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科学入门》选择题(4)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分类题型训练:第一章《科学入门》选择题(4)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共10页。
《科学入门》选择训练(4)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5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上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肯定小于26ml B. 肯定大于26ml C. 肯定等于26ml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26ml 2.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实验“错误操作”与所对应的测量结果,其中操作与结果一致的是( )3.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5℃,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英的体温,如果小英的实际体温为37.1℃,则测量的结果应该是( ) A. 37.5℃ B. 37.2℃ C. 37.3℃ D. 37.1℃ 4.某同学按右图操作步骤测量小石块体积:先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1,然后拿出石块测水的体积V2,请问他测得的石块体积比实际值( ) A. 小 B. 大 C. 一样 D. 都有可能 5.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体温计(如图甲)和实验室用温度计(如图乙)。下列有关它们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B. 体温计比普通温度计的精确度更高 C. 读数时,都要让玻璃泡浸在液体中,视线与液面平行 D. 图乙所示的体温计读数为37.8℃ 6.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7.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 调查 B. 实验 C. 观察 D. 阅读 8.小磊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四次测得的数据分别是3.52厘米、3.53厘米、3.53厘米、3.61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 3.527cm B. 3.53cm C. 3.5475cm D. 3.55cm 9.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7.2m=7.2m×100cm=720cm B. 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 12米3=12×1000厘米3=12000厘米3 D. 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10.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11.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实验:①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基中;②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 A. 水分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B. 培养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C. 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D. 光照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 12.下列四个图中,测四个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正确的是( )13.小丽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她得到的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一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做好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是4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A点24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 A. 20℃ B. 30℃ C. 40℃ D. 60℃ 14.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l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山问题 B. 建立假设 C. 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 作出解释 15.常用温度计的测量准确度(分度值)是1℃,而体温计的准确度可达0.1℃,体温计精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B.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弯曲且特别细的缩口 C. 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很细,其玻璃泡的容积也大 D. 体温计的外形特殊,玻璃管的一边凸起有放大作用 16.下列关于量杯刻度线画法正确的是( )17.对以下科学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0厘米 B. 洗澡用的水温度接近70摄氏度 C. 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立方米 D. 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5分钟 18.在观察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 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D. 小伟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19.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守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应牢记在心 B. 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 C. 如果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用缓缓的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D. 实验结束后,应将固体垃圾、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并用水冲走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 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 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厘米,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长度约为50厘米的课桌的宽度 D. 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21.下表所列出的是某同学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其中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建立假设和猜想”步骤的是( ) A. 步骤1 B. 步骤2 C. 步骤3 D. 步骤4 22.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23.加酶洗衣粉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 A. 80℃ B. 60℃ C. 50℃ D. 30℃ 24.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水银一样多,但直玻璃管的内径不同,经检验都是优等产品,现将它们同时竖直插入一杯热水中,则( ) A. 尽管内径不同,但水银柱升高长度相同,因此示数相同 B. 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C. 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当然也较大 D. 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低,示数当然也较小 25.小明同学在研究“人的身高和脚长的关系”的实验时,测得他自己的身高为167.6厘米,脚长为23.94厘米,则他两次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是( ) A. 1厘米、1厘米 B. 1毫米、1毫米 C. 1厘米、1毫米 D. 1毫米、1厘米 26.关于0℃的水和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水比0℃的冰要冷 B. 0℃的冰比0℃的水要冷 C. 它们的冷热程度是一样的 D. 无法比较它们的冷热程度 27.小华同学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先后四次测得练习册的长度是18.0厘米,18.1厘米,18.2厘米,18.3厘米,则练习册的真实长度较接近( ) A. 18.1厘米 B. 18.15厘米 C. 18.2厘米 D. 18.3厘米 28.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甩过,消毒后又用这支体温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为36.8℃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将是( ) A. 36.8℃和38.1℃ B. 37.3℃和38.1℃ C. 36.8℃和37.3℃ D. 都为37.3℃ 29.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下表是三种不同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则科考队到南极考察时应当携带的温度计是( ) A. 水银温度计 B. 酒精温度计 C. 煤油温度计 D. 三种温度计都可以 30.“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 A. 0.5m B. 1.5m C. 3m D. 4.5m 31.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得出结论 D. 收集证据 32.科学家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几台摄像机,记录大熊猫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比较法 D. 文献法 33.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原刻度模糊不清的酒精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地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的液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8mm的刻度线;当放在沸水中时,温度计的液柱面恰好对准208mm的刻度线。则当温度计的液柱面对准100mm刻度线时,所测的温度为( ) A. 90℃ B. 100℃ C. 46℃ D. 50℃ 34.小明在做“液体的混合”实验中,把A、B、C、D四种溶液中两种溶液相互混合后,得出了不同实验现象。在做B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C溶液(稀盐酸)混合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再与同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它们之间的反应不应该出现气泡。小明同学接来下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请教老师,咨询原因 B. 分析试剂,查找原因 C. 放弃实验,修改实验结果 D. 重新实验,深入探究 35.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是( ) A. 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0厘米 B. 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立方米 C.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 D. 杭州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36.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37.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5.6m=5.6m×1000=5600mm B. 5.6m=5.6×1000mm=5600mm C. 5.6m=5.6m×1000mm=5600mm D. 5.6m=5.6×1000=5600mm 38.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是( ) A. 体温计示数降到0℃ B. 体温计示数仍为38℃ C. 体温计示数降到35℃以下,无法读数 D. 温度太低,体温计易损坏 39.小科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们一起去调查并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量(如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 阴暗潮湿 B. 阳光充足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40.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 ) A. 酒精温度计 B. 乙醚温度计 C. 水温度计 D. 水银温度计 41.小科同学用家里的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发现,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测保温杯中的水温时示数为49℃,则保温杯里水温实际上为( ) A. 47℃ B. 48℃ C. 49℃ D. 50℃ 42.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用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 B. 用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人体 C. 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D. 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4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大于15mL B. 小于15mL C. 等于15mL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 44.下面数据中用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①1.52m ②23.0mm ③4.8cm ④0.72dm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和④ 45.下表是小明用豌豆种子来研究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实验记录。表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两个装置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乙和丁 D. 丙和丁46.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是( ) A. 把试管夹从试管中部横向插入,夹在试管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B. 把试管夹从试管上部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C. 把试管夹从试管下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握长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D. 以上操作方法都不正确 47.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48.下列观察“鸡蛋的沉浮实验”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食盐能溶解于水中 B. 用玻璃棒搅拌能加速食盐溶解 C. 对鸡蛋沉浮的观察必须借助工具 D.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药匙取用食盐 49.下列数据,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科学老师的身高约是1700mm B. 一瓶可乐容积是500dm3 C. 七上科学书的质量约为2kg D. 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8.2℃ 50.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记录了五次数据,分别是3.26cm、3.25cm、3.27cm、3.24cm、3.58cm,则下列可以作为此物体长度的数值是( ) A. 3.32cm B. 3.255cm C. 3.26cm D. 3.25cm 参考答案1.A 2.D 3.A 4.B 5.C 6.B 7.C 8.B 9.D 10.D11.C 12.B 13.D 14.B 15.C 16.D 17.D 18.C 19.D 20.D21.B 22.C 23.B 24.B 25.C 26.C 27.C 28.B 29.B 30.B31.B 32.A 33.C 34.D 35.B 36.D 37.B 38.B 39.A 40.A41.D 42.A 43.A 44.C 45.A 46.C 47.A 48.C 49.A 5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