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7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展开[2024·北京朝阳一模]2023年冬季,哈尔滨成为新晋网红城市,冰雪大世界频上热搜,哈尔滨从官方到民间都用行动兑现了优质服务的承诺。冰雕、冰灯表演向来是哈尔滨冬季的亮点,制作冰雕的冰块都来自于松花江的一个河湾,采冰期每天有千余名工人作业,日采冰量达10 000立方米。据此完成1~3题。
1.2023年哈尔滨成为冬季旅游热门地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位置和气候条件独特
B.冰雪景观多姿多彩
C.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
D.旅游推广和服务提升
答案:D
解析:哈尔滨成为冬季旅游热门地,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旅游推广和服务提升。2023年,哈尔滨在旅游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其冬季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同时,哈尔滨也提升了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和便捷的旅游环境。这些措施直接促进了哈尔滨冬季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D正确;相比之下,虽然哈尔滨的位置和气候条件独特,冰雪景观多姿多彩,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这些因素都为哈尔滨的冬季旅游增添了吸引力,但它们并不是2023年成为热门地的主要原因,因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冰雪景观是哈尔滨固有的优势,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深厚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显著改变的,A、B、C错误。故选D。
2.与哈尔滨相比( )
A.南宁四季更分明 B.重庆平原占比大
C.贵阳冬季昼更长 D.南京经济较滞后
答案:C
解析:南宁位于亚热带地区,四季没有哈尔滨分明,A错误;重庆山地多,B错误;贵阳纬度低,冬季昼更长,C正确;南京相对哈尔滨经济发达,D错误。故选C。
3.影响哈尔滨采冰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冰源 C.市场 D.劳动力
答案:B
解析:哈尔滨采冰业分布主要是靠近河流,也就是冰块的来源地,B正确,与气温、市场、劳动力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2024·晋中月考]读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简图,完成4~5题。
4.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B.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答案:A
解析:德国与我国湖南省都具有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的特点,A正确;德国的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湖南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错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不是德国和湖南省的气候特征,C错误;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湖南地势西高东低,德国以山地、高原为主,北部有平原分布,湖南以低山丘陵为主,D错误。故选A。
5.下列有关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较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稀少
B.甲地较乙地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
C.乙地较甲地城镇化速度快,城镇化水平高
D.乙地较甲地种植业单产高,商品率高
答案:B
解析:甲地较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甲地人口稠密,A错误;甲地较乙地科技发达,现代制造业发达,B正确;乙地较甲地城镇化速度快,城镇化水平低,C错误;乙地人多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D错误。故选B。
[2024·浙江杭州市高三二模]美国的电网主要有东部电网、西部电网、德克萨斯州电网。2021年2月,德克萨斯州遭遇暴风雪袭击,气温骤降,出现大面积停电现象。如图为2020年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结构统计图。据此完成6~7题。
6.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 )
A.以新能源为主 B.受天气影响小
C.以清洁能源为主 D.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结构统计图中,新能源有核能、太阳能和风能,比重只占36%,所以新能源不是主要能源,A错误;由于遭遇暴风雪,出现大面积停电,说明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受天气影响大,B错误;其能源构成中,除煤炭外,其余皆为清洁能源,C正确;德克萨斯州可再生能源只有太阳能(2%)和风能(23%),D错误。故选C。
7.为提高德克萨斯州电力供应稳定性,最合理的措施是( )
A.加大太阳能开发力度 B.建设跨区域电网
C.提高煤炭发电的比例 D.减少高耗能产业
答案:B
解析:太阳能的利用受天气变化及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对提高电力供应稳定性的作用不大,A错误;建设跨区域电网,可以相互补充和支援,有利于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B正确;煤炭为非可再生能源,且火力发电对环境污染大,不适合大力发展,该地电力供应不稳,不是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与煤炭的发电比例的大小和高耗能产业无关,C、D错误。故选B。
[2024·广东联考]硬叶常绿阔叶林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特有的植被类型。中新世后青藏高原大规模隆起,原有森林大幅消退,数量稀少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存活并繁衍,成为该地区优势植被。川滇高山栎是其中的重要树种,从河谷至雪线均有分布,极低温下仍终年常绿。如图示意高山栎植株平均高度与海拔的关系。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海拔3.2 km以下地区高山栎植株平均高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条件 B.热量条件
C.河谷风速 D.人类干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读图,海拔3.2 km处为高山栎植株平均高度最高处,海拔3.2 km以下植株高度快速下降,3.1 km处植株最矮。植被的性状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材料,高山栎分布海拔最低可临近河谷,说明并非因为热量不足、水分不足而导致植株矮小,A、B错误;低海拔的河谷地带虽然可能因为狭管效应出现风力较大的情况,但由于山谷地形阻挡,风速不如高海拔地区,但图中高海拔地区的植株高度仍高于3.1 km处,说明风力并非主要因素,C错误;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人类聚落多选择分布于温暖的低海拔地带,同时因取暖等生活需要,樵采行为严重,人类樵采极大阻碍了植株的生长,导致植株高度剧烈下降,D正确。
9.为维持终年常绿,雪线附近高山栎与低海拔地区高山栎相比( )
A.叶片较厚 B.叶片宽阔
C.叶片较绿 D.枝干弯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差异性。读图,高海拔地区植株高度较矮,说明高海拔地区的高山栎为了适应风大、低温的条件在植株形状上发生了变化。叶片较厚,利于储存水分和保温,减少水分蒸腾,A正确。叶片较大,容易导致蒸腾作用较明显,不适应寒冷环境,同时高海拔地区风力大,一般难以发育较大面积的叶片,B错误。为适应低温环境,植株的光合作用会维持在较弱的水平,叶绿素含量应比低海拔地区低,C错误。植株枝干弯曲主要是受风力较大影响,与植物维持常绿所做出的性状改变无关,D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8地理区域图的判读: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8地理区域图的判读,共5页。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0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0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5区域发展: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5区域发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