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2024届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88782/0-17212558284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广元市2024届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88782/0-17212558284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广元市2024届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88782/0-172125582850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广元市2024届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元市2024届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时作出的“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重要指示,某校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茶园采茶叶B.古树挂标牌C.稻草编草鞋D.糯米酿米酒
2.化学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食品
B.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电瓶车充电时起火可用水灭火
D.可将实验室剩余药品带回家做实验
3.凉拌折耳根是广元人民喜爱的菜品。折耳根含有鱼腥草素(),鱼腥草素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鱼腥草素中含有氧分子
B.鱼腥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8g
C.鱼腥草素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D.1个鱼腥草素分子含有36个原子
4.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是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物质可用于食品防腐
B.b点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
C.c点物质的化学式为
D.d点物质可能是复合肥
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此它们的性质相同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因此燃烧必须要有氧气参与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图1:向一定量稀盐酸、混合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
B.图2:用等质量、等浓度的溶液分别制取
C.图3:向装有一定量MgO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稀盐酸
D.图4:红磷在装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8.向一定量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三种
B.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则滤液中溶质一定有两种
C.若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
9.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如图2是选用图1中某种固体进行实验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试管中固体对应图1中的丙
B.℃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时,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
D.将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从℃降温到℃,得到溶液的质量:丙>乙>甲
10.乙醇()是常用的燃料。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
二、计算题
11.小明为了测定某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图甲,向60g硫酸溶液中缓缓注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溶液的pH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对应关系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图乙中a点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3)请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三、实验题
1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
(2)选用A、D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可反应生成。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其部分化学性质与相似。若要制取,可选择发生装置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若用G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填“m”或“n”)进入。制取过程中,为防止污染环境,还应选择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装置进行尾气处理。
13.实验室有两瓶试剂,分别为待测液A、待测液B,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NaOH溶液或溶液。同学们对待测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1)小芳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A滴于pH试纸上,测出待测液A的pH约为3,则待测液A是________溶液(填“酸”或“碱”)。
(2)为进一步确定溶液中溶质成分,小芳又做了四组实验。请你帮助她完善如表并分析:
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测出待测液A是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以上四组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组的实验现象即可证明待测液B为NaOH溶液的是________(填实验序号)。
【质疑讨论】
(3)小强对实验二中待测液B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提出质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待测液B已变质,写出待测液B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提出问题】NaOH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4)猜想一:NaOH、;猜想二:_______。
【设计实验】
(5)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善下表,得出正确结论。
【反思拓展】
(6)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上表步骤二还可以用下列_______(填字母代号)方案代替,产生其他的现象后,也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a.滴加溶液b.滴加溶液c.通入
四、填空题
1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预防骨质疏松、佝偻病需补充的常量元素是__________。
(2)生理盐水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是__________。
(3)画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4)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__。
(5)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5.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1)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
(2)玻璃钢可用于制造飞机、导弹的雷达罩,玻璃钢属于__________(填“复合材料”或“金属材料”)。
(3)家里的刀、剪等钢铁制品与__________接触易生锈。
(4)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因缺氧而接近水面游动,缺氧的原因是__________。
(5)广元唐家河的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用以保证每天的能量摄入。竹子富含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哪类基本营养素__________。
(6)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HCO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H和O属于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③从微观上解释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
16.通过海水晒盐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 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由粗盐制备较纯净NaCl晶体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是_________。在操作Y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
(2)甲、乙、丙分别是①、②NaOH、③三种试剂中的一种。请你写出一组合理的试剂添加顺序_________(填序号)。
(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_________(填化学式)。
17.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每个反应都是一步实现,其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F是紫红色金属,C、D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C、D、E、F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
(3)C的俗称为________。
(4)若E→F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茶园采茶叶,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古树挂标牌,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稻草编草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糯米酿米酒,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故A错误;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取样,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故B正确;
C、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否则易引发事故,故C错误;
D、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鱼腥草素由鱼腥草素分子构成,每个鱼腥草素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鱼腥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鱼腥草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能论种类,不能论个数,不符合题意;
D、鱼腥草素由鱼腥草素分子构成,每个鱼腥草素分子中含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共36个原子,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a点对应的物质属于单质,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为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故A选项说法正确;
B、b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显-2价,为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选项说法正确;
C、c点对应的物质属于酸,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c点物质的化学式不可能为,故C选项说法错误;
D、d点对应的物质属于盐,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属于盐,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d点物质可能是复合肥,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价类二维图的含义、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酸碱盐和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A、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无明显气味的是硫酸钠,可以鉴别,故A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氢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加入足量的水溶解,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能分离出碳酸钙,但无法分离出氧化钙,故C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故D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6.答案:B
解析: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选项推理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在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选项推理正确;
C、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D、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但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如镁在二氧化碳燃烧,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7.答案:A
解析:A、向一定量稀盐酸、混合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过程中没有沉淀生成,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该过程中沉淀质量不断增大,氯化铜反应完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沉淀质量也不再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溶液分别制取,有催化剂反应快,无催化剂反应慢,但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像错误;
C、向装有一定量MgO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一开始溶质氯化镁的质量不断增大,氧化镁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不断增大,所以溶质总质量还会继续增大,只是增大的趋势变缓,故选项图像错误;
D、红磷在装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开始时燃烧放热,容器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氧气被消耗,压强会小于原压强,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Fe>Cu,向一定量、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锌先与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
A、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该金属是铜,滤液中溶质不一定有三种,也可能是锌和氯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滤液中溶质有氯化亚铁、氯化锌两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滤渣中有两种金属,滤液中溶质不一定有两种,也可能是锌和氯化亚铁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滤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锌一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滤渣中一定含有铁,此时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说明溶质是氯化锌、氯化亚铁,若氯化亚铁部分参加了反应,滤渣中含有铜、铁,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试管内的原来剩余的固体完全溶解,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图2试管中固体对应的不可能是图1中的丙,故A错误;
B、选项说法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则℃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时,甲的溶解度为80g,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
D、将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从℃降温到℃,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没有晶体析出,则得到溶液的质量:丙>乙>甲,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4.6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6g××100%=2.4g,氢元素的质量为4.6g××100%=0.6g,恢复到室温所得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0%=30%,所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4g÷30%=8g,乙醇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0.6g÷×100%=5.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g+5.4g)-4.6g=8.8g。故选C。
11.答案:(1)偏大
(2)氢氧化钠、硫酸钠
(3)由图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g时,pH=7,此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解:设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4.1%
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1%
解析:(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会导致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a点pH大于7,此时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氢氧化钠;
(3)见答案。
12.答案:(1)长颈漏斗
(2)
(3)C;m; E
解析:(1)由图可知,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试管口有一团棉花,D装置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则A、D装置适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可反应生成,若要制取,需要固液加热型发生装置,则可选择发生装置是C。 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若用G装置收集,气体应从m进入。部分化学性质与 相似,则也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制取 过程中,为防止污染环境,还应选择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E装置进行尾气处理。
13.答案:(1)酸
(2)产生气泡;;实验四
(3)
(4)##碳酸钠
(5)2~3滴无色滴酚酞溶液
(6)ab
解析:(1)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安全无小事,人人需谨慎,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真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