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68份)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50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50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共4页。
1.[2024·佛山市高三一模]右图为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所监制的标准量器,方升的一侧刻有“十八年,齐遣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底面刻有另一组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嫌疑者,皆明一之。”商鞅方升( )
A.诏书文字为时行的隶书
B.反映了工商食官的瓦解
C.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根基
D.见证了历史的关键走向
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商鞅方升作为标准量器是商品交换和农业赋税征收的重要参照标准。其上镌刻的铭文显示了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和秦始皇统一两个重大历史节点,见证了中国历史从战国到统一的关键走向,D项正确;由图可知,当时官方统一的书体为小篆,排除A项;对应工商食官的瓦解是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的兴起,材料内容并不能体现工商食官的瓦解,排除B项;奠定秦朝统一基础的是商鞅变法,而非商鞅方升,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4·南通市高三一模]战国时期,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变法规定收回传至三代以上的贵族封君子孙者的爵禄,商鞅变法规定贵族中凡未立军功者不得入贵族籍。这些规定( )
A.注重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B.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化的需要
C.旨在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
D.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的确立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要求掌握政权,世卿世禄制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故出现了选官制度的变革,B项正确;据材料“贵族中凡未立军功者不得入贵族籍”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规定打击了贵族的政治特权,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规定旨在提高新兴地主的地位,不是平民,排除C项;郡县制的确立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宁波市高三二模]北魏孝文帝一方面积极仿效南朝,定姓族门第,另一方面指出“(寒人)必有高明卓然、出类拔萃者,朕亦不拘此制”,“若有其人,可起家为三公”,“苟有才能,何必拘族也”。据此可知,孝文帝意在( )
A.强化中央集权 B.推进各族上层融合
C.巩固统治基础 D.大量重用寒人为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一方面效仿南朝,用人参考门第;另一方面不拘于此制,从平民中选拔人才,孝文帝这一做法能够扩大和巩固统治基础,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选官是由中央掌控或地方荐举,得不出中央集权强化的结论,排除A项;孝文帝提出选人不应拘泥于门第之见,排除B项;材料中孝文帝只是提出了用寒人的主张,这一做法并不是为了要大量重用寒人,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4·合肥市高三一模]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募役法,其原则是“计产赋钱,募民代役”,政府宣布老百姓交纳免役钱后即免除充当差役的负担。同时规定原来不必承担差役的官户等,都要按照免役钱定额的半数交纳“助役钱”。推行募役法意在( )
A.增加财政收入,均平赋役
B.强化人身控制,稳固统治
C.抑制土地兼并,发展生产
D.限制高利借贷,缓和矛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后,原有差役由民户按户等分摊经费,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缴纳的助役钱属于新增的额外收入,可加王安石此举旨在增加财政收入,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募役法会减轻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排除C项;限制高利贷不是该措施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4·承德市高三二模]张居正就任内阁首辅十年中,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使明王朝“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据此可知,张居正的改革( )
A.挽救了统治的危机 B.解决了财政危机
C.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D.缓和了社会矛盾
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张居正改革解决了政治和经济问题,因此对于挽救明朝的统治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A项正确;张居正改革不仅仅解决了财政危机,B项以偏概全,排除;张居正改革属于封建王朝改革,没有完成社会转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内容不能说明是否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4·荆州市高三二模]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发行《万国公报》和《强学报》、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严复等先后在上海、湖南、天津等处创设《时务报》《湘报》《国闻报》,掀起维新运动。康、梁的行动( )
A.掀起了维新变法的高潮
B.促进了中国民众的觉醒
C.得到了官僚集团的支持
D.凝聚了社会各阶层共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且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组织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在各地办报的举动,皆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促进了中国民众的觉醒,B项正确;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及办报纸的系列活动并没有掀起维新变法的高潮,没有得到官僚集团的支持,也没有起到凝聚社会各阶层共识,与史实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7.[2024·泉州市高三二模]1908年清廷公布了宪政筹备九年清单,分年列示1908~1916年预备立宪应办事宜,所列预备事项中有20%属于一般行政事务,与宪政建设毫无关系。随后,清廷又谕令各部院制定本机构的九年清单,其中一些部院的清单,如农工商部共列128个事项,无一与宪政有关。据此可知,清末新政( )
A.制订完备的宪政实施方案
B.有效化解了清末政局危机
C.缺乏主次分明的顶层设计
D.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进程
答案:C
解析:据题干表述,不管是清廷公布的宪政筹备九年清单,还是各部院制定的九年清单,其中涉及宪政建设的事项少之又少,这说明清末新政缺乏主次分明的顶层设计,C项正确;“制订完备的宪政实施方案”与题干主旨明显不符,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有效化解了清末政局危机”与史实不符,清末新政是失败的,排除B项;清末新政的失败与辛亥革命爆发之间存在因果逻辑关系,但题干内容未涉及清末新政的具体实施效果,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太原市高三一模]1979年5月,国务院有关部门选择首都钢铁公司等八个大企业进行试点,在利润分配、生产计划、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试点企业部分权力。7月,国务院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达了以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为核心的五个文件。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国营企业的监管
B.推动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在利润分配、生产计划、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试点企业部分权力。7月,国务院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达了以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为核心的五个文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是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探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向,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而不是加强中央对国营企业的监管,排除A项;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4·泰安市高三二模]1980年,位于西安的陕西综合勘察院开始尝试企业化管理。该院改变过去那种“菩萨庙中坐,静等香客来”的作风,多方联系任务。至当年11月,该院已完成国家部委的245个工程项目。全院提交的勘察成果优良品率达到98%。上述改革反映出( )
A.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80年,陕西综合勘察院改革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前高质量完成了国家任务,反映出试点改革使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项正确;据所学,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展开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共十五大后,排除A项;仅此一事不能说明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了解决,排除B项;据所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直到1984年才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4·海口市高三三模]邓小平说:“(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据此推断,“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
A.取得了反帝斗争的胜利
B.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C.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
D.推动了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邓小平”“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可以推断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出现在改革开放后,而改革开放推动了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D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出现在改革开放后,而反帝斗争的胜利、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均出现在改革开放前,与题中时间不一致,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53法律与教化,共3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22抗日战争,共4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考点小练18辛亥革命,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