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练习+综合强化练习(Word版附解析)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55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散文阅读(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55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散文阅读(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 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 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
答案:(1)A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 B记住所有的信息
(2)语句:①;可修改为: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
语句:⑥;可修改为:这导致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
语句:⑨;可修改为:但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
解析:(1)补写句子。A处,由“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可知,我们希望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而“其实”意味着前面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庆幸的是自己拥有与过目不忘相对的能力,根据后面的“因为遗忘可以……”可知,此处可填“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之类的内容。B处,此处所在的句子是在前文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前文说遗忘是有好处的,再结合横线前的“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和后文“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可知,此处是说我们没必要记住所有的信息,故此处应填“记住所有的信息”之类的内容。(2)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和修改病句。①处“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故可将“只能”改为“难以”。⑥处,“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是这位记者拥有超强记忆力的代价,“促使”意为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用在语境中不合适,故应将“促使”改为“导致”。⑨处,“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和“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是转折关系,故应将“虽然”改为“但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B.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C.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形成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
D.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改为“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或“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B项,搭配不当,将“提出”改为“支付”,将“索赔”改为“赔偿”。D项,重复赘余,删去“的机会”。
3.[2024·山东莱阳一中模拟]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有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旧书店与图书馆的意义有着某种相通之处,既是知识的海洋,蕴藏着精神财富,②更重要的是探寻文化的宝地,是人与书亲密接触的地方。③可以说,因为旧书店绝不是故纸堆里的旧时光,④恰恰相反,是一个传承知识、传递书香的文化场所。⑤让旧书店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不仅能让更多人与好书相遇、被书香浸润,⑥更能塑造文化地标、装点城市风景、提升城市气质。⑦在这个意义上,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⑧留住旧书店,不能只靠情怀。⑨这些年来,不少旧书店都在寻找新的生长点,或是在开发文创产品上做文章,或是在书籍品质提高上下功夫,线上线下齐发力。
答:
答案:②句,“更重要的”改为“也”或“还”。③句,删除“因为”。⑦句,“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前加“旧书店”。⑨句,“书籍品质提高”改为“提高书籍品质”。
解析:②句,“既是……更重要的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更重要的”改为“也”或“还”。③句,强加因果,应删去“因为”。⑦句,缺少主语,应在“有其存在的文化价值”前加“旧书店”。⑨句,“或是……或是……”前后句式不一致,前一句的“开发文创产品”是动宾结构,后一句中的“书籍品质提高”也应改为动宾结构,即“提高书籍品质”。
4.[2024·江西九江期中]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当前我国最主要的人口风险已不再是人口数量的失控,生育率过低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因此,目前人口学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全面二孩背景下低生育率的原因和提高生育率的对策。一方面,学界关注对于全面二孩背景下低生育率原因的探索;另一方面,在明确全面二孩背景下低生育率的原因后,学界继续着眼于提高生育率对策的研究。这些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借鉴鼓励生育的国际策略、完善全面二孩的配套政策以及建设生育友好型制度环境等。
答:
答案:示例:当前生育率过低是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应将研究重点放在探索低生育率原因和提高生育率的对策上。
解析:文段分为三层。第1句话为第一层,从中可提炼出关键信息“当前生育率过低是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第2、3句话为第二层,介绍了人口学研究重点,从中可提炼出关键信息“应将研究重点放在探索低生育率原因和提高生育率的对策上”。第三层为第4句话,介绍了研究的具体内容,没有可提取的关键信息。
5.请概括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个字。
人们往往使用护肤品或膳食补充剂保持皮肤年轻。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免疫抑制药物雷帕霉素有望成为延缓皮肤老化的新选择。雷帕霉素常用于防止器官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此前有研究显示,该药能延缓老鼠、果蝇、线虫等动物的衰老。新研究发现,定期在皮肤上涂抹雷帕霉素可以减少皮肤皱纹和下垂并改善肤色。研究人员说,雷帕霉素通过抑制“雷帕霉素靶蛋白”发挥作用,而这种蛋白是人体细胞生产、老化和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
答:
答案:示例:新研究发现一种免疫抑制剂可延缓皮肤老化。
解析:新闻压缩题,可以先划分层次,再逐层概括,然后写出核心信息。文段先介绍了人们以往保持皮肤年轻的做法,接着引入话题——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免疫抑制药物能够延缓皮肤老化,这是对整段新闻的一个总述。后文具体介绍了该药物在以往研究和新研究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考虑到字数限制,说明“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即可。因此,这段新闻报道可概括为“新研究发现一种免疫抑制剂可延缓皮肤老化”。
6.[2024·山西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是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
答案: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临时应急救治,报告领导,请求医疗救援。领导知情后,一方面向上级报告,同时到现场指挥应急工作。领导到达现场后,落实医疗救援情况,同时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作答时按照流程图中箭头的指向,从左向右描述即可,注意箭头中并行的内容。
7.[2024·深圳市红岭中学测试]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中“ , ”两句以高昂乐观的语调表达自己勇往直前,对理想充满信心的态度。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描摹琵琶演奏之妙,用“ , ”两句写出了琵琶声的雄壮而激越。
(3)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 , ”。
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2)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3)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8.[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霜降夜
周蓬桦
白露过后,乌乡的风里就已平添了寒意。早晨醒来,阳光刺眼,推开栅门,发现脚下的草叶上布满晶莹的霜雪,薄薄的一层,把路边的花打蔫,桦树的枝条似乎萧索了些许,树身上的一只只眼睛长出了睫毛。无意间仰头,但见几粒寒星正在向山顶以西的方向悄悄隐遁。镇上某一户人家屋顶上的烟囱,已经开始忙活,突突地冒青烟。烟柱是笔直的,上升到一米多高后遇到了风,才变得凌乱,像一块被扯断的丝绸。
有人说,乌乡的风里,流动着一股特别的味道,也只有亲临现场的人才能闻到。这种特别的味道让人难忘,在鼻间萦绕,以至于割舍不下,成了人们再来乌乡的理由。
我提着满满一大铁桶草木灰,把它们倾倒在大路边潮湿的水洼里——这是房东阿姨安排给我的任务。昨天晚上,我约了几个养桑蚕与种植薰衣草的农户,到院子里攀谈。大家吃着草原黄膘烤牛肉,品尝着新摘的巨峰葡萄,黑色的冻梨,喝着自酿的桑葚酒,交谈内容涉猎宽泛,没有明确的主题,基本围绕农事收成、动物保护和挖掘过冬的地窖打转。当然,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讲述过往亲身经历的事件,兴许口吻轻描淡写,但对我十分有用。一些亮点像阵雨打湿心头,渗入静夜植物的根须。我急忙掏出记事本,在马灯的光线下一一做了记录。牛圈在屋后,小牛犊不时制造一点骚动,从那里飘来丝丝淡淡的尿臊气,但这并没影响大家浓酽的谈兴。叶子稀疏的板栗树梢上,始终挑着一弯残月。
聊到十点多钟时,霜降开始了,夜幕陡然拉向纵深,只听得周围的芦苇秆在瑟瑟作响,白桦树枝在轻轻摇动,我身上很快起了一层细小的鸡皮疙瘩。这时,善良的房东阿姨送来了羊毛毯和羊毛披肩,以抵抗霜降带来的微妙变化。
“天要落露了,大伙儿小心着凉。”她说。
阿姨端来一小筐被冰冻过的无花果,果子个头大,已经在冰柜里冻成了一个个小冰球。阿姨从厨房提来了铁皮桶,点燃了软草和木柴,很快就将冻浆果烤软了,冰碴子化成了水,杂糅着果实的汁液。取一个放在嘴里,觉得冻过后的无花果有一股山柿饼的味道。少顷,桌上又摆满了甜点美食——大列巴面包、哈尔滨红肠、咖啡、奶茶、干果仁,还有烤得香喷喷的草原红糖焙子,吃得大家直打饱嗝。
这是一个特别的霜降夜,让人感觉到生命与节气之间发生了某种密切的联系,有很强烈的体验感。从这个夜晚起始,我正式走进乌乡人的生活,自此与之呼吸同一种空气,吃一锅同样的黑米乌饭,喝新碾的大 eq \a\vs4\al(米查) 子粥。我并不觉得我与乌乡的人和动物有什么不同,我们是对等的。他们在日子艰辛面前所持有的积极态度,和对幸福目标的追寻姿态,都让我感同身受,嘘唏或喜悦。如果可能,我愿意做乌乡山野中的一株树或一片霜冻的叶子。
我还记下了燃烧时呲呲作响的松油灯,灯下的笑脸,火光中明亮的瞳仁,以及整整一个晚上都在谈论的接地气的话题——如何与枯草丛中的野物们一道,度过暴风雪即将来临的严冬;需要粮食、木柴、胡萝卜和大白菜,需要棉衣棉被,需要一个大火炉。哟,对我这样长年奔波的外乡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夜晚。
早晨的光线重叠移动,越升越高,把山脉的阴影投射到地面上。我手扶栅栏,将空空的铁皮桶放回到了板栗树下,却见房东阿姨的小儿子背了行囊,走下台阶,似乎要离乡远行。阿姨从灶间走出来,腰间系着粗布白围裙。她搓着手,一边抬手拭泪,脸上难掩担忧和凄惶的表情。
她的小儿子目光淡定,飞快地走出院落,又回过头来朝我们挥手笑笑,然后大步踩过路边的草木灰,在阳光下缩小成一个移动的墨点,在远山的背景下渐渐消失。返回屋内,我以树墩做书案,在稿纸上飞快地记下一句话:“霜降后,一些植物枯萎,一些事物到来,一些人又把双脚踩在了泥泞的路上。”(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乌乡的清晨,作者感受着风与光,视线从脚下草、身边树,推展至天际寒星,再收回到农家炊烟,心情和笔触都从容舒缓。
B.霜降夜攀谈中,作者感觉到“一些亮点像阵雨打湿心头,渗入静夜植物的根须”,既实写外在景致的变动,又虚写心中灵感的滋生。
C.霜降夜的柴草烤软了冻果,次晨草木灰被倾倒在路边水洼,一个年轻人踩过草木灰离家远行,这些点滴细节都带有乌乡生活的温度。
D.本文不仅记录了作者本人在乌乡小住的感受,还提及不少与当地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如农事收成、动物保护等,侧面反映了乡村的发展。
(2)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作者记下的那句话?
答:
(3)乌乡霜降夜,作者“感觉到生命与节气之间发生了某种密切的联系,有很强烈的体验感”,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抒写这种体验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D
(2)①面对生活的困境,有人经不起打击而败退,有人则迎难而上,开始了新生;②虽然前行艰难,但也要凭借坚韧和勇气勇敢踏上征程,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生活;③此句写作者在乌乡霜降夜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命坚韧精神的深刻理解,对乌乡人的赞美。
(3)①自然景象的描写中渗透着独特的生命感受:文章开头描写了乌乡清晨的霜景,草叶上的霜、萧索的桦树、寒星的隐遁、农家的炊烟等细节,写出了霜降节气中自然的变化;通过写作者感受到风中的寒意,闻到风中独特的味道,写出了生命的独特感受。②人与自然的互动:作者与农户们在院子里攀谈、品尝当地食物,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作者还写了霜降夜的景物变化与感受到的寒意,写了房东阿姨送毯子和披肩,谈论过冬的准备等细节,展现了乌乡人对节气的重视以及应对节气的方法,写出人与节气之间密切的关联。③情感的共鸣:作者在霜降夜中感受到乌乡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幸福的追求,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特别是最后看到房东阿姨的小儿子离乡远行,作者感受到生命的流动和时间的变迁,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与节气之间联系的体验。
解析:(1)D项,“侧面反映了乡村的发展”错误,文章主要记录了作者在乌乡的感受和体验,虽然提及了一些与当地生活相关的话题,但并没有反映乡村的发展,主要是表现乌乡特有的自然风光、生活习俗和人情特点。(2)题干中要求理解的语句是“霜降后,一些植物枯萎,一些事物到来,一些人又把双脚踩在了泥泞的路上”,该句在文末,有卒章显志的作用。答题时,可先明确其表层含意,说明“植物枯萎”“事物到来”“人又把双脚踩在了泥泞的路上”具体指什么。再挖掘其深层含意,结合文章主旨,理清三个“一些”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语句蕴含的哲理。(3)首先,审题干,要求分析的是抒写感受的切入角度,这种感受指的是对“生命与节气之间”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的强烈体验感。其次,定方向,散文中作者或直抒胸臆,或借助景、人、物、事等抒写感受。再次,找原文,细分析。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第七段,这一段正是他对这种体验感的直接抒写。关于生命,文中既写了自然生物,又观照了社会人群,分别寻找他们与节气之间的关联,分析作者强烈的体验感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62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散文阅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61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散文阅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综合强化练习第60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散文阅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