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2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展开[2024·湖北武汉二模]长白山苔原带是我国典型的山地苔原植被生态系统,内部植被存在着高矮和疏密的差异,使表层土壤温度差异明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目前长白山西侧苔原带土壤肥力从2 250米向高海拔地区递减。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局部苔原带(海拔2 250~2 550 m)不同月份表层土壤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垂直变化率。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长白山西坡苔原带2 250 m处的优势植物类型为( )
A.矮小乔木 B.矮小灌木
C.草本植物 D.苔藓地衣
答案:C
解析:长白山苔原带位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因此,这里的植物必须能够适应这种极端的环境条件。在苔原带这种极端环境下,乔木和灌木通常无法生长,因为乔木和灌木需要更多的热量和水分,而这些在苔原带都是稀缺的,A、B错误。由材料“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可知,目前长白山西坡苔原带2 250 m处的优势植物类型为草本植物,C正确,D错误。故选C。
2.在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内,2 250 m和2 550 m处表层土壤温度差异最小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6月 D.10月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4月2 250 m和2 550 m处表层土壤温度垂直变化率最小,说明随着海拔升高,表层土壤温度变化较小,B正确,1月变化最大,6月和10月的变化大于4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长白山西坡夏季苔原带表层土壤温度垂直变化率为正值的原因是( )
①随海拔的升高植被的高度下降 ②随海拔的升高植被的种类增加 ③随海拔的升高植被的密度增加 ④随海拔的升高植被覆盖度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土壤温度垂直变化率为正值,说明随海拔升高,土壤的温度升高,主要原因是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植被的覆盖度下降和高度下降,地面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而增温。①④正确,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种类下降,密度下降,②③错误。故选D。
[2024·福建卷]福建省2024年调查了水稻土,对于水含量高的土壤,土壤中的铁元素容易被溶解,可以向下渗漏,也可以向两侧渗漏,铁元素容易转化为容易溶解的价态。种植水稻的土壤需要不断翻种,需要周期性排灌。据此完成4~6题。
4.①~④含水量较高且大致相同,甲剖面最可能出现在图中①~④地中的哪一个(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剖面底层为黏重母质,不利于下渗,但甲剖面铁含量较少,根据材料信息“土壤中的铁元素容易被溶解,可以向下渗漏,也可以向两侧渗漏,”可知,该剖面土壤中的铁元素应该向两侧渗漏,④位于山峰,有利于地下水向两侧渗漏,D正确;①位于鞍部、②位于山峰较外缘的位置、③位于山脊,地下水渗漏都不如④地快,A、B、C错误。所以选D。
5.研究人员想找到乙土层的土壤,除了地形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 )
A.植物蒸腾 B.河流远近
C.植被覆盖 D.岩层厚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铁元素运移是地下水运移产生的,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土层铁元素易溶,铁元素含量较高,说明该地地下水水位较高,有利于铁元素富集,距离河流较近的点位,地下水水位较高,有利于形成乙土层,B正确;植物蒸腾、植被覆盖、岩层厚度对于铁元素运移影响较小,A、C、D错误。所以选B。
6.①~⑤最适合种植水稻的土壤剖面是乙,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土壤温度较高 B.有机质含量少
C.底层沙砾较多 D.土壤空气不足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种植水稻的土壤需要不断翻种,需要周期性排灌。”可知,种植水稻的土壤需要定期翻种和排灌,增加土壤中空气含量,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乙土层铁元素含量较高,地下水含量较多,土壤中空气含量较少,不利于水稻根系的发育,不利于水稻生长,D正确;五个点位土壤温度差异较小,A错误;无法判断有机质含量的相关信息,B错误;底层沙砾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小,C错误。所以选D。
[2024·湖北黄石一模]杏花沟位于伊犁河谷北侧的向阳山坡上,每年4月,分布于960米至1 600多米之间的3万多亩野杏林相约绽放,引来游人如织。下表为科研人员对野杏林开花物候及相关地理要素的研究统计。读图,完成7~9题。
新疆新源县吐尔根乡杏花沟野杏林开花物候及相关要素统计
7.杏花沟野杏林( )
A.随海拔升高,初花日期依次推迟
B.开花物候差异的直接原因是海拔变化
C.赏花期可达两周以上
D.开花物候受光照强度影响最大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从花期的天数可知,赏花期可达两周以上,C正确;随海拔增高,初花日期不是“依次”推迟,如Ⅰ阶到Ⅲ阶,A错误;开花物候差异的直接原因是气温的差异,B错误;Ⅲ阶光照最强,但初花日期、落花日期、花期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C。
8.如果去杏花沟赏花,游客需注意( )
A.防晒,因为太阳紫外线辐射强
B.防寒,因为昼夜温差大,早晚温度低
C.防山洪,因为正值暴雨集中季节
D.防暑,因为白天较长,气温骤升
答案:B
解析:4月均温15℃左右,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且垂直高度温差4℃,注意防寒,B正确;从材料可知海拔1 500 m以下,紫外线辐射不强,A错误:伊犁河谷汛期在夏季,夏季白天长(夏至日达到一年最大值),C、D错误。故选B。
9.Ⅱ阶样地4月均光照强度最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Ⅱ阶样地所在坡向为阴坡,太阳辐射弱
B.Ⅱ阶样地海拔适中,受谷风影响多云雾
C.Ⅱ阶样地湿度最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D.Ⅱ阶样地以缓坡为主,太阳光入射角小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Ⅱ阶湿度较大,受谷风影响在海拔1 200~1 300 m水汽凝结,云雾多,光照小,B正确;Ⅱ阶样地湿度不是最大的,C错误;杏花沟为向阳山坡,A错误;从材料不可知Ⅱ阶坡度状况,且坡度对光照影响小,D错误。故选 B。
二、综合题
10.[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孔雀河地处天山南麓,源于博斯腾湖,流域内松散堆积物广布,河岸两侧有胡杨林分布。20世纪70年代,图示研究区(位置见图1)的地下水丰富且基本处于天然状态。1980年以来,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强度日渐加剧,尉犁镇以下河段出现断流现象。2016年开始,在夏季对孔雀河进行生态补水。图2示意甲、乙、丙三地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变化。
图1
图2
(1)简述20世纪70年代图示研究区地下水丰富的条件。(6分)
(2)分析2006~2015年甲、乙两地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的差异。(6分)
(3)胡杨生存的临界地下水埋藏深度是8~10米。简析2010~2019年乙、丙两地附近胡杨林的长势变化。(4分)
(4)说出在夏季对孔雀河进行生态补水的理由。(6分)
(5)有人提出在夏季补水的基础上增加冬季补水,说明该措施的合理性。(6分)
答案:(1)孔雀河源于博斯腾湖,湖泊补给量大且稳定,孔雀河水量较大且较稳定;河流沿岸多松散堆积物,河水易下渗、侧渗补给地下水;胡杨林减缓蒸发、涵养水源;松散堆积物孔隙大,地下水储存空间大;人口密度小,人类生产生活取水少,对地下水的影响小。
(2)甲地地下水埋深波动下降,下降幅度大;乙地地下水埋深缓慢下降,下降幅度小。原因:甲地地处农田,农业灌溉耗水量大,且距离孔雀河较远,得到河流补给较少,地下水入不敷出;乙地地处农田和自然植被过渡带,农业生产耗水少,胡杨能涵养水源,且距离孔雀河较近,更易获得河流补给。
(3)乙地地下水埋深始终维持在胡杨生存临界埋深以上,能够满足胡杨生长需求,胡杨持续生长,覆盖率提高,生物量扩大;丙地地下水埋深降到临界埋深以下,无法满足胡杨生长需求,胡杨逐渐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群落衰退。
(4)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夏季农作物生长耗水量大,农业生产需水量大;夏季胡杨生长需水量大;孔雀河天然洪峰出现在夏季,但在人类干扰下,夏季水位下降最明显;胡杨的种子主要在夏季形成,可以借助水流扩散,且提高河岸土壤湿度,利于种子萌发和定植;冬季为结冰期,补水难度大。
(5)缓解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保障全年有水,维持生态效益;冬季温度低,蒸发弱,补水直接损耗较少,提高地下水位;能更多留存到来年春季,满足胡杨和农作物生长需要;补给沿岸地下水、土壤水;减轻冬春季节干旱风蚀;减轻荒漠化。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孔雀河地处天山南麓,源于博斯腾湖,博斯腾湖面积较大,补给给孔雀河的水量较大且较为稳定,因此孔雀河水量较大且较稳定,为流域地下水提供了丰富、稳定的水源补给;流域内松散堆积物广布,孔隙大,河水易下渗、侧渗补给地下水,同时沉积物具有较大的储水空间,利于下渗,地下水储存空间大;河岸两侧有胡杨林分布,胡杨林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20世纪70年代该地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人类生产生活取水少,对地下水的影响小。第(2)题,本题直接读图即可获取甲、乙两地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的差异。读图2可知,甲地地下水埋深波动下降,下降幅度大;乙地地下水埋深缓慢下降,下降幅度小。原因为:甲地地处农田,农业灌溉耗水量大,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使地下水位降低。且甲地距离孔雀河较远,得到河流补给量较少,地下水的补给量远远小于支出量;而乙地地处农田和自然植被过渡带,农业规模较小,对水资源的消耗较少,同时胡杨能涵养水源,且距离孔雀河较近,更易获得河流补给,地下水较为稳定,下降幅度小。第(3)题,2010~2019年乙地下水埋藏深度浅,埋藏深度约为2米左右,远小于胡杨生存的临界地下水埋藏深度,地下水埋深始终维持在胡杨生存临界埋深以上,能够满足胡杨生长需求,土壤水分条件好,胡杨林长势良好,持续生长,覆盖率提高,生物量扩大;丙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幅度大,土壤水分条件十分不稳定,2010年以后地下水埋藏深度超过了胡杨生存的临界值,无法满足胡杨生长需求,胡杨逐渐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群落衰退。第(4)题,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水体消耗量大;读图可知,孔雀河流域有大面积的农田,夏季农业用水量大,大量引用河流水进行灌溉,河流水量少;孔雀河沿岸有胡杨林等植被的分布,夏季为植被的生长期,植被需水量大。夏季冰雪融水量大,孔雀河天然洪峰出现在夏季,但在人类干扰下,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强度日渐加剧,尤其在夏季水位下降最明显;胡杨的种子主要在夏季形成,可以借助水流扩散,且提高河岸土壤湿度,利于种子萌发和定植,而由于河流水量减少,尉犁镇以下河段出现断流现象,不利于胡杨林植被的扩散和生长;冬季气温低,为河流的结冰期,补水难度大。第(5)题,该地降水稀少,冰雪融水是湖泊和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小,河流处于枯水期,水量小甚至出现断流。冬季补水可以缓解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保障全年有水,维持生态效益;冬季温度低,蒸发弱,补水直接损耗较少,补水时水体较多的下渗进入地下,可以补充地下水,提高地下水位;冬季补水能增加地下植被根系对水体的吸收,能更多留存到来年春季,满足胡杨和农作物生长需要;冬季气候干燥,沙尘天气多发,补水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减轻冬春季节干旱风蚀、减少风沙活动,减轻荒漠化。
样地
编号
海拔
(m)
4月均温
(℃)
4月均光照
强度(lux)
4月均湿度
(%)
初花
日期
落花
日期
花期
(d)
Ⅰ阶
1 100~
1 200
17.1
47 705.0
39.9
4.9
4.16
8
Ⅱ阶
1 200~
1 300
16.3
22 853.8
41.6
4.8
4.16
9
Ⅲ阶
1 300~
1 400
16.1
50 493.2
40.6
4.9
4.17
9
Ⅳ阶
1 400~
1 500
13.2
46 606.7
46.3
4.12
4.20
9
Ⅴ阶
>1 500
13.1
47 270.5
43.3
4.13
4.24
12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6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6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7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7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共3页。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6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6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