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十一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高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同步习题(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十一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十一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解析版).docx
    第十一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原卷版)第1页
    第十一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原卷版)第2页
    第十一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解析版)第1页
    第十一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解析版)第2页
    第十一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6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职第11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精品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第11课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精品课时训练,文件包含第十一课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原卷版docx、第十一课依法从事民事活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D
    【解析】①: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同事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①错误。
    ②:郑老师五一假期报团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庐山三日游,郑老师与旅行社之间的旅游合同,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关系,②正确。
    ③:陈老师向税务机关提交2024年度“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申请属于行政机关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时,与公民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④:刘老师从某书店购买了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刘老师与书店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范畴,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C
    【解析】①:擅自公开他人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属于侵犯他人的隐私,不是生命权,①说法错误。
    ②: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②说法正确。
    ③: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识,③说法正确。
    ④:散布别人家庭关系破裂谣言,属于侵犯他人的名誉,不是荣誉权,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B
    【解析】①④:从材料中阐述的房县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来看,该法院运用了公序良俗原则,维护社会和谐,传递司法温度,也运用了自愿和公平原则,坚持调解优先,以弥合亲情,①④符合题意。
    ②:在材料中没有涉及绿色原则,绿色原则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关,②不选。
    ③:民法原则中没有效率优先原则,③错误。
    故本题选B。
    4.D
    【解析】A:平等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材料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
    B:自愿原则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材料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
    C:诚信原则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
    D: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我国民法典中保护“见义勇为”的条款被网友称为“好人条款”,体现了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D
    【解析】①: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徐某养信鸽扰民休息案例中,涉及的民事主体是徐某与邻居,属于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适用于民法调整,①不符合题意。
    ②:钱某与吴某古画转卖案例中,涉及的民事主体是钱某和吴某,属于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适用于民法调整,②不符合题意。
    ③:孙某获得稿费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中,是国家和纳税人的不平等主体关系,不适用于民法调整,③符合题意。
    ④:张某和李某因为性格不合分手的恋爱关系,不涉及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不适用于民法调整,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A
    【解析】①: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高空抛物砸伤行人反映的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的人身关系,①正确。
    ②:某市工商局向自然人甲购买办公用品,这里的市工商局作为市场主体与办公用品商店是地位平等的,涉及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②符合题意。
    ③:交警部门与违法对象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是民与官的关系,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④:小张要求父亲履行承诺,这种纠纷不在民法的调整范围之内,不适合法律的强制调整,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C
    【解析】①:我国早已确立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①说法错误。
    ②④: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民事权利提供了遵循,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健全,②④说法正确。
    ③: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C
    【解析】①:强买强卖违背自愿原则,不是公平原则,①错误。
    ②: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风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风俗。黄先生为儿子取名“黄河”,并未违背公序良俗原则,②错误。
    ③:某商家申明对有奖销售有最终解释权,这属于霸王条款,违背了平等原则,③正确。
    ④: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某工厂向周边农田排放工业废水,违背绿色原则,④正确。
    故本题选C。
    9.C
    【解析】①:《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①说法错误。
    ②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可以收,500元酬谢是失主的承诺”是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可以不收,拾金不昧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从道德的角度分析,②③说法正确。
    ④:必须收,否则会让失主失信于人,说法过于绝对,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0.D
    【解析】①:某区检察院对周某等人以涉嫌集资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属于国家机关对公民的关系,主体是不平等的,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②: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这属于恋爱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范畴,②不符合题意。
    ③:甲向乙借人民币20元忘记归还,乙向甲索要。甲乙之间是平等的民事主体,涉及财产关系,③符合题意。
    ④:甲装修房屋时未做好防水导致楼下乙的墙面损坏引起纠纷,甲乙之间是平等的民事主体,涉及相邻关系,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A
    【解析】②④: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婚姻关系和债务关系都为民事法律关系,符合题意,②④正确。
    ①:张同学与李同学约定假期一起去欢乐谷游玩,不具有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③:甲向乙问路,乙欣然指路,但因乙疏忽而指错方向,非法律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2.C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①: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①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均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③: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③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④: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A
    【解析】①②:“无条件”免除救助者的民事责任,为见义勇为者解除后顾之忧,体现了尊重生命和帮扶弱者的公序良俗,体现了民法的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无条件”免除救助者的民事责任,表明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与平等原则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④:法律可以调整各方之间的关系,但不一定对各种利益冲突都最有效,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4.A
    【解析】①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叶教授与某企业、李某与吴某,均属于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财产纠纷,适用于民法调整,①②正确。
    ③:戴老师获得稿费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中,是国家和纳税人的不平等主体关系,不适用于民法调整,③排除。
    ④:宋某与市政维修部门发生的纠纷属于行政纠纷,不是适用于民法调整,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5.D
    【解析】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并不是始终具有民事行为能力,①错误。
    ②: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所有自然人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②错误。
    ③: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依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③正确。
    ④: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6.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为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被告的“寄生”行为扰乱了互联网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违反了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以及普遍认可的商业道德,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分析】背景素材:不正当竞争侵权行为
    考点考查:民法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分析法院作出上述判决的理由。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王某在其运营的某VR网站中的PICO一体机娱乐专区页面,宣传其可提供大量PICO内的娱乐资源,用户支付会员费成为某VR网站会员后,被告将通过某VR网站向用户提供PICO账号及密码,并指导某VR网站付费用户使用账号和密码获取PICO内的娱乐资源→可联系违反了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以及普遍认可的商业道德。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相关试卷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13课 学会依法维权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13课 学会依法维权练习题,文件包含13.2崇尚程序正义原卷版docx、13.2崇尚程序正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第13课 学会依法维权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第13课 学会依法维权练习题,文件包含13.1依法理性维权原卷版docx、13.1依法理性维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12课 自觉抵制犯罪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12课 自觉抵制犯罪巩固练习,文件包含12.2与犯罪行为作斗争原卷版docx、12.2与犯罪行为作斗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