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课件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003905/0-172170037294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课件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003905/0-17217003730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课件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003905/0-17217003730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课件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003905/0-172170037313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课件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003905/0-17217003731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课件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003905/0-172170037327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课件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003905/0-172170037332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课件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003905/0-172170037336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长:一直,老是。达:到。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人教部编版月夜忆舍弟评优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月夜忆舍弟评优课ppt课件,文件包含《月夜忆舍弟》课件ppt、《月夜忆舍弟》教学设计doc、《月夜忆舍弟》导学案学生版doc、《月夜忆舍弟》导学案教师版doc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教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知识必备,人物生平,创作背景,整体感知,划分朗读节奏,边防驻军的鼓声,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何况况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月夜忆舍弟教学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唐杜甫,作者简介,背景资料,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chánɡ经常,诗词诵读,何况况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