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2024年中考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2024年中考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0—16Na—23S—32Fe—56Cu—6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衣:色泽鲜艳的衣服需要经过处理和印染
B. 食:未成年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大量摄入油脂和蛋白质
C. 住:建筑使用的钢筋是铁的一种合金,硬度大、可塑性好
D. 行:节能减排,短途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A、色泽鲜艳的衣服需要经过处理和印染,属于化学研究领域,该选项说法正确;
B、油脂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之一,所以应摄入一定量的油脂,但不能大量食用,以免引起人体肥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钢筋属于合金,合金具有硬度大,可塑性好的优点,该选项说法正确;
D、短途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能节能减排,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碱性锌锰电池性能优越,其组成物质包括锌粉、氢氧化钾、二氧化锰、石墨等,这些物质的类别不包括( )
A. 酸B. 碱C. 单质D. 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锌粉、石墨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氢氧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二氧化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这些物质的类别不包括酸,故选:A。
3.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B. 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
C. 用盐酸除去水壶中的水垢D. 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盐酸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是因为盐酸可与水垢发生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D、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B. 测溶液pH
C. 过滤D. 配制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热液体时,试管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故选项正确;
B、测定溶液的pH值不能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错误;
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未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选项错误;
D、量筒不能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现象与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 )
A. CO能燃烧,不能燃烧——构成物质分子不同
B. 水通电分解有氧气产生——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 火锅店门口香气袭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CO和CO2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A正确;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正确;
C.火锅店香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正确;
D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说明原子间隔变大,D错误;
故选D。
6. 确氧化钠()催化释氢,为便捷式电源提供移动氢能,该反应原理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过程中共出现4种含硼(B)的微观粒子
B. 过程①的微观实质是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C. 过程②中各微粒的数目比为1:1:1:1,则X为
D. 该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片中含硼的微观粒子有5种,分别为BH4、BH3、BH3O、B(OH)3、B(OH)4,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B、过程①微观实质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C、过程②为BH3与X反应生成氢分子与BH2OH,过程②中各微粒的数目比为1:1: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不变,反应物中为:1个硼原子、3个氢原子、1个X分子,生成物中为:5个氢原子、1个硼原子、1个氧原子,故X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为水,其化学式为H2O,该选项分析正确;
D、根据图示,该过程中物质的种类发生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种类改变,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故选C。
7. 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根据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A. 图1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放热
B. 图2将两溶液混合观察到天平平衡,说明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图3打开气阀观察到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 图4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中铁钉生锈,乙中铁钉不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水和氧气有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则石灰水变浑浊,该选项正确;
B、碳酸钠和硫酸钾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结合为水、或气体、或沉淀,则两者不能反应,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而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正确;
C、乙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甲中白磷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该选项不正确;
D、甲中铁和氧气、水共同接触,乙中铁只和氧气接触,对比可知铁生锈和水有关,但不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8. 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装有硝酸钾溶液(有部分硝酸钾固体未溶解)的小烧杯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水的体积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的硝酸钾溶液处于饱和状态
B. 由图乙推断温度改变的方式是升温
C. 图乙中P、M时刻受到的浮力
D. 增大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题可知,烧杯中硝酸钾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故此时硝酸钾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进行,V排增大,由于浮力不变,所以液体密度要变小,所以溶解的物质减少,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应该是温度在降低,故B符合题意;
C、木块的浮力不变,等于木块的重力,故图乙中P、M时刻受到的浮力FP=FM,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进行,V排增大,由于浮力不变,所以液体密度要变小,所以溶解的物质减少,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向氯化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0~a对应的溶液中溶剂质量不断增大
B. a~b(b点除外)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MgC12
C. b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Na+、Cl‒、H2O
D. c点对应溶液的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模拟预测卷化学试题图片版docx、化学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7,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丹南五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化学与各个学科联系紧密,“可燃冰”是天然气,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丹南五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丹南五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丹南五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