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一、现代文阅读(15+18=33分)(共8题;共33分)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
材料二: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材料三:
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
(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书中人都有可爱可怜之处。 B . 作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 C . 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 D . 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 B . 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二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 C . 十二钗的悲剧从综合来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 D . 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
3. 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下列文学作品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相同的一项是( )
A . 《百合花》 B . 《哈姆莱特》 C . 《孔雀东南飞》 D . 《窦娥冤》
4. “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是材料二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请分析概括作者“引用”和“举例”的目的。
现代文阅读Ⅱ
一只马蜂(节选)
丁西林
吉先生 (念信)“这次母亲在京,一切都好。唯有两件事不大称心。……”
吉老太太 我有什么事不称心?
吉先生 (不答,继续读信)“第一,她这次来京的目的,本想劝她的儿子,赶紧讨个媳妇,她可早点抱个孙儿。方头大耳,既肥且皙。嗳!不想来京两月,绝少成绩,媳妇,毫无音信,孙子,渺无消息;第二……这几日来,口中不言,心中闷闷。”
吉老太太 (稍有不快之意)我有这些闲工夫来同你们生气!你们的事,我老早就对你们讲过,由你们自己去,我一概不管。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那么你到底要怎样的一个人,你就愿意?
吉先生 (耸肩)要是找老婆如同找数学的未知数一样,能够立出个代数方程式来,那倒容易办了。
吉老太太 你总是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
吉先生 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因为我把它看得太正经了,所以到今天还没有结婚。要是我把它当配眼镜样,那么你的孙子,已经进了中学。
吉老太太 (觉得对他没有办法)倒一杯茶给我。(吉先生倒了杯茶送给吉老太太,自己亦倒了一杯,慢慢饮之。吉老太太沉思半晌)你知道不知道,你的表兄已经同我说了几次,要我替他做媒?
吉先生 怎么不知道?
吉老太太 你知道他要说的是谁?
吉先生 余小姐,是不是?你问过了她没有?
吉老太太 (很慢地回答)没有。
吉先生 为什么不问她?
吉老太太 为什么不问?我想今天问她。(略停)好不好?(语时视吉先生)
吉先生 很好,看护妇配医生,互助的原则,合作的精神,结婚时最好的演说资料。(吉老太太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余小姐 我去看看老太太去。(起立欲走)
吉先生 (起立阻之)不要走,不要走,我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没有对你说。请坐。(两人复坐)我不在这里的时候,老太太同你讲了很多的话,是不是?
余小姐 是的。
吉先生 她说到我不想结婚的话没有?
余小姐 说了很多。
吉先生 你知道,我不想结婚。
余小姐 为什么不想结婚?
吉先生 因为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美神经,一个人一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
余小姐 这样说,还是不结婚的好。
吉先生 是的,你可以不可以陪我?
余小姐 陪你做什么?
吉先生 陪我不结婚?(走至余小姐前,伸出两手)陪我不要结婚!
余小姐 (为他两目的诚意与爱所动)可以。(以手与之)
吉先生 给我一个证据。
余小姐 你要什么证据?
吉先生 你让我抱一抱。(释其手,作欲抱状)
余小姐 (走开)等你再生病的时候。
吉先生 还像上次那样?说我发烧到39度?
余小姐 (娇嗔)对,还让你不停地住院。
吉先生 不过我的母亲告诉我,说你已经答应了做她的侄媳妇,那怎么办?
余小姐 (得意)那没有什么,我的父母不愿意我嫁给医生!
吉先生 对,我知道,我们是天生的说谎一对!(趁其不防双手抱之)
余小姐 (失声大喊)喔!(老太太由右门,仆人由左门,同时惊慌入。吉先生已释手)
吉老太太 什么事,什么事?(余小姐以一手掩面,面红不知所言)
吉先生 (走至余小姐前,将余小姐手取下,视其面)什么地方?刺了你没有?
吉老太太 什么事?怎么一回事?
余小姐 (呼了一口深气)喔,一只马蜂!(以目谢吉先生)
(有删改)
【注】这篇独幕剧取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觉醒的新青年为争取婚姻的自主而与守旧势力对抗的一幕喜剧。开头的“信”是吉先生替母亲吉老太太写的家信,信中的“她”指吉老太太。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儿子吉先生读的信的内容看,吉老太太非常关心儿子吉先生的婚姻大事,但吉先生对此并不积极。 B . 吉先生在信里借助“媳妇,毫无音信,孙子,渺无消息”等略显俏皮的话语,表现出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成家的急切心情。 C . 受吉先生表兄的委托,吉老太太打算把余小姐介绍给吉先生当医生的表兄,并且认为此番喜事十拿九稳。 D . 吉老太太嘴上说“我一概不管”,但实际上却对儿子的婚事十分着急,真与假的矛盾和谐统一于她的性格之中。
6. 下列对材料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一开头就是吉先生在念信,由信的内容引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引出了母子之间的矛盾,即儿子的婚姻大事。 B . 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有一定作用,如“得意”是对余小姐神情的说明,表明她对自己受到吉老太太看重而开心。 C . 选文语言轻松、俏皮,饶有风趣,人物之间的对话虽较为生活化,但笔触细腻,能很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 D . 选文虽仅有三个主要人物,情节单调,戏剧冲突也不够,但构思精巧而严密,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
7. 请简要分析剧本最后画线处台词的作用。
8. 剧本在刻画吉先生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20+9+8=37分)(共9题;共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 , 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征见长史郑頲:魏公①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郑曰:老儒常语耳!征不谢去。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驲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②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③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征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
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 , 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
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魏公:李密②隐太子:李建成。③秦王:李世民。
9.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B .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C .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D .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指书信,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等,多用于私人往来,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所说的“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的“书八章”就是八篇重要的书信的意思。 B . 男,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C . 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 D . 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B . 窦建德攻破黎阳,捉住了魏征,并任他为官。后来窦建德被打败,魏征和裴矩一起跑到关内,李建成任命他做了官,魏征暗中劝说李建成早打主意对付李世民。 C . 魏征被人诋毁偏袒亲戚,太宗派遣温彦博调查后知道魏征蒙冤,但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向太宗表示自己不想为了空名去做忠臣,更愿做良臣。 D . 魏征为官清廉,他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寝室都没有,还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的。
12.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魏征有远见的一组( )
①有大志,通贯书术 ②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③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④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则大事去矣! ⑤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 ⑥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⑥ C . ③④⑥ D . ②③④
13.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和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②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
请阅读这首曲子,完成各小题。
游园
(明)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4. 下列对该曲内容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 这支曲子借姹紫嫣红的无人赏识,良辰美景在无可奈何中虚度,引起人们对美好青春被扼杀的深悲与共鸣。 B . “红”与“紫”,描绘出鲜花盛开时百媚千娇的美,这是一“喜”;而这样的美景却“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是一“怨”。这一“喜”一“怨”,表现了杜丽娘对封建礼教的不满。 C .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是对丽娘乘坐画船游玩时所见的园中春景的描写,表现了丽娘生活的无聊与苦闷。 D .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是对绚烂春景的惊讶与赞叹,也是对辜负美好春光的遗憾,更是对美好青春无人赏识无人陪伴的深沉的哀怨。
15. 下列对该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融情于景的感叹,杜丽娘把万般愁绪、满腹哀怨融入“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之中。 B . 在这段唱词中,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扣从浓艳实景向残败虚景的转变,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 C . 这首曲词情深意远,有客观描绘,有主观抒情,情与景水乳交融,是历来传诵的借景抒情、富于诗情画意的名曲。 D . 这段唱词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16. 下列诗句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运用的手法不同的是( )
A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B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C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 .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4)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直接抒情,追怀往事,抒写对前人吊古、怀古不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9+6+5=20分)(共5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____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____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____;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____,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寂寂无闻 推陈出新 细微 汇合 B . 鲜为人知 推陈出新 式徽 融合 C . 寂寂无闻 革故鼎新 细微 汇合 D . 鲜为人知 革故鼎新 式微 融合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B . 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 C . 当代青年人并不能很好地拯救传统文化 D .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不断创新和关注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今天不仅年轻人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B . 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 C . 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D . 今天不只是年轻人在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类比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之一。以树木作类比,一个事物之中,主要且重要的部分称为本,不重要的、附属的称为末。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则须由作此类比的人来作价值判断才可确定。一旦本末确定,也就形成了本末的两重关系。从重要性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从相关性来说,两者是连带、因果关系。如果掌握了本,末也就自然得以掌握,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反之,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俗话说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思维架构,显示了中国人重根源、重本质、重基础的态度。
22. 下面是一封校庆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学校诚邀您来看一下校庆典礼,与贵校师生共襄盛典。您的拨冗惠顾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如能参加,务必于5月10日前发回执告知,以便学校做好接待准备。如不能亲临,可将贺信呈送到校庆办公室。
四、写作(60分)(共1题;共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商君书·更法》中说“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意为“成就大业的人不要去同众人谋划”,这启示我们,很多时候要敢于坚持自我,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而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生活中人们也常说为人处世、干事创业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题号
一
二
三
四
评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语文][期中]广东省江门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广东省江门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写作,16.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