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考场作文六大误区剖析及应对策略
展开【误区剖析】
话题,作为文章的核心,本应被严格围绕和深入展开。然而,一些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未能坚守这一原则,导致文章内容与话题渐行渐远。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话题混淆,邻而不亲。以“珍惜”为例,本是要求阐述对某物或某事的珍视与重视,但有些同学却将其与“珍贵”混为一谈,大谈某物价值连城,忽略了“珍惜”所强调的情感态度和行动。
二、片面截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当面对如“成长需要压力”这样多因素结合的话题时,有些同学只抓住“成长”二字大做文章,而忽略了“压力”这一重要因素,未能全面展现话题的全貌。
三、话题转移,游移不定。在探讨如“父母与孩子要加强沟通”的话题时,部分同学未能坚持对话题本身的探讨,而是转而谈论父母教育孩子的艰辛,这种话题的游移和转移,使得文章失去了原有的焦点和深度。
这种脱离话题、随心所欲的写作方式,不仅无法准确传达出题目的意图,更难以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应对策略】
为了避免偏离话题的误区,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明确话题含义,确保对话题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对于话题中的每一个语素和词语,我们都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含义,特别是要注意话题可能存在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例如,话题“阳光”可能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阳光,还可能比喻为温暖的爱或希望。
其次,紧扣话题写作,确保文章内容始终围绕话题展开。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话题,避免话题的游移和转移。同时,要学会使用点题句、中心句等手法,不断强调和突出话题,确保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而突出。
最后,讲究点题和扣题策略。在动笔之前,我们可以先拟写提纲,明确文章的结构和要点,避免思维的随意性和跳跃性。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点题句、中心句等手法来强调和突出话题,同时要注意回头审视本段或本部分的中心话题,确保内容始终与话题保持一致。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们可以采用首尾照应的写法,再次强调和突出话题,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和严谨。
误区二:材料陈旧,缺乏创新【误区剖析】在构建文章的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同学在选择材料时过于依赖陈旧、常见的素材,导致文章内容缺乏新意,读者难以产生阅读兴趣。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偏爱老生常谈的故事,如常见的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故事,由于被反复使用,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二是观点陈旧,常常围绕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展开讨论,如父母不理解孩子、作业繁重等,缺乏新颖的角度和独特的见解;三是手法单一,常常使用相同的叙述方式和结构安排,缺乏创新和变化。这种惯性思维不仅限制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也导致文章在考试中难以脱颖而出。
【应对策略】为了打破材料陈旧的困境,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寻求新颖独特的素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关注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等,从中挖掘出具有时代气息的鲜活材料。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观察等方式,积累更多独特、有趣的素材,为文章增添亮点。·转换视角和叙述方式。对于已经熟悉的素材,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进行叙述,如从丢失钱包者的角度讲述拾金不昧的故事,或者从物品的角度出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其经历。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如倒叙、插叙等,使文章结构更加灵活多变。·延伸拓展和逆向解读。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挖掘出更多深层次的内容和意义。例如,在讲述助人为乐的故事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种行为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观念。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逆向解读的方法,从与传统观念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融入个人体验和情感。在选材和叙述过程中,我们可以融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情感感受,使文章更加真实、生动、感人。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和情感。
误区三:虚情假意,情感失真
【误区剖析】
在中考作文中,真挚的情感表达是评判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不少同学为了追求高分,却常常陷入虚情假意的误区。他们或是胡编乱造,夸大其词,试图以虚假的悲惨遭遇来赚取同情;或是情感表达与文章内容脱节,生硬地堆砌情感词汇,导致文章情感失真,缺乏真实感。此外,还有的同学在文章中无病呻吟,空洞无物,缺乏真实情感的流露,使得文章显得苍白无力。
【应对策略】
真挚的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要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关键在于真诚为人,用心感悟生活,并将这种感悟融入文字之中。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同学们在写作中避免虚情假意,实现情感的真实表达:
·亲身经历,情感真挚:黄宗羲曾言:“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亲身经历的事情往往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在写作时,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作为素材,能够更自然地流露出真实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设身处地,情感共鸣:当我们需要描述非亲身经历的事情时,可以通过设身处地的方式去感受和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境。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情感载体,恰到好处:抒情要有寄托和载体。选择适合表达情感的载体——可以是人、物或景,并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其中。同时,要合理安排情感的走势和变化,使文章中的情感线索清晰自然,避免情感过于突兀或牵强附会。
·措辞适中,避免矫情:在表达情感时,要注意措辞的适中。避免使用空洞、夸大、不实的矫情式抒情语言。真挚的情感表达应该自然流畅,真实可信,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误区四:手法单调,表达平淡【误区剖析】在文章创作中,表达方式如同烹饪的调料,不同的表达方式能够赋予文章不同的风味。然而,有些同学在写作时过于依赖单一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文中只知叙述,议论文中只重议论,散文中只抒情怀,这样的做法往往使文章显得单调乏味,缺乏深度和层次感。单一的表达手法不仅难以充分展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还会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读者的阅读体验。因此,这种写作误区常常导致文章质量不高,难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应对策略】要突破手法单调、表达平淡的误区,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文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优秀的文章往往能够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除了叙述事件外,还可以适当穿插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场景的氛围等,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议论文中,除了阐述观点外,还可以通过举例、引用等方式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在散文中,更是可以尽情挥洒笔墨,或叙述往事,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让文章充满个性和魅力。·注重表达方式的选择与运用:在文章中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时,要注意选择与内容相契合的表达方式。例如,在描写人物时,可以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在表达情感时,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在阐述观点时,可以运用严密的逻辑和有力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在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时,要注意简明扼要、恰到好处,避免堆砌和冗长。·培养多角度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优秀的文章,还需要培养自己多角度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只有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才能发现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从而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在写记叙文时,可以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去叙述事件;在写议论文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分析问题;在写散文时,可以从不同的情感和主题去抒发情怀。
误区五:思维局限,创意匮乏
【误区剖析】
构思,是写作的灵魂,它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文章的品质。然而,在中考作文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作文构思平庸、缺乏新意,这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缺乏深度思考,人云亦云。许多学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往往不假思索地选择脑海中第一闪现的素材和角度,这种直接反应虽然迅速,但往往也是最为普遍和缺乏新意的。例如,当遇到“友谊”这个话题时,大部分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描述“我与某某人的深厚友谊”,导致选材和立意雷同,缺乏个性和深度。
其次,依赖旧有模式,缺乏创新。有些学生习惯性地套用以前写过的文章或读过的他人作品,这种照搬照抄的做法虽然省力,但缺乏创新和独特性,使文章显得呆板僵化,难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最后,结构安排随意,缺乏规划。对于文章的谋篇布局,有些学生缺乏深思熟虑和合理规划,导致文章结构松散、层次不清、详略不当、过渡不自然,让读者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脉络。
【应对策略】
要打破思维局限、激发创意灵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拓展思维空间。在写作之前,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挖掘和发现新颖独特的素材和观点。同时,要学会舍弃第一构思,通过多次思考和比较,选择最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写作思路。
·创新文体形式。在构思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非常规文体去表现生活,如采用剧本、访谈、童话等形式来展现故事和观点。这种创新文体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还能够使文章更具个性和特色。
·优化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是展现作者思路和逻辑的重要方式,因此要精心设计文章的结构。可以采用“彩线串珠法”、“回环反复法”、“亦问亦答法”、“三水并流法”等多种结构形式,使文章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过渡自然、照应紧密。同时,还可以运用悬念、巧合、抑扬转换等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误区六:语言平淡,缺乏表现力【误区剖析】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是传递思想、情感与美感的媒介。然而,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往往满足于语言的通顺和基本表达,却忽视了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这种语言上的平淡无奇,使得原本新鲜的素材、高远的立意和别致的构思都黯然失色。具体来看,语言平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贫乏,缺乏变化:许多同学在写作时,常常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缺乏词汇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比如,在描述人物情感时,总是使用“开心”、“难过”等简单词汇,而忽视了更加丰富和具体的表达。2.句式单调,缺乏创新:句子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变化和创新。同学们往往过于依赖陈述句,而很少使用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不同的句式,使得文章缺乏节奏感和表现力。3.忽视修辞,语言苍白:修辞手法是增强语言表达力的重要手段,但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不善于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得文章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美感。【应对策略】为了提升作文的语言表现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丰富词汇,追求精准:在写作时,我们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词汇库,学会使用更加精准、生动的词汇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运用不同的词汇来描写同一事物,以展现其多方面的特点。·灵活句式,增强节奏: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我们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句式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可以通过长短句、整散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多种句式的交错使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善用修辞,增添魅力:修辞手法是提升语言表现力的重要工具。我们要学会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得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锤炼语言,追求精炼:在写作时,我们要注重语言的锤炼和打磨,追求语言的精炼和准确。要力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叙述。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使得文章读起来更加顺畅自然。
统编版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古诗赏析答题模板(实用,必备!): 这是一份统编版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古诗赏析答题模板(实用,必备!),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亲情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考场作文指导 知识讲解: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考场作文指导 知识讲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内容方面,表达方面,字数的要求,文中不要出现本人的姓名、校名,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考场作文指导 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考场作文指导 巩固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