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须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择题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2.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将第II卷的答题内容书写在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孟德尔运用此方法成功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下列属于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预测F1测交后代两种表型比例为1∶1
    C.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 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
    2. 下列有关遗传学基本概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豌豆的自花传粉属于自交
    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无法表现出的性状
    C. 测交可以检测F1产生的遗传因子的种类
    D.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养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家蚕的黄茧(A)对白茧(a)为显性、敏感(B)对抗软化病(b)为显性,且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型相同。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育种工作者选取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家蚕杂交,则子代的表型比例为( )
    A. 3∶1∶3∶1B. 1∶1∶1∶1C. 9∶3∶3∶1D. 3∶1
    4. 某同学分析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图像时,发现一个细胞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
    A. 减数分裂Ⅰ的前期B. 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C. 减数分裂II的前期D. 减数分裂II的后期
    5.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下列有关其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B. 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 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
    D.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
    6. 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卵细胞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受精作用时精子的细胞核会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C. 受精卵中的DNA分子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D. 受精作用在保证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上有重要作用
    7. 科学家历时多年探究发现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就是基因
    B. 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C. 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8. 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因对钙、磷吸收不良,而表现出X型腿或O型腿。一对患病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子,现他们打算生二胎(不考虑变异),则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再生一个正常孩子一定是男孩
    B. 再生孩子若为女孩则一定正常
    C. 再生孩子患病情况与性别无关
    D. 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
    9. 大部分动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下列有关人类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分离定律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D. 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10. 下图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需将噬菌体置于含32P的培养基中直接培养
    B. 离心后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留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
    C.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 该实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量含有32P标记
    11.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下列不属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特点的是( )
    A. 两条反向平行的单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B.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C. 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D. 碱基A与碱基T配对,碱基C与碱基G配对
    12. 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酶②为DNA聚合酶
    B. c链和d链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
    C.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D. 图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13. 将一个未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 )
    A. 1/4B. 1/2C. 3/4D. 1
    14. 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水母DNA上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灯照射下也能像水母一样发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个DNA上通常只有一个基因
    B. 该基因中碱基的排列方式多种多样
    C. 该基因在不同细胞中的遗传效应相同
    D. 所有生物的基因都位于DNA分子上
    15. 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录时DNA的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
    B. 翻译时存在碱基A和碱基T之间的互补配对
    C. 少数生物的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流向DNA
    D. 遗传信息的载体只有DNA,其表达产物是蛋白质
    16. 研究人员在探讨吸烟导致癌症发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时,证明了吸烟可以使DNA发生甲基化修饰而导致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甲基化改变了基因的碱基序列
    B. DNA甲基化可能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
    C. 吸烟引起的DNA甲基化可以遗传给后代
    D. 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患癌风险
    17.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了一批实验用的种子上了太空。下列有关航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空环境可提高作物种子基因突变的频率
    B. 航天育种可将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
    C. 航天育种目的性强,可按照人们预期获得新品种
    D. 上了太空的种子回到地面后可直接用于推广种植
    18. 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产生表型多样化的后代。下列现象与基因重组有关的是( )
    A. 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中,既出现了高茎豌豆,又出现了矮茎豌豆
    B. 当有丝分裂染色体未平均分配时,形成了基因组成不同的子代细胞
    C. 一对色觉正常但均患多指的男女婚配,子代出现仅患色盲病的个体
    D. 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了基因型和表型均多样的后代
    19. 人类某遗传病的致病机理如下图所示,该遗传病最可能是( )
    A. 镰状细胞贫血B. 原发性高血压
    C. 21三体综合征D. 猫叫综合征
    20. 合适的实验材料、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达成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可选用洋葱的表皮细胞进行
    B. 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长短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 一般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来调查其发病率
    21.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具有避免染色体之间末端融合的功能;端粒DNA序列会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导致细胞分裂逐渐停止。已知端粒酶是一种含有RNA序列的核糖核蛋白,可利用自身RNA中的一段序列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序列,从而延长细胞分裂过程中缩短的端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端粒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B. 端粒酶是一种DNA聚合酶,起催化作用的是其蛋白质部分
    C. 端粒受损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末端不容易发生融合
    D. 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从而对癌症进行治疗
    22. 蚕豆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进食蚕豆后会引起急性溶血现象,若不进食蚕豆就不会发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男性都不携带蚕豆病的致病基因
    B. 蚕豆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也一定患病
    C. 蚕豆病的发病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 蚕豆病女患者与正常男性生育后代时,需进行产前诊断
    23. 大量的证据证实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越早形成的地层中,首次出现的生物类群越简单、越低等
    B. 解剖比较不同动物的形态结构可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
    C. 不同生物体内DNA分子碱基序列相似度与亲缘关系无关
    D. 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比较,可作为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胚胎学证据
    24. 细菌对抗生素的药敏程度检测方法为:将含有相同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开始时放置的滤纸片的大小应相等
    B. 图中滤纸片Ⅳ上的抗生素抑菌效果最佳
    C. 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会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突变
    D. 为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可增加一组不含抗生素的滤纸片作对照
    25. 基因渐渗是物种之间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捻角山羊是巴基斯坦的“国宝”,适合在高海拔的极端环境生存;普通山羊大约4000年前才迁徙至青藏高原,通过其与捻角山羊杂交以及后代与亲代的反复回交,将捻角山羊的部分基因转移和整合到普通山羊中,最终形成了我国的西藏山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渐渗现象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基因渐渗现象可能打破不同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C. 基因渐渗帮助西藏山羊适应了青藏高原的极端生态环境
    D. 可通过对亲本物种和基因渐渗的后代进行基因组测序来验证这一现象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26.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个体和黑眼黑体个体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a和B、b在遗传时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红眼黄体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F1的基因型是______,F2的红眼黄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约为______。
    (3)理论上F2应该出现四种表型,但实际并未出现,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为______,却表现为黑眼黑体的性状。
    27. 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完减数分裂以后,利用显微镜观察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装片,绘制的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模式图和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
    (1)A、B、C中表示减数分裂的图是______,C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据______图可推断该动物性别,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
    (3)曲线图c-d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图A所处时期对应曲线图的______阶段。
    28.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和对应的氨基酸为:AUG(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CGU-精氨酸、UGC-半胱氨酸、GCA-丙氨酸、ACG-苏氨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______过程,需要______酶催化;③的中文名称是______。
    (2)图2中④表示______,其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
    (3)研究人员在mRNA的碱基AUG(起始密码子)后插入三个碱基,合成的多肽链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这一现象说明______。
    2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中的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所致(如下图),融合后的22号染色体上会形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B-A,该融合基因的表达能增强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使细胞恶性增殖。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它会使22号染色体上基因的______发生改变。
    (2)癌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融合基因B-A表达使细胞恶性增殖的过程体现了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
    (3)该病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人类遗传病。
    (4)治疗该病的药物格列卫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但不能影响融合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综上推测格列卫治疗该病的机制可能是______。南充市2023–2024学年度下期普通高中一年级学业质量监测
    生物学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择题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2.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将第II卷的答题内容书写在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孟德尔运用此方法成功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下列属于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预测F1测交后代两种表型比例为1∶1
    C.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 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
    【答案】B
    【解析】
    【分析】假说一演绎法的过程为: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
    B、预测F1测交后代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演绎”过程,B正确;
    C、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设内容,C错误;
    D、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实验现象,D错误。
    故选B。
    2. 下列有关遗传学基本概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豌豆的自花传粉属于自交
    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无法表现出的性状
    C. 测交可以检测F1产生的遗传因子的种类
    D.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详解】A、自交是指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但为同一基因型的个体间雌雄配子的结合,豌豆的自花传粉属于自交,A正确;
    B、隐性性状是指杂种一代不能表现的性状,隐性纯合子表现隐性性状,B错误;
    C、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检测F1产生的遗传因子的种类,C正确;
    D、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D正确;
    故选B。
    3.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养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家蚕的黄茧(A)对白茧(a)为显性、敏感(B)对抗软化病(b)为显性,且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型相同。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育种工作者选取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家蚕杂交,则子代的表型比例为( )
    A 3∶1∶3∶1B. 1∶1∶1∶1C. 9∶3∶3∶1D. 3∶1
    【答案】A
    【解析】
    【分析】家蚕的黄茧(A)对白茧(a)为显性、敏感(B)对抗软化病(b)为显性,且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型相同;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故二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家蚕的黄茧(A)对白茧(a)为显性、敏感(B)对抗软化病(b)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故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家蚕杂交,则子代有3/8A_Bb、3/8A_bb、1/8aaBb、1/8aabb,根据题意,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型相同,3/8A_Bb、3/8A_bb、1/8aaBb、1/8aabb四者的表现及比分别是黄茧敏感∶黄茧抗软化病∶白茧敏感∶白茧抗软化病=3∶3∶1∶1,A符合题意。
    故选A。
    4. 某同学分析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图像时,发现一个细胞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
    A. 减数分裂Ⅰ的前期B. 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C. 减数分裂II的前期D. 减数分裂II的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
    ②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蝗虫精母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经过DNA复制后,初级精母细胞内含有一条Y染色体,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XY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可能有1或0个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Y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由于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细胞内形成两条Y染色体,因此如果一个细胞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I的后期,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下列有关其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B. 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 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
    D.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详解】A、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A正确;
    B、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但第一极体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C错误;
    D、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D正确。
    故选C。
    6. 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卵细胞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受精作用时精子的细胞核会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C. 受精卵中的DNA分子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D. 受精作用在保证亲子代染色体数目恒定上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这样,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详解】A、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精子卵细胞相互识别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
    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B正确;
    C、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质DNA)几乎全部来自母方,C错误;
    D、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只有体细胞的一半,经过受精作用,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所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D正确。
    故选C。
    7. 科学家历时多年探究发现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就是基因
    B. 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C. 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详解】A、孟德尔首次提出“遗传因子”一词,后来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A正确;
    B、萨顿结合基因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B正确;
    C、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
    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
    8. 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因对钙、磷吸收不良,而表现出X型腿或O型腿。一对患病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子,现他们打算生二胎(不考虑变异),则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再生一个正常孩子一定是男孩
    B. 再生孩子若为女孩则一定正常
    C. 再生孩子患病情况与性别无关
    D. 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
    【答案】A
    【解析】
    【分析】X染色体显性特点:①连续遗传 ;②发病率高; 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④男性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
    【详解】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假定用D/d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一对患病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子,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DXd和XDY,再生一个正常孩子基因型只能是XdY,一定是男孩,A正确;
    B、再生孩子若为女孩,基因型为XDXD、XDXd,一定患病,B错误;
    C、该病是伴性遗传,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再生孩子患病情况与性别有关,比如再生男孩一定患病,C错误;
    D、再生一个正常孩子基因型为XdY,其概率是1/4,D错误。
    故选A。
    9. 大部分动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下列有关人类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伴X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分离定律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D. 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传递,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详解】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A正确;
    B、人体性染色体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B错误;
    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C正确;
    D、遗传咨询中,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D正确。
    故选B。
    10. 下图表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需将噬菌体置于含32P的培养基中直接培养
    B. 离心后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留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
    C.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 该实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量含有32P标记
    【答案】A
    【解析】
    【分析】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就可以把DNA与蛋白质分开。
    【详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是营活细胞寄生生活的生物,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必须是接种在含32P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A错误;
    B、该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B正确;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搅拌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C正确;
    D、该实验中亲代噬菌体用32P标记,DNA复制是半保留方式复制,因此在不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中复制多次,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量含有32P标记,大量不含32P标记,D正确。
    故选A。
    11.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下列不属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特点的是( )
    A. 两条反向平行的单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B.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C. 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D. 碱基A与碱基T配对,碱基C与碱基G配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的结构特点:①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单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不符合题意;
    BD、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配对,G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D不符合题意;
    C、DNA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C符合题意。
    故选C。
    12. 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酶②为DNA聚合酶
    B. c链和d链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
    C.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D. 图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图为DNA复制过程,以DNA双链为模板,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参与。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
    【详解】A、酶②为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模板链上,形成磷酸二酯键,A正确;
    B、c链和d链分别是以母链为模板合成的,两条母链碱基互补配对,因此c链和d链的碱基序列不相同,B错误;
    C、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C正确;
    D、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B。
    13. 将一个未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 )
    A. 1/4B. 1/2C. 3/4D. 1
    【答案】D
    【解析】
    【分析】1、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详解】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将一个未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所有的DNA分子中都含有15N,所以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1,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 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水母DNA上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灯照射下也能像水母一样发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个DNA上通常只有一个基因
    B. 该基因中碱基的排列方式多种多样
    C. 该基因在不同细胞中的遗传效应相同
    D. 所有生物的基因都位于DNA分子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 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而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上分布着许多个基因,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通常有很多个基因,A错误;
    B、该基因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B错误;
    C、依题意,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小鼠中也能表达,也表达出绿色荧光蛋白,说明该基因在不同细胞中的遗传效应相同,C正确;
    D、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则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其基因位于RNA分子上,D错误。
    故选C。
    15. 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录时DNA的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
    B. 翻译时存在碱基A和碱基T之间的互补配对
    C. 少数生物的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流向DNA
    D. 遗传信息的载体只有DNA,其表达产物是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2、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A错误;
    B、翻译时以mRNA为模板,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的密码子与tRNA的反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存在碱基A和碱基U之间的互补配对,RNA上无碱基T,B错误;
    C、对于一些逆转录病毒,如HIV病毒,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DNA,C正确;
    D、对于RNA病毒而言,遗传信息的载体是RNA,D错误。
    故选C。
    16. 研究人员在探讨吸烟导致癌症发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时,证明了吸烟可以使DNA发生甲基化修饰而导致癌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甲基化改变了基因的碱基序列
    B. DNA甲基化可能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
    C. 吸烟引起的DNA甲基化可以遗传给后代
    D. 健康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患癌风险
    【答案】A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详解】A、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因此DNA甲基化没有改变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A错误;
    B、DNA甲基化阻碍RNA聚合酶与抑癌基因上的启动子的识别和结合,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B正确;
    C、表观遗传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吸烟引起的DNA甲基化可以遗传给后代,C正确;
    D、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患癌风险,D正确。
    故选A。
    17.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了一批实验用的种子上了太空。下列有关航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空环境可提高作物种子基因突变的频率
    B. 航天育种可将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
    C. 航天育种目的性强,可按照人们预期获得新品种
    D. 上了太空的种子回到地面后可直接用于推广种植
    【答案】A
    【解析】
    【分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方法是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其优点是可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详解】A、通过太空高辐射、微重力(或无重力)的特殊环境提高作物基因突变的频率,A正确;
    B、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航天育种属于诱变育种,B错误;
    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有利性状可能比较少,所以航天育种目的性不强,不能按照人们预期获得新品种,C错误;
    D、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太空射线辐射不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因此上述种子回到地面后进行筛选,筛选出具有有利变异的可用于推广种植,D错误。
    故选A。
    18. 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产生表型多样化的后代。下列现象与基因重组有关的是( )
    A. 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中,既出现了高茎豌豆,又出现了矮茎豌豆
    B. 当有丝分裂染色体未平均分配时,形成了基因组成不同的子代细胞
    C. 一对色觉正常但均患多指的男女婚配,子代出现仅患色盲病的个体
    D. 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了基因型和表型均多样的后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重组指的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包括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高茎、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中,既出现了高茎豌豆,又出现了矮茎豌豆,该现象与基因的分离定律有关,A错误;
    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一对色觉正常但均患多指的男女婚配,子代出现仅患红绿色盲的个体,亲本仅患多指不患红绿色盲,后代只患红绿色盲而不患多指,该现象与亲本产生配子时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有关,C正确;
    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受精时配子的随机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C。
    19. 人类某遗传病的致病机理如下图所示,该遗传病最可能是( )
    A. 镰状细胞贫血B. 原发性高血压
    C. 21三体综合征D. 猫叫综合征
    【答案】D
    【解析】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②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③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④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
    【详解】A、该图的致病机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镰状细胞贫血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B错误;
    C、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正确。
    故选D。
    20. 合适的实验材料、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达成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可选用洋葱的表皮细胞进行
    B. 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长短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 一般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来调查其发病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S型活细菌。然后,他们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再进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用DN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
    【详解】A、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应选用洋葱的根尖细胞进行,表皮是高度分化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不能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A错误;
    B、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
    C、32P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这一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保温时间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C错误;
    D、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D错误。
    故选B。
    21.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具有避免染色体之间末端融合的功能;端粒DNA序列会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导致细胞分裂逐渐停止。已知端粒酶是一种含有RNA序列的核糖核蛋白,可利用自身RNA中的一段序列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序列,从而延长细胞分裂过程中缩短的端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端粒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B. 端粒酶是一种DNA聚合酶,起催化作用的是其蛋白质部分
    C. 端粒受损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末端不容易发生融合
    D. 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从而对癌症进行治疗
    【答案】D
    【解析】
    【分析】端粒酶中含有RNA和蛋白质,与端粒的化学成分最相近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端粒酶能以其RNA组分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即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类似于逆转录过程。
    【详解】A、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故端粒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A错误;
    B、根据题干“已知端粒酶是一种含有RNA序列的核糖核蛋白,可利用自身RNA中的一段序列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序列”可推知,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起催化作用的是其蛋白质部分,B错误;
    C、由题意可知,端粒具有避免染色体之间末端融合的功能,故端粒受损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末端容易发生融合,C错误;
    D、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使癌细胞失去连续分裂的能力,从而对癌症进行治疗,D正确。
    故选D。
    22. 蚕豆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进食蚕豆后会引起急性溶血现象,若不进食蚕豆就不会发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男性都不携带蚕豆病的致病基因
    B. 蚕豆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也一定患病
    C. 蚕豆病的发病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 蚕豆病女患者与正常男性生育后代时,需进行产前诊断
    【答案】B
    【解析】
    【分析】X染色体隐性特点: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 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患者。
    【详解】A、蚕豆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定用A/a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AY,都不携带蚕豆病的致病基因,A正确;
    B、蚕豆病男性患者基因型为XaY,致病基因来自母亲,且能把致病基因传给女儿,但母亲和女儿虽然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患病,B错误;
    C、蚕豆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若进食蚕豆会发病,若不进食蚕豆就不会发病,说明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蚕豆病女患者(XaXa)与正常男性(XAY)生育后代时,男孩都是患病,女孩是携带者,因此需进行产前诊断,最好生女孩,D正确。
    故选B。
    23. 大量的证据证实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越早形成的地层中,首次出现的生物类群越简单、越低等
    B. 解剖比较不同动物的形态结构可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
    C. 不同生物体内DNA分子的碱基序列相似度与亲缘关系无关
    D. 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比较,可作为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胚胎学证据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证据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
    【详解】A、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首次出现的生物类群越简单、越低等,A正确;
    B、解剖比较不同动物的形态结构可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B正确;
    C、不同生物的亲缘关系与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方面接近度有关,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方面接近度越大,说明不同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C错误;
    D、脊椎动物在胚胎早期有彼此相似的阶段,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比较,可作为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胚胎学证据,D错误。
    故选C。
    24. 细菌对抗生素的药敏程度检测方法为:将含有相同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开始时放置的滤纸片的大小应相等
    B. 图中滤纸片Ⅳ上的抗生素抑菌效果最佳
    C. 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会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突变
    D. 为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可增加一组不含抗生素的滤纸片作对照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检测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结果可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抑菌圈越大表示杀菌能力越强。
    【详解】A、实验过程中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滤纸片的大小属于无关变量,因此实验开始时放置的滤纸片的大小应相等,A正确;
    B、滤纸片Ⅳ形成的抑菌圈最大,说明Ⅳ上的抗生素抑菌效果最佳,B正确;
    C、抗生素不会诱导细菌发生抗药性突变,抗性突变发生在抗生素选择之前,C错误;
    D、为排除滤纸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增设空白对照组,即增加一组不含抗生素的滤纸片作对照,D正确。
    故选C。
    25. 基因渐渗是物种之间进行基因交流现象。捻角山羊是巴基斯坦的“国宝”,适合在高海拔的极端环境生存;普通山羊大约4000年前才迁徙至青藏高原,通过其与捻角山羊杂交以及后代与亲代的反复回交,将捻角山羊的部分基因转移和整合到普通山羊中,最终形成了我国的西藏山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渐渗现象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基因渐渗现象可能打破不同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C. 基因渐渗帮助西藏山羊适应了青藏高原的极端生态环境
    D. 可通过对亲本物种和基因渐渗的后代进行基因组测序来验证这一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A、基因渐渗使得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成为可能,不同物种之间杂交导致后代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错误;
    B、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基因渐渗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种隔离,使得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成为可能,B正确;
    C、捻角山羊适合在高海拔的极端环境生存,通过其与捻角山羊杂交以及后代与亲代的反复回交,将捻角山羊的部分基因转移和整合到普通山羊中,最终形成了我国的西藏山羊,这种基因渐渗有助于西藏山羊适应青藏高原的极端生态环境,C正确;
    D、基因组测序可以帮助我们对比亲本物种和基因渐渗的后代的基因序列,从而证实基因渐渗现象的存在,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26.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个体和黑眼黑体个体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a和B、b在遗传时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红眼黄体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F1的基因型是______,F2的红眼黄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约为______。
    (3)理论上F2应该出现四种表型,但实际并未出现,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为______,却表现为黑眼黑体的性状。
    【答案】(1)遵循 (2) ①. aaBB ②. AaBb ③. 1/3
    (3) ①. aabb ②. 红眼黑体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F2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黑眼黑体=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基因A、a和B、b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本应该表现为红眼黑体,却表现为黑眼黑体的性状。
    【小问1详解】
    F2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黑眼黑体=9:3:4,是9:3:3:1的变式,因此基因A、a和B、b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眼球颜色性状中,黑眼为显性性状,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由F2中的表型及比例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亲本中红眼黄体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的基因型为AAbb。F2的红眼黄体占3份,其中纯合子(aaBB)占1份,因此,F2的红眼黄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约为1/3。
    【小问3详解】
    F2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黑眼黑体=9:3:4,是9:3:3:1的变式,理论上F2应该出现四种表型,但实际并未出现,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本应该表现为红眼黑体,却表现为黑眼黑体的性状。
    27. 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完减数分裂以后,利用显微镜观察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装片,绘制的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模式图和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
    (1)A、B、C中表示减数分裂的图是______,C中有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据______图可推断该动物性别,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
    (3)曲线图c-d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图A所处时期对应曲线图的______阶段。
    【答案】(1) ①. A和C ②. 0
    (2) ①. A ②. 次级精母细胞
    (3) ①.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②. b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b段表示细胞分裂的间期,bc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cd表示着丝粒分裂,de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
    【小问1详解】
    A图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图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C图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此A、B、C中表示减数分裂的图是A和C,C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小问2详解】
    A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据此可推断该动物性别是雄性,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小问3详解】
    曲线图c-d段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2变为1。ab段表示细胞分裂的间期,bc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cd表示着丝粒分裂,de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图A所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曲线图的bc阶段。
    28.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和对应的氨基酸为:AUG(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CGU-精氨酸、UGC-半胱氨酸、GCA-丙氨酸、ACG-苏氨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______过程,需要______酶的催化;③的中文名称是______。
    (2)图2中④表示______,其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
    (3)研究人员在mRNA的碱基AUG(起始密码子)后插入三个碱基,合成的多肽链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这一现象说明______。
    【答案】(1) ①. 转录 ②. RNA聚合 ③.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2) ①. tRNA(转运RNA) ②. 丙氨酸
    (3)一个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或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解析】
    【分析】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细胞核内合成 mRNA 的过程。翻译是以 mRNA为模板,按照密码子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小问1详解】
    图1表示转录的过程,需要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③是转录出的mRNA分子中的一个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小问2详解】
    图2中④是tRNA(转运RNA),负责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图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CGU,与其碱基互补配对的密码子是GCA,对应的氨基酸是丙氨酸。
    【小问3详解】
    研究人员在mRNA的碱基AUG(起始密码子)后插入三个碱基,合成的多肽链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一个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或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2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中的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所致(如下图),融合后的22号染色体上会形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B-A,该融合基因的表达能增强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使细胞恶性增殖。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它会使22号染色体上基因的______发生改变。
    (2)癌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融合基因B-A表达使细胞恶性增殖的过程体现了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
    (3)该病__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人类遗传病。
    (4)治疗该病的药物格列卫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但不能影响融合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综上推测格列卫治疗该病的机制可能是______。
    【答案】(1) ①. 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②. 数目和排列顺序
    (2) ①. 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 ②.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3) ①. 不能 ②. 属于
    (4)抑制融合基因的翻译过程或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解析】
    【分析】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
    【小问1详解】
    图示中的染色体片段交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因此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它会使22号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小问2详解】
    癌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癌变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融合基因B-A的表达能增强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使细胞恶性增殖,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小问3详解】
    该病是由于患者造血干细胞染色体易位引起的疾病,造血干细胞属于体细胞,体细胞遗传物质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属于其中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小问4详解】
    融合基因B-A的表达能增强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使细胞恶性增殖,基因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包括转录和翻译,治疗该病的药物格列卫不能影响融合基因转录,则可能通过抑制融合基因的翻译过程或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相关试卷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期中试题docx、答题卡doc、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