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展开[2024·广东深圳一模]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航天员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驻留期间,将首次进行舱外载荷安装、空间站维护维修及科学试验等工作。据此完成1~2题。
1.在空间站可以合成结构更均匀、性能更优越甚至地球上无法实现的理想材料,主要得益于( )
A.极端低温 B.重力微弱
C.超强辐射 D.空气稀薄
答案:B
解析:地球上能够实现极端低温、超强辐射、空气稀薄的环境,但微重力环境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在空间站中由于重力微弱,可以合成结构更均匀、性能更优越甚至地球上无法实现的理想材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太阳( )
A.始终呈白色 B.日出呈橙色
C.始终呈黄色 D.日落呈红色
答案:A
解析:在太空中,太空空气非常稀薄,接近真空,对太阳辐射基本上无折射现象,由于没有大气层的散射作用,太阳光中的各种波长的光都能够直接到达宇航员的眼睛,因此太阳看起来是不同波长光的混合光,呈现出白色。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4·河南郑州联考]2023年5月2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下图为登月想象图。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我国未来载人登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南文昌基地发射节约能源、雷暴少
B.载人飞船与地面可以一直进行无线电短波联系
C.载人飞船在飞向月球时,真空中不会遇到任何空间物质
D.载人飞船在月球表面降落时,应首选平坦开阔的地区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地势平坦而开阔的区域更适合载人飞船着陆,因为地势平坦的区域着陆安全性较高,着落目的地更准确,有利于成功登月,D正确;海南文昌台风多发,因而雷暴日数少的说法是错误的,A错误;无线电短波通过电离层反射传播,而月球附近几乎为真空状态,不可以一直进行无线短波联系,B错误;载人飞船在飞向月球时,会遇到探测月球的人造天体,不会遇到任何空间物质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故选D。
4.下列关于月球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①尘埃细小尖锐 ②太阳辐射强烈
③昼夜温差较大 ④无重力的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月球质量小,体积小,无大气层,属于地球的天然卫星,所以尘埃细小尖锐,又因距离太阳近,故太阳辐射强烈,①②正确;因为月球无大气层,故昼夜温差较大,③正确;由于月球质量体积小,故重力小,因此月球上依然存在重力,④错误。故选A。
[2024·河南焦作阶段练习]2023年7月8日,世界单体容量最大的“盐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在天津长芦盐田上架设光伏组件,电站探索出光伏发电、水面制卤、水下养殖的复合产业模式。与其他光伏电站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此处的光伏阵列间距约是其他光伏电站的两倍,面板可以双面吸收太阳辐射。下图为该项目的光伏面板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项目光伏阵列间距较宽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光伏板对水面的遮挡
B.提高单位面积光伏发电量
C.为鱼类生长提供广阔空间
D.应对光照时间的季节变化
答案:A
解析:采用双面光伏面板,正面吸收太阳直射光照的同时,背面也能吸收水面反射的太阳光,发电效率可以提升,增加光伏板间距可减少对水面的遮挡,A正确;虽然提高了发电效率,但是间距增加很多,单位面积发电量不一定提高,B错误;间距大小不影响鱼类生长空间,C错误;光照时间的季节变化会影响采光时间,太阳高度会影响光伏面板的角度,不影响其间距,D错误。故选A。
6.“盐光互补”项目在提供绿电(绿色电能)之外,还能( )
A.变更土地利用性质 B.保护淡水濒危生物
C.促进能源结构转型 D.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每年都有绿色电能从天津长芦盐田产出,在促进华北地区绿色能源结构转型的同时、在不变更土地利用性质(盐田)的前提下,实现水上光伏发电、水面蒸发制卤、水下水产养殖的“盐光互补”融合三大产业的复合发展模式,促进产业深度融合,A错误,D正确;该项目开发的是海洋资源,不能保护淡水濒危生物,B错误;提供绿电本身属于促进能源结构转型,C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D。
[2024·浙江嘉兴模拟预测]2023年12月1日,我国黑龙江、新疆、北京等地的民众观测到了红色的极光。由于处于中纬度地区,我国观测到的极光多为红色,而在高纬度地区则以绿色、蓝色居多。据此完成7~8题。
7.极光的发生与下列哪一太阳活动有关( )
①耀斑 ②太阳风 ③黑子 ④日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当耀斑产生时,太阳表面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导致太阳大气层中的气体加热并发生爆炸。这种能量释放会产生强烈的光辐射和高能粒子的释放,这些高能粒子,即太阳风,会进入地球磁场,并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与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导致大气分子或原子被激发或电离,进而产生绚丽多彩的极光现象。①②正确;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能量较弱的区域,不会形成带电粒子流,形成不了极光。③错误;日珥是发生在太阳大气色球层的一种现象,是太阳磁场活动产生的结果,表现为太阳表面喷射出的巨大气体和等离子体。而极光则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种现象,当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相互作用,激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我国观测到的极光多为红色的原因是( )
A.大气反射作用强 B.大气温度较高
C.距极光发生地远 D.人类活动干扰强
答案:C
解析:中纬度看到红色极光和高纬度看到绿色、蓝色极光的现象,是由于不同大气高度中成分的差异以及太阳风粒子与这些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高纬度地区,极光发生海拔较低,氧原子和氮分子含量较高容易激发出蓝绿光,中纬度地区极光发生位置较高,氧原子和氧分子浓度相对较低,在太阳活动很剧烈时会出现红色极光,C正确;极光的发生是太阳风冲击大气产生的,与大气反射、大气温度没有关系,且高度较高,受人类活动干扰小,A、B、D错误。故选C。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中国地理,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7非洲: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77非洲,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