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职业中专高二(上)期末语文模拟试卷(2)
展开B.咽喉 狼吞虎咽 呜咽 细嚼慢咽
C.应酬 有求必应 应聘 应接不暇
D.解押 浑身解数 解元 解甲归田
2.(2分)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 )
记忆中,王老师总是以①独出新裁的方式,带领我们②翱游于知识的海洋;③闲暇时,她时而与我们④谈笑风声,时而与我们语重心长。如今,我们虽已毕业多年,但王老师的⑤谆谆教诲,一直⑥铭刻在我心中。
A.①③④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②⑤
3.(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1)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_____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2)从学校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继续深入学习。
(3)在“青春我飞扬”主题会上,学生激情满怀,展望新的生活______。
A.审定 终止 历程
B.审定 终止 里程
C.审订 中止 里程
D.审订 中止 历程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们镇的某个领导为了迎接上级的扶贫检查,把临近好几个村庄的羊、鸭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应骗取扶贫资金,这一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B.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C.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活跃起来。
D.他一直在想着这两个同病相怜、相濡以沫的兄弟。
5.(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B.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拍卖行可谓是绞尽脑汁,制订了一系列的对策,但结果还是让人遗憾。
C.强沙尘天气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北方地表覆被整体恶化造成的恶果。
D.据《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居民百分之四十三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房的储蓄比例。
6.(2分)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人,这世界上最具灵性的动物,也离不开水的滋润。_______,让人具有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
(2)巍峨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波涛,而汹涌的波涛却摧不折人类精神鼓起的风帆,_______,我也看到了人类所具有的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
①水渗入了人的灵魂,合成人的血肉之躯,
②水在合成人血肉之躯的同时,也渗入了人的灵魂,
③在大海的背景下,我听见了海明威崇拜的那位老人的呐喊,
④听吧,在大海的背景下海明威崇拜的那位老人在呐喊,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2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据考证,古历下亭址在今名士阁西侧(该处现有一石碑,正面题“古历下亭址”五个大字,背面刻有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B.以《团结、友谊、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C.“留住济南”图片深深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色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艺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D.当我让脚步停留在林间的幽静里,抬眼望去,往日的绿色,忽然显得那么厚重斑斓。是被秋风所感染?还是绿色已经疲惫?是个性的宣泄?还是世界本身的灿烂?
8.(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305篇,分风、雅、颂三类。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B.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其《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被推为豪放词派的典范。
C.欧•亨利,法国短篇小说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等。
D.《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好友任安的回信,选自《史记》,文中道出了作者“幽于粪土而不辞”的根本原因。
9.(2分)口语交际中委婉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下面情境中那位女士的回答是。
两位男士在谈话。其中一位说,在家里妻子不让我抽烟,真难受。他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抽烟妨碍您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 ,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有礼貌,委婉幽默,引得两位男士都笑了。( )
A.嗨,您害人又害己啊!
B.看,没见写着“禁止抽烟”!
C.您夫人还没把您管教好吧!
D.先生,您像在家里一样好啦!
10.(2分)对下面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如梦令(其二)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子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D.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感慨,层层扩展深入。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堤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蹠、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下列对“正宫”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词牌名,与“端正好”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B.曲牌名,与“滚绣球”一样,它们都与音乐曲调有关。
C.宫调名,与“端正好”不同,它与演唱的内容有密切关系
D.宫调名,与“滚绣球”不同,宫调是用来表示音阶高低的
(2)对“滚绣球”一曲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窦娥看到了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
B.曲词反映出窦娥的深仇大恨和她不屈的性格。
C.窦娥对神权的否定表现了她对官权的否定。
D.窦娥生性柔弱,无法与黑暗势力抗争,只能两泪涟涟
(3)下列对【滚绣球】一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开始即鸣冤叫屈,运用了“正衬”的手法,“没来由”“不提防”这样平常轻松、口语化言语与“犯王法”和“遭刑宪”这样人生的大不幸相提并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表现出了窦娥的屈,官府的恶,社会的不公,天地的偏袒。
B.这首曲词表达了窦娥的怨愤,不平之气,交待了窦娥承受到的灾难,她虽冤深似海,但却不敢指责官府,只能在那里怨天尤人,空叹息。
C.窦娥蒙受冤屈,“顷刻间游魂先赴到森罗殿”,表达出了人生无常,世间之事难以预料的喟叹,大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意。
D.这首词曲写出了女主人公蒙受冤屈之深,世间的不公与代表正义的“青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把控诉的矛头引向了“天地”这一最大的根源。
1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鲍西亚:①慈悲不是出于勉强,②它是像_______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③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④也同样给幸福于________的人;⑤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⑥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⑦御杖不过象征俗世的__________,⑧使人民对于君上的尊严凌然生威;⑨慈悲的力量却高于权力之上,⑩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⑪是一种属于上帝的___________,⑫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_______着公道,⑬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下列句子,与第②句运用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的脸色像纸一样白
B.这里的老鼠长得像猫一样大
C.天好像要下雨了
D.他好像没有来过这里
(3)下列第⑨—⑬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慈悲的力量”就是人道主义的力量,“人间权力”指政治、法律的力量。
B.“上帝的神力”是无所不能的,第⑬句意思是说,人道主义的力量是无所不及的。
C.作者在这几句中将人道主义的力量置于世俗主权之上,显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反封建思想。
D.作者在这里主要是宣扬基督教的仁爱思想,号召人们要信仰基督信条,反对王权。
13.(1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下列对《再别康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突出体现了诗歌音乐美的艺术特性。
B.这首诗提到的“河”指法国的康河。
C.这首诗意境优美,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D.这首诗是现代抒情诗的经典之作。
(2)对诗人运用“金柳、柔波、青荇、彩虹”这些自然物进行感情交流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把“金柳”喻作“新娘”,浸透诗人无限爱恋之情。
B.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
C.“彩虹似的梦”暗指诗人昔日的愿望与理想,诗人的留恋也全部融入康河的风光中。
D.“揉碎在浮藻间”是诗人一种无奈、悲观、无为的思想的流露。
(3)下列各项中,对诗中“但我不能放歌”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放歌破坏这宁静的美景。
B.因为我不是歌唱家,我只是个诗人。
C.因为沉默是最好的离别方式。
D.因为我不愿回顾当年在这里的追求与希望。
(4)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14.(4分)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任选4句)
好的文学语言常常善于把抽象的感觉形象化,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随君直到夜郎西。”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2)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3) 。”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4) 。”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5) 。”
15.(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①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仿照下面示例(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字数不限)
示例:营造绿色城市 呵护地球家园
②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写出理由。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1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半张纸
奥古斯特—斯特林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婚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1)小说以“半张纸”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2)第三段“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句子中“最美丽”的含义如何理解?
(3)主人公读半张纸前与读半张纸后的课文内容,看主人公有何变化?
(4)小说的结尾划线句子中的“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17.(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孩提时,我摔倒了/嚷着要大人抱起我
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失恋时,我流泪了/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
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这首诗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职业中专高二(上)期末语文模拟试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答】A项中,“中心”的“中”读zhōng,“中肯”的“中”读zhòng,读音不完全相同。
B项中,“咽喉”的“咽”读yān,“呜咽”的“咽”读yè,读音不完全相同。
C项中,“应酬”“有求必应”“应聘”“应接不暇”中的“应”都读yìng。
D项中,“解押”的“解”读jiè,“解元”的“解”读jiè,读音不完全相同。
故选:C。
2.【答案】B
【解答】①“独出新裁”的“新”应写作“心”。
②“翱游”的“翱”应写作“遨”。
③正确。
④“谈笑风声”的“声”应写作“生”。
⑤正确。
⑥正确。
故选B。
3.【答案】B
【解答】(1)第一个空格要填入的词语需要与“职工代表大会”的行为相匹配,表示对福利待遇的审查和决定,“审定”意为审查决定或仔细审阅评定。因为“审订”通常用于书籍,不适用于职工福利待遇的决策。
(2)第二个空格要表达的是从学校毕业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在“终止”和“中止”中,而“中止”则可能意味着暂时的停止,因为从学校毕业意味着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
(3)第三个空格要描述的是新的生活阶段或经历。在“历程”和“里程”中,而“里程”则常用于表示一段路程或发展的阶段,用“里程”更恰当。
故选:B。
4.【答案】D
【解答】A项中,“叹为观止”是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但在这个句子中、鸭的行为,因此使用不当。
B项中,“江河日下”用来比喻情况一天天变坏。因此,用“江河日下”来描述黄河。
C项中,“抛砖引玉”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在这个句子中,并没有引出别人的见解。
D项中,“同病相怜”和“相濡以沫”都是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人在困难或不幸中互相支持。在这个句子中,使用得当。
故选:D。
5.【答案】D
【解答】A.有误,“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中“这”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B.有误,“为了防止这次竞拍免遭再次流拍的结局”中“防止”与“免遭”语意重复。
C.有误,“强沙尘天气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原因,使北方地表覆被整体恶化造成的恶果”句式杂糅,是……造成的恶果”将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删除“造成的恶果”。
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答】题干中的两句话分析了人与水在性格方面的相似处。(1)前语境话题为水,排除③④,合成人的血肉之躯”与后语境“让人具有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应该填②。
(2)③“在大海的背景下”,能照应上文语境的“波涛”;④与“我也看到了人类所具有的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不能构成合理衔接。
故选:D。
7.【答案】A
【解答】A.正确。
B.主题用引号,无需书名号。
C.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的外面。
D.“是被……还是……”算一组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隔开即可。
故选A。
8.【答案】A
【解答】A.正确。
B.有误,苏轼确实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而不是苏轼。
C.有误,欧•亨利是美国短篇小说家。
D.有误,《报任安书》并不是选自《史记》。
故选:A。
9.【答案】D
【解答】题干给出提示“委婉拒绝别人的要求”,可见考生应选出既能表达意思。先看所给的语境。其中一位说,真难受”,结果是“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委婉幽默,由此可知女士既表达了不希望对方抽烟的想法。
A.“您害人又害己”,说话有教育别人的意味;
B.“看,没见写着‘禁止抽烟’”,不适合;
C.“您夫人还没把您管教好吧”,“管教”一词语意过重。
D.“先生,您像在家里一样好啦”,可见“在家里一样”意思就是“你不要抽烟”,又很委婉。
故选:D。
10.【答案】C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不是“直抒胸臆”、婉约”的抒情方式。
故选:C。
11.【答案】(1)D
(2)D
(3)D
【解答】(1)本题考查对杂剧中的宫调名称等专业术语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首先“正宫”不是词牌名也不是曲牌名。排除AB两项,与内容无关,故排除,选项D正确。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对戏剧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BC.正确。
D.“窦娥生性柔弱,只能两泪涟涟,窦娥在遭受不公和黑暗的社会现实后,并对天地进行了大胆的指斥批评。
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对戏剧内容的理解。
A.“平常轻松,“没来由”“不提防”不是平常轻松的。
B.“不敢指责官府,空叹息”有误、空叹息,揭露社会的不公。
C.“大有‘人有悲欢离合,“人有悲欢离合,不必为此感到忧伤、世事难料无关。
D.正确。
故选:D。
答案:
(1)D
(2)D
(3)D
12.【答案】见解答
【解答】答案:
(1)D
(2)A
(3)C
13.【答案】(1)B
(2)D
(3)C
(4)D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ACD.正确。
B.“这首诗提到的‘河’指法国的康河”有误,而不是法国的康河。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是诗人一种无奈、无为的思想的流露”有误。
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作者希望能够悄悄别离。选项A。
故选:C。
(4)本题主要考查对关于诗歌的文学常识的掌握。
ABC.正确。
D.“不必讲究格律,“新诗”虽然不像近体诗那样恪守格律。“新诗”也同样要有音韵美。
故选:D。
答案:
(1)B
(2)D
(3)C
(4)D
14.【答案】见解答
【解答】答案:
(1)我寄愁心与明月
(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唯见江心秋月白
(4)泣孤舟之嫠妇(注意“嫠”写法)
(5)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注意“渺茫”写法)
15.【答案】见解答
【解答】答案:
①示例一:弘扬中华美德 感受母爱亲情
示例二:感受母爱 报答母恩
②示例一:推举孟母。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孟母教子成功的例子可作为后人的典范,我推举孟母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示例二:推举岳母。岳母刺字、代代相传、报效祖国在当今时代仍需要发扬光大,我推举岳母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16.【答案】(1)①起到线索的作用:半张纸上书写的内容,引出了主人公对两年来发生的往事的回忆,连缀起生活中一个个回忆的片段,结尾又通过半张纸表现主人公情绪的变化,半张纸贯串全文。②揭示主题的作用:半张纸上记录了主人公两年的生活经历,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与幸福对人的积极意义,揭示小说的主题。③加深艺术效果的作用:设置悬念,给人遐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最美丽”不仅是对艾丽丝的赞美,也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视。
(3)读半张纸前,主人公的心情是沉重而复杂的。读半张纸后,主人公的心情变得坦然和坚定,勇敢地面对现实和未来。
(4)它指的是生活使人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人生是由许多段组成的,人世无常、幸福易逝;对于过去的一切,美好的,我们要懂得珍惜、珍藏;不幸的,我们要任它随时光流逝,不要将悲痛延续,而要坚强起来,因为还有下一段要走;更重要的是把握现在拥有的,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这才是对死去的爱人最好的纪念(这样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的作用、与人物的关系、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以及题目本身的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半张纸是文章的线索。从文章主旨上看,两年来主人公拥有的幸福和遭遇的不幸,它改变了主人公对人生的认识,彰显了文章的主旨,“半张纸”激发读者疑问。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第三段中“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的“最美丽”含义丰富,这里的“最美丽”直接指向艾丽丝的名字,因为在他心中,充满了美丽与魅力,“最美丽”也代表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和怀念,以及那份纯真的爱情,“最美丽”不仅是对艾丽丝的赞美。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没有,没有什么了,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可得:读半张纸前。他刚刚经历了人生中的重大变故,心中充满了痛苦和绝望,试图寻找一些遗漏的物品。结合“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仔细地将它折好。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相反地,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可得:当他读到半张纸上的内容时。这些字迹记录了他与爱人共同度过的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再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的心灵得到了慰藉和治愈,主人公的心情变得坦然和坚定,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现实和未来,像是一个骄傲而快乐的人。这种变化表明主人公已经从失去亲人的阴影中走出来。主人公经历了从沉重复杂到坦然坚定的变化过程,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态度和人生观的深刻转变。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小说的结尾划线句子中的“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指的是主人公在与爱人艾丽丝共同度过的两年时光中所体验到的深沉而真挚的爱情。这种幸福不仅仅在于物质的丰盈、生活的共享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艾丽丝的名字是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他们的爱情纯洁而美好,从布置新家到共同度过闲暇时光。而当他们迎来新生命的到来时。然而。主人公失去了爱人和孩子。但是,而是从半张纸的回忆中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尽管生活中会有痛苦和不幸,才是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主人公在走出房间时。他知道,这足以支撑他面对未来的生活,也是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应该持有的态度,“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就是真挚的情感体验。这种幸福是精神层面的富足。
答案:
(1)①起到线索的作用:半张纸上书写的内容,引出了主人公对两年来发生的往事的回忆,结尾又通过半张纸表现主人公情绪的变化。②揭示主题的作用:半张纸上记录了主人公两年的生活经历,揭示小说的主题,给人遐想。
(2)“最美丽”不仅是对艾丽丝的赞美,也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视。
(3)读半张纸前,主人公的心情是沉重而复杂的,主人公的心情变得坦然和坚定。
(4)它指的是生活使人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人生是由许多段组成的,人世无常;对于过去的一切,我们要懂得珍惜;不幸的,不要将悲痛延续,因为还有下一段要走,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17.【答案】见解答
【解答】
生活的常态
节日总离不开烟花的绚丽、夺目让每个人都为之驻足,每天每天
齐白石的一幅白菜图道出了“大味必淡”的道理,而是“生活的常态”?那样的“不可思议,现实生活中。
摔倒、生老病死或许每个人都要经历,并没有什么稀奇,失恋让你的心备受磨砺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是幸运儿,但那样的幸运太飘渺?
迪斯尼先生曾在车库中拮据地生活,这是多么恶劣的条件与环境,也没有巴望“天降馅饼”,最后以那只老鼠为原型,打拼出迪斯尼,并最终让充满力量的烟火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曾是一个两次高考名落孙山的学生,但他第三次以优异的成绩叩开了中国最高学府的大门;他曾是一个几次申请出国被拒的可怜小子、不善言辞的“害羞男子”……他遭遇的失败,但他心里很明白,是他必须接受,当他最终将“新东方”办成在美国第一家上市的中国教育企业时,生活的常态里。他说:“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或许我们并不能像前两位成功人士那样“辉煌”,或许你今天刚与恋人分开,你觉得落魄、无助……你觉得前方一片黑暗
但是?
立起源于心中的力量,或许柔软,他们就此自暴自弃了吗!就算我们不能如此成功?
人的快乐其实很简单,那么不论环境如何你都不会被左右。懂得知足常乐,并不是木讷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感恩的心豁达地体悟生命、成功。
要知道,不论是怎样的打击,因为他心中的“柔软”不是“软弱”、碾不碎的“韧劲”。
“看穿”生活的常态,也是一种境界,就如同修炼了“禅”一般。A.甘露
贫穷
权力
品德
调剂
B.甘露
贫穷
威权
德性
调整
C.甘霖
痛苦
威力
品德
协调
D.甘霖
施与
威权
德性
调剂
2023-2024学年宁夏光华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宁夏光华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共14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科技开发学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B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内江市科技开发学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B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翻译与默写,现代文阅读,语言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