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95759/0-17214293135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95759/0-172142931363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95759/0-17214293136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第31届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我国四川成都举办,以下各项工作的准备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座椅安装B.设备调试C.场馆消毒D.灯光布置
2.下列食品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面包B.金枪鱼C.蔬菜罐头D.酱萝卜
3.下列化肥不能配成绿植“水培溶液”的是( )
A.硝酸钠B.磷矿粉C.硫酸铵D.氯化钾
4.某兴趣小组制作的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收集到我省某地某一时刻的空气质量数据如表所示,并根据综合指标得出此时此处空气质量为优等,回答问题。
上表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气体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
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
5.某兴趣小组制作的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收集到我省某地某一时刻的空气质量数据如表所示,并根据综合指标得出此时此处空气质量为优等,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导致温室效应
B.图中缺少的数据
C.污染指数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差
D.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6.“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D.水分子数目增多
7.已知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9个中子,则一个该种氧原子形成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8B.9C.10D.17
8.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铝元素:B.氦气:
C.5个硫离子:D.氧化镁: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测稀硫酸的pH
C.取少量稀硫酸D.滴加溶液
10.做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实验时,若在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下列有关是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1.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将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D.丁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2.将35g的固体甲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20°C时,甲的溶解度为25g
C.20°C时,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分数为25%
D.温度由50°C降低到20°C时,没有晶体析出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一定生成沉淀B.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C.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14.某同学绘制了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①可通过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实现
B.转化②可通过发生置换反应实现
C.转化③可通过铁与植物油作用实现
D.转化④可通过铁与溶液反应实现
15.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二、计算题
16.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了湿法炼铜技术,《大冶赋》中记载了火法炼铜技术。图1是以孔雀石【主要成分为,其他杂质不反应】为原料演绎古代两种炼铜技术。
已知:孔雀石与稀硫酸反应:
(1)“湿法炼铜”加入铁,利用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_______(选填“强”或“弱”)。蓝色溶液的pH_______7(选填“>”、“<”或“=”)。
(2)用25g孔雀石与过量稀硫酸反应生成4.4g的,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根据“火法炼铜”原理,将9g炭粉和80g氧化铜混合物隔绝空气高温,部分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2,该实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三、实验题
1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看到盛有的试剂瓶上标注“含量不少于96.0%”。对此产生了研究的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工业制取的反应原理是:,然后蒸发溶剂获得固体(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固体敞开瓶口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反应生成。
【提出猜想】
(1)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_______。
【实验探究】
(2)甲同学取样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液体变蓝色,认为杂质中含有碳酸钠。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足以证明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理由是_______。
(3)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如下:
【分析交流】
(4)步骤a中产生沉淀的方程式为_______,中和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
(5)步骤a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硝酸钠、硝酸、氯化钠外,还有_______。
【拓展与反思】
(6)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应注意_______。在混合溶液中,检验某种离子时,需排除离子间的相互干扰。
四、填空题
18.如图中A是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D分别为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氟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2)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数相同;
(3)硒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E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
19.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具有质地柔软、熔点低和无毒等优良特性。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主要成分为)和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锡的冶炼:“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点铅勾锡…”锡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四氯化锡()可用于生产FTO导电玻璃,用来制作液晶显示屏。锡还广泛用于电子信息、化工冶金及航天工业等。
(1)写出锡的一点物理性质_______,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_______形式存在(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二氧化锡()中锡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
(3)炼锡时“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使碳_______(选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来提高炉温,同时“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其原因是加铅能使混合物的熔点_______(选填“降低”或“升高”)。
(4)炼锡的反应是,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__。
20.(一)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A图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此操作中,若观察到_______即停止加热;写出用B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二)为了达成铁丝在氧气中持续燃烧的目的,化学兴趣小组改进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见图D)
(2)伸入红热的铁丝之前应先保证集气瓶内的空气被排尽,检验空气被排尽的方法是_______。
(3)从实验目的和实验安全分析,溶液的作用有:_______。
(4)利用长度和直径相同,含碳量不同的铁丝进行实验的记录如下表,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1.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常用于瓷釉、洗涤剂、医药等。不锈钢以硫酸酸洗废液【含、、等】为原料制备硫酸钠晶体(化学式),工艺流程如图1:
(1)的类别属于_______(选填“酸”或“碱”或“盐”或“氧化物”),此物质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阴离子符号是_______。
(2)硫酸钠晶体化学式中氢氧元素质量最简比为_______。
(3)请将氧化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成:
。
(4)写出沉淀池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系列操作过程包括:蒸发、结晶等过程。根据如图溶解度判断,结晶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__,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安装座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设备调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场馆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D、灯光布置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B
解析:A、面包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B、鱼类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C、蔬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D、蔬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B
解析:A、硝酸钠属于氮肥,易溶于水,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B、磷矿粉属于磷肥,磷肥难溶于水,因此无法配制成溶液,符合题意;C、硫酸铵属于氮肥,易溶于水,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D、氯化钾属于钾肥,易溶于水,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C
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臭氧属于单质,故属于氧化物的有三种;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一氧化碳有毒,但是不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故A错误;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C、污染指数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好,故C错误; D、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环境监测,才能了解环境中的污染物状况,才能制定出对应的对策,故D正确;故选:D。
6.答案:D
解析: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错误;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错误;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正确;答案为:D。
7.答案:C
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种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则核外电子数为8+2=10,故选C。
8.答案:B
解析:A、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铝元素表示为,故A错误;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氦气表示为,故B正确;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5个硫离子表示为,故C错误;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示+2价,氧元素显示-2价,故氧化镁的化学式为,故D错误;故选B。
9.答案:A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将pH试纸放在玻璃板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振荡,而不是用手指堵住试管口、拿住试管上下振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以免沾污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硫酸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A正确;B、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水,不断慢慢滴加10%的溶液至过量,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故B错误;C、硫酸的pH小于7,当硫酸与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加入氢氧化钡过量时,溶液的pH大于7,故C正确;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两者不断反应时,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质量为0,当氢氧化钡过量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又会逐渐增大,故D正确;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乙为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丙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乙和丙的元素组成不相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图可知,丁为甲烷,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纵坐标是剩余固体质量,温度越高,甲剩余固体越来越少,说明固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A说法错误;B、20°C时,甲剩余了10g,因此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35g-10g=25g,故选项B说法正确;C、20°C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则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分数为,故选项C说法错误;D、温度由50°C降低到20°C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故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有沉淀生成,也可能由水或气体生成,如、,故选项说法错误;B、盐的组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例如氯化铵属于盐,其中就没有金属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4.答案:B
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转化②可通过与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或与氢气反应生成铁和水,上述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转化③为铁转化为铁锈,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是实现转化③的主要条件,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不能与硫酸锌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可能无法被点燃,不符合题意;B、羊毛和合成纤维的颜色可能相同,观察颜色无法区分,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无此气味,气味不同,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不符合题意;C、加入适量水,氯化钡能溶于水,碳酸钡难溶于水,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D、加入过量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1)强;﹤
(2)88.8%
(3)
解析:(1)“湿法炼铜”加入铁,即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这是利用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碳和水,由于硫酸过量,所以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有:、;故蓝色溶液显酸性,pH﹤7;
(2)解:设孔雀石中的质量为x,
x=22.2g
则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是,
答:孔雀石中的质量分数是88.8%。
(3)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是,氧元素质量是80g-64g=16g,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14g-6g=8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为11g-3g=8g,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是6g+3g=9g;生成物中与铜元素结合的氧元素质量是16g-8g-8g=0,即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生成铜的质量为64g,氧化铜、碳、铜、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7.答案:(1)和
(2)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3)白色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硝酸银溶液
(4);
(5)硝酸
(6)密封保存
解析:(1)工业制取的反应原理是:,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而固体敞开瓶口放置空气中容易潮解,还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反应生成,再结合猜想一和猜想二,故氢氧化钠中可能含有和杂质;
(2)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故甲同学的实验不足以证明杂质中含有碳酸钠;
(3)步骤a:结论是“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之后滴加过量稀硝酸,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故现象是先有白色沉淀产生,之后白色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
步骤b:结论是“杂质中含有氯化钠”、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a所得溶液中已不含有碳酸根离子,故可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白色沉淀;
(4)步骤a中产生沉淀的反应为硝酸钡与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方程式为:;
发生的中和反应为硝酸与氢氧化钠生成硝酸钠和水,方程式为:;
(5)步骤a过程中,所加的硝酸钡为适量,硝酸为过量,故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硝酸钠、硝酸、氯化钠外,还有硝酸;
(6)固体敞开瓶口放置空气中容易潮解,还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反应生成,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应注意密封。
18.答案:(1)9;19.00
(2)最外层电子数
(3)
(4)小于;
解析:(1)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元素周期表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氟原子的核电荷数是9;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一般省略,故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硒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
(3)硒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所以E中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的原子序数;由乙的位置可知,乙所代表的元素是氩元素,符号为:。
19.答案:(1)质地柔软或者熔点低;化合物
(2)+4价
(3)完全;降低
(4)碳
解析:(1)锡质地柔软、熔点低这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自然界中的锡主要以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氧化物和硫化物属于化合物;
(2)设二氧化锡()中锡元素化合价为x,x+(-2)×2=0,x=+4,所以二氧化锡()中锡元素化合价为+4价;
(3)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因此炼锡时“鼓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使碳完全燃烧来提高炉温;由于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熔点低,“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混合物的熔点降低,使锡较易熔化流出,故填:完全;降低;
(4)该反应中,碳夺走二氧化锡中的氧,体现了还原性,作还原剂。
20.答案:(1)防止受热不均匀,造成液滴飞溅;有较多固体出现;
(2)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瓶内空气已排尽
(3)生成氧气,同时能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
(4)在其他条件一定时,铁丝含碳量越高,燃烧时产生的火星越多
解析:(1)A图操作为蒸发,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能防止受热不均匀,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B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管口有棉花团,应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2)集气瓶内的空气被排尽,即收集满氧气,检验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瓶内空气已排尽;
(3)从实验目的和实验安全分析,溶液的作用是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氧气,同时能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
(4)由表中信息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时,铁丝含碳量越高,燃烧时产生的火星越多。
21.答案:(1)盐;
(2)5:64
(3);
(4)
(5)32.4℃以下;温度高于32.4℃,硫酸钠晶体会失去结晶水
解析:(1)硫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
硫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阴离子的是硫酸根离子,符号为;
(2)硫酸钠晶体化学式中氢氧元素质量最简比为:(10×1×2):(16×14)=5:64;
(3)过氧化氢和硫酸亚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沉淀池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5)结晶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2.4℃以下;
因为温度高于32.4℃,硫酸钠晶体会失去结晶水。
空气质量
5
9
6
0.5
9
优
空气质量
5
9
6
0.5
9
优
A
B
C
D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点燃
B
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观察颜色
C
鉴别氯化钡和碳酸钡
加适量水
D
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加过量稀硫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a:取样溶于水,先向溶液中滴加适量硝酸钡溶液,后向其中滴加过量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稀硝酸后_______。
杂质中含有碳酸钠
步骤b:向a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_______。
有白色沉淀产生
杂质中含有氯化钠
实验序号
铁丝中的含碳量%
实验现象
1
0.05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2
0.2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3
0.6
剧烈燃烧,大量火星
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2024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 2,过滤;,09,【交流讨论】柠檬酸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第6周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第6周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