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研究小组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地区(5公顷)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a只,第二次捕获b只,其中带标记的有c只,标记物不影响该种鸟类的生存和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若标记物易脱落,该方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偏小
C. 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D. 通过该方法可计算出种群密度为每公顷ab/c只
【答案】C
【分析】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详解】A、种群密度是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A错误;
B、调查过程中若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含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可知该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偏大,B错误;
C、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而年龄结构可用于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即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C正确;
D、根据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可计算出种群密度为每公顷ab/5c只,D错误。
故选C。
2.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深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列选项不符合生态学相关原理的是( )
A. 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扩大生态足迹,使人类获得更多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B. 渔场投放饵料,可增加养殖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 在稻田养鸭养鱼,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获得更大的收益
D. 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可降低生物富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答案】A
【分析】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详解】A、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当于降低了生态足迹,A错误;
B、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渔场投放饵料,使可利用的食物资源增加,改善了生存环境条件,可以增加养殖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
C、稻田养鱼、养鸭不仅提高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使得养殖业和种植业同时得到了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收益,C正确;
D、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有些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由于在环境中稳定,难降解,不易被生物利用,一旦进入环境被生物体吸收后会在体内蓄积,造成生物富集,再通过食物链逐渐在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累积,人类食用相应营养级的生物后就可能会被影响,因此如果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可降低生物富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3.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结构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分解者一定是异养生物,异养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
D. 细菌既可以作生产者,也可以作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 (2) 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3) 消费者(异养型) :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 分解者(异养型) :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
B、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
C、分解者一定是异养生物,异养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也可能是消费者,C正确;
D、细菌既可以作生产者(如硝化细菌),也可以作消费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分解者(如腐生的细菌),D正确。
故选A。
4. 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缸,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列举了设计生态缸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缸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B. 缸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C. 缸内多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D. 应定时向缸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答案】D
【分析】制作生态缸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生态缸中应具有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且不同营养级之间比例合适;小生态缸应该是密闭的;小生态缸应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不能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从而使水草死亡。
【详解】A、缸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以确保生态缸的稳定运行和成功,在设计或维护生态缸时,应充分考虑各种生物的生态位、营养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实现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A正确;
B、生态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但不能阳光直射的地方,以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B正确;
C、生态瓶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可以产生氧气,不需要向缸内通气,D错误。
故选D。
5. 三江源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日照时间长,紫外辐射强烈,年平均气温为5.6℃~3.8℃。该湿地主要植被紫花针茅是黑牦牛等牲畜的重要食物,其叶片纵卷如针状,表面具有较厚蜡质层。甘肃马先蒿是一种毒杂草,通过根部吸收紫花针茅的光合产物,同时释放抑制其生长的化学物质逐渐成为优势种,使该群落成为“黑土滩”型极度退化草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紫花针茅叶片的形态结构能适应低温、干旱和强紫外辐射环境
B. 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寄生、种间竞争等
C. 甘肃马先蒿导致的草地退化属于次生演替
D. 修复退化的草地群落可种植各种乔木
【答案】D
【分析】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高原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年平均气温只有-5.6~3.8℃,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烈。紫花针茅是三江源的主要植被之一,叶片纵卷如针状,叶表面具有较厚蜡质层,根系柔韧,该结构有利于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详解】A、三江源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日照时间长,紫外辐射强烈,年平均气温为-5.6℃~3.8℃,而该湿地主要植被为紫花针茅,说明紫花针茅叶片的形态结构能适应低温、干旱和强紫外辐射环境,A正确;
B、紫花针茅是黑牦牛等牲畜的重要食物,说明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甘肃马先蒿是一种毒杂草,通过根部吸收紫花针茅的光合产物(说明二者为寄生关系),同时释放抑制其生长的化学物质(说明二者存在竞争关系)逐渐成为优势种,因此说明甘肃马先蒿和紫花针茅为寄生和种间竞争关系,故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寄生、种间竞争等,B正确;
C、甘肃马先蒿导致的草地退化是从生物数量多演替为生物数量少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
D、种植植物应考虑当地的环境,本地区环境条件特殊,不能种植各种乔木,D错误。
故选D。
6. 发酵工程在医药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发酵工程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青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霉菌,是生产青霉素的重要工业菌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培养青霉菌时,可将培养基调至酸性
B. 利用射线处理青霉菌,有利于提高青霉菌突变频率
C. 利用发酵工程生产青霉素的中心环节是高产青霉菌的选育
D. 发酵过程中若受到杂菌污染,某些杂菌会分泌青霉素酶将青霉素分解
【答案】C
【分析】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发酵罐内的发酵。
【详解】A、青霉菌属于真菌,培养青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A正确;
B、选育菌种时,可以借助诱变育种获取高产青霉素的青霉菌株,利用射线处理青霉菌,有利于提高青霉菌突变频率,B正确;
C、利用发酵工程生产青霉素的中心环节是发酵罐内的发酵,C错误;
D、发酵过程中要防止杂菌的污染,若受到杂菌污染,某些抗青霉素的杂菌会分泌青霉素酶将青霉素分解,从而得不到产物,D正确。
故选C。
7. 植物A细胞核中具有耐盐碱基因,植物B细胞质中具有高产基因。研究人员获得A、B两种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然后经处理使细胞质或细胞核失活并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高产耐盐碱再生植株,大致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必需去除植物的细胞壁获得A、B两种原生质体
B. 选用上述两种不同部位的细胞制备原生质体有利于对杂种细胞的筛选
C. 异种融合形成的细胞才能够经①过程诱导为愈伤组织
D. ①②过程所用培养基主要区别是植物激素的种类不同
【答案】D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植物有性杂交不亲和性、打破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操作过程包括: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筛选、杂种细胞培养、杂种植株再生以及杂种植株鉴定等步骤。
【详解】A、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需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正确;
B、为了便于观察细胞融合的状况,选用上述两种不同部位的细胞(含有不同颜色)制备原生质体有利于对杂种细胞的筛选,B正确;
C、A的根细胞细胞质失活,B的叶肉细胞细胞核失活,只有异源融合形成的细胞才能够经①过程(脱分化)诱导为愈伤组织,C正确;
D、①表示脱分化,②表示再分化,①②过程所用培养基植物激素都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但两者的使用比例不同,D错误。
故选D。
8. 紫杉醇是一种高抗癌活性的药物,传统生产紫杉醇的方法是从红豆衫的树皮和树叶中提取,研究人员利用离体培养的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产紫杉醇利用了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该技术几乎不受季节、天气限制
B. 用诱变的方法处理愈伤组织,再经筛选可能获得高产紫杉醇的细胞
C. 过程①中植物细胞发育的方向受激素调控,且需提供无菌条件
D. 紫杉醇属于初生代谢产物,该生产方法有利于对野生红豆杉的保护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过程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愈伤组织,抑制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分裂,并进行大规模悬浮培养,从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紫杉醇。
【详解】A、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其生产利用了植物细胞培养,该技术几乎不受季节、天气限制,A正确;
B、愈伤组织细胞未分化,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状态,在诱变因素下容易产生突变,用诱变的方法处理愈伤组织,再经筛选可能获得高产紫杉醇的细胞,B正确;
C、过程①为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的脱分化过程,需适宜的温度、pH、无菌条件、营养物质及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且需提供无菌条件,C正确;
D、紫杉醇是一种高抗癌活性的药物,是植物细胞次生代谢产生的物质,利用离体培养的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能避免大量破坏野生红豆杉种群,D错误。
故选D。
9. 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操作,需要有专门的工具。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所需基本工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质粒可能产生相同的末端
B. T4DNA连接酶可以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进而连接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C. 作为载体的质粒上通常有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以便于重组DNA的筛选
D. 原核细胞内的限制酶可切割入侵的DNA分子,通常不切割细菌自身的DNA分子
【答案】C
【分析】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详解】A、不同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一般不同,但切割后所产生的黏性末端可能是一样的,像这种能切割不同的DNA 片段但产生相同黏性末端的一类限制酶称为同尾酶,A正确;
B、T4DNA连接酶既可以连接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也可以连接双链DNA片段的平末端,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B正确;
C、作为载体的质粒上通常有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以便于重组DNA的筛选,不是抗生素合成基因,C错误;
D、原核生物内的限制酶可切割入侵的DNA分子而保护自身,一般不切割自身的DNA分子,D正确。
故选C。
10. 如图为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抗病毒番茄植物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杆菌转化法普遍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而对单子叶植物无效
B. 农杆菌转化法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需要转入农杆菌中再导入番茄细胞中
C. 转基因抗病毒番茄植株是否培育成功可通过PCR进行鉴定
D. 过程B受体细胞一般只能是番茄的受精卵
【答案】B
【分析】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 - 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 - 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详解】A、农杆菌是一种在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能在自然条件下侵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而对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没有侵染能力,但随着转化方法的突破,用农杆菌侵染水稻、玉米等多种单子叶植物也获得了成功,因此不是对单子叶植物无效,A错误;
B、农杆菌转化法时,需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再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目的基因进入番茄细胞,B正确;
C、转基因抗病毒番茄植株培育是否成功,需要个体水平检测,可通过抗病毒接种实验进行鉴定,即给转基因抗病毒番茄植株接种病毒,观察其抗病性,C错误;
D、植物细胞全能性更容易表达,过程B受体细胞可能是番茄的受精卵,也可能是番茄的体细胞,D错误。
故选B。
11. 棉蚜体内有多种寄生蜂的卵。初级寄生蜂将卵产于棉蚜体内,幼虫取食棉蚜组织。重寄生蜂的卵在初级寄生蜂的幼虫体内孵化并从中获得营养。现利用PCR及电泳等技术对棉蚜及其体内寄生蜂种类进行检测,为了一次鉴定出多种目标昆虫,加入同一PCR体系的多对引物应满足( )
①每对引物扩增的序列对应多种昆虫②每对引物扩增的序列对应一种昆虫③每对引物扩增的产物长度不同④每对引物扩增的产物长度相同⑤所有引物的长度相同⑥所有引物之间不能相互配对
A. ②③⑥B. ②④⑥C. ①③⑥D. ①④⑥
【答案】A
【分析】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DNA的复制过程。DNA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
【详解】①②PCR的原理是DNA复制,因此,加入同一PCR体系的多对引物应满足每对引物扩增的序列对应一种昆虫,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若扩增的产物长度不同,在电泳时会显示不同的条带,则根据电泳图谱上条带数可以一次鉴定出多种目标昆虫,若长度相同则不能达到一次鉴定多种昆虫的目的,③正确,④错误;
⑤不同引物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⑤错误;
⑥引物之间不能相互配对,否则无法形成双链,⑥正确。
综上,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工程操作的直接对象一般都是基因
B. 蛋白质工程可以生产自然界本不存在的蛋白质,而基因工程不能
C. 蛋白质工程依据的基础是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 通过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可对相应蛋白基因进行碱基的替换
【答案】C
【分析】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详解】A、蛋白质工程是第二代基因工程,与基因工程一样操作对象一般均为基因,A正确;
B、蛋白质工程一般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而基因工程生产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质,B正确;
C、蛋白质工程依据的基础是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C错误;
D、通过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可对目的蛋白基因进行碱基的替换,D正确。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3. 下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根据图示可以得知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竞争关系
C. 三种蝙蝠和该地所有的动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D. 种间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
【答案】ABD
【分析】分析曲线: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相互重叠,说明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但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这种相互错开觅食,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A、分析曲线可知,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分析曲线可知,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有相互重叠部分,说明三种蝙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
C、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三种蝙蝠和该地所有的动物没有包括该地区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C错误;
D、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生活空间等条件而发生的斗争,捕食则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种间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正确。
故选ABD。
14. 下图表示乡村振兴所建立的“甘薯+奶牛+花木+龙虾+食用菌”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养结合型设施生态农业具有高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
B. 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原理
C. 该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 青贮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
【答案】BC
【分析】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农业的一条基本原理。
【详解】A、种养结合型设施生态农业具有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A错误;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将牛粪作为沼气池细菌的原料,遵循了循环原理;将奶牛、龙虾、食用菌、甘薯等组合在一起,使其互利共存,遵循了自生的生态学原理,B正确;
C、该生态农业模式中将甘薯藤青贮作为奶牛的饲料,如将牛粪作为沼气池的发酵原料,以沼液为龙虾的食物、花木的肥料,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正确;
D、青贮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无氧呼吸),将甘薯藤中不容易被奶牛消化吸收的有机物分解为较易吸收的有机物,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
故选BC。
15. 2018年3月,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去世,至此世界上仅剩两头雌性个体。如今,科研团队拟采用提前保存的北方白犀牛冷冻精子借助核移植、体外受精等技术,以南方白犀牛作为代孕母畜人工繁育北方白犀牛。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为了获得数量较多的卵母细胞,可以对雌性北方白犀牛注射性激素促进超数排卵
B. 冷冻保存的精子需再经获能处理才可用于体外受精
C. 可将胚胎平均分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进行无性繁殖
D. 为了检测体外受精方式获得胚胎的性别,可在移植前取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
【答案】BCD
【分析】胚胎分割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者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者多胎的技术。
【详解】A、为了获得数量较多的卵母细胞,可以对雌性北方白犀牛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超数排卵,不是性激素,A错误;
B、冷冻保存的精子已经成熟,不需要再培养 ,但需要获能处理才可用于体外受精,B正确;
C、可将早期胚胎(发育良好的桑葚胚或囊胚)切割成2等份、4等份、8等份等,以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属于无性繁殖,C正确;
D、为了检测体外受精方式获得胚胎的性别,可在移植前取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取滋养层细胞进行性别鉴定,这样不会破坏胚胎,D正确。
故选BCD。
16. 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N包括A、G、C、T)和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ddN-PαPβ~Pγ)结构类似,两者的区别是ddNTP脱氧核糖第3位碳原子上的羟基被氢原子取代。DNA复制时,ddNTP可以与dNTP竞争核苷酸链延长位点,并终止DNA片段的延伸。现有一些序列为5'-GTCCTAGATCGTA-3'的DNA分子单链片段作为模板,拟通过DNA扩增获得被32P标记且3’端为碱基A的不同长度的子链DNA。在反应管中加入单链模板、引物、底物、DNA聚合酶、Mg2+及缓冲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底物是dCTP、dGTP、dTTP、dATP和α位32P标记的ddATP
B. 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并需要Mg2+激活
C. ddNTP与dNTP竞争脱氧核苷酸链的3'末端和5'末端
D. 实验中可得到4种不同长度被³²P标记且端为碱基A的子链DNA
【答案】AB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和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结构类似,都可参与DNA复制;进行DNA复制时,dNTP脱去两个磷酸后作为原料参与DNA的复制,而ddNTP可以与dNTP竞争核苷酸链延长位点,导致DNA片段延伸终止,即阻断DNA的复制。题干中要对模板DNA分子单链片段通过PCR进行扩增,且要获得3’为碱基A的不同长度的DNA分子,根据子链与模板方向相反且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用ddATP作为竞争底物参与PCR过程,使PCR在模板链不同的T位置终止延伸,从而达到目的。
【详解】A、合成DNA的底物为脱氧核苷酸,为脱氧核苷三磷酸脱掉β位和γ位的磷酸得到,故反应底物是dCTP、dGTP、dTTP、dATP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又依据题目要求获得被32P标记且3’端为碱基A的不同长度的子链DNA,故还需要α位32P标记的ddATP,A正确;
B、TaqDNA聚合酶能够催化脱氧核苷酸在子链DNA的3’端延伸,其在PCR中的作用是形成磷酸二酯键,且需要Mg2+的激活,B正确;
C、DNA复制时,合成的子链由5’端向3’端延伸,因此ddNTP与dNTP竞争的延长位点是脱氧核苷酸链的3’末端,C错误;
D、分析题意可知,模板为5'-GTCCTAGATCGTA-3'的DNA分子,合成的子链与模板方向相反且碱基互补配对,ddATP可终止子链延伸,故PCR得到子链有四种,分别是5'-TA-3'、5'-TACGA-3' 、5'-TACGATCTA-3'、5'-TACGATCTAGGA-3',D正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入)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预测松鼠20年后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通常要调查松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但决定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图,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______形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_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
【答案】(1)①. 年龄结构 ②.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①. 基本不变 ②. J
(3)①. 随机取样 ②. 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分析】据图分析,0~4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小问1详解】
若要预测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通常要调查鼠种群的年龄结构;但决定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前4年,λ=1,所以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4~1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第16~20年,λ>1且不变,此时种群的增长率也不变,所以松鼠种群数量将呈“J”形增长。
【小问3详解】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个体数。
18. 太湖流域因受生活污水(N、P丰富)影响而出现水华,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科学家在水面上放置了栽种着挺水植物的浮床,起到了良好的截污、控藻、改良水质的作用。下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判断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情况,科研人员要对河流中某浮游藻类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
(2)该生态系统中,鲢鱼属于第____营养级。
(3)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鲛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种群落结构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
(4)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
(5)下表为太湖某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数据(单位:1kJ·m-2·a-1),其中I~IV表示食物链中不同的营养级。结合数据分析,表中能量X表示的是____,最高营养级及其上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1)抽样检测法
(2)二、三
(3)使生物充分利用空间、食物等环境资源
(4)生态浮床和挺水植物可以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生长;能竞争吸收水体中的N、P等无机盐来限制藻类生长:有些挺水植物还可以释放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5)①.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和分解者 ②. 5.53%
【分析】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为: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同化量+粪便量(粪便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能量传递效率=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小问1详解】
浮游藻类数量较多,为了判断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情况,通常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调查。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鲢鱼在“挺水植物→鲢鱼→鲌鱼”和“藻类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鲢鱼→鲌鱼”等食物链中占据第二或第三营养级。
【小问3详解】
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鳞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该结构使生物充分利用空间、食物等环境资源。
【小问4详解】
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同时需要无机盐等物质,生态浮床和挺水植物可以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生长;能竞争吸收水体中的N、P等无机盐来限制藻类生长:有些挺水植物还可以释放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
【小问5详解】
据表分析,能量X+能量Y=同化的能量,而同化的能量中大部分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所以Y表示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能量X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根据同化的能量的数据,最高营养级是Ⅳ,上一营养级Ⅲ,二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同化量的比值=(0.88)×105)÷(15.91×105)=5.53% 。
19. 解磷菌是一种能将土壤中植物不能利用的磷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磷的功能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在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促进磷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尝试从南极企鹅岛土壤中筛选耐低温的解磷菌,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从南极企鹅岛土壤分离耐低温的解磷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在步骤①过程中涉及的无菌操作有______________(答出1点)。
(2)相比于土壤悬浮液,经过步骤③稀释了______________倍。步骤④中,可以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的数目,选取______________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三个培养基中长出的菌落数量分别是145、163、154,故推测每克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_个。
(3)上述分离解磷菌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分离到的解磷菌经发酵工程大规模发酵后可作农业生产中的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南极企鹅岛土壤中存在植物不能利用的磷,而且在低温环境中分离到耐低温的解磷菌的概率大 ②. 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进行灭菌;操作完成后,一定要洗手
(2)①. 103 ②. 选取菌落数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③. 1.54×107
(3)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微生物肥料
【分析】微生物的纯化培养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和纯化微生物两个阶段,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将菌液涂布到制备好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就可以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小问1详解】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南极企鹅岛地处低温环境中,由于南极企鹅岛土壤中存在植物不能利用的磷,而且在低温环境中分离到耐低温的解磷菌的概率大,所以选择从南极企鹅岛土壤分离耐低温的解磷菌。步骤①是取土样,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进行灭菌,操作完成后,一定要洗手。
【小问2详解】
步骤③是将制备的土壤悬浮液进行等比稀释,依次进行了3次稀释,每次稀释了10倍,因此相比于土壤悬浮液,经过步骤③稀释了1×103倍。选取菌落数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防止因为培养时间不足而引起菌落数目的遗漏。菌落数目计算公式C/V×M,C平均菌落数为154,涂布的体积 是0.1毫升,稀释倍数是104倍(10g土壤稀释在90毫升无菌水中稀释了10倍,一共是104倍), 每克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为1.54×107。
【小问3详解】
图中的菌落分布均匀,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据题意:解磷菌是一种能将土壤中植物不能利用的磷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磷的功能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在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促进磷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分离到的解磷菌经发酵工程大规模发酵后可作农业生产中的微生物肥料。
20. 为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过程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本实验中,用到了哪些动物细胞工程技术______________(答两项)。
(2)步骤①常用到的诱导方法有______________(答2种)。
(3)步骤②的细胞必须经过步骤③______________和抗体检测才能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可采用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培养或进行体外培养的方式进行扩大培养。
(4)单克隆抗体能识别抗原细微的差别、与特定抗原发生______________、并且可大量制备,因此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ADC治疗相较于常规的细胞毒素类药物化疗,在临床应用上有什么优势?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ADC在患者体内的作用如下图2所示。ADC进入乳腺癌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可将其水解,释放出的药物最终作用于细胞核,导致细胞凋亡,推测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2)PEG融合法、电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
(3)克隆化培养
(4)①. (特异性)结合 ②. 靶点清晰,毒副作用小
(5)药物作用于细胞核后,引起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产生相关蛋白,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分析】由图1可知,①表示动物细胞的融合,②表示筛选杂交瘤细胞,③表示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筛选既能产生特定抗体,又能大量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由图2可知,ADC不识别正常细胞,识别并结合乳腺癌细胞。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①表示动物细胞的融合,②表示筛选杂交瘤细胞,③表示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筛选既能产生特定抗体,又能大量增殖的杂交瘤细胞。在该实验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小问2详解】
步骤①表示动物细胞的融合,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PEG融合法、电融合法、灭活病毒诱导法。
【小问3详解】
步骤②表示筛选杂交瘤细胞,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必须经过步骤③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才能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可采用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培养或进行体外培养的方式进行扩大培养。
【小问4详解】
单克隆抗体能识别抗原细微的差别、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由于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靶细胞上的抗原,因此可以将药物准确携带到靶细胞处,对其它细胞影响小,即靶点清晰,毒副作用小。
【小问5详解】
ADC进入乳腺癌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可将其水解,释放出的药物最终作用于细胞核,导致细胞凋亡,原理是药物作用于细胞核后,引起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产生相关蛋白,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21. 研究人员从分解纤维素的细菌(A菌)中提取出一种纤维素酶基因(CBHⅡ)并进行PCR扩增,然后与高效表达载体pUT质粒(图1)连接构建成重组质粒并导入A菌,从而获得分解纤维素能力更强的工程菌(B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酶切位点
(1)构建重组质粒时,目的基因应该正确连接到______序列之间才能成功表达。
(2)CBHⅡ基因中无上述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在PCR扩增CBHⅡ基因时使用的两种引物______端(填“5′”或“3′”)必须能跟模板链互补配对,而另一端可以添加相关酶切位点才能在酶切后与pUT质粒连接。图2中A链为CBHⅡ基因的模板链,结合图1和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推断引物2需要添加的序列为______。
(3)为鉴定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成功以及是否成功导入A菌,将其接种在含抗生素N的培养基上培养,将3个不同菌落扩大培养后提取质粒分别进行双酶切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______等有关,电泳结果如图3所示(片段过小时检测不到条带)。据图分析,菌落______中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
(4)为检测B菌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将含有20%纤维素的培养基分为三组,进行不同处理后,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培养基中纤维素含量,结果如图4所示,对照组2的处理为接种______,实验结果说明______。
【答案】(1)启动子、终止子
(2)①. 3′ ②. 5′—AGATCT—3′(或答BglⅡ识别序列)
(3)①. 构象 ②. 2、3
(4)①. A菌 ②. B菌分解纤维素能力比A菌更强
【小问1详解】
构建重组质粒时,为了能使目的基因表达,需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成功的表达。
【小问2详解】
引物是从子链的5′端往3′方向延伸,为了能让扩增出的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正确连接,则需要在引物的5′端分别添加相应限制酶的识别序列,3′端需要与模板链互补配对。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到启动子上必须从模板链的3′移向5′,由于A链为CBHⅡ基因的模板链,因此引物2需引入BglⅡ切割位点。
【小问3详解】
琼脂糖凝胶电泳DNA分子的迁移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图3为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由图可知,CBHⅡ基因大小为1356bp,所以菌落2和3扩增出了目的基因,说明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
【小问4详解】
对照组1为空白对照,对照组2应为接种A菌,柱状图纵坐标表示纤维素含量,由柱状图长短可知,B菌分解纤维素能力比A菌更强。
生物类群
Ⅰ
Ⅱ
Ⅲ
IV
V
同化量
能量X
能量Y
限制酶
识别序列及酶切位点
BglⅡ
5′-A↓GATCT-3′
BstEⅡ
5′-C↓CTNACC-3′(N为任意碱基)
SacⅠ
5′-G↓AGCTC-3′
MspⅠ
5′-C↓CGG-3′
BamHⅠ
5′-G↓GATCC-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78,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