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展开第一课时:电解质的电离
课题: 1.2.1 电解质的电离
课时
1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标要求
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教材
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并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初步认识到离子共存问题,为将来的离子平衡问题打下伏笔。学好这一节内容,能很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以及电离平衡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化学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本节教学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课时学习“离子反应”,第三课时学习“离子反应的应用”。
本课时是第一课时“电解质的电离”,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酸碱盐的简单概念,熟悉了一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同时在本章上一节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分类的方法和意义,能够利用简单的分类法促进自己高中化学的学习。因此本课时要求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利用高中新学习的分类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对化合物重新进行分类,从而建立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及电解质电离的基本模型。同时,在初中导电性实验的基础上理解电解质溶液和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基本原因,为下一课时“离子反应”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旧版教材中本部分内容标题为“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并直接讲述了电解质的定义和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较为简略。新版教材则从生活常识(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创设情境,以真实、由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如何以实验1-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由宏观上对事物的认识转入微观上的本质原因探析,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再分类和再认识,也很好地体现了科学分类法的应用。同时,在探讨“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的过程时,教材的解释很详细,能使学生对“电离”这一概念理解更加透彻,更易于明确电解质的电离是否需要“通电”。设计实验1-2可以实现①认识物质的导电性;②引入电解质的概念;③为学习电离的概念提供实验证据三个目的。
教材基于实验证据提出问题:为什么NaCl、KNO3等电解质,在干燥时不导电,而溶于水或熔化后却能导电?随后结合构成中NaCl固体的粒子、NaCl固体在水中溶解和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以及NaCl受热熔化时粒子运动的变化等,从微观角度对上述问题作出解释。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辅以相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图1-11、图1-11、图1-12),在此基础上引出电离的概念合电离方程式,并结合电离方程式,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的本质。最后教材还新增了“方法引导”版块,介绍了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建立模型的重要性,同时也介绍了阿仑尼乌斯的电离学说的建立过程,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科学研究所应有的科学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组实验对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归纳引出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及实质。
2.通过阅读思考,实例分析,知道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意义及书写步骤,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的基本方法。
3.通过思考交流、问题探究,体会离子反应在物质分离、提纯、检验中的作用与意义,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质及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及判断、实验方案的设计。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进一步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电解质的分类标准;从微观上了解电解质的电离,体系导电的原因;从微观出发,对酸碱盐进行更加本质的定义。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电解质电离的基本模型,通过该模型从电离的角度出发,对物质进行标准的分类,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对物质导电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电解质的电离规律,,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初中化学知识比较肤浅和模糊,已经了解了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但是对于溶液导电的本质以及还有哪些物质能导电并不是很清楚,如何从微观上理解溶液导电的本质,大多数学生可能感到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借助多媒体展示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理解电离的概念后,再通过书写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让学生建立一定的模型认知,通过分析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时的相似情况,借此归纳出酸、碱、盐的定义,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使一个逐步深入的的过程,是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总之,本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情景导入
生活情境
【回顾1】请分别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有哪些能导电和不能导电的化学物质?
【学生1】①常见能导电的化学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铜、铝等)、石墨、某些溶液(如盐酸、硫酸、 NaOH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等)。
【学生2】②不能导电的化学物质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纯水、干燥的纸、干燥的木棒、干燥的空气、乙醇等。
【回顾2】你能依据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猜测湿手容易触电的原因吗?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因为酸、碱、盐溶液能导电,而人的汗液中含有盐(氯化钠)能导电,所以,湿手容易引起触电事故。
【预习】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解离出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现有下列物质:①硫酸 ②食盐水 ③氯气 ④碳酸钙 ⑤乙醇 ⑥Al(OH)3 ⑦醋酸 ⑧铜 ⑨Na2O ⑩氨气 ⑪CO2 ⑫NaHCO3 ⑬CH3COONH4 ⑭H2O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④⑥⑦⑨⑫⑬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⑩⑪,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②③⑧。
【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学习了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例如,我们可以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等。但是这种分类不是很科学,因为不能将所有的化合物分入到上面的类别中(例如:NH3),所以这节课我们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给电气设备通电时,为什么湿手操作易发生触电事故呢?(见PPT图片、视频)
回顾已学物质的导电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
创设真实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安全意识。
环节二、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活活动一、认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教师】刚才的视频告诉同学们电器着火是不能浇水的,也不能用手去接触电器,那么,其原因是否是因为水是导电的呢?同学们初中做过电解水实验,当时老师应该告诉了同学们,电解的不是纯水,水中应该加入了硫酸,说明纯水其实是不导电的(或导电能力很弱)。那么什么样的化学物质是导电的,什么样的化学物质又是不导电的呢?
【问题1】实验探究:阅读教材P14页内容,根据实验1-2,完成下列实验,并填写表格内容。
【学生】视频实验,观察思考,并完成表中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两项内容。
【投影】
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硝酸钾固体、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按照课本中的图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伸入到烧杯中,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灯泡都不发光
硝酸钾固体、氯化钠固体、★蒸馏水都不导电
步骤二
将少量硝酸钾固体和氯化钠固体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转化为相应的溶液,重复上述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灯泡都能不发光
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都导电
【教师】★严格的说蒸馏水也能导电,但是其导电能力很微弱,用上述的实验装置无法测出。
【过渡】实际上不只是水溶液,某些化合物的熔融状态也是可以导电的,同学们来看一个实验录像(熔融的氯化钠导电实验),思考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该实验什么NaCl固体不能导电,而熔融态的NaCl是可以导电的。
【问题2】结合教材P14页最后自然段,思考下列物质哪些能导电,哪些本身不能导电,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电?
硫酸溶液、Cu、熔融NaOH、MgCl2、KOH固体、H2SO4 、Fe2(SO4)3、Na2CO3、硫酸钡、蔗糖、酒精。
【学生1】①本身可以导电的物质有:硫酸溶液、Cu、熔融NaOH;
【学生2】②本身不能导电,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的物质有:MgCl2、KOH固体、H2SO4 、Fe2(SO4)3、Na2CO3、硫酸钡;
【学生3】③本身不能导电,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也不能导电的物质有:蔗糖、酒精等。
【问题3】讨论交流:根据物质的导电性规律,思考如何对化合物进行再分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1】①根据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可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学生2】②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如酒精、蔗糖等。
【学生3】③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等都是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部分有机物、NH3等属于非电解质。
【对应练习1】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
KNO3固体 B.NaCl溶液
C.铜丝 D.熔融MgCl2
【答案】A
【解析】A.KNO3固体为离子化合物,但固体时,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故A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氯离子和钠离子,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故B不符合题意;C.铜丝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故C不符合题意;D.熔融氯化镁中含有自由移动氯离子和镁离子,所以熔融氯化镁能导电,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对应练习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能导电,氨水是电解质;
③固态氯化氢不导电,液态氯化氢可以导电;
④硫酸氢钠电离出的阳离子有H+,硫酸氢钠是酸;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A.仅①④ B.仅①④⑤ C.仅②③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太小,溶于水的硫酸钡能完全电离出离子,硫酸钡是电解质,①错误;②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出离子,一水合氨是电解质,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错误;③固态氯化氢不导电,液态氯化氢不导电,也不导电,氯化氢溶于水可以导电,③错误;④硫酸氢钠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有钠离子和H+,硫酸氢钠是酸式盐,不是酸,④错误;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例如难溶性电解质,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也可能导电,例如氨气溶于水,⑤错误。答案选D。
从身边的化学开始,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体验物质的导电过程,探究物质导电的原因及条件。通过宏观实验现象,为微观探析创造条件。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归纳、总结和提炼,形成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分析学情,及时评价,调控课堂,巩固所学。
活动二、探究化合物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关系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利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可以从全新的角度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那么我们根据物质的类别如何正确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呢?
【问题1】思考交流:结合NaCl固体、NaCl溶液、HCl、金属铜等物质的导电性,谈谈你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哪些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1】①①NaCl溶液、盐酸(HCl溶于水)、金属铜能导电,而NaCl固体、HCl气体(或液态HCl)不能导电,
【学生2】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如石墨(单质)、盐酸(混合物)和金属单质都能导电,但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学生3】③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金属等。
【学生4】④电解质自身不一定能导电,但在水溶液中或融状态下能导电。如NaCl晶体不导电,但其溶于水或者在融状态下能导电
【学生5】⑤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金刚石、单质硫等一些非金属单质。
【问题2】问题探究:已知Na2O、SO3水溶液、盐酸、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BaSO4、AgCl难溶于水,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学生1】①SO3水溶液、盐酸、氯化钠溶液,因为都是混合物,因此均不是电解质。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导电,而不是SO3自身电离而导电。
【学生2】②BaSO4、AgCl都属于难溶盐,虽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但能导电,且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它们均属于电解质。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
【学生3】③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电解质自身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产生离子,而不是与水反应的产物电离出离子。因此SO3不属于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但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在熔融态时可以产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氧离子,所以Na2O是电解质。
【对应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答案】C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标准。判断某化合物是否为电解质,应从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判断;另外从物质分类来看,酸、碱、盐均为电解质。
【对应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B.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C.液态氯化氢、固体氯化钠都不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非电解质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非电解质
【答案】D
【解析】判断物质是否为电解质,一看物质类别必须是化合物(酸、碱、盐、水等),选项A不正确;二看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选项C不正确,选项D正确;三看溶于水时若与水反应,其溶液导电可能是非电解质,选项B不正确。
通过深度问题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形成知识系统,促进理解和应用。
通过具体物质的分析探究,熟练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分析学情,及时评价,调控课堂,巩固所学。
环节三、
电离及电离方程式
活
活活动一、认识电解质的电离
【过渡】同学们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知道金属导电的原因就是存在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发生定向移动,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因为电子是带负电的,所以电子的流向与电流方向是相反的。那么,为什么电解质的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会导电,如氯化钠溶液能导电,而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呢?固体和溶液有什么区别呢?
【问题1】阅读教材P15页第3、4、5自然段,观察图1-10、1-11,探究固体NaCl的溶解及熔化的微观过程,回答NaCl固体溶于水能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播放并引导讲解氯化钠固体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投影】
【学生1】①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会生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并且钠离子和氯离子均被水分子包围,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从而破坏了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原有的静电作用力,变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见教材图1-10、图1-11)。
【学生2】② NaCl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产生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当在 NaCl溶液中插入电极并接通电源时,带正电荷的水合钠离子向电源的负极移动,带负电荷的水合氯离子向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移动,因而NaCl溶液可以导电(见教材图1-12(1))。
【问题2】阅读教材P16页第一自然段,观察图1-12(2),思考NaCl固体等加热至熔化为什么能导电,而蔗糖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却不能导电?
【投影】PPT展示熔融氯化钠和蔗糖的微观变化过程。
【学生1】①当氯化钠固体受热时,随温度升高,离子的热运动加剧,直至脱离互相之间的束缚力,形成可以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插入电极并接通电源时,钠离子和氯离子就分别向电源的负极和正极定向移动,从而使体系导电。
【学生2】②蔗糖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不能导电是因为蔗糖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时不能产生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见PPT图片)。
【问题3】根据上面电解质导电的微观探析,思考电解质导电与离子有何关系,什么是电解质的电离?
【学生1】①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电离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规律。
【学生2】②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条件(原因)是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生成了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
【学生3】③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溶液导电能力越强。
【对应练习1】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
A.KClO3溶液 B.CaCl2溶液
C.KCl晶体 D.液态氯化氢
【答案】B
【解析】A中KClO3电离出K+和ClOeq \\al(-,3);B中电离出Ca2+和Cl-;C中KCl不电离;D中HCl为液态不是溶液中,不电离。
【对应练习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铜、石墨碳棒、氯化钠晶体都能导电
B.电解质溶液和金属在外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的粒子不同
C.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通电后才能发生电离,产生移动的离子
D.硫酸钡沉淀不能导电,所以它是非电解质
【答案】B
【解析】氯化钠晶体和硫酸钡沉淀都不能导电,但它们都是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时即可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与是否通电无关。
通过微观探析,化抽象为具体,从宏观到微观,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物质导电的本质原因,体现化学研究的本质。
通过对比、分析,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促进理解和记忆。培养“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归纳总结,形成电离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电解质导电的本质原因及条件。
分析学情,及时评价,调控课堂,巩固所学。
活动二、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及书写
【过渡】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蔗糖下,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我们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问题1】阅读教材P16页第二自然段,什么叫电离方程式?如何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学生1】①定义: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叫作电离方程式。如NaCl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可表示为:NaCl == Na+ + Cl—,这个式子就是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2】②书写:a.左边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阴、阳离子;b.强酸、强碱、盐(大部分)用“=”号,弱酸、弱碱用“ ”号;c.原子团不能拆开 ,如 SO42-、NO3-、CO32-、NH4+ 、OH-。
【学生3】③酸、碱、盐的本质如下表:
【投影】
电离特征(本质)
实例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l = H+ + Cl-、H2SO4 = 2H+ + SO42-、
♦CH3COOH H+ +CH3COO-
★注意: H+半径很小,也可写成H3O+
盐酸、硫酸、♦醋酸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NaOH = Na+ + OH-、KOH = K+ + OH-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盐
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NaCl= Na+ + Cl- 、NH4Cl = NH4+ + Cl-
氯化钠、氯化铵
【问题2】讨论交流:联系酸、碱、盐的本质,请尝试写出HNO3、H3PO4、Ba(OH)2、NH3‧H2O、Na2SO4、Fe2(SO4)3、(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1】HNO3==H++NO3-、H3PO4H++H2POeq \\al(-,4)、H2POeq \\al(-,4)H++HPOeq \\al(2-,4)、HPOeq \\al(2-,4)H++POeq \\al(3-,4)(注意:分步写,用“”号)
【板书2】Ba(OH)2Ba2++2OH-、NH3‧H2ONH4++OH-
【板书3】Na2SO4===2Na++SOeq \\al(2-,4)、Fe2(SO4)32Fe3++3SO42- 、(NH4)2SO42NH4+ + SO42-
【问题3】归纳总结书写电离方程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1】①左边是化学式,右边是阴阳离子,且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盐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
【学生2】②符合客观事实,不能随意书写离子符号,要注意正确标注离子所带的电荷种类及其数目。
【学生3】③要遵循质量守恒(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元素的种类、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等)和电荷守恒(电离方程式右侧的正负电荷数相等,溶液呈电中性)。
【学生4】④弱酸、弱碱、少部分盐(弱电解质)的电离用可逆符号,强酸、强碱、大部分盐(强电解质)用等号。且多元弱酸分步写,多元弱碱一步写。
【对应练习1】下列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A.Na2CO3===2Na++COeq \\al(2-,3) B.H2SO4===2H++SOeq \\al(2-,4)
C.NaHCO3===Na++H++COeq \\al(2-,3) D.NaHSO4===Na++H++SOeq \\al(2-,4)
【答案】C
【解析】碳酸钠、硫酸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A、B两项正确;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HCOeq \\al(-,3)为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分开,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eq \\al(-,3),C错误;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Na+、H+和SOeq \\al(2-,4),D正确。
【对应练习2】下列物质在指定条件下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2CO3溶于水:Na2CO3===Naeq \\al(2+,2)+COeq \\al(2-,3)
B.Fe(OH)3部分溶与水电离:Fe(OH)3===Fe3++3OH-
C.NaHS溶于水HS-的电离:HS-+H2O H2S+OH-
D.NaHSO4加热熔化:NaHSO4===Na++HSOeq \\al(-,4)
【答案】D
【解析】A项中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eq \\al(2-,3);B项中Fe(OH)3是弱碱,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Fe(OH)3Fe3++3OH-;C项中HS-的电离方程式为HS-H++S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符号表达宏观核微观信息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学情,及时评价,调控课堂,巩固所学。
环节四、课后巩固
作业设计
【作业】1.(易)教材作业:P20页练习1、2、5
2.(易)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Cl晶体、BaSO4B.铜、二氧化硫
C.液态的醋酸、酒精D.熔融的KNO3、硫酸溶液
【答案】C
【解析】A.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硫酸钡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B.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液态的醋酸的水溶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C正确;D.熔融的KNO3属于电解质;硫酸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
3.(中)对电解质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B.凡在水中能生成离子而能导电的物质
C.氧化钠溶于水能生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尽管氧化钠是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并非氧化钠本身电离,因而氧化钠是非电解质
D.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而能导电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A选项中未说明该物质是化合物还是单质;B选项未说明在水中生成的离子是化合物本身产生的,还是该物质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产生的,故不能作为判断电解质的依据;C选项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本身就是由离子构成的,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因此,氧化钠是电解质。
4.(中)下列关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 )
化合物
单质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烧碱
液态氧
冰水混合物
醋酸
二氧化硫
B
生石灰
白磷
胆矾
氧化铝
氯气
C
干冰
铁
氨水
石灰石
酒精
D
空气
氮气
小苏打
氯化铜
硫酸钡
【答案】C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成分仍然是水,是纯净物,A项错误;胆矾是CuSO4·5H2O,是纯净物,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项错误;空气是混合物,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属于纯净物,硫酸钡是电解质,D项错误。
5.(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难溶于水的盐(CaCO3、BaSO4等)都是非电解质
②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③强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④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⑤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
C.只有④ D.只有⑤
【答案】C
【解析】CaCO3、BaSO4虽难溶于水,但它们是电解质,故①错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②错误;熔融的H2SO4不能导电,故⑤错误。
6.(难)NaCl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将NaCl固体溶于水,溶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反应
B.离子从固体表面脱离后不会再回到固体表面
C.水合Na+的图示不科学
D.NaCl溶于水后发生了电离,是在通电条件下进行的
【答案】C
【解析】A.该过程只有化学键的断裂,并没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更不是分解反应,故A错误;B.该过程中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氯化钠的表面溶入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受氯化钠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氯化钠的表面,最终会出现动态平衡NaCl(s)⇌Na+(aq)+Cl-(aq),离子从固体表面脱离后会回到固体表面,故B错误;C.钠离子带正电荷,形成水合离子时应该是水中带负电的氧原子靠近钠离子,即图示错误,故C正确;D.NaCl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子键断裂,形成水合离子,并不需要通电,故D错误;故答案为C。
7.(中)依据下列实验事实,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铜丝能导电
干燥NaCl固体不导电
NaCl溶于水能导电
熔融NaCl能导电
结论
铜是电解质
NaCl固体中不含阴阳离子
NaCl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电离
NaCl是电解质
【答案】D
【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条件下能导电的化合物。A.铜丝能导电,但铜为单质,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干燥NaCl固体不导电,是由于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B错误;C.NaCl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电离,故C错误;D.熔融NaCl能导电,且NaCl是化合物,所以NaCl是电解质,故D正确;故答案为D。
8.(中)现有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八种物质:
①固体氢氧化钡 ②石墨碳棒 ③纯醋酸 ④液态氯化氢 ⑤硫酸氢钾固体 ⑥熔融氯化钠 ⑦蔗糖 ⑧碳酸钠粉末。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2)属于酸的是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
(3)写出①④⑤⑧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⑥ ⑦ (2)③④ ① ⑤⑥⑧
(3) ①Ba(OH)2===Ba2++2OH- ④HCl=== H++Cl-
⑤KHSO4===K++H++SOeq \\al(2-,4) ⑧Na2CO3===2Na++COeq \\al(2-,3)
及时巩固、消化所学,促进掌握必备知识,评价教学效果,为后期优化教学方案提供依据,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
板书
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认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2、化合物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关系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
二、电离及电离方程式
1、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的式子。
3、酸、碱、盐的本质:
酸: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教学
反思
本课时内容是高中化学重要的理论知识知一,电解质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教学设计从身边熟悉的电器着火时为什么不能用水灭火的动画视频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回顾初中学习的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的基础上,通过模拟NaCl溶于水和熔化后导电的微观过程,既能让学生进一步形成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也可以导电的客观事实,又能明确化学物质导电既与物质本身的类别有关,也与条件有关,学生在充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中,自然地形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符合学生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对知识的认识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知识、崇尚真理的意识,符合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了电解质及电离的概念后,通过对应训练,进一步促进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最后创设“如何简单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的问题情境,引出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方法,再通过练习、观察、分析一些常见物质的电离方程式,进一步准确认识酸、碱、盐的概念,使知识更加系统和完善,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顺利完成电离方程式的学习。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