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展开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文件包含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3.D【材料一主要论述空间科学的重要性及其突出特点。D项,属于影视剧中的高科技设备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感受,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4.①甲句是多重复句,语言表达严密而准确。通过“与……对比的是”“都是”“都必须”表示强调的词句以及“不仅……而且…”关联词语,构筑多重语意关系,表现空间科学任务研发的重要意义。②乙句语言表达通俗生动。主要用比喻句,如用“汪洋”比喻浩瀚的宇宙,充满浪漫的想象,呼唤人们积极向宇宙探索。(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解析:甲句“与应用卫星型谱化和批产特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一项空间科学任务都是非重复性的,都必须研发创新的有效载荷和原创的探测方案,不仅带动火箭、测控通信、卫星平台、载人飞船等共性通用技术的进步,而且将突破诸如极远极冷极弱空间探测急需的新兴与前沿技术”是多重复句,语言表达严密而准确。通过“与……对比的是”“都是”“都必须”表示强调的词句以及“不仅……而且……”关联词语,构筑多重语意关系,表现空间科学任务研发的重要意义,由此论证“空间科学挑战极限的需求有力推动了尖端技术突破”的观点。
乙句“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使用比喻句,用“汪洋”比喻“浩瀚的宇宙”,充满浪漫的想象,呼唤人们积极向宇宙探索。这一比喻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更易于读者理解。】
5..①从“是什么”的角度,指出空间科学的概念。
②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空间科学研究的原因和意义(目的)。借助空间科学去探索宇宙,挑战最有重大科学意义的难题,助力科学家揭示自然奥秘,拓展人类对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的认知,推动尖端技术的突破。
③从“怎么样”的角度,指出空间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怀有好奇、想象、怀疑、创新的精神。
【解析:首先,从“是什么”的角度,指出空间科学的概念,如文中所说“空间科学是依托航天器平台研究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前沿交叉学科”。
其次,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空间科学研究的原因和意义(目的)。由“首先,空间科学研究直面基础研究最前沿、最重大的方向,挑战最有重大科学意义的难题”“再者,空间科学助力科学家揭示自然奥秘,推动基础前沿研究和综合交叉探索,其每一步进展都将拓展人类对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的认知”“此外,空间科学挑战极限的需求有力推动了尖端技术突破”可得出:借助空间科学去探索宇宙,挑战最有重大科学意义的难题,助力科学家揭示自然奥秘,拓展人差对对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的认知,推动尖端技术的突破。
最后,从“怎么样”的角度,指出空间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怀有好奇、想象、怀疑、创新的精神,如文中所言“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6.B 【“始终看不到廊桥的美”不正确,文本一中“很多时候她在向远方的客人介绍廊桥,其实也是自己在一次又一次地体悟廊桥之美”和“时间一长,她觉得廊桥越来越有味道了”都表明了素秋慢慢体悟到廊桥的美。】
7.D 【 A选项,“是因为桥在就可以去到山水阻隔的对岸了”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素秋知道,廊桥从来不单单为交通的便利而存在……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见,村民们希望桥神会保护廊桥自身的安宁,除了“交通的便利”,更是因为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精神寄托。
B选项,“精神的纽带”错误。不是表现了廊桥是乡民们精神的纽带,而应是表现人们精神上对廊桥的重视和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选项,“而作者却选用供奉神灵的材料,这是不符合散文选材要求的”错误。首先,乡民们在桥上供奉神灵就是事实;此外,文中还写到“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民所求,不过是稻麦长得好一些,家人出入平安,种瓜能得瓜,种豆能得豆,如此而已。乡民在廊桥上的神灵面前,从未有非分之求……去为向神明祈祷过的每一个幸福与安宁,一点一滴地交付自己的努力,礼失而求诸野。礼在哪里?在乡间。乡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瑰宝,而廊桥是承载这些内容的文化瑰宝”,这正是关注百姓心理、关注现实生活的体现。】
8.①廊桥连接了河流两岸,使村民能跨水而行。②当地讲解员向客人介绍廊桥,分享廊桥之美。③村民向素秋讲述廊桥的神圣,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④无数的人来到廊桥上,形成小型的商贸集市,让村庄热闹起来。⑤族人建造廊桥,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和习俗。(理解“连接此岸与彼岸的道路"2分,理解"连接人与人的道路"2分,理解"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2分,任答三点6分)
【解析:①“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道路”指的是桥的现实意义,用来连接河流的两岸,即廊桥是为交通便利而存在的,让村民们可以跨水而行;②“也是连接人与人的道路”指的是廊桥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人们的交往。由文中“很多时候她在向远方的客人介绍廊桥,其实也是自己在一次又一次地体悟廊桥之美”可知,如素秋一样的当地讲解员们向客人介绍廊桥,分享廊桥之美,架起了与游客之间的桥梁;③“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指这座桥让村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由文中“在泗溪的北涧桥,好些村民向素秋说起这座桥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这座廊桥保佑了附近所有的人家”“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可知,这座廊桥保佑人们的生活;
④由文中“甚至还会有很多人带着他们刚收获的土特产或山货来到廊桥,于是这里便成了一个小型的商贸集市,这个村庄由此日渐热闹起来”可知,廊桥的出现,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丰富了他们的生活;⑤由文中“在若干年的造桥时光中,整个族群的人得以温习千百年前的精神礼仪,彼时彼刻,他们与自己早已离去的先辈们心意相通了”可知,“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还指族人建造廊桥,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和习俗。
9.①文本一通过素秋这个人物贯穿全文,讲述廊桥和乡民的故事;文本二通过概括性的形象列举来表情达意。②文本一语言平实,充满生活的气息;文本二运用了想象与拟人手法,句式整散结合,语言凝练,富有诗意。(每点3分)
KQU【原文标点为:“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11.C【拜、任、封表示授予官职】
12.D【“陈师道说他诗类杜甫”说法错误,原文中说“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可见陈师道是说黄庭坚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像杜甫的诗。可见并不是“诗类杜甫”。】
13. (1)蜀地的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导、教授的读书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4分。“游”“指授”“下笔”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他奇特怪异的文辞,在当时精妙绝伦;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行,可与古人相媲美。【4分。“瑰伟”“孝友”“追配”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 ①诗歌取法于杜甫而不拘泥于杜诗;②擅长书法且自成一家;③文章与苏轼齐名。(3分。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惊奇,认为他会有快速的进步。熙宁初参加选拔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苏轼曾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上,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了。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和简易的措施治理该县。当时朝廷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其他县都争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县吏们因此不高兴,而该县的老百姓却得到安定。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逢母亲丧事。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服侍,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不实之辞,让前任修史官都分别住在京城附近以备询问,摘出一千多条给他们看,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没有将贬谪之事放在心上。蜀地的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点的读书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的身份被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罢免,主管玉隆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小的隔阂,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摘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三年后流放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取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拘泥于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君子都将黄庭坚与苏轼相提并论,因此称他们为“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
D 【“展现了边地的壮阔和词人视野的开阔”错误。哀怨的胡笳声和边马的悲鸣声交织在一起,烘托边地悲凉的战争景象。】
(1)相同点:都借助“三径”表现归隐后的闲适生活,借助“松竹/菊”体现他们对葆有高洁品格的追求。(2)不同点:①本词词人表达的更多是壮志难酬的悲凉,词人归隐后还有忧国忧民之思。②陶渊明则表达了对误入仕途的后悔之情,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快乐。(每点2分)
17.(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3)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18.①作文如做人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③有时可以直抒胸臆
【解析: ①后文“是说写文章体现人的修养,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能自欺欺人”是对此句话的具体解释,说的是写文章与做人的关系,可填“作文如做人”。②此句话应说《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表达的真情,可填“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③此句话对应“有时需要含蓄委婉”,可填“有时可以直抒胸臆”。
B 【原句中“点燃”是特殊含义。A.引用 B.特殊含义C.特定称谓D.反语】
“新中式”风潮(1分)不仅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性元素,也润物无声地(1分)滋养了大众的审美意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分)。
新中式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1分)和现代时尚设计(1分)相融合而产生(1分)的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1分)的表现风格(1分)。语言表达流畅(2分)
【解析:“新中式”是种概念。“新中式”是服装的表现风格,故“新中式”的属概念为“表现风格”。然后从“新在既保留传统特色,又时尚实用”“从写意水墨到梅兰竹菊,从旗袍、中山装到马面裙,‘新中式’服装设计元素多样”“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矿,与现代时尚设计相融合,创意表达东方美学”中概括出种差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时尚设计相融合而产生的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最后,按照“种概念=种差+属概念”的形式给“新中式”下定义为:“新中式”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时尚设计相融合而产生的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的表现风格。】
22.【审题参考】
综合三则材料,本次作文的核心议题聚焦于“精神胜利法”的双重性质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反思。一方面,它可能是逃避现实、自我麻醉的消极表现;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它又可能转化为积极的心理调适机制,帮助个体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保持乐观。考生要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和影响。1
2
3
6
7
10
11
12
15
19
C
D
D
B
D
KPU
C
D
D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课内基础知识,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梳理概括文章的行文脉络,简要概括“恕”与“忠”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梳理概括文章的行文脉络,简要概括“恕”与“忠”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