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与欣赏,写作题,默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综合性学习
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研读《多宝塔碑》】走进碑林博物馆,你会读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下面是其译文,请你协助解决朗读译文过程中遇到的文字问题。
宝塔的形状,如山麓高耸,莲瓣争奇;如彩云下垂,wéi幕俯覆。从下面看,宝塔从地中yǒng跃而出,崛起挺立,不动如山;往上面瞧,塔身轻盈,把天空映衬得更加美丽;塔心中空,暗中浮光,静默而深沉;塔表坚实,光焰赫赫倾泻而下,恢宏宽敞。台阶用似玉的美石砌成,栏杆以炫目的雕刻装饰。
1.请根据语境,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1)塔表坚实,光焰赫赫倾泻而下,恢宏宽敞。
(2)台阶用似玉的美石砌成,栏杆以炫目的雕刻装饰。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1)wéi幕(2)yǒng跃
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徜徉玉祥门外】要绘制出“大美西安图”,就要阅读古遗迹相关材料。
请阅读“玉祥门”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①历史悠久的玉祥门位于西安明清城墙的西北角,仅次于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是古城西北方向的交通要道。②____________这里是张骞出使西域时的起点,____________在玉祥门外的转盘中央,竖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张骞出使西域”的雕塑。③我们和城墙一起迎来了数百年来最好的时代。④城墙根下,年轻人唱着流行歌谣:“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⑤让我们一起读懂城墙,读懂了城墙,你也就读懂了这座城市的力量和追求。
3.第②句缺少一组关联词,请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4.请提取第③句的主干。
5.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位于”“四座”“转盘”“唱着”四个词语的词性各不相同。
B.“历史悠久”“流行歌谣”“玉祥门”三个短语属于同一类型。
C.第①句中“仅次于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有语病,应在句首加上“地位”。
D.第④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是正确的。
6.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走进曲江书城】绘制“大美西安图”也需要更多的文化积累,否则承载不了这三千多年的时光洗礼。
下面是书城展厅屏幕上展示的以“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引路人”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请参照所给示例,结合具体情节,书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感言”。
示例: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有微光显现。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骆驼祥子》。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官兵抢走后,世界一片黑暗。后来曹先生出现了,他给憨厚老实的祥子很多帮助,对待祥子慷慨大方,友好和善,让祥子拉包月,即使祥子不小心让他受伤,他也不责怪。曹先生使祥子的苦难生活出现了微光。
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游览历史博物馆】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名片,你和小语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游览参观。请你协助解决一些参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7.预约门票时,你在官方网站上看到了下面两张图片。请你结合这两张图片上的信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小语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标志的构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标志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外观
8.小语在参观时,“镇馆之宝”之一的“镶金兽首玛瑙杯”令他印象深刻,他想为这件文物撰写两句推介语。请你结合图片及链接资料,仿照上句,帮小语补全下句。
链接资料:这个玛瑙杯用一块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雕刻而成,选材巧妙,造型写实、生动。杯体模仿兽角的形状,前部雕刻为牛形兽首,双眼圆睁,炯炯有神,刻画神形皆肖,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中工艺最精湛的一件。
上句:牛形兽首造型生动
下句:________________
9.在游览过程中,小语被博物馆中的文物讲解员们的热情和责任心所感动。他想采访其中一名讲解员,请帮他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
10.游览结束后,小语有感而发,写下了“古都明珠,华夏宝库”。请你将这句话(不含标点)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2024年央视春晚上,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艳惊四座,四名女演员及十余位汉服展示者身着中华传统服饰,分别演绎了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等不同朝代的服饰、妆造之美,传递了吉庆安泰的新年祝福,节目中呈现了二十款专家学者从历代数百纹样中的精选纹饰,这也是传统汉服在央视春晚中的首次亮相。另一个节目《上春山》中,三位男艺人则穿上了新中式男装,呈现了翠竹元素、水墨风格,也有立领、长款等剪裁设计巧思,诠释了温润如玉的新中式儒雅风。能在央视春晚闪亮登场,说明曾经被大众视为戏服、古装、角色扮演的汉服和新中式服装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身着此类传统服装,也是在彰显大胆创新的青春态度,这种态度无疑又增加了不少时尚感,让其在近年来的传统节日中日渐风行,甚至火遍线上线下。
(选自《汉服新中式服装成新年俗,传统文化在创新中活化》,有删改)
【材料二】
2024年1月,某线上商城好物年货节期间带有“国潮”“新中式穿搭”话题的短视频播放量超过5亿。在大量优质国风短视频和直播间内容推介下,新中式服装在电商走红,销量同比增长超21倍,已经成为拉动新消费的一股新势力。“新中式宋锦外套”“儿童秋冬马面裙”……一款款色泽华丽、图案精致的新中式服装,屡屡登上热搜。
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从事设计相关工作的何平向记者介绍道:“从设计元素上看,可以加入盘扣、云肩等经典中式元素;从款式上看,可以结合旗袍等中式服装版型;从面料上看,可以在绣布上加入现代特殊设计...”与严格讲究形制的汉服不同,新中式服装在设计环节上往往可以更加大胆乃至更具有突破性.最终呈现出一种既典雅又符合现代审美追求的形态。
新中式服饰持续走俏,并获得更广泛的认可,更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提升。春节将至,消费者姜女士购买了一件带有盘扣的新中式羽绒服,她说:“国泰民安的穿搭是过年的最优解。”在国力强盛的年代,人们身上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几乎与生俱来。
新中式服饰风格是在传统中式服饰风格中演变过来的,一定不能丢掉它的基调,而要保留传统中式服装里最精华、最具代表性的一些特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新中式服装在保留传统美学和传统服饰特点的前提下,在功能性上会更加适合现代人的日常穿着,可以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不同场合上角色改变后的需求。
(选自“手机中国网”2024年1月30日,有删改)
【材料三】
国潮文化是“国”与“潮”的相加。“国”即为中国风、中国元素,是文化的复兴。“潮”即为潮流。国潮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结合现代时尚元素,创造出来的时尚品牌和产品。在国潮蓬勃兴起之前,国潮大多指代狭义上的特定品牌,即由中国本土设计师创立的潮流品牌,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小众文化代表。“国潮”的崛起激活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激活了想要提升品牌、扩大市场、重塑品牌活力的国产品牌。越来越多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制造出来的品牌,既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时尚、个性的追求,也将传统文化带回到人民的生活中。
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出圈”,从汉服文化、新中式穿搭的兴起,古代典籍的刊行到歌曲、舞蹈的演绎,再到众多文创产品的推广,无不体现出“国潮”的魅力。人们推崇“国潮”并不是在排外,而是在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国外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吸收和借鉴,让中国文化真正发扬光大……
(选自《“国潮”正当红,到底为何物?》,有删改)
【材料四】
国潮产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可是,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是浅层次的,往往重其表而轻其里。弘扬传统文化,表现国风国潮,首先要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选择与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相伴而行的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创作者可以从古典文献和民风民俗中寻找创作源泉,运用多媒体手段,还原历史,创意表达,使国风国潮更具有标志性,更易传播。除去视听产品,还要从非遗传承、古法制造中开发兼具艺术美感和实用价值的文化产品。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9月23日,有删改)
11.根据【材料二】,概括消费者越来越青睐“新中式”风格的原因。
12.根据【材料四】,用简洁的语言谈谈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国潮”。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服和新中式服装在央视春晚首次亮相,彰显了大胆创新的青春态度,增加了不少时尚感,说明传统服装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B.汉服、新中式服装火遍线上线下,国潮品牌备受大众喜爱,中国元素已经成为拉动新消费的一股新势力。
C.如今,国潮品牌既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时尚、个性的追求,也将传统文化带回到人民的生活中,让中国文化真正发扬光大。
D.国潮产品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不能只重其表而轻其里,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秦腔里的乡音
倪红艳
①父亲仍然抱着“戏匣子”在阳台上听戏。太阳很暖,父亲愉悦享受的表情,是从骨子里透出的。从千里之外的关中大地来我家,他的秦腔,是一定要带上的。
②我也是喜欢秦腔的,只是我对秦腔的喜爱是一种潜移默化到骨子里的习惯,要叫我说爱秦腔什么,或者秦腔是什么,我一样也答不上来,甚至让我讲一个完整的本戏我也不一定能讲出来。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秦腔的喜爱,只要听到秦腔的旋律,我的情绪便不由自主地高涨起来,生出无端的愉悦,我甚至还能跟着唱上一两段戏文。我想这与我小时候经常看秦腔是不无关系的。
③在陕西,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村孩子,可以说是在秦腔的陪伴中长大的。那时候的乡村文化生活,除了偶尔看几场电影,就数一年数次的秦腔演出了,我们管这演出叫唱戏。唱戏最多的时节当数农历的正月二月和三伏天的六月七月。一个村子唱戏,十里八乡都会有布告提前贴出来。即使没有布告,消息也会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去方圆几十里,秦腔的魅力也由此可见。
④乡村的秦腔演出,都是有讲究的。记忆中,家乡一年一度的“清明会”尤为出名,于每年正月或者二月演出。至于为什么叫“清明会”我一直没搞明白,后来听老一辈说应该叫“青苗会”,这倒是可以解释得通了。“清明会”由几个相邻的村庄轮流承办。孩子们是兴奋无比的,跑进跑出看热闹——在刚搭建的戏台子上蹦跳,到临时修建的大灶上蹭吃蹭喝,偶尔会安静地趴在桌子旁看大队文书写戏报。一场“清明会”一般持续三天四夜,第一天晚上“挂灯”开唱。秦腔开唱后,热闹是无与伦比的。十几个村庄的乡亲们在戏场聚会,戏场上必定是人山人海的。来得早的在前面占了好位子,或坐在凳子上,或捡几块砖头当凳子;来得晚的,或站在戏场后面踮着脚仰着脑袋从人缝里往台上瞅,或站在高凳上居高临下看。戏场的秩序是自发形成的,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安安稳稳地看完整场戏。也有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这时就会有专门维护秩序的大汉跳出来,如贾平凹在《秦腔》中写的那样“此时便拿了枝条儿,哪里人挤,哪里打去,如凶神恶煞一般。”
⑤孩子们是不专注看戏的,只在戏场跑来跑去看热闹。先是在卖各种吃食的摊位前徘徊,油糕、油饼、粽子、麻花、面皮、豆腐脑……样样看着令人垂涎欲滴,但孩子们终究“囊中羞涩”,只能流着口水离开。又跑到卖杂耍的摊子前东瞅西瞧,拿起一个个杂耍把玩,直到卖杂耍的不乐意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⑥台上的秦腔唱得正欢,戏声通过扩音器在整个塬上回荡,虽然不能激起孩子们看戏的欲望,却令他们觉得很舒畅,于是孩子们继续在戏场荡来荡去。孩子们荡得实在无聊了,便跑到戏台子的后面,钻进幕布看后台的演员画脸穿戏服。孩子们近距离地看着演员梳妆打扮,对演员是充满了羡慕的,觉得演员是那样的荣耀。有些脾气好的演员,会对着我们微笑,或者伸手摸摸我们的小脑袋。倘若遇到脾气倔的后台管理人员,我们就会被轰出来,作鸟兽散。我们于是又钻到了前台侧面拉板胡、敲锣鼓的乐队后边,瞅瞅拉板胡的,瞧瞧打锣鼓的,看看敲扁鼓的。再看那台上唱戏的,一抬手一投足都在眼前,甩袖舞出的风、踩台弄出的响声,一清二楚,感觉比在前台看戏有趣多了。
⑦清明会的高潮在于社火队的巡游。马社火、柳木腿、车社火……都是各个演员扮成不同时代的人物,画着脸,穿着戏服,或骑马,或坐车,或踩着柳木腿绕戏场游行。社火游行时,(1)戏场便沸腾起来了,铿铿锵锵的锣鼓,咿咿呀呀的秦腔混成一片,耳朵听着,眼睛看着,不必分辨什么,只需感受这热闹便是。
⑧白天看戏是小孩子和亲戚们的事,主人家是没有多少时间看戏的,趁亲戚们看戏的时间,主人家得准备招待亲戚的饭菜。平时再怎么节俭,唱戏这几天一定要吃得跟过年一样,凉菜、热菜、臊子面是必不可少的。大概下午三点,戏散场了,一个个看戏的人手里提着或一串麻花,或一叠油饼,或几个油糕,陆陆续续走出会场,散入各家各户。
⑨秦腔的韵味,应该在晚上才最足,这是我长大一些后看了几场夜戏感悟到的。白天看戏看的是花红柳绿、热闹喜庆和浸润在乡人们心田的淳朴情感,人们在这种氛围里享受着无与伦比的欢愉。夜戏才是真正享受秦腔艺术的盛宴,戏场安静得只有唱腔响彻夜空,久久地在整个塬上回荡。此时人们的情绪都沉浸到戏里去了。秦腔独特的伴奏或急或缓,或密或疏,时而雷霆万丈,时而水流花谢;(2)秦腔独特的唱腔时而深沉哀婉、慷慨激昂,时而欢乐明快、刚健有力,让看戏的人时时处在音乐的铿锵高亢和剧情的跌宕起伏里。一场夜戏下来,演戏的演得酣畅淋漓、浑身舒坦,看戏的看得如痴如醉、意犹未尽,真正是两厢皆大欢喜。
⑩长大后,我倒是很少有机会听秦腔了,因为我在外求学,后来到南方工作,秦腔的旋律就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了。
⑪看父亲对秦腔的痴迷,我潜在心底深处的秦腔情韵突然被唤醒,于是在网上连续找了好几个本戏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使我始料不及的是,每一本戏,竟然都会让我热泪盈眶!在这些唱腔里,无论是老生的苍凉悲壮还是小生的清悦脱俗,无论是小旦的乖巧活泼还是老旦的浑厚圆润,都会让我心生感动,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关中那个小村子,在戏场上跑来跑去看热闹。
(选自《重庆晚报》2024年1月8日,有删改)
14.文中说“孩子们是不专注看戏的”,而演出时为什么却是“兴奋无比的”?
15.仔细比较下面的初稿和文中画线的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1)初稿:戏场便沸腾起来了,锣鼓、秦腔混成一片,耳朵听着,眼睛看着,不必分辨什么,只需感受这热闹便是。
(2)初稿:秦腔独特的唱腔深沉哀婉、慷慨激昂,欢乐明快、刚健有力,让看戏的人时时处在音乐的铿锵高亢和剧情的跌宕起伏里。
16.叶圣陶说,文章最好的结尾一定要有“余音”“余味”。请简要分析本文结尾“仿佛又回到了关中那个小村子,在戏场上跑来跑去看热闹”是如何体现“余味”“余音”的。
17.小语想将本文与鲁迅的《社戏》放在一起进行研读,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为他拟定一个研读的主题,并说明拟定这个主题的原因。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8.我国的民俗文化形式多样,且都具有地域特色,如陕西华阴老腔、安塞腰鼓、河南豫剧、江南赛龙舟……艺术协会想要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文化形式,请你推介一种,一起感受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有卢生名英,于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生俛首①就之,梦入枕中,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岂其梦耶?”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生忧然②良久,拜谢而去。
(节选自《枕中记》)
【注】①俛(fǔ)首:低头。②怃(wǔ)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女容甚丽(2)及醒(3)亦如是耳(4)拜谢而去
20.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与“人生之适”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B.安知鱼之乐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乃记之而去
2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
(2)子五人皆仕宦,年逾八十而卒。
22.以奇幻的想象触摸现实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对这一特点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3.小语读这两首诗感到其极富有音韵美,请你结合两首诗的诗句,举例说明它们的音韵特点。
24.小语发现《蒹葭》的开头和《黄鹤楼》的结尾处所描写的景物都很凄清,但作用并不相同。请你说明这两处写景句有何不同作用。
三、写作题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间万物,人生百态,我们曾经遇见的人和事常常可以让我们从中“懂得”。“懂得”是一种发现,是一种感悟,是一种升华。
请以“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四、默写题
26.朱雀门外诗、文迎春活动热闹非凡。请你参加此活动,将诗文名句填写完整。
参考答案
1.答案:(1)qīng(2)qì
解析:
2.答案:(1)帷(2)踊
解析:
3.答案:因为……所以
解析:
4.答案:我们和城墙迎来时代。
解析:
5.答案:C
解析:
6.答案:示例: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发电厂工作后,结识了朱赫来,他教会了保尔打拳,还时常给保尔讲解革命道理,培养了保尔的革命热情,帮助保尔树立了人生的目标。朱赫来为保尔开启了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引导保尔成了一名钢铁般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解析:
7.答案:示例:标志外圈是一个圆环,上半圈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英文翻译,下半圈变形成两个龙头,呈对称状相对分布,同时龙头又像“陕”的拼音首字母“S”。标志内圈的上半部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轮廓,其下方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繁体汉字。整个标志具有对称美,辨识度高,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解析:
8.答案:示例一:俏色玉雕工艺精湛;示例二:缠丝玛瑙选材巧妙
解析:
9.答案:示例一:①您日常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哪些?②工作过程中发生过哪些令您难忘的事情?
示例二:①您认为从事这份工作最需要掌握哪些技能?②这份工作给您带来了哪些收获和成长?
解析:
10.答案:略
解析:书写正确、规范、工整
11.答案:①大量优质国风短视频和直播间内容推介;
②新中式服装设计更加大胆乃至更具有突破性,呈现出一种既典雅又符合现代审美追求的形态;
③消费者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提升;
④“新中式”在功能性上更适合现代人的日常穿着,可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场合上角色改变后的需求。
解析:结合材料二“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新中式服装在设计环节往往可以更加大胆乃至更具有突破性,最终呈现出一种既典雅又符合现代审美追求的形态”可得:新中式风格融合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呈现出既典雅又符合现代审美追求的形态,满足消费者对时尚与个性化的追求。
结合“新中式服饰持续走俏,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可更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提升”“在国力强盛的年代,身上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几乎与生俱来”可得:消费者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提升;
结合“新中式服饰风格是在传统中式服饰风格中演变过来的,一定不能丢掉它的基调,会保留传统中式服装里最精华、最具代表性的一些特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新中式服装在保留传统美学和传统服饰特点的前提下,在功能性上会更加适合现代人的日常穿着,可以满足人们在生活中不同场合和角色改变的需求”可得:新中式服装在保留传统美学和传统服饰特点的同时,也注重功能性,能够满足不同场合和角色改变的需求。
12.答案:领悟传统文化内涵,选择符合潮流和趋势的内容进行艺术加工;从古典文献和民风民俗中寻找创作源泉,运用多媒体手段,还原历史,创意表达;从非遗传承、古法制造中开发兼具艺术美感和实用价值的文化产品。
解析:阅读材料四,结合“弘扬传统文化、表现国风国潮,首先要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选择与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相向而行的内容进行艺术加工。需要从古典文献和民风民俗中寻找创作源泉,运用多媒体手段,还原历史,创意表达;使国风国潮更具有标志性,更易传播。除去视听产品之外,还要从非遗传承、古法制造中开发兼具艺术美感和实用价值的文化产品”可知,需要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选择与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内容进行艺术加工。从古典文献和民风民俗中寻找创作源泉,运用多媒体手段还原历史并创意表达,使国风国潮更具标志性,更易于传播。从非遗传承和古法制造中开发兼具艺术美感和实用价值的文化产品。
13.答案:C
解析:A.有误,材料一原文是“节目中呈现了二十款专家学者从历代数百纹样中的精选,这也是传统汉服在央视春晚中的首次亮相”,说的是“传统汉服”在央视春晚中首次亮相不是“汉服和新中式服装”在央视春晚首次亮相。B.有误,材料二原文是“新中式服装在抖音电商走红,销量同比增长超21倍,已经成为拉动新消费的一股新势力”,说的是“新中式服装”在抖音电商中成为拉动新消费的一股新势力,而不是“中国元素”。C.正确;D.有误,材料四原文是“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是浅层次的往往重其表而轻其里”,说的是“很多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是浅层次的,而不是所有的国潮产品都“只重其表而轻其里”。故选:C
14.答案:①可以在刚搭建的戏台子上蹦跳,到临时修建的大灶上蹭吃蹭喝,看大队文书写戏报;
②可以见识到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吃食;
③可以拿杂耍把玩;
④听到戏声就觉得很舒畅;
⑤可以跑到戏台子后面近距离地看演员梳妆打扮;
⑥可以钻到前台侧面看拉板胡、打锣鼓和敲扁鼓的。
解析:
15.答案:(1)增加“铿铿锵锵”“咿咿呀呀”两个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戏场热闹欢乐的氛围,引发读者联想,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演出现场,突出秦腔独特的魅力。
(2)两个“时而”的反复运用,突出秦腔丰富而富有变化的唱腔特点,让行文节奏分明,展现秦腔的艺术魅力及人们对秦腔的喜爱。
解析:
16.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能激发想象,让人仿佛又回到小时候的看戏的场景,体会当时的欢愉;也让人把思绪拉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村庄,如身临其境般,留下了无尽的联想空间,余味无穷。
解析:
17.答案:【示例一】主题:戏曲民俗
原因:本文中写人们沉浸在观看戏曲的无与伦比的欢愉中,享受着这份独特的精神食粮;在鲁迅的记忆中,和小伙伴一起看社戏、戏台上的灯火及演员翻跟头等情景,让他永生难忘。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戏曲民俗的喜爱。
【示例二】主题:乡村印记
原因:文中写关中小村演秦腔时,乡亲们放下平时的劳累,享受戏曲带来的快乐,让“我”多年后仍对乡村有深深的怀恋;《社戏》中描写了平桥村特有的乡村风光,以及与农家伙伴放牛、钓虾、偷豆的场景,让鲁迅多年后想起,眼前展现的还是美好的自然画卷。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留恋、怀念、向往之情。
【示例三】主题:深情厚谊
原因:本文写乡村在举办“清明会”时,主人家热情招待亲戚,吃得跟过年一样,大家都享受着浸润在乡人们心田的淳朴情感;《社戏》中鲁迅享受着平桥村小伙伴们的优待,还有其他人的关爱。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深情厚谊。
解析:
18.答案:示例:大家好!我要推介的是陕西华阴老腔。陕西华阴老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放的特点,追求自在、随性的痛快感,被誉为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承载了华阴农民的生活智慧和生命激情,还体现了黄土地上最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和原生态的黄河文明,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解析:
19.答案:(1)很,非常;(2)等到,到了;(3)这样;(4)离开
解析:
20.答案:B
解析:“人生之适”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A.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B.结构助词,可译为“的”;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代词,可译为“它”。
21.答案:(1)卢英叹息自己穷困潦倒,吕翁于是取出袋子里的枕头给他。
(2)五个儿子都做了官,(自己)八十多岁才去世。
解析:
22.答案:本文通过描绘卢英尽享荣华富贵的奇幻梦境,点明荣华富贵如梦一般虚幻,表达了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讽刺。
解析:参考译文:
有个叫卢英的读书人,在邯郸的客栈,偶然遇见道士吕翁。卢英叹息自己穷困潦倒,吕翁于是取出袋子里的枕头给他,说:“你枕着我的这个枕头,应该能让你(拥有)荣华富贵,顺心合意!”这时正赶上(客栈)主人蒸煮小米,卢英低头枕着枕头(睡着了),梦中(他)走进了枕头中,回到了家里。几个月后,(他)娶了清河县的崔氏做妻子,女子容貌美丽,卢英的资产越来越丰厚。(他)随即考取了进士,做官到舍人,升任节度使,(而后)大败敌人(立下战功),做了十几年的宰相,五个儿子都做了官,(自己)八十多岁才去世。等到(从梦中)醒来,小米还没蒸熟。(他)感到很奇怪地说:“难道那是梦吗?”吕翁笑着说:“人生的舒畅,也不过就是这样!”卢英怅然失意了许久,谢过吕翁后离开了。
23.答案:示例一:这两首诗都使用双声词,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比如“蒹葭”“黄鹤”均是双声词。
示例二: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如“苍苍”“悠悠”“历历”“萋萋”等词。
示例三:诗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如《蒹葭》押“ang”韵,《黄鹤楼》押“u”韵。
解析:
24.答案:《蒹葭》开头以景起兴,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出所思不见的怅惘之情;《黄鹤楼》结尾句情景交融,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添浓浓乡愁。
解析:
25.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以“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懂得什么?是一个道理,还是一种感悟,或者是某种情感?懂得后的意义是什么?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帮助?最好要写出“懂得”的过程、心理变化历程等。初中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在这重要的成长阶段中,需要我们懂得什么呢?从自身成长来说,可以写:懂得成长需要独立懂得成长需要各种经历和体验,懂得成长还需要责任感;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来说,可以写:懂得信任的珍贵,懂得宽容待人更能赢得理解,懂得沟通是连接心灵的桥梁等等;从感悟生活的角度来说,可以写:懂得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懂得幸福就在身边某个细微的角落,懂得慢下来,生活会更美好等等。当然,在我们这个时期更离不开各种真挚的情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用心良苦,懂得对待父母我们更需要感恩和回报。
第二,构思选材。可选的材料很多,例如我懂得了爷爷奶奶一次又一次地吃剩饭并不是抠门,而是曾经艰苦的岁月留下的节俭;我懂得了街角身体残疾的修车工人并不是可怜,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也值得被歌颂等。选材对考生来说不难,但是重点在于如何组合材料,如果选取的是一件事,怎样去安排记叙顺序需要思考,如果选取了几件事情,怎样排列事件的先后需要思考。切记不要平铺直叙,要侧重细节描写,要围绕文章合理安排,最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和主旨。
26.答案:
(1)天涯若比邻
(2)然后能自反也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只有香如故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故人不独亲其亲
解析:
阅读感言
相关书目
A.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有微光显现。
《骆驼祥子》
B.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地点
6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
采访对象
文物讲解员
采访目的
了解他的工作情况和所思所想
采访工具
笔记本、笔、相机
采访问题
①
②
资料卡
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最好的结尾。
——叶圣陶《怎样写作》
经典诗文
理解感悟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情谊深厚
(2)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反思自省
(3)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志存高远
(4)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矢志不渝
(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忧国忧民
(6)_________________,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大同社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爱知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名校协作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材料题,默写题,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与欣赏,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富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请用直径0,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请根据文章,梳理作者的游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