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03-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江西卷)(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
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和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糖的结构多样性与其单体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有关
B.细菌中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但能复制和表达
C.线粒体外膜上存在运输葡萄糖和丙酮酸的转运蛋白
D.叶绿体膜的内外侧蛋白质分布不对称,脂质对称分布
【答案】B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多糖中的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其结构的多样性与其单体的种类无关,A错误;
B、细菌中DNA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但能作为模板,进行复制和表达,B正确;
C、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线粒体外膜上不存在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C错误;
D、叶绿体膜的内外侧蛋白质分布不对称,脂质也不是对称分布,D错误。
故选B。
2、研究发现有些人的牙齿遇到寒冷刺激时会有刺痛感,与牙本质细胞中 TRCP5基因过量表达有关。寒冷刺激时,TRCP5蛋白会引起成牙本质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使钙离子进入并与细胞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神经产生兴奋, 进而引起疼痛。临床上丁香油可用于治疗牙疼。以下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钙离子穿过通道时, 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B.寒冷刺激引起刺痛,产生于大脑皮层,不需要完整反射弧的参与
C.临床上丁香油用以治疗牙疼,推测可能是丁香油导致TRCP5蛋白的形成
D.牙疼是因牙本质细胞的钙离子通道开放,Ca2+大量内流使膜两侧电位状态改变
【答案】C
【分析】寒冷刺激时,TRCP5蛋白会引起成牙本质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使钙离子进入并与细胞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状态发生改变,产生兴奋,进而引起疼痛。
【详解】A、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A正确;
B、刺痛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感觉的形成不是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TRCP5 蛋白含量与该过程的牙疼呈正相关, 使用丁香油治疗牙疼,应该是抑制TRCP5 蛋白的形成,C错误;
D、牙本质细胞的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导致神经产生兴奋, 故膜两测的电位状态改变,D正确。
故选C。
3、酶的抑制剂分为可逆型抑制剂(与酶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但酶活性能恢复)和不可逆型抑制剂(与酶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但酶活性不能恢复)。物质P对酶A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为了探究物质P属于哪种类型的抑制剂,某同学进行如下相关实验:
试管甲:加入酶A和底物;
试管乙,加入酶A、底物和物质P
试管丙:加入酶A和物质P,透析去除物质P后再加入底物;
分别检测三支试管中的酶活力。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单位时间内试管甲中的产物生成量明显多于试管乙
B.若试管乙的酶活力低于试管丙,则物质P为可逆型抑制剂
C.实验说明酶抑制剂通过与酶结合导致酶空间结构改变进而抑制酶活性
D.若试管乙的酶活力与试管丙相同,则物质P为不可逆型抑制剂
【答案】C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催化剂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酶的活性受温度、pH、激活剂或抑制剂等因素的影响。
【详解】A、试管甲:加入酶A和底物;试管乙:加入酶A、底物和物质P,物质P抑制酶的活性,所以单位时间内试管甲的产物生成个量多于试管乙,A正确;
B、试管丙:加入酶A和物质P,透析后再加入底物;若P为可逆型抑制剂,则透析后去除抑制剂P,酶的活性恢复,试管乙的酶促反应速率低于试管丙,B正确;
C、酶抑制剂可能与酶结合后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抑制酶活性,也可能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位点而抑制酶活性,但本实验无法说明抑制剂作用的具体机制,C错误;
D、若物质P为不可逆型抑制剂,酶的活性不能恢复,透析后酶促反应速率为试管丙与试管乙相同,D正确。
故选C。
4、科研人员发现,给健康小鼠接种衰老细胞,之后它们受到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细胞攻击时,能够防止或延缓肿瘤的形成。对于已经长出肿瘤的小鼠,接种衰老细胞也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基学说认为,细胞衰老后产生的自由基会通过负反馈阻止生物膜产生自由基
B.端粒学说认为,与衰老细胞有关的端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每分裂一次缩短一截
C.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杀死癌细胞的作用,该过程可能使癌细胞发生细胞凋亡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临床上,人们也可以通过将衰老细胞注射到人体内以便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
【答案】C
【分析】目前普遍认为导致细胞衰老的有两种学说:
(1)自由基理论:自由基是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极高的中间产物。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活泼,可攻击生物体内的DNA、蛋白质和脂质等大分子物质,造成氧化性损伤,结果导致DNA断裂、交联、碱基羟基化,蛋白质变性失活等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2)端粒学说: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其DNA由简单的重复序列组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由于不能为DNA聚合酶完全复制而逐渐变短。科学家提出了端粒学说,认为端粒随着细胞的分裂不断缩短,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阈值时,细胞就进入衰老过程。
【详解】A、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会通过正反馈促进生物膜产生自由基,A错误;
B、端粒学说认为端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每分裂一次缩短一截,B错误;
C、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清除功能,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癌细胞的过程可使癌细胞发生细胞凋亡,C正确;
D、题干中的实验仅可证明该方法可在小鼠体内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不能证明在人体内有相同效果,D错误。
故选C。
5、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由肾脏的部分细胞分泌,是一种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红细胞的蛋白。研究发现,在氧气供应不足时,低氧诱导因子(HIF)可与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结合,使得EPO的mRNA的含量增多,促进EPO的合成。相关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F基因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
B.EPO作用于红细胞膜上受体,促进成熟红细胞增殖和分化
C.HIF在转录水平调控EPO基因的表达,促进EPO的合成
D.骨髓造血功能不全的患者,EPO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高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示表示人体缺氧调节机制,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A、HIF基因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A正确;
B、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再增殖和分化,B错误;
C、由图可知,低氧诱导因子(HIF)与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结合,影响的是转录过程,因此HIF在转录水平调控EPO基因的表达,促进EPO的合成,C正确;
D、EPO是一种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红细胞的蛋白,骨髓造血功能不全患者,红细胞数目较少,则EPO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高,D正确。
故选B。
6、研究微生物进化的科学家们发现,微生物不仅随着其早期现代人类宿主在全球各地的旅行而变得多样化,而且它们通过限制自己在肠道中的生活,跟随着人类协同进化。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肠道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微生物和人类协同进化有关
B.决定人体肠道中微生物进化方向的是基因型频率和肠道环境
C.微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来源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D.肠道中某种乳酸菌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答案】B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肠道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微生物和人类协同进化有关,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肠道微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肠道环境,不是基因型频率,B错误;
C、微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能够发生各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是微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正确;
D、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肠道中某种乳酸菌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D正确。
故选B。
7、生长激素(GH)对软骨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研究人员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物质,验证生长激素可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实验设计如表所示(Ⅰ组为对照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IGF-1受体只存在于软骨细胞
B.将正常小鼠和IGF-1基因缺失小鼠分组饲养后,前者血清中GH含量较高
C.与Ⅰ组相比,Ⅱ组软骨细胞生长较快、Ⅳ组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
D.Ⅴ组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正常小鼠去垂体后注射过GH的血清,结果为软骨细胞生长明显快于Ⅰ组
【答案】D
【分析】分析图可知,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可以促进脾脏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也可以负反馈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的生长激素(GH)减少;同时生长激素(GH)也可以直接促进软骨细胞生长,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分析图可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同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也可以负反馈作用于垂体,说明IGF-1受体存在于软骨细胞和垂体,A错误;
B、垂体分泌的GH可促进肝脏细胞分泌IGF-1,IGF-1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IGF-1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IGF-1,不能抑制垂体分泌GH,故IGF-1基因缺失小鼠血清中GH含量高于正常小鼠,B错误;
C、以无生长激素受体的小鼠软骨细胞为实验材料,Ⅱ组培养液中添加GH,软骨细胞对生长激素(GH)不敏感,GH无法发挥作用,不能促进软骨细胞生长,Ⅳ组正常小鼠去垂体后,血清中不含GH,也不含有肝脏细胞分泌的IGF-1,软骨细胞也不能生长,C错误;
D、Ⅴ组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正常小鼠去垂体后注射过GH的血清,血清中含有肝脏细胞分泌的IGF-1,软骨细胞能生长,即结果为软骨细胞生长明显快于Ⅰ组,D正确。
故选D。
8、以5年生红花玉兰为采穗母树,选择当年的枝条制备插穗作为试验材料,研究GGR6(双吉尔六号)、NAA(萘乙酸)、IBA(吲哚丁酸)、IAA(吲哚乙酸)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200、500、800、1000、2000、3000mg·L-16种不同浓度对红花玉兰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为红花玉兰的快速繁殖提供理论支持,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物质
B.四种高浓度生长调节剂对红花玉兰枝条生根率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C.据实验结果,诱导红花玉兰枝条扦插生根可优先选择1000mg·L-1的NAA
D.生长调节剂对红花玉兰枝条生根率的影响与其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关
【答案】C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详解】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为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A错误;
B、在实验中没有对照组的生根率,不能确定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兰枝条生根率的影响,B错误;
C、据数据分析,诱导玉兰枝条扦插生根可优先选择1000mg·L-1的NAA,在该浓度下红花玉兰的生根率最高,C正确;
D、四种调节剂对玉兰枝条生根率的影响不同,可能与其调节的化学反应不同有关,但不是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C。
9、生态位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群落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因其中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而使其更快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B.觅食生态范围较宽、食物种类较多的动物种群更不易被淘汰
C.调查某种植物的生态位应调查其在区域内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内容
D.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不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答案】D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群落中的种间竞争出现在生态位比较近的种群之间,生态位较近的种群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相同点更多。
【详解】A、群落因其中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减少了生物之间的竞争,使群落更容易达到相对平衡状态,A正确;
B、觅食生态范围较宽、食物种类较多的动物种群,其生态位更广,容易在激烈的竞争和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更不容易被淘汰,B正确;
C、调查某种植物的生态位应包括其在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和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内容,C正确;
D、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错误。
故选D。
10、湿地作为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碳汇”是指能吸收大气中的CO2、减少大气CO2浓度的活动、过程或机制),对于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无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B.碳循环过程中属于“碳汇”的主要过程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C.由题意可知,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减少“碳汇”
D.湿地具净化海水、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答案】B
【分析】“碳中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实现“碳中和”的两个决定因素是碳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碳汇,碳减排的核心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节约能源、发展清洁能源;而在碳汇的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
【详解】A、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A错误;
B、“碳汇”是指能吸收大气中的CO2、减少大气CO2浓度的活动、过程或机制,主要过程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正确;
C、由题意可知,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增加“碳汇”,C错误;
D、滨海湿地具净化海水、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B。
11、花生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苯甲酸、苯乙酮等物质(这些物质不是花生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以抑制某些病菌和其他植物的生长。同一片土地多年连续种植花生会导致这些有毒物质不断积累,造成花生产量下降。某大学通过“采集根际土壤→选择培养→分离、纯化培养→菌种鉴定”筛选出可将苯甲酸降解为无毒小分子(CO2、H2O等)的根际菌,分离、纯化培养的具体操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生根系分泌的苯甲酸、苯乙酮等物质属于次生代谢物
B.可从多年连续种植花生的土壤中寻找降解苯甲酸的根际菌
C.该实验需配制以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D.若每次稀释10倍,图中的a为18,图中将土壤稀释了10³倍
【答案】D
【分析】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划分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具有容易观察和记录细胞的生长形态和行为;按照功能划分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类)微生物特殊的营养要求或对某些特殊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能选择性区分这种(类)微生物的培养基。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可使混合菌群中的某种(类)微生物变成优势种群,从而提高该种(类)微生物的筛选效率。
2、植物代谢会产生一些一般认为不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产物——次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酚类、萜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在植物抗病、抗虫等方面发挥作用,也是很多药物、香料和色素等的重要来源。
【详解】A、因为花生根系分泌的苯甲酸、苯乙酮等物质是其生存非必需的物质,所以属于次生代谢物,A正确;
B、降解苯甲酸的根际菌大多分布在富含苯甲酸的环境中,多年连续种植花生的土壤中苯甲酸含量相对较高,因此从这种土壤中获得降解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B正确;
C、为确保能够分离得到苯甲酸分解微生物,常将土壤稀释液先进行选择培养,该培养基应以苯甲酸为唯一碳源,其他营养物质适宜,C正确;
D、分离、纯化培养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先进行等浓度梯度稀释,如果每次稀释10倍,则取2mL菌液需要添加18mL无菌水,图中一共稀释了4次,因此总共稀释了104倍,D错误。
故选D。
12、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产生,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培育克隆猴的流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成纤维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前,用灭活的仙台病毒短暂处理的目的是利于细胞融合
B.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细胞质基因来自猴A和猴 B
C.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不利于重构胚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
D.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便于建立某些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
【答案】C
【分析】图示过程为体细胞克隆猴过程,该过程中应用了动物细胞培养(卵母细胞等的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去核卵母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融合)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详解】A、灭活的仙台病毒具有促融的作用,因此,将成纤维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前,用灭活的仙台病毒短暂处理的目的是利于细胞融合,A正确;
B、据图可知,体细胞克隆猴是由去核卵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融合而成,故体细胞克隆猴的线粒体DNA来自提供卵母细胞的母猴和成纤维细胞,即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细胞质基因来自猴A和猴B,B正确;
C、结合题图,重构胚在加入Kd4d的mRNA和TSA后,发育成克隆猴,而Kd4d的mRNA表达产物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可以使组蛋白去甲基化,TSA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化酶的作用,保持组蛋白乙酰化,即组蛋白乙酰化和去甲基化有利于重构胚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C错误;
D、克隆特定疾病模型的动物,可为研究该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开发相应的药物提供帮助,因此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便于建立某些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的发芽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其中一种检测方法是TTC染色法。TTC染色法的原理是可被种子组织吸收的无色的TTC可被[H]还原成红色的TTF。如将李氏禾种子在25℃、30℃和35℃三种温度下分别用0.5%的TTC溶液染色,结果表明,在35℃下染色30h可作为李氏禾种子生活力测定的适宜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被染成红色的是有生命力的种子
B.TTF只可能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C.TTF生成量与保温时间可能有关
D.李氏禾种子在35℃条件下产生的[H]最多
【答案】AC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2、分析题意:检测种子活力的原理是活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H]能与TTC(无色)反应生成TTF(红色)。
【详解】A、由“无色的TTC可被[H]还原成红色的TTF”可知,被染成红色是因为种子能产生还原氢,说明具有活性,即被染成红色的是有生命力的种子,A正确;
B、有氧呼吸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因此TTF可能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生成,B错误;
C、随着时间的延长,[H]产生量增加,因此TTF的生成量与保温时间可能有关,C正确;
D、在题目所研究的三个温度中,李氏禾种子在35℃条件下产生的[H]最多,但其他温度并未确定,因此不能说李氏禾种子在35℃条件下产生的[H]最多,D错误。
故选AC。
14、病毒感染等因素诱发的免疫应答可能导致胰岛B细胞凋亡,释放胰岛B细胞抗原,进而引发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该病的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辅助性T细胞可被胰岛B细胞抗原激活并产生细胞因子
B.DC细胞能将辅助性T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
C.胰岛B细胞凋亡释放胰岛B细胞抗原会被B淋巴细胞的MHC识别
D.随着胰岛B细胞损伤的发生,该自身免疫糖尿病的发病进程将减缓
【答案】ABC
【分析】细胞免疫基本过程①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由图可知,辅助性T细胞能被胰岛B细胞抗原激活,并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A正确;
B、DC细胞为树突状细胞,具有吞噬和呈递抗原的作用,由图可知,辅助性T细胞处理产生的抗原可由DC细胞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B正确;
C、胰岛B细胞凋亡释放B细胞抗原会被B淋巴细胞的MHC识别,C正确;
D、胰岛B细胞凋亡释放B细胞抗原,随着B细胞抗原的释放,更多的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分裂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辅助性T细胞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与抗原呈递细胞共同发挥作用,产生更多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细胞免疫功能,杀死更多的胰岛B细胞,导致该自身免疫病的发病进程加快,D错误。
故选ABC。
15、造血干细胞内BCR基因和AB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融合基因后,表达的BCR-ABL蛋白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能使某种蛋白质(简称CP)磷酸化而被激活,最终造成白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引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其主要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分析,异常造血干细胞发生变异的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B.激活CP依赖于ATP中具有较高转移势能的末端磷酸基团
C.融合基因通过控制BCR-ABL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mRNA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结合后开始指导BCR-ABL蛋白相关肽链的合成
【答案】ACD
【分析】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A、据图分析,异常造血干细胞发生变异的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
B、蛋白质磷酸化是指由蛋白质激酶催化的把ATP的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上的过程,由“表达的BCR-ABL蛋白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能使某种蛋白质(简称CP)磷酸化而被激活”可知,激活CP依赖于ATP中具有较高转移势能的末端磷酸基团,B正确;
C、BCR基因和AB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融合基因后,表达的BCR-ABL蛋白具有高度酪氨酸激酶活性,故融合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C错误;
D、表达的BCR-ABL蛋白属于胞内蛋白,与游离的核糖体结合后开始指导BCR-ABL蛋白相关肽链的合成,D错误。
故选ACD。
16、下列相关实验的部分操作,正确的有( )
【答案】AD
【分析】探究温度或pH影响酶活性时,应该先设定温度或pH,再将相应温度或pH的底物和酶溶液混匀。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详解】A、用高倍镜观察细胞质流动,先将黑藻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保证黑藻叶片细胞的活性,再取其小叶制片观察,A正确;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该先在设定温度下将酶和底物分别保温,再将相应温度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B错误;
C、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用卡诺氏液处理后应该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C错误;
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将菌液滴在盖玻片边缘,以免菌液过多将盖玻片顶起,D正确。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棉粮争地”是自古以来农业生产上难以解决的矛盾,中国古代用于种植粮食的土地和种植棉桑的土地比例长期保持在100:20到100:30之间。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崔爱花等科学家对在棉田中间作其它粮食作物进行了研究,以期提高棉田生产水平,缓解“棉粮争地”矛盾,下图展示了其部分研究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叶片净光合速率是以 来表示的,在单作状态下,玉米的最大净光合速率 (大于/小于)甘薯,同一时刻的胞间CO2浓度 (大于/小于)甘薯。查阅相关文献表明,玉米的呼吸速率略小于甘薯。综合以上信息可以推测玉米固定CO2的酶催化效率 (高于/低于)甘薯。
(2)有人认为,间作会改变田间微环境,从而改变光合作用中CO2的供应速率,进而导致棉花间作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在9:00~12:00间明显大于单作玉米。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
(3)净光合速率在中午降低的现象叫做“午休”,直接导致甘薯午休的因素最可能是 (光照强度/CO2浓度)。12:00-13:00,甘薯的胞间CO2浓度上升,据图分析其原因是 。
【答案】(1)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叶片吸收CO2的量(每秒钟每平方厘米叶片吸收CO2的量)大于 小于 高于
(2)不对,棉花间作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单作,但胞间CO2浓度却小于单作
(3)光照强度 12:00-13:00,甘薯的净光合速率不断下降,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速率变慢,导致CO2积累在细胞间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呼吸作用一般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光合与呼吸的差值可用净光合速率来表示,具体指标可以是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氧气释放量、二氧化碳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等,图中曲线表示净光合速率。
【详解】(1)净光合速率是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本实验中是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叶片吸收CO2的量(每秒钟每平方厘米叶片吸收CO2的量)来表示的;在单作状态下,玉米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5umL/(cm2.s)左右(12点),甘薯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8umL/(cm2.s)左右(11点),因此玉米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甘薯;同一时刻的胞间CO2浓度玉米为160umL/(cm2.s)左右,甘薯为270umL/(cm2.s)左右,因此玉米的小于甘薯;总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玉米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远大于甘薯,呼吸速率略小于甘薯,因此玉米的总光合速率大于甘薯,故暗反应速率大于甘薯,而玉米的胞间CO2浓度小于甘薯,因此推测玉米固定CO2的酶催化效率高于甘薯。
(2)棉花间作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单作,但胞间CO2浓度却小于单作,因此间作没有改变田间微环境,也没有改变光合作用中CO2的供应速率,这种说法不对。
(3)光照强度过强,导致温度过高,蒸腾作用旺盛,水分来不及供应,因此植物选择关闭部分气孔,而气孔不仅是水分子的通道,也是CO2的通道,因此CO2供应不足,光合速率下降,出现“午休”现象;12:00-13:00,甘薯的净光合速率不断下降,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速率变慢,导致CO2积累在细胞间,因此该时间段内甘薯的胞间CO2浓度上升。
18、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在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填“单向”或“双向”)的,原因是 。
(2)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依据图示且从神经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3)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答案】(1)大脑皮层和脊髓 单向 在完整的反射弧中,由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并依次传递到效应器并做出反应
(2)发现危险进行紧急处理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反射过程,酒精会使神经系统麻痹,饮酒后简单反应时和 视觉保留的能力指数相对值均会减小,该过程反应延缓
(3)以上患者的反射弧结构不完整,而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以上患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会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分析】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属于反射。
【详解】(1)“X觉”形成于大脑皮层,故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和脊髓(低级神经中枢),在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因为在完整的反射弧中,由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并依次传递到效应器并做出反应。
(2)分析曲线图可知,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饮酒后简单反应时和 视觉保留的能力指数相对值均会减小,可推测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故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
(3)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以上患者的反射弧结构不完整,而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会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得测试数据不准确,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19、茶产业是江西农业最具有特色和发展前景的重要产业。结合我省茶产业“绿色生态、高产高效”的发展要求,为减少茶园杂草和害虫化学防治对土壤带来的破坏和污染,采用了多种防治技术,使得茶园杂草防治更有针对性,使茶园绿色管理、草害防治更有针对性。回答下列问题:
(1)茶树是该茶园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生产者在完成生态系统功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茶树与害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的作用。
(2)我省茶园的害虫主要是茶尺蠖和叶蝉。茶尺蠖幼虫取食叶片为害,成“C”形缺刻,茶尺蠖严重时可将茶树新梢吃成光秃,仅留秃枝。茶尺蠖种群密度是其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指 。调查茶园中茶尺蠖幼虫的种群密度时,可选择样方法,请简单描述操作过程 。
(3)茶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为 。茶尺蠖所摄取食物中能量的去向有 。
(4)种植人员在茶叶种植区留置一定区域,不种植茶树,让其他植物生长,可减少茶尺蠖危害,其原理是 。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与农药防治相比,其优点是 。
(5)当茶园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很少或没有时,对碳循环的影响是 。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会沿 聚集, 越高的生物受害越严重。
【答案】(1)固定太阳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础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 统平衡与稳定
(2)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在茶园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茶尺蠖幼虫个体 数,求得每个样方内茶尺蠖幼虫的密度,以所有样方茶尺蠖幼虫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茶尺蠖幼虫的密度(合理即可)
(3)食物链和食物网 被茶尺蠖同化、通过茶尺蠖的类便流向分解者
(4)提高茶园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营养结构复杂或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等) 不会污染环境、不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
(5)腐殖质中的碳元素不能回到非生物环境中 食物链 营养级
【分析】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生产者在完成生态系统功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固定太阳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础,属于生态系统的基石;茶树与害虫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 统平衡与稳定的作用。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调查茶园中茶尺蠖幼虫的种群密度时,可选择样方法,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其操作过程是:在茶园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茶尺蠖幼虫个体 数,求得每个样方内茶尺蠖幼虫的密度,以所有样方茶尺蠖幼虫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茶尺蠖幼虫的密度(合理即可)。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茶尺蠖所摄取食物中能量的去向有被茶尺蠖同化(包括呼吸作用散失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通过茶尺蠖的类便流向分解者。
(4)一般而言,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故种植人员在茶叶种植区留置一定区域,不种植茶树,让其他植物生长,可减少茶尺蠖危害,其原理是:提高茶园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营养结构复杂或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等);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属于生物防治,与农药防治相比,其优点是不会污染环境、不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
(5)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当茶园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很少或没有时,对碳循环的影响是腐殖质中的碳元素不能回到非生物环境中;重金属越高的生物受害越严重。属于难以被降解的物质,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会沿食物链聚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害越严重。
20、18.老米酒具有悠久的历史,以营养丰富、保健养生而著称。回答下列问题:
(1)老米酒是以糯米为原料,经糖化、酒化等过程发酵而来的。糯米需经糖化后才能被酿酒酵母转化成酒精,原因是 。为监测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可定期取样,用 或血细胞计数板法计数。
(2)老米酒中的原儿茶酸(PCA)具有良好抗菌、抗氧化、抗炎症等作用。生成PCA的关键酶是烯酰辅酶A水合酶(ECH)。为进一步研究ECH的结构,研究人员拟将Ech基因载入原核高效表达载体,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细胞内进行表达,以获得大量的ECH蛋白。①图1所示的引物1~4中,利用PCR获得Ech基因时应选择的两种引物是 。
②Ech基因和表达载体的限制酶切位点如图1、图2所示,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见表1。为使Ech基因与载体连接并正确表达,在设计PCR引物时需在①所选两种引物的5′端分别增加限制酶 的酶切位点。
③可将转化后的大肠杆菌接种到含 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能在该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大肠杆菌 (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Ech基因,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除选择培养基外,可用于检测转基因是否成功的生物技术还有 (答2种)。
【答案】(1)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作为碳源 稀释涂布平板法
(2)引物2和引物3 EcRI和HindⅢ 氮苄青霉素、卡那霉素 不一定 含抗生素基因的未重组载体也可转化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在选择培养基上正常生存 PCR、抗原—抗体杂交、核酸分子杂交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糖化是指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由于酵母菌不含有淀粉酶,不能直接利用淀粉作为碳源,因此需要糖化后才能被酿酒酵母转化成酒精。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血细胞计数板法。
(2)①根据引物延伸方向往子链3'方向,欲扩增出Ech基因,应选择引物2和引物3。
②基因表达载体上有五种限制酶切位点,其中EcRⅤ和MbⅠ都会破坏Ech基因,同时为了Ech基因与载体连接并正确表达,因此应选择两种限制酶,而SacⅠ在表达载体上有两个酶切位点,则只能使用EcRI和HindI1I两种限制酶去切割Ech基因和表达载体,目的基因上不含有这两种限制酶切位点,则需要在引物上添加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根据启动子到终止子的方向,则引物3上添加EcR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引物2上添加HindⅢ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③根据表达载体上含有抗氮苄青霉素基因和抗卡那霉素基因这两种标记基因,则应在固体培养基上添加氮苄青霉素、卡那霉素进行筛选转化后的大肠杆菌,但筛选出的大肠杆菌不一定就含有Ech基因,因为含抗生素基因的未重组载体也可转化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在选择培养基上正常生存。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并成功表达,可采用PCR技术、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21、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科研人员通过诱变和一系列杂交实验创建了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性的1对性染色体上分别带有2个不等位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a和b(a和b均为致死基因,雄性中含aa或bb会死亡),会导致家蚕在胚胎期死亡,不能成功孵化。用性连锁平衡致死系与普通家蚕杂交,过程如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某些技术获得以下几组基因型的家蚕胚胎,无法成功孵化出幼蚕的组别有 (填组别)。
A组:ZABZab、ZabW B组:ZAbZaB、ZABW
C组:ZAbZAb、ZaBW D组:ZaBZab、ZAbW
(2)当亲本平衡致死系基因型为 会出现①现象,此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这种基因重组的途径是 。①现象中鉴别到个别雌蚕的原因是 。
(3)出现②现象的原因 。
(4)家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与家蚕相同,芦花鸡羽毛上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决定,基因b纯合时表现为非芦花。若养鸡场要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应选用表型为 作亲本,即可便于筛选子代雌鸡,从而达到目的。
【答案】(1)ACD
(2)ZAbZaB 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交叉互换)在产生雄配子时发生染色体互换,这种互换概率比较小
(3)在构建平衡致死系时候已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4)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
【分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1)分析题意,a和b均为致死基因,雄性中含aa或bb会死亡,则A组ZabW 致死,无法产生后代,C组中ZAbZAb的雄性个体因含有bb死亡,无法产生子代,D组ZaBZab由于aa导致父本死亡,故无法产生后代。
故选ACD。
(2)①中整体孵化率是50%,几乎全是雄蚕,说明亲本雄蚕的两条Z染色体分别含有a和b基因,导致子代雌性死亡,即该现象是由于构建成功的平衡致死系ZAbZaB,但在产生雄配子时发生染色体互换,这种互换概率比较小,故后代才出现个别雌蚕,
(3)整体孵化率是75%,说明有25%的个体死亡,②现象是在构建平衡致死系时候已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导致产生ZABZab的雄性个体,则该个体与普通家蚕杂交后,后代会有25%的ZabW个体致死,整体孵化率为75%。
(4)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且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B是芦花基因、b是非芦花基因,芦花雌鸡基因型为ZBW,非芦花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ZBZb,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若养鸡场要做到多养母鸡,多得鸡蛋,可选择芦花雌鸡ZBW×非芦花雄鸡ZbZb→1ZBZb(芦花雄鸡):1ZbW(非芦花雌鸡),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能从毛色判断性别。
组别
培养液中添加物质
Ⅰ
无
Ⅱ
GH
Ⅲ
IGF-1
Ⅳ
正常小鼠去垂体后的血清
Ⅴ
?
种类
200mg·L-1
500mg·L-1
800mg·L-1
1000mg·L-1
2000mg·L-1
3000mg·L-1
NAA
36.7
40.0
46.7
53.3
34.4
11.1
IBA
23.3
26.7
37.8
33.3
31.1
22.2
IAA
8.9
8.9
13.3
21.1
14.4
10.0
GGR6
14.4
5.6
20.0
6.7
8.9
13.3
选项
实验名称
操作
A
用高倍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先将黑藻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再取其小叶制片观察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先室温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后,再在设定温度下保温
C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先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再用清水冲洗2次
D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EcRI
EcRV
MbI
5′-G↓AATTC-3'
3'-CTTAA↑G-5'
5'-GAT↓ATC-3'
3′-CTA↑TAG-5'
5′-GA↓TC-3'
3'-CT↑AG-5'
NtI
HindⅢ
SacI
5′-GC↓GGCCG-3'
3'-CGCCGG↑CG-5'
5'-A↓AGCTT-3
3'-TTCGA↑A-5'
5'-GAG↓CTC-3'
3'-CTC↑GAG-5'
[生物]卷03-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安徽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卷03-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安徽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卷03-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广西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卷03-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广西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卷03-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湖南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卷03-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压轴卷(湖南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