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卷+
展开1.(2分)生活中常用人体的某个部位来估测长度,如成年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为1庹(tuǒ),“1庹”的长度最接近( )
A.17mmB.17cmC.17dmD.17m
2.(2分)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滴水成冰B.气凝结霜C.冰雪消融D.浓雾消散
3.(2分)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 )
A.树叶的影子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D.太阳的实像
4.(2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发出声音的( )
A.音调越高B.响度越大C.音色越好D.速度越大
5.(2分)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把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这个实验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
6.(2分)“北斗”卫星可以为汽车实现厘米级定位导航服务,它们之间信息传递利用的是( )
A.红外线B.紫外线C.微波D.超声波
7.(2分)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飞船从发射塔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第四次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的( )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8.(2分)“珍爱生命,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用湿抹布擦拭台灯和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
B.使用试电笔时,手指可以跟笔尖金属体接触
C.手机充电结束,把充电器从插座上及时拔下
D.将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
9.(2分)灯L1和灯L2连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电路中无其他用电器,且电源电压保持不变,L1和L2电阻不随温度变化),L1的电阻为20Ω,两灯均发光时,测得L2中的电流为0.2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L1和L2两端的电压之比可能是1:1 ②L1和L2的电阻之比可能是2:3
③L1和L2的电阻之比可能是2:1 ④L1和L2中的电流之比可能是1:1。
A.只有①和②B.只有③和④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均正确
10.(2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M形硬质轻杆可绕中间转轴O灵活转动杆两端分别用细绳悬挂两个质量相等的重物。现保持平衡状态。用手使两个右端的重物略微下降一小段距离后再松手,能恢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是( )
A.只有甲B.只有乙C.甲和乙D.都不能
11.(2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不超过20V,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30Ω 1A”字样,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再将滑片移动到另一位置时,另一个电表指针在所选量程最大刻度值的处,各元件安全且前后两次定值电阻R0的功率变化不小于1W。则( )
A.R0阻值为2.5ΩB.R0阻值为10Ω
C.R0阻值为12.5ΩD.R0阻值为50Ω
12.(2分)如图所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心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现沿竖直方向截取相同体积,并将截取部分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方,若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则( )
A.p甲一定大于p乙B.p甲可能等于p乙
C.p甲一定小于p乙D.p甲可能小于p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6分;请将符合题意的内容填在答题卷相应的横线上)
13.(6分)如图是我国某地区风力发电的外景,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动机组成。
(1)风力发电利用的是风能,风能是清洁的、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 次能源;风叶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利用 原理,实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风机叶片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等性能,通常用密度 ,硬度 (选填“大”或“小”)的复合材料制成;叶片形状像飞机的机翼,若叶片位置和风向如图所示,而受到向 (选填“上”或“下”)的力使风叶旋转。
14.(6分)科学技术引领着汽车领域的变革。
(1)以运行的“无人驾驶”汽车车为参照物,坐在车上的测试员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遇到障碍物汽车会自动减速或刹车,在此过程中 ,动能 (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我国自主研制的“红旗HQ3”无人驾驶汽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进行测试,汽车以18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5min,消耗汽油0.3kg,则在5min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 J,发动机的效率为 。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飞轮的转速为1800r/min,则在1s内,汽车对外做功 次。(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5×107J/kg)
15.(6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智能机器人将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人们的生活。
(1)某款机器人使用的是36V、15000mA•h锂电池,其充电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能转化为 能;某智能机器人站着发射超声波,经过0.04s后收到障碍物的回波 m(设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该智能机器人驱动电机的额定电压为36V,额定功率为180W,若该智能机器人的驱动电机线圈电阻为0.4Ω A,发热功率为 W;若当剩余电量减为电池容量的10%时,该智能机器人会主动寻找充电器充电,该智能机器人能够连续正常工作的最长时间为 h。
16.(8分)山东舰是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标志着我国海军综合实力的巨大提升。
(1)其满载排水量可以达到6.5×104t,最大浮力可达 N;当航母以最高航速15m/s匀速航行时受到的阻力是9×105N,不计能量转化损失,航母牵引系统的功率可达 W;在水中航行时受到的阻力与航速的平方成正比,则当航母以10m/s的速度匀速航行时受到的阻力为 N。
(2)舰载机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起飞的过程中其机械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舰载机采用较为稳定的滑跃起飞模式,为了提升舰载机起飞的升力 (选填“水平”“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的结构;若歼15飞机的空机质量是17.5t,最大起飞质量32.5t2(翼载指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与机翼面积的比值),则机翼面积为 m2。
(3)舰载机在航母上降落时必须适时放下舰钩,钩住甲板上的拦阻索,达到强行减速的目的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拦阻索对舰钩的拉力;在航母上的飞机拦阻索建造时,要让拦阻索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撞击压强为4×108Pa,已知该材料的强度比是0.8(强度比是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撞击力与最大拉力的比值),那么使用的材料1cm2面积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N。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7.(2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请按照要求作答:①画反射光线
18.(2分)如图所示为足球运动员顶出去的足球,试画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19.(2分)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电源正极。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0.(6分)小明对如图甲所示的投影仪产生了兴趣,了解到投影仪主要由一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和靠近镜头的液晶元件(相当于投影片)(S为烛焰中心)、焦距f=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屏幕上成放大像时物距应满足的条件。
(1)正确安装和调整器材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贴近透镜的位置向焦点移动,光屏上一直出现的是 (选填“光斑”或“像”)。
(2)继续将蜡烛从焦点位置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通过实验得出,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时,物距u应满足 (选填“u<f”“f<u<2f”或“u>2f”)。
21.(8分)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 (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小组同学再用第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试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漏记,但仍然计算出第3次的机械效率η= (保留3位有效数字)。
22.(10分)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如下:电源电压恒为4.5V,五个定值电阻R1(5Ω)、R2(10Ω)、R3(15Ω)、R4(20Ω)、R5(25Ω),标有“50Ω 1A”的滑动变阻器R、电压表(可用量程:0~3V、0~15V)、电流表(0~0.6A),导线若干。
(1)小赵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S,电压表无示数。若电路故障只出现在R1和R上,则电路故障是 。
(2)排除电路故障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闭合开关,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 A。
(3)分别用定值电阻R2、R3、R4、R5依次替换R1,重复(2)的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所得的五组数据绘制出I﹣R图像,如图乙所示 。
(4)为完成该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 Ω。
(5)在使用电阻R1、R5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P1、P5,则P1:P5=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解题时要有必要的公式和文字说明,只写出结果不得分)
23.(5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电阻丝R1的阻值为10Ω。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求:
(1)R2的阻值;
(2)电源两端的电压;
(3)通电10s电阻丝R1产生的热量。
24.(5分)一个底面积为100cm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电子秤上,向容器中缓慢注入液体,停止注入液体时;将均匀实心柱体缓慢放入液体中,放手后;整个过程,电子秤的示数与容器内液体深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部分数据没有标识)
(1)液体的密度;
(2)停止注入液体时,容器的总质量;
(3)该实心柱体的密度。
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十三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按答题卷中的要求作答)
1.(2分)生活中常用人体的某个部位来估测长度,如成年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为1庹(tuǒ),“1庹”的长度最接近( )
A.17mmB.17cmC.17dmD.17m
【分析】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庹”的长度是指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约等于身高,据此解答。
【解答】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庹”的长度是指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在170cm=17dm左右。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接近实际的选项即可。
2.(2分)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滴水成冰B.气凝结霜C.冰雪消融D.浓雾消散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滴水成冰是液态变成固态,故A正确;
B、气凝结霜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故B错误;
C、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故C错误;
D、浓雾消散是液态变成气态,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2分)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 )
A.树叶的影子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D.太阳的实像
【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4.(2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发出声音的( )
A.音调越高B.响度越大C.音色越好D.速度越大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由题意知,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属基础题,难度不大。
5.(2分)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把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进入约1mm。这个实验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把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把它们分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掌握情况,需要结合分子运动来解释具体实例。
6.(2分)“北斗”卫星可以为汽车实现厘米级定位导航服务,它们之间信息传递利用的是( )
A.红外线B.紫外线C.微波D.超声波
【分析】电磁波能传递信息,通信卫星是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微波是电磁波。
【解答】解:卫星导航系统传递信息利用的是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是电磁波的一种。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利用电磁波的地方非常多。如:卫星通信、无线电视、无线广播、手机等,是一道基础题。
7.(2分)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飞船从发射塔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第四次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的( )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所处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解:在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景海鹏的质量不变,所以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变化,关键要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8.(2分)“珍爱生命,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用湿抹布擦拭台灯和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
B.使用试电笔时,手指可以跟笔尖金属体接触
C.手机充电结束,把充电器从插座上及时拔下
D.将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
【分析】A、湿抹布是导体,当用湿抹布接触带电体时,会使人触电;
B、使用试电笔时,笔尖金属体与带电体接触,手指接触笔尖金属体会触电;
C、手机充电结束,把充电器从插座上及时拔下,可以避免触电;
D、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如果改用两孔插座,由于这些用电器的外壳是金属,金属是导体,当用电器漏电时,会使金属外壳带电,有触电的危险。
【解答】解:A、因为湿抹布是导体,可能会使电流通过人体与大地形成通路,故A错误;
B、使用试电笔时,手指接触笔尖金属体会触电;
C、手机充电结束,可以避免触电;
D、洗衣机,是由于这些用电器的外壳是金属,当用电器漏电时,三孔插座会将金属壳的电通入大地,有触电的危险。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原则,属于基础题。
9.(2分)灯L1和灯L2连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电路中无其他用电器,且电源电压保持不变,L1和L2电阻不随温度变化),L1的电阻为20Ω,两灯均发光时,测得L2中的电流为0.2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L1和L2两端的电压之比可能是1:1 ②L1和L2的电阻之比可能是2:3
③L1和L2的电阻之比可能是2:1 ④L1和L2中的电流之比可能是1:1。
A.只有①和②B.只有③和④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均正确
【分析】两灯由两种连接方式:
①若两灯串联,则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知道通过L2的电流,即L1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可求加在L1两端的电压,再利用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求加在L2两端的电压,进而得出两灯的电阻关系;
②若两灯并联,则L1、L2两端的电压相等,知道通过L2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可求L2的电阻,再利用并联电路的分流关系求两灯的电阻关系。
【解答】解:①若两灯串联,
通过两灯的电流:I1=I2=7.2A,I1:I5=1:1;
∵U6=I1R1=5.2A×20Ω=4V,
U3=U﹣U1=6V﹣6V=2V,
∴U1:U6=4V:2V=5:1,
R1:R5=U1:U2=6:1;
②若两灯并联,
则U1=U7=6V,U1:U2=1:1;
R7===30Ω,
R5:R2=20Ω:30Ω=2:4,
I1:I2=R3:R1=30Ω:20Ω=3:8;
由上分析可知①②③④都有可能。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的特点的掌握和运用,确定两灯有两种连接方式是本题的关键。
10.(2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M形硬质轻杆可绕中间转轴O灵活转动杆两端分别用细绳悬挂两个质量相等的重物。现保持平衡状态。用手使两个右端的重物略微下降一小段距离后再松手,能恢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是( )
A.只有甲B.只有乙C.甲和乙D.都不能
【分析】做出杠杆示意图,根据力臂的变化得出力与力臂的乘积的变化,然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即可判断是否恢复到原来平衡位置。
【解答】解:如图所示的甲、乙M形硬质轻杆。
由于悬挂的两个重物质量相等,则作用在M形硬质轻杆两端的上的拉力相等
甲硬质轻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L1=GL2,则:L8=L2;
乙硬质轻杆,同理可得:GL3=GL6,则:L3=L4;
用手使两个右端的重物略微下降一小段距离后,则杠杆示意图分别如下图:
由于轻杆端点的位置不同,右端的重物略微下降一小段距离后,
甲硬质轻杆,L6′<L1,L2′>L4,则:GL1′<GL2′,
所以,甲杆右端的重物继续下降。
乙硬质轻杆,L2′>L3,L4′<L6,则:GL3′>GL4′,
所以,乙杆左端的重物会下降。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正确判断出杠杆的力臂变化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不超过20V,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30Ω 1A”字样,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再将滑片移动到另一位置时,另一个电表指针在所选量程最大刻度值的处,各元件安全且前后两次定值电阻R0的功率变化不小于1W。则( )
A.R0阻值为2.5ΩB.R0阻值为10Ω
C.R0阻值为12.5ΩD.R0阻值为50Ω
【分析】如图甲所示,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由于滑动变阻器能够允许最大电流为1A,所以,由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1=0.5A,设电源电压为U;
①若丙电压表选用小量程,读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和P=UI列出定值电阻阻值和定值电阻功率的表达式;
再将滑片移动到另一位置时,其中一个电表指针刚好达到所选量程的最大刻度值处,另一个电表指针在所选量程最大刻度值的处;
Ⅰ若满偏的是电流表,求出电压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列出定值电阻的表达式,根据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和电源电压;根据P=UI算出定值电阻的功率,比较前后两次定值电阻的功率变化量是否符合题意:
Ⅱ若电压表满偏,求出电流表示数,根据欧姆定律列出定值电阻阻值表达式,根据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求出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的阻值,根据P=UI求出定值电阻的功率,比较前后两次定值电阻的功率变化量是否符合题意;
②若丙图电压表选择大量程,读数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列出定值电阻阻值的表达式和定值电阻功率的表达式;
再将滑片移动到另一位置时,其中一个电表指针刚好达到所选量程的最大刻度值处,另一个电表指针在所选量程最大刻度值的处;
Ⅰ若满偏的是电流表,算出电压表的示数,列出定值电阻阻值的表达式,根据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求出电源电压,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Ⅱ若电压表满偏,算出电流表示数,求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根据以上的讨论得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解答】解:如图甲所示,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由于滑动变阻器能够允许最大电流为1A,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1=2.5A,设电源电压为U。
①若丙电压表选用0~6V量程,则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2.5V定5=①
此时定值电阻的功率为P定1=I定12R定1=(0.8A)2R定1,
再将滑片移动到另一位置时,其中一个电表指针刚好达到所选量程的最大刻度值处处。
Ⅰ若满偏的是电流表,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6A滑1=×3V=1.4V,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定1=②
根据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由①②解得U=7.4V,R定1=10Ω,
此时定值电阻的功率为P定11=I定112R定6=(0.6A)7×10Ω=3.6W,
则前后两次定值电阻R8的功率变化ΔP1=P定11﹣P定1=2.6W﹣(0.8A)2×10Ω=1.2W>1W,符合题意;
Ⅱ若电压表满偏,则电流表示数为I定2=×0.2A=0.3A,
则定值电阻的大小为R定12=,
根据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可以列等式为R定12=,
解得U=6.75V,R定12=2.5Ω,
此时定值电阻的功率为P定12=I定128R定11=(0.43)2R定12=(7.3A)2×2.5Ω=0.225W,
则前后两次定值电阻R7的功率变化ΔP1=P定1﹣P定12=(3.5A)2×8.5Ω﹣0.32W=4.305W<1W,不符合题意;
②若丙图电压表选择大量程,则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12.5V定7=③
此时定值电阻的功率为P定4=I定22R定5=(0.5A)3R定2,
再将滑片移动到另一位置时,其中一个电表指针刚好达到所选量程的最大刻度值处处;
Ⅰ若满偏的是电流表,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6A滑6=×15V=3.5V,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定2=④
根据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由③④可得U=37.6V,
电源电压恒定且不超过20V,舍去;
Ⅱ若电压表满偏,则电流表示数为I定22=×6.6A=0.2A,
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R滑22==50Ω,
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是30Ω,故舍去,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Ω,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综合应用,正确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电压表可能的示数是关键。
12.(2分)如图所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心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现沿竖直方向截取相同体积,并将截取部分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方,若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则( )
A.p甲一定大于p乙B.p甲可能等于p乙
C.p甲一定小于p乙D.p甲可能小于p乙
【分析】甲乙原来的体积相同,截取相同的体积后,剩余的体积也相同。将截取部分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方后,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不变。由于甲乙物体都是各自上下一样粗细的长方体,沿竖直方向截取相同体积切割相同体积后,剩余部分的体积占原来体积的比例相同。分别表示出甲、乙两物体的压强变化量,根据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假设剩余的体积占整体的比例为x,由于甲乙物体都是各自上下一样粗细的长方体,剩余的底面积占比例也是x,
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是:
,
题目中已知,甲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大于乙地面压强的变化量,故,
,
即p甲一定大于p乙。
故选:A。
【点评】本题解答需要一定分析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6分;请将符合题意的内容填在答题卷相应的横线上)
13.(6分)如图是我国某地区风力发电的外景,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动机组成。
(1)风力发电利用的是风能,风能是清洁的、 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 一 次能源;风叶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利用 电磁感应 原理,实现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风机叶片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等性能,通常用密度 小 ,硬度 大 (选填“大”或“小”)的复合材料制成;叶片形状像飞机的机翼,若叶片位置和风向如图所示,而受到向 上 (选填“上”或“下”)的力使风叶旋转。
【分析】(1)像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称为可再生能源;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像化石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等均属于一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称为二次能源;
(2)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发电机把动能转化为电能;
(3)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解答】解:风能可以从自然界不断地得到,是可再生能源,属于一次能源;
根据密度公式,在体积V相同时,质量越轻、耐磨损要求;
叶片形状像飞机的机翼,叶片上表面弯曲,压强小,空气流速慢;叶片上,因而存在压力差。
故答案为:可再生;一;电磁感应;小;大;上。
【点评】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电磁感应现象、密度与社会生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题关键是熟知基本的物理知识。
14.(6分)科学技术引领着汽车领域的变革。
(1)以运行的“无人驾驶”汽车车为参照物,坐在车上的测试员是 静止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遇到障碍物汽车会自动减速或刹车,在此过程中 不变 ,动能 减小 (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我国自主研制的“红旗HQ3”无人驾驶汽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进行测试,汽车以18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5min,消耗汽油0.3kg,则在5min内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 5.4×106 J,发动机的效率为 40% 。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飞轮的转速为1800r/min,则在1s内,汽车对外做功 15 次。(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5×107J/kg)
【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5min内汽车运动的路程,利用W=Fs求出汽车牵引力做的功;根据Q放=mq求出0.3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利用η=×100%求出发动机的效率;四冲程汽油机1个工作循环完成4个冲程,飞轮和曲轴转2圈,对外做功1次。
【解答】解:(1)以运行的“无人驾驶”汽车车为参照物,坐在车上的测试员相对于车没有位置变化;
当汽车自动减速或刹车时,质量不变;速度减小;
(2)5min内汽车运动的路程为:
s=vt=18m/s×5×60s=5400m,
汽车牵引力做的功为:
W=Fs=1000N×5400m=5.4×106J;
5.3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Q放=mq=0.7kg×4.5×107J/kg=1.35×107J,
则发动机的效率为:
η=×100%=;
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是1800r/min=30r/s,即汽油机飞轮每秒转30圈。
故答案为:(1)静止;不变;(2)5.4×106;40%;15。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考查。
15.(6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智能机器人将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人们的生活。
(1)某款机器人使用的是36V、15000mA•h锂电池,其充电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电 能转化为 化学 能;某智能机器人站着发射超声波,经过0.04s后收到障碍物的回波 6.8 m(设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该智能机器人驱动电机的额定电压为36V,额定功率为180W,若该智能机器人的驱动电机线圈电阻为0.4Ω 5 A,发热功率为 10 W;若当剩余电量减为电池容量的10%时,该智能机器人会主动寻找充电器充电,该智能机器人能够连续正常工作的最长时间为 2.7 h。
【分析】(1)锂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已知某智能机器人站着发射超声波,经过0.04s后收到障碍物的回波,可求得智能机器人站着发射超声波传播到障碍物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求解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2)知道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I=求出机器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根据P=I2r求出电动机正常工作下的发热功率;先算出消耗的电池容量Q=Q1﹣Q2,再利用t=求出连续正常工作的最长时间。
【解答】解:(1)锂电池属于化学电池,充电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t总=×0.04s=6.02s,智能机器人与障碍物间的距离:s=vt=340m/s×0.02s=6.8m;
(2)由表中数据,根据P=UI==5A2r=(3A)2×0.6Ω=10W;机器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5A1=15Ah,下一次自动充电前的电池容量:Q8=ηQ1=10%×15Ah=1.3Ah,消耗的电池容量:Q=Q1﹣Q2=15Ah﹣2.5Ah=13.5Ah,由I=得==2.2h。
故答案为:(1)电;化学;(2)5;2.5。
【点评】本题为综合应用题,考查能量的转化、速度公式、电量公式、电功、电功率公式的运用和相关热学知识,关键是从题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16.(8分)山东舰是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标志着我国海军综合实力的巨大提升。
(1)其满载排水量可以达到6.5×104t,最大浮力可达 6.5×108 N;当航母以最高航速15m/s匀速航行时受到的阻力是9×105N,不计能量转化损失,航母牵引系统的功率可达 1.35×107 W;在水中航行时受到的阻力与航速的平方成正比,则当航母以10m/s的速度匀速航行时受到的阻力为 4×105 N。
(2)舰载机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起飞的过程中其机械能 增大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舰载机采用较为稳定的滑跃起飞模式,为了提升舰载机起飞的升力 向上倾斜 (选填“水平”“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的结构;若歼15飞机的空机质量是17.5t,最大起飞质量32.5t2(翼载指飞机的最大起飞质量与机翼面积的比值),则机翼面积为 65 m2。
(3)舰载机在航母上降落时必须适时放下舰钩,钩住甲板上的拦阻索,达到强行减速的目的 等于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拦阻索对舰钩的拉力;在航母上的飞机拦阻索建造时,要让拦阻索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撞击压强为4×108Pa,已知该材料的强度比是0.8(强度比是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撞击力与最大拉力的比值),那么使用的材料1cm2面积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5×104 N。
【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航母受到的最大浮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航母的牵引力,根据P===Fv求出航母牵引系统的功率;根据f=kv2求出k的值,然后代入f=kv2求出航母以10m/s的速度匀速航行时受到的阻力;
(2)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机械能;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高度有关;为了提升舰载机起飞的升力,甲板的末端需要设计成向上倾斜的结构;根据翼载的定义可求出机翼的面积;
(3)力的作用是相互,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根据F=pS算出1cm2面积上能够承受的飞机着舰时最大撞击压力,根据强度比是0.8算出使用的材料1cm2面积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解答】解:(1)航母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G排=m排g=6.5×104×1000kg×10N/kg=6.5×106N;
航母匀速航行时,受到的阻力与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航母的此时的牵引力F=f=9×105N,
不计能量转化损失,由P==,航母牵引系统的功率:P=Fv=8×105N×15m/s=1.35×103W;
如果航母在水中航行时受到的阻力与航速的平方成正比,即f=kv2,
当航母以最高航速15匀速航行时受到的阻力是9×105N,则9×105N=k×(15m/s)4﹣﹣﹣﹣﹣①;
则当航母以10m/s的速度匀速航行时受到的阻力f′=k×(10m/s)2﹣﹣﹣﹣﹣②,
联立①②解得:f′=4×106N;
(2)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起飞的过程中,航母的质量不变,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舰载机采用较为稳定的滑跃起飞模式,为了提升舰载机起飞的升力;
根据翼载的定义可得:翼载=,
则机翼面积(S)===65m5;
(3)舰钩对拦阻索的拉力与拦阻索对舰钩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可知,方向相反;
由p=可知2面积上能够承受的飞机着舰时最大撞击压力为:F最大撞击力=pS=4×102Pa×1×10﹣4m5=4×104N,
因为强度比是3.8,根据强度的定义可知,,
则使用的材料1cm3面积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最大拉力===3×104N。
故答案为:(1)6.6×108;1.35×104;4×105;(2)增大;向上倾斜;(3)等于3。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相互作用的特点、机械能的影响因素、压强定义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功率公式、二力平衡条件是由于,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7.(2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请按照要求作答:①画反射光线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过入射点O做出法线ON,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要注意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18.(2分)如图所示为足球运动员顶出去的足球,试画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分析】顶出去的足球靠惯性飞行,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方向是始终竖直向下的,不受其位置和运动状态的影响,据此,再利用作图法画出重力即可。
【解答】解:顶出去的足球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只受重力的作用,方向竖直向下
【点评】作重力的示意图是物理作图题中最常考的点之一,重点要明确,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其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同时,本题中还要注意,足球靠惯性飞行时,忽略空气阻力便不再受其他力。
19.(2分)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电源正极。
【分析】由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螺线管的磁极,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的方向及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解:小磁针静止时N极向左,则由异名磁极间相互吸引可知螺线管的右端为S极;
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由右侧流入螺线管,即电源右侧为正极
【点评】本题也可小磁针N极指向得出磁感线的方向,则由磁感线的特点可得出螺线管的磁极方向。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0.(6分)小明对如图甲所示的投影仪产生了兴趣,了解到投影仪主要由一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和靠近镜头的液晶元件(相当于投影片)(S为烛焰中心)、焦距f=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屏幕上成放大像时物距应满足的条件。
(1)正确安装和调整器材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贴近透镜的位置向焦点移动,光屏上一直出现的是 光斑 (选填“光斑”或“像”)。
(2)继续将蜡烛从焦点位置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通过实验得出,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时,物距u应满足 f<u<2f (选填“u<f”“f<u<2f”或“u>2f”)。
【分析】(1)物距小于凸透镜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3)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f和2f之间,应用是照相机;
当物距等于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f;
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f,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
当物距等于f时,不成像;
当物距小于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解答】解:(1)将蜡烛从贴近透镜的位置向焦点移动过程中,物距始终小于一倍焦距,而是光斑;
(2)蜡烛从焦点位置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变大,像变小;
(3)成放大的像时,物距应满足大于一倍焦距。
故答案为:(1)光斑;(2)变小。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学会进行规律性的总结,掌握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及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同时要善于总结成像大小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21.(8分)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 乙 (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越低 (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小组同学再用第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试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漏记,但仍然计算出第3次的机械效率η= 83.3% (保留3位有效数字)。
【分析】(1)应竖直匀速拉动测力计,这样拉力大小不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
(2)根据s=nh确定绳子的股数,判断是哪一个滑轮组;
(3)比较实验1和2的条件和机械效率大小,可得出动滑轮个数多少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求出绳子移动的距离,应用效率公式求出滑轮组效率。
【解答】解:
(1)实验中应该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以保证拉力大小恒定;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根据s=nh==4,实验使用的是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3)由表中第4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4)由表中第2次实验数据可知,绳端移动的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8倍,则第3次实验:绳端移动距离s=4h;
机械效率η=====×100%≈83.3%。
故答案为:(1)匀速;(2)乙;(4)83.3%。
【点评】在此实验中,对滑轮组的分析、机械效率公式的运用是实验的基础,同时,实验中分别探究了机械效率高低与动滑轮个数、提升物体重力等多个量的关系,因此,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也十分关键。
22.(10分)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如下:电源电压恒为4.5V,五个定值电阻R1(5Ω)、R2(10Ω)、R3(15Ω)、R4(20Ω)、R5(25Ω),标有“50Ω 1A”的滑动变阻器R、电压表(可用量程:0~3V、0~15V)、电流表(0~0.6A),导线若干。
(1)小赵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S,电压表无示数。若电路故障只出现在R1和R上,则电路故障是 R1短路 。
(2)排除电路故障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闭合开关,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 0.5 A。
(3)分别用定值电阻R2、R3、R4、R5依次替换R1,重复(2)的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所得的五组数据绘制出I﹣R图像,如图乙所示 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
(4)为完成该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 4 Ω。
(5)在使用电阻R1、R5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P1、P5,则P1:P5= 5:1 。
【分析】(1)电路故障只出现在R1和R上,则不是断路就是短路,逐一分析每种可能的情况,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根据已知题意,结合图乙回答;
(3)根据实验所得的五组数据绘制出I﹣R图象求出电流与电阻之积分析;
(4)电阻的电压控制为2.5V不变,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出变阻器的电压;当定值电阻最小为5Ω时,由分压原理求出对应的滑动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5)因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知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可知电路的电流之比;
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不变,根据P=UI,电压不变时,功率与电流成正比,据此求出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P1、P5之比
【解答】解:(1)若R断路,则整个电路断路,不符合题意;
若R短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不符合题意;
若R1断路,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
若R1短路,则电流表有示数,符合题意,
故若电路故障只出现在R4和R上,则电路故障是R1短路;
(2)排除电路故障后,为保护电路;由题意可知1=7Ω,闭合开关,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2.5A;
(3)根据实验所得的五组数据绘制出I﹣R图象知,电流与电阻之积为:
UV=IR=0.4A×5Ω=﹣﹣﹣=0.5A×25Ω=2.5V,为一定值,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电阻的电压控制为6.5V不变,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为定值电阻电压的0.8倍,对应的滑动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0.8×8Ω=4Ω;
(5)把5Ω和25Ω的电阻分别接入电路,因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5Ω:7Ω=5:1;
由串联电压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也不变,电压不变时,故P7:P5=5:6。
故答案为:(1)R1短路;(2)0.4,电流与电阻成反比;(5)5:1。
【点评】本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考查故障分析、注意事项、控制变量法、操作过程、对器材的要求和串联电路的规律、欧姆定律的运用及电功率公式的运用,综合性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解题时要有必要的公式和文字说明,只写出结果不得分)
23.(5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电阻丝R1的阻值为10Ω。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求:
(1)R2的阻值;
(2)电源两端的电压;
(3)通电10s电阻丝R1产生的热量。
【分析】由图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1)根据I=算出R2的阻值;
(2)由I=算出R1两端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算出电源电压;
(3)根据Q=I2Rt算出通电10s电阻丝R1产生的热量。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8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I=知R2的阻值为:
R2===5Ω;
(2)由I=知可得R1两端的电压为:
U2=IR1=0.8A×10Ω=4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电压为:
U=U1+U5=4V+2V=3V;
(3)通电10s电阻丝R1产生的热量:
Q1=I3R1t=(0.3A)2×10Ω×10s=16J。
答:(1)R2的阻值为8Ω;
(2)电源两端的电压为6V;
(3)通电10s电阻丝R1产生的热量为16J。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以及焦耳定律公式的应用,属于一道基础题。
24.(5分)一个底面积为100cm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电子秤上,向容器中缓慢注入液体,停止注入液体时;将均匀实心柱体缓慢放入液体中,放手后;整个过程,电子秤的示数与容器内液体深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部分数据没有标识)
(1)液体的密度;
(2)停止注入液体时,容器的总质量;
(3)该实心柱体的密度。
【分析】(1)由乙图可知,当液体深度为零时,容器的质量,当液体的深度为2cm时,可求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再由密度公式可求液体的密度;
(2)当液体的深度为4cm时,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液体的质量,进而确定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
(3)由甲图和(2)的总质量可求实心柱体的质量,由图乙可知,液体最大高度变为10cm,可求柱体的底面积,进而可求柱体的体积,再由密度公式求柱体的密度。
【解答】解:(1)由乙图可知,当液体深度为零时容器=50g,当液体的深度为2cm时总=250g,则m液=m总﹣m容器=250g﹣50g=200g;
液体的体积V液=S容器h1=100cm2×2cm=200cm3,再由密度公式可得液体的密度ρ液=;
(2)当h4=4cm时,则液体的体积V′液=100cm2×8cm=400cm3,则m′液=ρ液V′液=1g/cm3×400cm3=400g,故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总=m′液+m容器=400g+50g=450g;
(3)由图甲的电子秤示数可得柱体的质量为m柱=1260g﹣450g=810g;
设柱体的底面积为S柱,由图乙可知液体的最大深度h最大=10cm,又V′液不变,则有:(S容器﹣S柱)×h最大=V′液,所以S柱=S容器﹣=100cm2﹣=60cm2;
所以V柱=S柱h柱=60cm2×(10cm+7cm)=900cm3;
由密度公式得柱体的密度为ρ柱=;
答:(1)液体的密度为2g/cm3;
(2)停止注入液体时,容器的总质量为450g;
(3)该实心柱体的密度为0.2g/cm3。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密度和固体密度的计算的知识,利用图像确定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质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求解实心柱体的密度是解答本题的难点。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7/21 23:32:07;用户:李佳琳;邮箱:19523779563;学号:55883986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6
1.8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4
机械效率η
74.1%
62.5%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6
1.8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4
机械效率η
74.1%
62.5%
[物理][一模]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卷(有答案): 这是一份[物理][一模]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卷(有答案),共8页。
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必须用0,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珍爱生命,安全用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