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模]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二模试题(解析版)
展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建设统一的全国碳市场,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国的碳市场是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以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组成。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这对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上线交易。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强制碳市场启动近三年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制度规范日趋完善,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碳排放数据明显改观,碳排放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价格发现机制作用日益显现。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顺利完成了2019~2020年和2021~2022年两个履约周期,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第二个履约周期成交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19%,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89%。同时,第二个履约周期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了近50%。
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已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同时,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已由启动时的每吨48元上涨至每吨80元左右,上涨66%左右。
(取材于董鑫的文章)
材料二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京启动。这是继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的又一项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是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碳交易,交易的是什么?目前碳交易的产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碳配额,就是政府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即碳排放权。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如果重点排放单位的实际碳排放量低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那么富余的配额就可以卖掉,从市场交易中获得相应的收入;反之,如果实际碳排放量超过配额,那就要从市场上购买其他单位富余的配额,履行碳配额清缴义务。未清缴或未足额清缴碳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将面临处罚。
碳交易的另一种产品是核证自愿减排量,即CCER(China Certified Emissin Reductin)。对于重点排放单位之外的其他主体,政府鼓励大家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自愿开发和实施减排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领域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这些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审定核查后登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可以为各类市场主体的节能减碳行动提供支持。减排项目业主通过出售CCER获得经济回报,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高排放企业可以使用CCER履行碳减排义务;企业和机构可以购买CCER抵销碳排放,实现产品和重大活动碳中和,践行低碳承诺,履行社会责任。
(取材于孙杰的文章)
材料三
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可以参与自愿减排交易。也就是说,普通人也可参与自愿减排交易,通过购买CCER抵销自身碳排放,履行社会责任。比如一个人从北京到外地出差,无论是乘坐火车、汽车或飞机等交通工具,都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形成碳足迹。那么,未来他就可以通过在市场购买CCER,抵销这部分碳排放,为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低碳出行是一项参与低碳减排的好方式。北京市依托碳市场,创新性打通了碳普惠和碳交易。碳普惠平台收集的公众低碳出行碳减排量,经审定后,可在北京试点碳市场交易,用于重点碳排放单位配额清缴抵销或主动履行减碳社会责任。截至2023年9月,共签发低碳出行碳减排量12.7万吨,大部分已出售至重点碳排放单位用于碳排放履约,所得资金通过碳普惠平台回馈参与低碳出行的公众,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为激励市民积极参与绿色出行,北京市发布MaaS(M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低碳出行碳减排项目评估方法。2020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联合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推出了“MaaS出行 绿动全城”碳普惠活动。市民在平台APP注册个人信息,获得个人碳能量账户后,采用步行、骑行的方式出行时,开启导航收集碳能量,行程结束后用户可实时获得碳减排量。个人账户中获得的减排量可捐助植树、修桥等公益活动,也可在平台APP内兑换公共交通优惠券、购物代金券、视频会员等奖品。目前,该项活动仍在持续开展,截至2024年3月,参与的市民已超过440余万人,累计碳减排量68万余吨。
(取材于骆倩雯、孙宏阳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的启动和平稳运行,标志着我国建构完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B.自它启动至今近三年以来,强制碳市场领域工作成效明显。
C.在它的第二个履约周期,参与交易企业比前一周期增长近50%。
D.2023年底,它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启动,早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B.碳配额和CCER,前者强制,后者自愿,二者形成的交易市场互补互通。
C.重点排放单位定期的实际碳排放量,不允许高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
D.各市场主体自愿参与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出售。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与CCER交易的市场主体,既可以是法人、组织,也可以是自然人。
B.普通市民乘坐交通工具产生的碳排放,应当通过购买CCER进行抵销。
C.普通市民低碳出行碳减排量,目前多用于重点碳排放单位配额清缴抵销。
D.市民在MaaS碳普惠活动中获得的碳减排量,可捐助公益活动或兑换奖品。
4.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截至2023年底,碳价整体呈平稳上涨态势,重点单位超额排碳成本变高。
B.CCER有助于调动各类市场主体主动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积极性。
C.CCER的市场交易可以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均可获得理想配额的碳排放权。
D.未来更多市民加入低碳出行,有助于推动碳减排工作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5.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在推动碳减排方面,各方有哪些积极作为。
【答案】1.A 2.B 3.B 4.C
5.①政府机制方面:完善制度:运行并完善全国碳市场体系(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激励引导:创新性打通碳普惠和碳交易,打造好碳普惠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碳减排工作。
②市场主体方面:履行义务:重点排放单位等市场主体严格按碳配额规定履行碳减排义务和社会责任。技术开发: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
③公民个人方面:积极参与:普通市民积极参与到低碳出行等碳减排活动中,获得碳减排量。良性互动:通过碳普惠平台与重点碳排放单位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A.“它的启动和平稳运行”错误,范围扩大。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应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后,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与“平稳运行”无关。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早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错误,曲解文意。据材料一“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上线交易”、材料二“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京启动”可知,应是前者晚于后者。
C.“不允许高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如果实际碳排放量超过配额,那就要从市场上购买其他单位富余的配额,履行碳配额清缴义务即可。可见“允许高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
D.“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出售”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这些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要经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审定核查后登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然后才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而非“直接在市场上出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应当通过购买CCER进行抵销”错误,变未然为已然。材料三“未来他就可以通过在市场购买CCER,抵销这部分碳排放”,应是“未来”而非现在。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均可获得理想配额的碳排放权”错误,曲解文意。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重点排放单位获得的碳排放权,取决于其实际碳排放量低于或高于政府分配的配额总量,如果实际碳排放量超过配额,则还要从市场上购买其他单位富余的配额,履行碳配额清缴义务。所以,“均可获得理想配额”说法错误。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要求简要概括在推动碳减排方面各方的积极作为,作答时可以从政府机制、市场主体、公民个人等方面加以分析。
①政府机制方面:据材料一“强制和自愿两个碳市场……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全国强制碳市场启动近三年以来,……制度规范日趋完善,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碳排放数据明显改观,碳排放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可知,首先要完善制度,运行并完善全国碳市场体系,通过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
据材料三“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低碳出行是一项参与低碳减排的好方式。北京市依托碳市场,创新性打通了碳普惠和碳交易”可知,其次激励引导,创新性打通碳普惠和碳交易,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碳减排工作。
②市场主体方面:据材料二“对于重点排放单位之外的其他主体,政府鼓励大家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自愿开发和实施减排项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可知,履行义务方面,应重点排放单位等市场主体严格按碳配额规定履行碳减排义务和社会责任。
据材料二“减排项目业主通过出售CCER获得经济回报,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可知,技术开发方面,应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
③公民个人方面:据材料三“普通人也可参与自愿减排交易,通过购买CCER抵销自身碳排放,履行社会责任”可知,普通市民积极参与到低碳出行等碳减排活动中,获得碳减排量。
据材料三“大部分已出售至重点碳排放单位用于碳排放履约,所得资金通过碳普惠平台回馈参与低碳出行的公众,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可知,通过碳普惠平台与重点碳排放单位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也。故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迎阴阳八风之声,均黄钟中和之律,开群生万物之情气。故律吕①协则阴阳和,音声适而万物类,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欢,九州一其节。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刑赏不用而民自安矣。
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五声②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
先王之为乐也,将以定万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刑、教一体,礼、乐外内也。刑弛则教不独行,礼废则乐无所立。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取材于阮籍《乐论》)
【注】①律吕:中国古典音乐名词,分十二律,黄钟是其中一律。②五声:也称“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材料二
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夫五色有好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皆无豫于内。至夫哀乐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①,以自显发。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酒以甘苦为主,而醉者以喜怒为用。其见欢戚为声发而谓声有哀乐,犹见喜怒为酒使而谓酒有喜怒之理也。故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心之与声,明为二物,殊途异轨,不相经纬,焉得染太和②于欢戚,缀虚名于哀乐哉?
夫言移风易俗者,必承衰弊之后也。古人知情之不可放,故抑其所遁③;知欲之不可绝,故因其所自。故为可奉之礼,制可导之乐。丝竹与俎豆④并存,进退相须,共为一体,从善日迁,然后化成。
(取材于嵇康《声无哀乐论》)
【注】①和声:和谐的乐音。②太和:古代雅乐名称。③遁:放纵。④俎豆:泛指礼器。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州一其节 一:整齐
B.礼逾其制则尊卑乖 乖:错位
C.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 发:激发
D.不相经纬 经纬:交织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昔者圣人之作乐也 此物之自然也
B.以迎阴阳八风之声 五行以成
C.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 人安其生
D.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 其体自若而无变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女不易其所
男女不改变各自的位置
B.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
移风易俗,于是百姓同乐
C.皆无豫于内
都与内心的感情没有关联
D.而醉者以喜怒为用
而醉酒的人把喜怒作为外在表现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籍认为,雅乐不烦扰百姓,五音也无韵味,却可使万物自得其乐。
B.嵇康以酒取譬,说明音乐并无悲欢,只是把人的情感引发出来而已。
C.阮籍文侧重谈音乐的教化作用,嵇康文侧重探讨音乐和情感的关系。
D.在音乐的本质方面,他们都认为音乐源于天地自然,具有自然属性。
10.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两篇文章的见解有何异同?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案】6.A 7.C 8.B 9.A
10.(1)相同点:他们都认为礼乐应相互配合,方能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2)不同点:阮籍认为:音乐可以开启百姓的情怀,平和人民的内心世界,统一百姓的意志,使人们各安其位,各安其生,自然向善,改变风俗,从而实现教化目的。嵇康认为:音乐可以抑制人的情感放纵,引导人的欲望,从而使人民“从善日迁”,达到教化目的。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一:动词,统一演奏。句意:九州演奏的都是统一的节奏。
B.句意:礼逾越其应有的规制,尊卑就会错位。
C.句意:也如同美酒激发感情一样。
D.句意:是不相交织的。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助词,主谓之间,无义;结构助词,的。句意:从前圣人作乐。/这就是事物本身的属性。
B.连词,表目的,来;就。句意:来应和阴阳八风之声。/五行就形成了。
C.都是代词,自己,自己的。句意:天地契合于自身的道德,则万物应运而生。/人们安于自身的生活。
D.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句意: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恶从善,完成教化。/它的本体也还保持原有的样子,不会有什么变化。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易:容易。同:相同。于:与,跟。是:这。乐:音乐。句意:其实风俗的改变与音乐的道理是相同的。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雅乐不烦扰百姓,五音也无韵味”错误,由原文“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五声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可知,“烦”指复杂,“淡”指恬淡自然。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1)相同点:由原文“故律吕协则阴阳和,音声适而万物类,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欢,九州一其节”“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可知,阮籍认为音乐协调合适男女君臣才会各得其所,互不冒犯;嵇康则认为和谐的音乐能感动人心。故他们都认为礼乐应相互配合,方能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
(2)不同点:由原文“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开群生万物之情气将以定万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人安其生,情意无哀……”可知,阮籍认为:音乐可以开启百姓的情怀,平和人民的内心世界,统一百姓的意志,使人们各安其位,各安其生,自然向善,改变风俗,从而实现教化目的。由原文“故为可奉之礼,制可导之乐。丝竹与俎豆并存,进退相须,共为一体,从善日迁,然后化成”可知,嵇康说创制可以引导感情的音乐,人们一天天地改掉缺点,走向善良,然后教化就能成功。故嵇康认为:音乐可以抑制人的情感放纵,引导人的欲望,从而使人民“从善日迁”,达到教化目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音乐,是天地之本体,万物之本性。音乐合乎本体、顺应本性,就和谐,背离本体、丧失本性,则不协调。从前圣人作乐,就是用来顺应天地之本体,成就万物之本性。所以确定天地八方之音,来应和阴阳八风之声,协调黄钟作为中和之律的作用,开启百姓及万物的情怀。因此,律吕协调则阴阳和谐,声音适宜则万物各从其类,男女不改变各自的位置,君臣互不冒犯,四海呈现出一派祥和的风貌,九州演奏的都是统一的节奏。天地契合于自身的道德,则万物应运而生,不使用刑罚与奖赏,百姓却会自然地过上安定的生活。
乾坤的关系平易简单,所以雅乐并不复杂;道德的本质和顺淡然,所以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级恬淡自然。雅乐的节奏不复杂,天地阴阳就会相合;音乐的音级恬淡自然,那么万物就会自得其乐。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恶从善,完成教化,其实风俗的改变与音乐的道理是相同的,这都是自然的道理,也是音乐的始源。
先王制乐,是希望安定天下万物的情态,统一天下百姓的意志。刑罚和教化一体,乐和礼内外互补。刑罚松弛则教化不能独自发挥作用,礼教废弃则乐就失去了根基。人有尊卑之分、上下之别,这就是礼的体现;人们安于自身的生活,没有过分哀伤的情感,这就是乐的功能。礼逾越其应有的规制,尊卑就会错位;乐失去其自身的秩序,亲疏就会混乱。礼规定人们的外在行为,乐平和人们的内心世界;礼治外,乐化内,礼乐端直,因而天下太平。
材料二
天地合乎它的道德,万物就崇尚生长;寒来暑往,五行就形成了。所以外现为五色,发出为五声。声音的产生,那就好像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气味,它好和不好,即使遭遇到浑浊混乱,它的本体也还保持原有的样子,不会有什么变化。怎么会因为别人的爱憎、哀喜而改变性质呢?声音本来就是以好和不好为属性,跟哀乐没有关系;哀乐本来就是感情受到激发以后而产生,与声音无关。色彩有美丑,声音有好坏,这就是事物本身的属性,都与内心的感情没有关联。至于哀乐本来是因为和某些事情相遇,而预先郁结在心中,只是经由和谐的乐声而自己显现出来;和谐的乐声感动人心,也如同美酒激发感情一样。酒以甘苦为属性,而醉酒的人以喜怒作为外在表现。人们见到悲欢之情被音乐激发出来,就说音乐有哀乐,这就好像看见喜怒之情被酒激发,就说酒中有喜有怒一样。所以声音有天然的和谐,却和人的感情无关。内心情感和音乐明显是两回事,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和轨迹,是不相交织的,怎么能把太和之乐和人的悲欢之情混淆在一起,给音乐强加以哀乐的虚名呢?
人们所讲的改变风俗这种情况,一定紧承在社会衰败之后。古人知道情感不可放纵,所以抑制它泛滥;知道欲望不能断绝,便有意引导它走上应有的轨道。所以制定了可以奉行的礼节,创制了可以引导感情的音乐。音乐和礼仪并存,一举一动互相配合,融为一体,人们一天天地改掉缺点,走向善良,然后教化就成功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田园乐①
王维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注】《田园乐》共七首,这组诗是王维隐居辋川时作。
11.以下对三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三”前两句,描写诗人“采菱”“策杖”的日常活动。
B.“其六”前两句,描写辋川“桃红”“柳绿”的春日美景。
C.“其七”前两句,描写诗人流连于山泉林木间的情状。
D.“其七”后两句,描写诗人从早到晚不停劳作的辛苦。
12.以下对三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三”后两句,以典故中的人物来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志趣。
B.“其六”前两句,注重炼字,“红”“绿”“含”“带”等词语生动形象。
C.“其六”后两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D.三首诗都是六言绝句,对仗工整,多方面展现田园之乐。
13.苏轼评论王维的诗与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请你谈谈对这一特点的理解,并结合《田园乐》的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11.D 12.C
13.“诗中有画”,指诗人善于以画法入诗,描写景物细致入微,绘形绘色,能使读者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如《田园乐(其六)》,色彩鲜明、描写细致,构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选取“桃红”“柳绿”春天常见的景物,突出春天特点;运用“红”“绿”两个颜色词,色彩鲜明,展现了一幅柳暗花明的图画;细致描绘“含宿雨”“带朝烟”,展现如画美景。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
D.“描写诗人从早到晚不停劳作的辛苦”错误。后两句意思是早上到南园去摘折露葵,晚上来到东谷舂捣黄粱。结合注释分析,这组诗是王维隐居辋川时作,此句描写了田园劳作的典型情景,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躬耕劳作的闲情。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C.“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错误。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最后写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可见“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以静衬静,运用了正衬的手法。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
理解:“画”,即画法。“诗中有画”,指诗人写作山水田园诗时,善于以画法入诗,运用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来展现诗中的画面美。
如《田园乐(其六)》,其中“桃红”“柳绿”,是春天常见的景物,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组合在一起既可以突出春天的特点,又能够呈现春天的画面美。
其中“红”“绿”,作为颜色词,使景物鲜明怡目,给人一种柳暗花明画面美感。
“含宿雨”“带朝烟”,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层层渲染、细致描绘。
故作者通过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其构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
14.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古人总是梦想像仙人一样长生和自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仙人的句子有“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___”,苏轼《赤壁赋》中提到仙人的句子有“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2)对于战国时期六国如何避免为秦所灭的结局,古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出假设,“_______,则足以拒秦”;又如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假设,“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月”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常以月寄托怀人之思。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此时相望不相闻,________”;又如苏轼《江城子》中的“料得年年肠断处,_______,______”。
(4)某位同学灯下读书,忽然听到窗外春雨声,禁不住联想到许多春雨润春花的诗句,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仙之人兮列如麻 挟飞仙以遨游 (2)使六国各爱其人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愿逐月华流照君 明月夜 短松冈 (4)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开篇有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其中“作奇传”体现了浪漫主义特色,“整部小说写的是奇人、奇事、奇境、奇思、奇情、奇物、奇趣,甚至还有奇语”。
(1)《红楼梦》中有很多“奇事”和“奇物”,请你各概括两件。
(2)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奇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答案要点:“奇事”:木石前盟(绛珠仙草还泪神瑛侍者),甄士隐梦识天机,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马道婆巫蛊害人等。“奇物”:风月宝鉴,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薛宝钗的金锁,薛宝钗的冷香丸等。
(2)答案要点:①宝玉的降生奇异。宝玉衔玉而生,是奇石幻化为人来到世家大族贾府。②宝玉的情缘奇异。宝玉的前世为神瑛侍者,黛玉的前世为绛珠仙草,两人的情感缘于前世的木石前盟(绛珠仙草还泪神瑛侍者)。③宝玉思想(性格)奇特。他离经叛道、愤世嫉俗,他反对“男尊女卑”观念,被荣国府寄以厚望,却鄙弃功名利禄,反对“仕途经济”。④宝玉行为奇特。他放诞不羁,他两次“摔玉”和独自看望被撵出大观园的晴雯等举动,表明他不愿受封建礼教束缚,行为独立不羁。⑤宝玉命运奇异。宝玉历经红尘后又变回石头,回到青埂峰下,命运的结局奇异。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红楼梦》是以现实主义为主,并融入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扣住“奇”概括。
“奇事”:主要指一些非现实的、有奇幻色彩的故事情节,如:第一回的“补天’“还泪”神话,第五回的“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以及散落在书里各回中的“梦”“幻”“鬼”“神”等内容。
“奇物”概括时说明相关事物,往往是一些虚构的奇珍异宝,有灵性的玉石珠宝,如风月宝鉴,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薛宝钗的金锁,薛宝钗的冷香丸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具有代表性的“奇人”,从他出生、情缘、思想性格、行为方式以及命运遭际等角度分析“奇”。
他是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府通称宝二爷。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自幼深受祖母贾母疼爱,住贾母院。十二三岁时奉元妃旨意入住大观园怡红院。他与表妹林黛玉心灵相通,互为知己,发展了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之爱。然在贾府家长的刻意为之下与表姐薛宝钗成婚。婚后一二年中举,旋出家,经红尘后又变回石头,回到青埂峰。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枯荣随想
①我一直对身边那些四季碧绿的植物颇有微词。香樟、黄杨、女贞、月季,甚至家家户户一盆又一盆搬进又搬出的盆景,让人看不懂,读不透——该落叶时不落叶,该枯萎时不枯萎,它们是想对时间进行囚禁,还是想对空间进行霸占呢?院中的那棵桂花树就是如此,占据着院子东南角。院子本来就很小,特别是在冬天,那一隅因此从未在阳光下通透过,让人生出压抑、阴郁之感。那树真就是一个异物,虽然在冬天依然绿着,已然生气不足了,给人的感觉是永远地耷拉着,一副理不直气不壮的神态,既不合时宜,也不合常理。
②我常常对着它或者它们叹息:一棵从未落光叶子的植物,还是植物吗?
③一切都应归于自然,自然而然。而一切自然都是美好的,不得也不会有所偏废。一切自然的东西又总存在着弱点,因而这个弱点也同样是美好的,有时甚至是因为有了这个弱点才产生出美好来。它让人对它产生出透明的意在言外的感觉,让世界意味深长地一目了然。
④那些田野里的草,那些房前屋后的树,每到春天便枝繁叶茂,每至夏秋便壮硕挂果,每挨冬日便敞开心扉似的露出它纯真的本来面目,孤零零地接受一场又一场雨雪的敲打与拷问。每一个季节都是平等的,每一次季节的转换、交替都是一次弱点的呈现,是上一个季节向下一个季节交出的答卷,向世界进行的一次心心相印的表达,特别是秋冬时节,旷野之上,被收割或凋零后呈现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朴素与亲和。每一片叶子的辞别,每一株小草的遁隐,都是删繁就简后一马平川、神清气爽的诗意美感。梅尧臣“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的赞叹一定是因此而得来。
⑤春草青青,夏花灼灼,秋雨瑟瑟,冬雪茫茫。四季一致,春天便没有了来处,没有了来处自然就没有了归途。没了来处与归途,那世界何以堪?从枯到荣是一种攀登,一种淋漓尽致的绽放;从荣到枯是一种收敛,一种功成身退的凯旋。长年枝繁叶茂,带来的必是负累与拥挤,一种锱铢必较、不知敬畏的为所欲为。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一切也都会水落石出。
⑥黄帝炎帝尧帝以至先民们找到了春夏秋冬,发现了日升日落,判别了月盈月亏,并因此锁定了农事。农事乃立国之本。农事的锁定实际是对一切生活秩序的锁定。即便是孔子著书立说,其名也谓之《春秋》。据传,上古时代,先有春秋之别,后有冬夏。春秋者,枯荣是也。阴阳六制又称:春为规,秋为矩,春秋合乃规矩。孔子著的是规矩,时代、历史演进的是枯荣。
⑦枯荣的更替让人类繁衍至今,并受用至今,岁月因此隆重,人类因此能诗意地栖居。有了枯荣便有了世界,有了枯荣便有了一切。于花团锦簇中读出凛冽,人类才可能绵延不绝,永不停息。
⑧每个生命都如离弦之箭,“嗖”的一声射出,当速度到达极限时,就有了枯萎的意境──没有了速度的箭镞当然就是枯萎了的箭镞。他们前前后后纷纷下坠,没有一个折返,也没有一个停留在空中,他们落下,那么自然,那么从容,那么无拘无束地散开,然后归于平静。是结束,也孕育着新的飞行。每个生命的从枯到荣是生机,从荣到枯是收获。收获的果实瓜熟蒂落后必有一处痕迹,根深蒂固的痕迹必会跨越时空,横陈于世。就像那一座一座的村庄,代际的更迭中血脉留存,因此乡土中国的村庄仿佛一直走在我们的后面,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村庄则一直在前面等待着对我们进行核实,核实我们的身份,核实我们是哪一棵旧枝上长出来的新果实。
⑨我们是带着曾经的痕迹品尝一切的。人类大约百分之八的DNA是在远古时代感染致病、致死的逆转录病毒的残余。如今,这些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序列不产生感染性病毒,其中一些还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形成胎盘所必不可少的一种名为合胞素的蛋白质,最初就是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而进入人类祖先及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的。
⑩多么让人恐惧又多么让人兴奋的结果。
⑪我忽然就理解了历代很多画家为什么喜欢画残荷、残菊了,他们画的是枯萎,更是凋零处的缕缕生机,肃杀处的种种意犹未尽。
⑫日升日落面对的是大江东去、潮起潮落。一窗春风,一地翠茵,一帘秋雨,一江寒雪,这便是自然世界的“顶配”,这是我们人类的必须。旷野之上,哪一丛蓬草不是栉风沐雨,哪一颗桃杏不是历夏经冬,哪一栋屋宇不在演绎悲欢离合的四季!而生命就在这轮回中生生不息。
⑬即便是四季碧绿的植物,也是如此。就如我家院中的那棵桂花树,其叶片寿命长达两三年或更久一些,然后再静悄悄地,一片一片地,部分地老去脱落,部分地长出新叶,它们陆续更新,便看似终年常绿。所以,枯荣其实依然在悄悄继续。
(取材于金国泉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树真就是一个异物 异物:珍奇的事物
B.一种锱铢必较、不知敬畏的为所欲为 锱铢必较:过分计较
C.等待着对我们进行核实 核实:检验查证
D.而生命就在这轮回中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延续不终止
17.下列对文章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作者对四季碧绿植物的不满开篇,引出后文对“枯荣”的思考。
B.作者认为自然的都是美好的,即便是弱点,有时弱点也能产生出美好。
C.第④段末引用诗句,是为了表现花朵枯萎时的美感及其香味的持久性。
D.结尾处照应开头,前后呼应,强调了“枯荣”作为自然规律的必然性。
18.作者认为“枯荣的更替是自然界的顶配,是人类的必须”。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19.第⑤段的画线句在语言表达上具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本具体赏析。
从枯到荣是一种攀登,一种淋漓尽致的绽放;从荣到枯是一种收敛,一种功成身退的凯旋。
【答案】16.A 17.C
18.答案示例:对于自然来说,四季各有特点且依序更迭,枯荣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的本来面目,季节更迭符合自然规律。对于人类而言,由四季而立农事,立农事而定秩序,枯荣合而规矩生;枯荣的更替让人类繁衍至今;代际更迭中延续的血脉传承使我们能够确定自己的故乡;人类因感染病毒生病死亡,代际更迭中,远古的基因可促使后续生命的形成。
19.①该句善用动词,表情达意准确生动。如“攀登”“绽放”“凯旋”等动词,生动地表现出生命从枯到荣的灿烂,从荣到枯的光荣。
②运用比喻,将荣枯的双向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将从枯到荣的过程比喻为攀登、绽放的过程,展现出此过程体现的生命力;将从荣到枯的过程比喻成凯旋,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
③运用整句,以整齐的语言形式展现生命荣枯的过程,语势贯通,一气呵成。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等能力。
A.“异物:珍奇的事物”错误,“异物”在这里应解释为“与众不同的事物”。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C.“是为了表现花朵枯萎时的美感及其香味的持久性”错误,是为了表现画面的朴素与亲和,赞美花朵枯萎时的诗意美感。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1)根据1-5段内容可知,枯荣的更替是自然界的顶配。
对于自然来说,一切都应归于自然,自然而然。每一个季节都是平等的,每一次季节的转换、交替都是一次弱点的呈现,是上一个季节向下一个季节交出的答卷,向世界进行的一次心心相印的表达。四季更迭是自然规律,是无法阻止的,“从枯到荣”与“从荣到枯”也是必经的历程,符合自然规律。
(2)根据6-9段内容可知,枯荣的更替是人类的必须。
根据第6段内容可知,不管是四季立,还是立农事定秩序,生规矩,时代、历史演进的都是枯荣。
根据第7段可知,枯荣的更替让人类绵延不绝,永不停息;
根据第8段“代际的更迭中血脉留存,因此乡土中国的村庄仿佛一直走在我们的后面,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村庄则一直在前面等待着对我们进行核实,核实我们的身份,核实我们是哪一棵旧枝上长出来的新果实”可知,生命的荣枯充满生机与收获,血脉传承中能够确定自己的故乡;
根据第9段可知,基因的传承延续在生命的荣枯转换中,基因会致人生病死亡,基因也可促使后续生命的形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①从用词上,用词讲究,多用动词,如“攀登”“绽放”生动地表现出生命从枯到荣的过程,尽显生命的华美与激情;“收敛”“凯旋”两词,生动地展现了生命从荣到枯的过程,也是在向生命致意。
②从修辞上,运用比喻,整个句子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过程比作人类活动的进程,生动形象,意蕴极深。将从枯到荣的过程比喻为攀登、绽放的过程,展现了生命的张力;将从荣到枯的过程比喻成收敛、凯旋的过程,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
③从句式上,运用整句,句式整齐,朗朗上口;“从枯到荣”“从荣到枯”有回环往复之美,展现生命荣枯的过程,连贯自然,富有美感。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①算力是处理和传输数据的关键能力,拥有更强大的算力意味着在数字化竞争中更具优势。②在人工智能领域, 神经网络和大模型竞争对算力需求持续攀升,算力已成为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③【A】在区块链领域,算力是链上数据安全可信的重要保障;【B】在大数据领域,算力是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的技术保障。④同时,算力也正在推动科学研究由计算模拟和数字仿真的传统范式,转向聚焦大数据相关性分析的新范式,在提高科研创新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科研的风险和不确定性。⑤至关重要的是,推动数字经济转型、智能社会发展和前沿科技创新需要坚实的算力产业。⑥当前,算力也是国家安全和战略决策的重要保障,全球算力竞争渐趋白热化,必须持续提升我国算力的国际竞争力。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中短语“更具优势”使用正确。
B.②句中的横线处可填“如果”一词。
C.③句中【A】【B】两句可以互换。
D.④句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没有语病。
(2)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将⑤句中画横线的部分改为以“坚实的算力产业”开头的句子。
【答案】(1)B
(2)坚实的算力产业是推动数字经济转型、智能社会发展和前沿科技创新的需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B.错误。“如果”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后面的句子“已成为”说明已成为事实,不合逻辑,可以填“随着”。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原句中“坚实的算力产业”做的是宾语,“推动数字经济转型、智能社会发展和前沿科技创新”三个动词结构做主语,“需要”是谓语。本题要求以“坚实的算力产业”开头,可以添加动词“是”,让原句中的谓语“需要”变成改后句子的宾语。如:坚实的算力产业是推动数字经济转型、智能社会发展和前沿科技创新的需要。
21.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学校今年的科技节设立了以“我们正青春”为主题的短视频创作比赛项目。
(1)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其中,请你围绕比赛主题,写一则活动宣传稿。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2)作为高三学生,是否参加这项短视频创作比赛,同学们存在争议。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言之有理,理由充分。
(3)请你以“青春正好,科技有我”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有感染力。
【答案】(1)示例: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本次科技节短视频创作比赛项目的宣传成员,在此向大家通报一则活动宣传。近期我校正为科技节组织一场以“我们正青春”为主题的短视频创作比赛。希望热爱视频制作的同学能踊跃报名参赛,能在青春的赛场上一展风采!参赛视频请于本月XX日前发送到XX邮箱,我们会邀请专家进行评选。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2)示例:我认为我们应该参加这次活动。虽然高三学习时间紧张,但身处高三更意味着我们很快将结束高中青春生活,而参加这个活动,可以为我们的青春回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青春的精神内涵,让我们明白青春应该积极努力,梦想不懈奋斗。所以,在合理时间安排下参加活动,或许还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
(3)示例:
青春正好,科技有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壮大科技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而我辈青年自当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科技人才。青春正好,科技有我。用青春的光与热挥洒热血,牢记使命,将所学知识化为科技力量;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让我们无畏前行,无问西东,为祖国的强大再添辉煌!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实用类微写作。
审题指导:试题首先概述学校科技节要举办“我们正青春”为主题的短视频创作比赛这一活动背景,并基于此分别给出了三个写作任务。其中,第一个任务是写作活动宣传稿,以鼓励同学参与。作为活动宣传稿,首要任务便是介绍活动主题、内容与亮点,从而吸引读者积极参加活动。比如,对于“我们正青春”短视频创作比赛这一主题,可以着重突出比赛所彰显的青春创意、青春激情等特色,以达到宣传、吸引作用。
写作思路:写作时首先要明确宣传稿的格式,如开头的称呼语,如“各位同学”。然后可根据需要明确此次宣传员的身份。此后,最重要的部分则是介绍活动的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我们正青春’短视频创作比赛”、活动特色(可以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意,记录自己或青春伙伴的青春风采等等)。此外,对于比赛活动的一些时间地点等要素也可适当说明。最后还要注意用语要有鼓动性,要能吸引同学前往参加。
(2)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作文。
审题:试题抓住高三这一个特殊时间节点,要求学生针对是否应该参加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此,首先要明晰:高三有何特殊之处,为何对于是否参加活动会有争议——因为高三是复习备战高考的最后关头,学习时间紧张,所以大多数同学或许会认为高三就不应该浪费过多的课余时间去参加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考生必须针对此问题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理由,要做到“有理有据”,既可以给事实论据,也可以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写作思路:试题要求“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因此具体写作时必须先亮明观点:认为可以参加/认为不应该参加。然后分别针对应该或不应该辨析利弊,说明理由。比如,若是选择应该参加,则可抓住高三后我们即将离开学校踏入人生新征程这一点出发,说明我们要珍惜为数不多的校园活动;也可以说明只要在控制好时间、安排好计划、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下,适当参加活动并不会影响复习等,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而若是认为不应该参加活动,则抓住影响学习这一点着重展开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抒情类微写作。
审题:明确题干要求,试题要求以“青春正好,科技有我”为题写作小诗或抒情语段。试题所给标题正好呼应了本次活动主题“青春”“科技”,其中“青春正好”暗含珍惜青春大好时光的主题,而“科技有我”中的“有我”则体现了一种使命感、责任感,这说明我们应该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一份力量。
写作思路:以“青春正好,科技有我”为题写,可以展开想象,概述青春少年钻研科学问题的情景,从而生发抒情,以此彰显拥有青春、致力科技的少年的魅力,赞美少年的活力,想象活力四射的少年的美好状态。或者也可通过强调青春少年对于祖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性,表达对少年的鞭策和激励,凸显我辈当努力学习,自立自强,为国争光。最后以抒情来结尾,升华对少年所拥有的品质和应担当的责任,并对之进行赞美、鼓励。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2.完成作文。
“组合拳”指多项举措配合起来一起使用的策略。在提升自我、迎接挑战、应对局势等各种情境中,经常需要打出“组合拳”。
请以“论组合拳”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道全命题类命题作文题。
“组合拳”原指拳击运动中将各种单一拳法组合起来的一种拳法。现在常用“组合拳”比喻多项措施配合起来一起使用的举措(也就是材料第一句所给出的概念解释),也就是指应对某事的措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措并举,且相互配合。由此看来,“组合拳”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基于此,材料第二句进一步拓展了思考范围,引发我们思考,在提升自我、迎接挑战、应对局势等各方面,我们应该怎样打好“组合拳”,在团结协作中越来越好。
所以,试题要求以“论组合拳”为题目写作议论文,也就是要考生思考,团结协作、全方位协调、互利共赢应当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我们又该如何用好“组合拳”,在多方配合中实现目标,走向精彩人生。比如,对个人来说,我们可以强调全面看待问题、学会借助他人力量的重要性;对社会、国家之间,则可将“组合拳”转化成团结互助,说明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应努力团结协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在此基础上,还可对“组合拳”展开冷静思考:怎样的“组合拳”才是有效的团结,一套“组合拳”中怎样的分工协作才能真正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若有余力,还可对此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如:(1)在工作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做到权责一致;(2)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考评机制,定期考核和检查等。
立意:
1.开启合作“组合拳”,实现共赢创未来。
2.独木难支,“组合”成林。
3.全面看待问题,多方考量“组合拳”。
23.完成作文。
一句诗,或勾起回忆,或鼓舞前行,或引发畅想……人生中一定有这样一句诗让你念念不忘。
请以该句诗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略
【解析】本题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一句诗,或勾起回忆,或鼓舞前行,或引发畅想”强调了诗句的作用。诗歌可以使情感得到宣泄和疏导,诗歌可以帮助人们表达和释放内心的情感,在诗歌中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从而达到情感的宣泄和疏导的效果,如在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似乎可以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获得解脱和力量。诗歌可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某些诗句,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我们似乎能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感悟眼前的如丝细雨,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更加体会到母爱的无微不至和温暖。诗歌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素养,诗歌是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一个民族或社会的价值观和美学追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总能从中体会到一份爱国的赤子之情,不断激励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生活中我们学习和接触过很多诗歌,写作时应选取一句对自己影响深刻的诗句来写,不能写多句诗句,并直接引用以该句诗作为文章的题目,不能化用;文体应写成记叙文,要以叙事为主,写出生活中该句诗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如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更加体会到母爱的无微不至和温暖,写自己感悟母爱的过程;叙事中要加入敲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让文章生动而有感染力。
立意: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带我走出困境。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激励我不断奋进。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体会到更入微的母爱。
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基础知识,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