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与欣赏,写作题,材料题,默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现在还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②无论在名胜古迹,还是市井街巷,我们常常会发现对联。
    ③这些对联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充分体现出汉字的奥妙和传统文化的意蕴。
    ④如白鹿洞书院就有“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的对联。
    ⑤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
    A.②⑤④①③B.②①③⑤④C.⑤④②③①D.⑤①②④③
    2.在“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某小组要搜集一些关于“孝”的名言,以下不符合主题的一项是( )
    A.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B.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
    C.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D.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二、综合性学习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3.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好奇与不解。
    B.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对老北京的人情风俗、市井生活、北京人独特的语言习惯等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C.长篇小说《红岩》讲述了重庆地区的地下党人英勇斗争的故事。
    D.为了尽快了解小说《海底两万里》跌宕起伏的情节,我们不妨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来读这本书。
    4.《海底两万里》中的灵魂人物是尼摩船长,请你根据作品内容,写一段文字介绍尼摩船长,向校刊“名著中的星光人物”专栏投稿,80字左右。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1)辞(2)过(3)更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依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8.文中有许多语句是对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评价,请找出一处,并对照其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9.品析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景仰之情。
    B.第2段中引用了《论语》中的两句话,主要是为了体现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C.本文回忆了与叶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但小事情见大品格。
    D.本文语言平易质朴,娓娓道来,虽然简洁,但含义深刻。
    11.结合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分析下面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的问题。
    还有一种立体的书,也很吸引人。很多人围上去看。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会马上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节选)
    杨成武
    夹金山位于宝兴之西北,小金以南,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雪光耀眼。从山下望去,像是用银子砌起来的。山峰被云层笼罩着,真有“不见庐山真面目”之慨。
    年长的老乡谆谆告诫我们:早晨、晚上切勿过山,这时,山上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山岚四起,遮蔽天日。要通过,必须在上午九时以后,下午三时以前,而且要多穿衣服,带上烈酒、辣椒,好御寒壮气;还得拿根拐棍,借力爬山。
    这时正是盛夏,我们身上只穿一件单衣。这里居民既少又穷,烈酒、辣椒无法买到,能找到的只是每人一根木棍。看来,我们只能以内心的革命烈火去战胜雪山的严寒,用手中的木棍去征服雪山的艰险。
    我们把爬雪山将要遇到的困难详细地向部队作了交代,要大家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到爬过雪山不落一个人,不掉一匹马。
    战士们豪迈地说:“乌江我们最先强渡,泸定桥是我们亲手夺过来的,敌人的层层截击都被我们突破,量这座夹金山也只能乖乖地驯服在我们的脚下。”
    “强帮弱,大助小,走不动的扶着走,不能扶的抬着走,让每个战友安全越过夹金山!”12日清晨部队集结,进行翻雪山前的动员。每人手中拿着一根木棍,有的小心翼翼地夹在腋下,有的兴致勃勃地上下挥舞。随着“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声,无数根木棍一齐指向天空,像平地竖起的一片无叶的树林。
    9时许,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河旁的小路,向夹金山进发了。来到山下,气温骤降,脚下的路冻得梆硬,木棍着地发出“咯咯”的响声。我们一鼓作气,爬上山腰。举目环视,险峻情景,使人怵目惊心。左面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立险峻的雪壁,路中间是晶亮硬滑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越陷越深。先头班用刺刀在雪上挖着踏脚孔,后面的就手拉着手,踏着他们走过的脚印,谨慎地前进。行进间不时响起惊喊声,喊声起处,立刻就有成群的人用木棍、绑腿帮助掉进雪岩的同志往上爬。救出来的人,很快拍打干净身上的雪块,又继续前进。
    山上雾霾弥天,时浓时淡,人行其中,宛如腾云驾雾。山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刮着。我们浑身哆嗦,牙齿打战,就是把所有能披的东西都披在身上,也无济于事。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人们头晕腿酸,一步一停,一步一喘。这时候,要是有谁停步坐下,就会永远起不来。因此,每人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同残酷无情的大自然搏斗。将到山顶,突然下起一阵冰雹,核桃大的雹子劈头劈脑地打来,打得满脸肿疼。我们只好用手捂住脑袋向前走。
    冰雹过后是万里晴空,阳光耀眼。到了山顶,举目四望,只见千里冰雪,银峰环立,是一片琼玉世界。俯视山下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蜿蜒而上,把这个一望无边的琼玉世界划成两半。此一情景真是:
    天空飞鸟绝,群山兽迹灭。红色英雄汉,飞步碎冰雪!
    山顶上的一段道路是曲折的盘道,绕着夹金山的主峰,蜿蜒而过。经过四五个小时的紧张搏斗,我们全团人马都安全翻过山顶,无一掉队。下山时,已不像上山那么吃力,山歌声此伏彼起,荡漾山谷。战士们好像要让高傲的夹金山认识认识它的征服者的英雄气概。
    12.下面是某位同学准备的复述提纲,请帮他填补空缺的内容。
    翻山之前:向老乡询问夹金山情况
    翻山过程:( )一沿小河进发到达山下一( )一雾霾中接近山顶一( )一到达山顶,举目四望一( )
    13.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做批注的读书方法,请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
    14.红军翻越夹金山克服了哪些困难?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品质?
    四、写作题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在邓稼先心里埋下一粒爱国的种子;长妈妈的真诚付出,在鲁迅心里埋下一粒思念的种子;紫藤萝瀑布的美丽绽放,在宗璞心里埋下一粒生命的种子……一定有一些人或事,也在你的心里埋下了一粒小小的种子。
    请以《埋下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五、材料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江西唯一的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水,哺育了九江人民,滋养了九江人的①___________朴谦逊,孕育了九江人自强不息、②___________的品格。人与水共生共荣的情怀,镌刻在九江人的血脉中,必将表达出盛世的新篇章!
    16.文中加粗字“哺”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pǔB.bǔC.fǔD.bú
    17.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A.谆B.醇C.淳D.存
    18.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锲而不舍B.耀武扬威C.微不足道D.如释重负
    19.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与水共生共荣的情怀,流淌在九江人的血脉中,必将谱写出盛世的新篇章!
    B.人与水共生共荣的情怀,漂流在九江人的血脉中,必将谱写出盛世的新篇章!
    C.人与水共生共荣的情怀,流淌在九江人的血脉中,必将表现出盛世的新篇章!
    D.人与水共生共荣的情怀,漂流在九江人的血脉中,必将表达出盛世的新篇章!
    六、默写题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
    (2)“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主动申请到偏僻贫困地区工作,让人不禁联想到龚自珍在《已亥杂诗(其五)》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亮亮升入初中后,觉得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有些松懈了。你可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他。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2.答案:B
    解析:
    3.答案:A
    解析:
    4.答案:示例:《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他不仅执着追求科学真理,而且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他既是一位科学的探索者,也是一位战士。
    解析:
    5.答案:(1)推托(2)经过(3)另,另外
    解析:
    6.答案:(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解析:
    7.答案: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干和谋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现出鲁肃敬才、爱才,两人志趣相投。同时进一步从侧面表现出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解析:
    8.答案:示例:“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一句是对叶先生的评价。对应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看,叶圣陶的品德高尚,待人诚恳,非常有礼节,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这种仁厚之心。
    解析:
    9.答案: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之夜,这本是阖家欢乐的日子,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却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让人倍加哀伤,所以说是“双层的悲哀”。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示例:这段文字语言不够简明,有很多词语多次出现,意思重复。比如“立体的”出现两次:“吸引人”和“很多人围上去看”意思重复。这些词语适当删除不仅不会改变原来的意思,反而更加简洁,意思表达更清晰。
    解析:
    12.答案:翻山前动员大会;一鼓作气爬上山腰;快到山顶遇到冰雹;翻过山顶,开始下山
    解析:
    13.答案:示例:这几句是景物描写,写出了夹金山被白雪覆盖,冰雪堆积,山峰高耸的景象,表现出翻越夹金山困难重重,体现了红军战士的浪漫情怀。
    解析:
    14.答案:克服的困难:①天气严寒,红军每人只穿一件单衣;②没有辅助用品,每人只有一根木棍;③雪岩雪壁十分陡峭难行;④山上空气稀薄,呼吸困难;⑤遇到冰雹,无处躲藏这些困难都被红军一一克服,体现了红军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
    解析:
    15.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种子”本意是植物的胚发育而成的颗粒状物,能萌发成新的植株。联系材料“满树的花朵,满枝的果实,最初只源于那粒小小的种子。好书是一粒种子,使人睿智地成长;梦想是一粒种子,使人奋斗和坚强;善念是一粒种子,使人变得阳光和高尚。种下一粒种子,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可知,本篇习作应用“种子”的引申义“事物的根本或根源”。“种子”是一个比喻,可以指美好理想的追求,亲情友情的珍惜,愈挫愈勇的坚韧,对学业的严谨求实,互助共进的合作精神,对文化传承的思索等等,都和自己生命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有关。而关键在于“种下”,即拥有。可围绕“爱、理想、责任、善良、诚信、文明、敬业、自律”等方向立意表达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弘扬正能量,书写正气歌。
    第二,选材构思。本篇习作适合写成记叙文,确定“种子”的内涵,再进行构思,如以“善良的种子”为中心,应写清楚何时、何地、因何原因种下了“善良”的种子,要写清楚这粒“种子”萌芽、生长的过程,字里行间要包含欣喜、热爱之情;最后用卒章显志法,点明对你人生的意义或影响,升华主题。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C
    解析:
    18.答案:A
    解析:
    19.答案:A
    解析:
    20.答案: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解析:

    相关试卷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

    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