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朗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质量监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朗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质量监测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一、基础积累。(共4题;共20分)
基础积累
在漫漫宇宙中航行是寂mò①____的,但浪漫无比!当日后家喻户晓的宇航员只身一人,乘着宇宙飞船在太空中á②____游时,璀璨的星群与他擦肩而过,明亮的星辰似乎触手可及,实际却不可捉摸。fǔ kàn③____蔚蓝的地球,地面上那些雄伟庞大的建筑物已渺小如一粒尘埃。
1. 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家喻户晓 B . 不可捉摸 C . 蔚蓝 D . 渺小
3.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③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忧郁的日子里须要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⑤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⑥士别三日,即更____________________。(《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⑦《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显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如《陋室铭》。 C . 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D . 古人把山的北面、江河的南面叫作“阳”。“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就是指泰山的北面及南面。
二、阅读能力。(共15题;共50分)
整本书阅读
5. 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 )
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他)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他都有。在前清的时候,(他)打过群架,抢过两家妇女,跪过铁锁。跪上铁索,他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恰巧入了民国,巡警的势力越来越大,他看出地面上的英雄已成了过去的事……
A . 二强子 B . 孙侦探 C . 刘四爷 D . 曹先生
6.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作品,书中的许多幻想在当时看来并不实际,但随着科技进步,现在大都成为了现实,如核动力潜艇、电击枪等。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现代文阅读
窗前的小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升起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的注意。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起床后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第三日,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大大方方,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要紧的事情。有几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前,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夜里有雨随风而至,晨起后从树篱上捡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无需放大镜,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足有合抱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白生生的木茬裸露出来。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杈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工作人员发动电锯后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旁枝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那在空中立体舒展的枝叶如今平平地铺在地面上,竟然覆盖了整个草坪。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⑥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儿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到了三月的一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了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儿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⑦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觉出小杏树的了不起。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6日,有删改)
7. 下列属于发生在“三月的一个黄昏”的事情是( )
A . 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于是出门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B . 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C . 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 D . 我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颇有些临危不乱、气定神闲。
8. 作者说“或许,小杏树并不小”,但在文中却多次称其为“小”杏树。请仔细阅读下列选项,不可以作为理由的一项是( )
A . 生长在它周围的都是高大的树木,它被它们重重遮挡,与它们相比,它的外形和生存空间都较小。 B . 小杏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果实有小儿拳头大小。 C . 杏树在生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考验,却始终临危不乱、气定神闲,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 D . 小杏树身处逼仄之地,却使它避免了被大风摧折的命运,健康地生长,生存弱势未尝不是优势,表达了作者对小杏树生存智慧的赞美。
9. 有人认为,文中画线句子若改为“杏花是豆绿色的,花瓣有五枚”,语言既简洁,意思变化又不大。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0. 比较文中的小杏树与贾平凹《一棵小桃树》中的小桃树,说说它们分别有怎样的遭遇。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从它们的成长中得到的感悟。
现代文阅读。
我的老师齐白石
李可染
①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鱼虫、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得是那样细致,认识得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③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悬挂起来,这些字画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④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有丰富滋养的甜美成果分享给人,却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师的钓丝小鱼图。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 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 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朵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正如画上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的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⑧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儿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11. 下列回忆与齐白石老师无关的一项是( )
A . “凭空”作画 B . “一挥”题字 C . 江南写生 D . “将穿”石砚
12. 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凭空”作画不是不重视生活,而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 B . 白石老师“一挥”题字就是信笔一挥而过,一挥而就。 C . 钓丝小鱼图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 D . 棕树图上的题字“直上青霄无曲处”传达出了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
13.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中“扑面而来”一词的表达效果。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叶圣陶先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笔下的白石老师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依据文章内容列举三点。
古代诗文阅读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④?”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不是后来的蜡烛。④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更好呢?昧,黑暗。
15. 下面对这则短文的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点亮蜡烛学习 B . 年少时要好学 C . 勤学总是不晚 D . 壮年时要好学
16. 文中晋平公所说的“善哉”有怎样深层的含义?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恐已暮矣 暮至黑山头(《木兰诗》) B .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C . 如炳烛之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D . 恐已暮矣 转转不已(纪昀《河中石兽》)
诗歌鉴赏。
【甲】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乙】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
蔡洲③新草绿,幕府④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释】①冶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③蔡洲:江中洲名。④幕府:山名。
18. 下列对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诗首句运用了“互文”的写法,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图。 B . 【乙】诗颈联转而抒情,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警示当世;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 C . 【甲】诗中“犹唱”二字突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悲愤之切,【乙】诗中“不堪”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歌者的同情之心。 D . 【乙】诗尾联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时的统治者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在步六朝的后尘。由此可知,此联脱胎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9. 【乙】诗的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任选一种简要分析。
三、语言运用。(共3题;共15分)
古时七月为“孝亲月”,贵阳七中拟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20. 初一团支部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下面是王紫萱同学搜集到的一段话,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
②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
③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材,然而,做人必先学孝。
④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
⑤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还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
A . ①②③⑤④ B . ①③②⑤④ C . ③①②④⑤ D . ③②①④⑤
21. 小繁同学参加了演讲比赛,但是演讲稿开头有两处表述不够简明,请你找出并帮他修改。
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微信朋友圈“说”孝心。②我大概粗略地翻看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③发现父亲节时,有80%以上的朋友在这里大谈孝道,他们还会互相点赞、评论及转发。④这些所谓的“孝心”,大多是空无一物的心灵鸡汤,很多人都讨论过心灵鸡汤的作用,有人觉得能传播正能量,有人觉得毫无营养。⑤朋友,少“说”多“做”吧,别让你的孝心只感动了朋友圈。
⑴____________________句有问题,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句有问题,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学校文化社打算拟写一副对联用于宣传,请你结合活动主题,帮助他们写出下联。
上联:尊老爱老构建和谐社会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能力。(共1题;共60分)
23. 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与他人沟通,尝试着克服困难……但这样的尝试往往不能一次成功,或许要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才能在“山重水复”中迎来“柳暗花明”。请以“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及要求:
⑴明确“尝试”的内容,结合具体事件写清楚“努力”的过程;
⑵围绕关键词“不止一次”展开叙述,强调“尝试”的反复性;
⑶紧扣中心恰当选材,注意详略得当,可适当地增添细节描写;
⑷不得抄袭或套作,文中不得透露个人或班级的相关信息。题号
一
二
三
四
评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朗洞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停洞中学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质量监测卷,共7页。
这是一份2024年贵州省榕江县朗洞镇初级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文件包含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朗洞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卷pdf、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