
观看方式
电视、手机、电脑等
节目内容
贵阳市美景、美食、
民族风情宣传
预估效果
①贵阳市民更了解贵阳市文化风情
②贵阳市民愿意节假日在本地游玩
③外地游客知道、了解贵阳市的民俗文化
④外地游客愿意利用节假日到贵阳旅游
阅卷人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思源实验学校共同体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试卷docx、答题卡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思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